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春夜抵千金”。
可以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句话,但一直不知道它的由来。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洞房花烛的。
我一开始就有这个想法。毕竟这句话用来形容男女新婚洞房实在是太合适了。
直到我读了苏轼的《春宵》,我才发现我们其实误用了“千年”这个词。
全诗如下:
一瞬春夜胜千金,花香月阴
阳台上管声轻柔,秋千庭院里夜色深沉。
我们都认识苏轼。他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
“大江东去,万里无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可以在烟雨里度过一生”……
但事实上,苏轼的文学成就绝不仅限于“词”。
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而他的这首诗,其实是代表作,“欲比西湖,不如淡妆浓妆”。他用寥寥数语将西湖的美丽写到了极致;
“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我只是住在这座山里。”短短两句话,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也是一首永恒的杰作。通过描写春夜的美景,谴责富人的狂妄和铺张,告诫人们珍惜光阴。
全诗言辞清晰,但又富含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誉。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美丽的春天景色,意在告诉人们时间的宝贵。
春夜如此短暂而珍贵。娇嫩的花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明亮的月光在花朵上投下朦胧的影子。
这首诗开门见山,告诫人们珍惜春天。
下一句描写花月的明亮,既描绘了夜晚的美丽,又凸显了春天的珍贵。
这两句话互为因果。它们写得浪漫而优美,但又富含哲理,让人读后感触颇深。
但遗憾的是,后人把前一句断章取义,当作洞房话。虽然很恰当,但却违背了苏轼的初衷。
本来,按照苏轼的本意,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但经过后人的干涉,只能作为洞房用,有点狭窄了。
接下来两句是对富人醉酒致死的谴责,带着几分讽刺。
已经是深夜了,有秋千的院子里鸦雀无声,但舞亭歌台上传来的音乐却断断续续。
正如王振白所说:“读书不知不觉已是春天,一寸光阴一寸金”。
苏轼的前两句说明了春天的短暂和珍贵。
然而,有钱人却在这样有限的美好春光中尽情享受,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在苏轼看来,这是浪费时间。
所以这两句话看似平淡,其实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虽然没有名言,但这种含蓄的讽刺却比赤裸裸的谴责更加深刻。
全诗语言简洁,但寓意深刻。是千古难得的佳作,尤其是第一句,传唱了千年。
不幸的是,人们一直误解这一说法。
事实上,人们对诗歌有很多误解。
正如张继的“含泪归还王珠,愿婚前重逢”,原本是拒绝做官的表态,如今却变成了男女之情。
这两句话并不违背诗人的初衷,因为他本来就是用“已婚妇女”的语气写的。
苏轼的诗则不同。他本来写的是春天的美好时光,结果却是洞房花烛。不知道苏轼如果知道这件事,会作何感想。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这样的误解,也许苏轼的这首诗就不会被如此广泛地流传。
不知道您对误读诗歌有何看法?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
作者:凯子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几千年来一直被滥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