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名人审美的高级女性化

更新:08-2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魏晋时期的人很注重仪表。这里的人主要指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名人。最能体现魏晋名人精神面貌的数字是《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被鲁迅赞誉为“记言深邃冷,记事高古朴雄”,主要记录了两百多年来文人墨客的言行和精神气质。东汉至东晋。它是中国古代人物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之所以成为知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因为它只用了六万多字,描写了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其中重要人物不下五百、六百个。它往往可以用短短几句话来描述某个人物。一方面,特征描述全面、具体、生动。

《世说新语》内容独特,结构完整。《世说新语》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结构方法。《世说新语》将书中的人物故事按照内容分为几类,每一类都表达同一主题。全书分上、中、下卷,三十六章,共一千一百二十余章,包括德、言、政、节、雅、明等篇。好几章,每章又好几章。人物故事都表达了相同的思想主题。例如,《陈蕃礼贤下士》和《陈谌取寓设譬答客问》和《难兄难弟》都表达了美德的主题。二是长度短。《世说新语》中的每篇文章都很短,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玉》第一章仅用50字描述了《边让失次序》的故事。三是描写真人真事,有事实依据,堪称以人为本的小说。《世说新语》中的每个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例如《昭君出塞》、《曹植七步诗》、《看杀卫玠》都是有历史文献记载和证明的。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名人审美的高级女性化

《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的社会风貌,每一篇文章都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应和表达。他的每一个方面的言行都非常具体,是我们当代人研究魏晋历史不可缺少的依据。本作中的第十四章《容止》最为独特。

“容止”,即容貌和行为。自古以来,世人都注重男女的才干。外貌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男性来说,人们更看重才华,对于外貌没有那么多的要求。第《容止》章简洁全面地描述了许多容貌出众或风度不凡的美男子。因此,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现象:对男性容貌的评价成为社会时尚的主流。

自古以来,世人都用“天圆地方”、“眼如星辰”、“体格健壮”、“气势雄伟”等体现阳刚之气的词语来赞美男人的容貌。这些话也反映了古代大众的审美观,而到了魏晋这个时期,这种审美观念彻底改变了。

1、 魏晋审美的具体表现

"手如柳絮,皮肤如胶,项圈如毛毛虫,牙齿如葫芦犀,头如飞蛾,眉毛如飞蛾,笑容迷人,美丽的眼睛充满期待。 "这是《诗经·卫风·硕人》时期对美女的形容,但在魏晋时期则用来形容美女。皮肤白皙、颜值高,已经成为帅哥的标准。

(1) 以"光亮"为美。

“亮”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洁白,二是莹润如玉。魏晋时期的美学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方面。

在中国古代,白色被认为是美丽的。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如此。如“胖皮肤”、“白脸”、“白面书生”等。魏晋时期,人们更喜欢皮肤白皙的男性。皮肤越白,就越受欢迎。《容止篇》第二条:‘和平叔叔长得漂亮,脸蛋白。魏明帝怀疑他的苋面是在盛夏配上热汤饼的。吃完后,我出了一身大汗。我用红色衣服擦拭自己,我的颜色变得明亮了。何彦是东汉将军何进的孙子。何进出身屠夫,但他的孙子何衍生得唇红齿白,面如脂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是魏晋时期有名的美男子。其母殷氏改嫁曹操,何颜也住进了曹操家。他成为了曹操的继子,成为了一个贵族。在当时的审美氛围中,和颜的美貌让魏明帝曹睿看到后非常嫉妒。夏天的时候,宴会上特意让贺衍吃到了热腾腾的汤饼。吃完糕点,何宴已经满头大汗了,他就用红衣擦汗。他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魏明帝本想为和颜难堪,却验证了和颜天生白皙的肤色。第八章“王义夫容貌俊美,善言玄机,常捉白玉柄狗尾,与手无异”。 "这说明王义夫的双手洁白如玉。看得出来,这些美男子都是皮肤白皙的人。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皮肤白皙确实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颜值。古代以白为美,背后隐藏的是人的阶级地位。一般来说,贫困家庭的孩子,无论男女,务农还是做生意,都经受着风吹日晒,不懂得照顾自己。事实上,他们没有钱和时间去关注这方面,所以无论他们的基础有多好,他们的年龄也不可能超过十岁。晴朗如白昼。反观富贵名门的女子则躲在闺房里,很少出门。当他们外出时,他们用面纱遮住脸。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名誉,但也起到防晒的作用。男人出去开车、坐轿。这个时期的男性中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热衷于面霜、粉饼或者膳食补充剂,所以普遍都比较白。魏晋南北朝更是极端。当时的人们喜爱吸乌石散,很多人都长期服用。乌石粉对身体有害。服用后,身体自然会变得虚弱、憔悴、苍白,达到面色明亮的效果。后来逐渐演变为在脸上涂粉,以示别人白皙的脸。不要以为只有女性才能在嘴唇上涂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多男性,尤其是贵族,都在嘴唇上涂上粉色。魏晋时期的士人喜爱服药。服药后,他们的体力增强,意识也变得清晰。身体热的时候,他们需要走动来散热,所以吃药就更增添了他们肆意肆意的作风。五石粉稀有且昂贵,所以吸五石粉是贵族的游戏,普通人买不起。皮肤白皙的人一般要么出身高贵,要么出身富裕家庭。

