经历了初春的乍暖还寒的天气,我们终于迎来了梦幻般的春天三月。
我们早就盼望着脱掉厚厚的棉衣,穿上薄薄的春衣,带上心爱的人,一起去和春天约会。
听潺潺小溪,看花开,看杨柳缠绵,宿醉春色。
正如宋代诗人陈云平所言:“三月春光浓如酒”。手握明月,醉春风;
还有元代诗人袁胡志敦所说的“三月风景,宜醉不宜醒”。如果我们的衣服充满花香,我们就能死在春光里。
如此美丽的季节,如烟如梦,在古人的笔下是极其美丽和诗意的。
虽然古人的阳春三月大多指的是农历三月,而我们现在还处于农历二月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体会到共同的情感。
因为春天的三月不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它早已成为我们对春天最美的诗意想象和情感寄托。
今天,三月初,春浓如酒,我们将体验古人笔下的春三月的美好与激情。
1、三月的风景,退却的感觉
东园垂柳小径,西堰落花。
三个月环顾四周,景色无与伦比。
村中鸟飞知晓,鱼戏水知春。
楚青山院落内,没有任何喧闹。
—唐·王波《仲春郊外》
王勃笔下的阳春三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是东园街边的柳树,是西盐渡口的落花。这绚丽的春景将持续三个多月,周围再没有比这更美丽的春景了。
不信的话,清晨的鸟儿已经感受到了春风,早早地醒来了。当村民们听到悠扬的鸟鸣声时,就知道天亮了。当春江水暖和,鱼儿嬉戏时,人们就知道春天来了。
尤其是雨后放晴的时候,本就安静的山村庭院变得更加幽静、淡雅。水洗后的清澈怎能吸尘呢?
看到此情此景,年少成名、孤高孤傲的王勃不禁产生了退隐的念头,远离朝堂的尔虞我诈。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三月,正如苏轼在笔下所说的那样,“回去吧,回去吧,一犁江春雨。”
2、水三月,告别爱情
故人西离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降。
远处孤帆的影子在蓝天中消失了,只能看到长江在天空中流淌。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阳春三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江南春天最诗意的想象。
正是烟花三月,草高莺飞,紫红绚丽,烟雨蒙蒙,一切诗情画意;
那是十里春风,温柔而浓郁,放荡,沉醉,一切如梦。
此时的李白刚刚离开蜀国,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还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和浪漫的想象。
所以,当李白在这样的季节告别好友孟浩然,前往繁华的扬州时,李白虽然有不舍之情,但更多的是祝福和羡慕。
李白的告别之情,全在看着孟浩然的客船消失在江水春水中的深情。深沉而不伤感,豪迈而不醇厚。
在这个阳春三月,正如高适所说,“不要担心前路没有朋友,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
3、三月花,故乡情
曾闻蜀有秭归鸟,宣城曾见杜鹃花。
一哭一回肠一断三泉三个月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写的春天总是有千种风情,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对故乡的乡愁。
有一次,李白在蜀乡,听到杜鹃啼血哀鸣,觉得还是回去吧。
如今被朝廷流放,赦免归来,流浪在宣城各地。晚年,他又看到杜鹃花盛开。
那些惨叫声,一次又一次让他心碎。他盛开的每一朵花,都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思念。
落叶归根,迁居新家园,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家乡情怀。更何况,曾经意气风发的李白,如今正经历英雄暮年,饱经沧桑,思乡之情只会愈加严重。
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李白多次往返于宣城,直至去世。他再也无法回到他回望了一生的故乡。
最终,生活中所有的孤独都体现在歌曲《独坐敬亭山》中,“我们百看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样的三月春,正如秦观所说,“堪比寒泉闭闭的孤屋,杜鹃声中夕阳西下”。
4、三月雨,人情分离
