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红烧肉,东坡还喜欢吃东坡饼、东坡二红饭、东坡鱼、东坡汤、海南蚝等。但说到东坡最喜欢的食物,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来自岭南的荔枝。毕竟他曾经写过一首七言诗,名叫《惠州一绝》: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已是春天,橘子、杨梅纷纷新出。
一日吃三百颗荔枝,长大后成为岭南人。
这首诗有多出名,不用我多说。不仅诗迷喜欢,就连很多不怎么读诗的吃货也喜欢。毕竟,这对吃货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宣言。正是这首诗让岭南荔枝流行起来,至今仍是广东人的骄傲。
诗的第一行是位于广东东江畔的罗浮山。是当地的一处风景名胜区。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以为东坡要写一首描写风景的诗。但到了第二句,他就改了写法,发现山上的枇杷和杨梅才是他关心的。三四句后,东坡开始向荔枝“抒情”。如果我每天能吃300颗荔枝,我就永远是岭南人了。
总有很多人认为“日吃三百颗荔枝”是东坡的笑话。首先,很多地方认为荔枝太甜,容易引起刺激。如果真的一天吃300颗荔枝,一般人的身体肯定吃不消。其次,东坡被贬到广东惠州。北宋时期的岭南还没有现在这么繁荣。那时,南方是一片“野蛮”之地。所以从这两点来看,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是东坡吃荔枝心情好时写的一个玩笑,并不当真。
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这部看似搞笑幽默的作品,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泪水。写下这首诗不到一年,60多岁的苏轼就离开岭南,去了海南儋州。并不是他不爱荔枝了,也不是他不想再呆在岭南了。因诽谤再次被贬。当时还年轻的苏轼被贬到海南,不仅结束了他的仕途,而且很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面临生命危险。与远离“天涯海角”的儋州相比,岭南已然是世外桃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看《惠州一绝》,就会发现东坡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并不轻松,而且这首诗也不简单。东坡在为官与隐居山中半生之间左右为难。当他被贬到黄州时,他心里还有希望,还能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但被贬了半辈子,他在岭南惠州其实已经很累了,他很想在这里安度晚年。
苏轼离开惠州时,很多人出城为他送行。这一幕被载入史册。当时京城很多官员不明白,东坡在徽州只呆了九百多天,徽州百姓为何如此。我们来看看他做了什么:
1、整修罗浮山,修建水桩、水磨,把荒山变成名山,把洛阳溪变成世人眼中的香溪,让山里的人靠山过日子活的。如今,罗浮山香积寺里仍存有不少苏轼的诗作。
2、传播中原水稻插秧技术。京城里有很多中原的官员,但没有人关心老百姓吃什么。苏轼亲自到田间考察,费尽心思请中原人来教徽州人插秧技术。
3、兴办书院,弘扬礼教。自东坡到来后,惠州学生人数明显增加。
2019年3月16日,山东济南,春天的大明湖,图为古建筑明昌钟楼。
正因为如此,徽州人对东坡的喜爱自北宋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他如此用心守护的徽州,吸引东坡的不仅仅是罗浮山上的荔枝。他很想结束漂泊的生活,成为一个岭南人。这首歌《惠州一绝》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但他也知道,朝堂上有一群人不肯放过他,他“不离不弃,成为岭南人”的愿望最终只是痴心妄想。
【“一日吃荔枝三百颗,岭南人就能长寿”。你真的明白这一点吗?其实每一个字都是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