长汀路杨树翠绿,草香扑鼻。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把人抛在后面。
楼顶的缠绵梦已是凌晨五时,三月的雨正把花儿抛在身后。
无情并不如多情那么痛苦。一英寸变成数千股。
当天涯海角无尽时,只有无尽的爱。
——宋颜书《玉楼春》
颜舒笔下的阳春三月,是让人伤感的,就像晓晓暮雨落在三月花底,让人伤感一样。
在这样一个柳树成荫的季节,女人不得不在亭子里与心爱的人告别。从此山河茫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可男人转身却那么果断,没有丝毫留恋。只有多情的女人在第五夜的缠绵梦中独自醒来。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总是被无情所恼。情人的思念,化作万千悲恨,无情的人不会知道。
这种相思并不像天涯海角那样会结束,永远不会结束。
在这样一个缠绵而温暖的春三月里,正如白居易所言,“天地永恒终将结束,此恨绵绵不绝”。
5、三月风,闺怨
院子有点深,杨柳烟熏,帘子无数。玉雕马鞍就在能看到张台路的地方。
三月下雨狂风狂吹,黄昏关门,春意无处留。泪问花不语,红花飞过秋千。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笔下的春天三月,狂风骤雨,打倒了飞花,扰乱了女子关系。
女子所住的院子里虽有杨柳,有炊烟,但不宜赏春。因为庭院本来就很深,烟柳深处,高楼里只有一个女人。看着老公经常在外面玩耍的地方,实在是太寂寞了。
一方面,这样的柳树令人压抑,让女人感觉自己的生命被禁锢;另一方面,很容易激起她对丈夫的思念。柳树越茂盛,思念就越强烈。
尤其是三月暮春,风雨交加,女子黄昏关门,无法留住自己最喜爱的春色和短暂的青春。她只能含泪询问枝头的花儿,但花儿早已被风雨吹散,散落在秋千上。
这春天的三月,充满了仇恨和怨恨。正如秦观所说,“梅花寄寄,鱼迹传下,仇恨无数”。
6、三月夜,珍惜春情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我正在呻吟,因为风景消失了。
今晚你不用睡觉,黎明前依然是春天。
—唐家岛《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笔下的三月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注定要消散。
诗人如此留恋春天的美景。他不是说春天正在褪色,而是说春天即将告别他这个苦涩的诗人。
在他的笔下,不是春景多情,而是诗人对春景的依依不舍,更加细腻深沉。
贾岛更深情的是,今晚他会和朋友们一起守候,约好去看所有的春色。只要晨钟一响,他和朋友们享受的每一寸时光,都将依然是最美的春天时光。
只要第二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就会享受春天的最后一夜。这种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贾岛对阳春三月的最后眷恋,正如苏轼所说的“一时春夜抵千金,花香月阴”。
7.三月人,少年爱
辛夷只是谢了小桃毛,在陶清之后,冷食之前。
一年中最好的时间是三月。一旦消失,就永远不会回来。
吴国大地远离江海,汉墓魂断草而达天。
无奈新愁旧恨,只好睡在隔壁的瓮下。
—唐汉熙《三月》
在韩谢心里,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就是三月。
三月,百花竞相绽放。玉兰花一落,桃花就开始绽放。寒食节绿草如茵,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三月的春天是美好的,但它就像人的青春一样,总是那么容易消散,一去不复返。
正如韩勰十岁就能以诗惊艳叔父李商隐,被赞为“少年凤声比老凤还清”。
但他和李商隐一样,生不逢时,后半生都纠缠在晚唐的党争斗争中,甚至经历了王朝的覆灭。
韩勰写这首诗的时候,对他器重的唐绍宗已经被杀,朱温已经篡唐建立了后梁,而他本人却早已被排除在朝廷之外,年事已高。
于是,一想到阳春三月长江入无棣,想到长安韩氏陵园香草长出,新愁旧恨便涌上心头。
有春天逝去的感叹,有英雄垂死的悲伤,有失去家园的痛恨,这一切都只能在邻居的酒坛里喝。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三月之春,有美景,有柔情,有怨恨,有离愁,有风雨中的人生百味。
这样的风景和亲情,这个时代的三月春,当然不缺。
【7首古诗描述了春天三月的美丽和诗意。春浓如酒。喝醉了比醒来还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