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玉: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温润,为仁之药方;其理从外而出,可以知中,是义之药方;其声舒缓而洪亮,为正气良方。远闻是明智之道;远闻是明智之道。坚持、突破,是勇敢之道;精明而诚实,无技巧,是清净之道。玉有五种高贵的品质,所以人们常用玉来形容君子的五种美德:仁、义、智、勇、洁,即“玉人”。《世说新语》,人们主要用玉来凸显一个人的容貌和气度。例如第十二回:“裴令公相貌英俊,即使脱冠、衣着粗服、头发乱乱,当时的人也认为他是美人。”看到的人说:“我看到裴叔的时候,就像玉山拔地而起,光芒照人。”这里用玉来形容裴凯的美丽。第九条:潘安仁和夏侯瞻都有美貌,喜欢结伴出游。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练鼻。 “美丽的人珍惜美丽的人,彼此珍惜。”这真是完美的搭配。在《世说新语》中,玉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大度。例如第十五句“有人拜访王太尉,见安奉将军、宰相坐在那里,又到别室去见季尹、平子”。又道:“今日之行,见明珠玉石琳琅满目。”第十四章:“骑兵武子王,是卫桀的舅舅,英俊迷人,见了桀桀,叹息道:“我身边有珍珠玉石,我看我的样子脏兮兮的! ” ""。用玉来比喻人,更形象地表达了风度出众者的高贵与不凡。

(2) 身姿气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一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耕方式。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男人自然是坚强有力的。体态健壮、高大有力一直是中国古代男性的审美潮流,但到了魏晋时期,这种审美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魏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更喜欢面色苍白、面容精致、身材高瘦的体弱男子。这是人们对男性审美要求的主要趋势。我们都知道韦杰是魏晋时期有名的美男子之一。他深受当时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甚至还有“观杀韦杰”的典故。第十六章:王成见了卫西马,说道:“他的体形其实很弱。虽然他整天顺风顺水,但好像不能承受洛琪一样。”当时王导见到伟杰,说他身体虚弱,连琪洛的衣服都承受不了。由此可见伟杰有多瘦。那时,虽然身体孱弱,容貌姣好,但韦杰仍能跻身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列。 第七章:“潘月邈面容姣好,神采飞扬。”年轻的时候,我带他去洛阳路,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女人,我就会和她牵手,呆在她身边。潘安和左思都长得又漂亮又丑,一个出去玩受到了众人的欢迎,另一个却遭到了一群女人的辱骂,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真是男版‘东施小芳’啊,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好看都是很重要的,人都乐于欣赏美丽的东西。从这两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表之美是当时最重要的审美眼光。

魏晋时期的许多名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具有超然的精神和非凡的气质,因而拥有独特的魅力,受到众人的称赞。第十八章:“于子松身长不足七尺,带十围,放手颓然”,第二十九章:“临公道王常侍:“一齐拉金,何能如此威风? ”,第30章接着“当时,人王王右军,飘然如云,威猛如惊龙。”这些都是对当时名士受欢迎程度的描述,从这些描述来看,可见,要想表现出不凡的气度,不仅要靠自身的内在修养,还可以通过外在的服饰来改变,为了展现自己优雅洒脱的风范,当时的人们常常穿着宽松宽松的衣服。虽然这种衣服在日常生活中很不方便,但上层名流并不在意,因为穿着这样的衣服,我们可以想象,当风吹过时,宽大的袖子和裙子都会飘扬。风中,衣着飘逸,如仙女一般,是一幅名人的画卷。

(三)眼神充满活力

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发现一个人物的内在性格。中国有句古话,“心不正,眉目不明”。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眼睛不明亮,他的心思是不可预测的。魏晋时期的名人特别注重一个人的眼睛,对眼睛有很多口头的赞美和描述。第六回中,裴凯评价王融:“他的眼睛明亮如岩石下的闪电。”第10 章:“王出来的时候,对一个人说:“他的眼睛发光,如同岩石中的闪电; ”惠帝派王衍去看望生病的裴开。王衍出来对人说:“裴开的眼睛明亮,在岩石下闪闪发光,像闪电一样。 ”谢安、孙绰称赞支道临黑白分明,目光极其明亮。从这三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注重眼睛的亮度,常用“闪闪发光”这个词来形容眼睛的亮度,有的人的眼睛明亮有神,有的人的眼睛则暗淡无光,这给别人不同的感觉。会使人感到自信、乐观,精神状态良好;后者会使人感到无精打采、颓废,因此,在《世说新语·容止》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形容魏晋文人的目光。是魏晋士人审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审美的女性化

在古代,女性注重通过化妆来提升自己的美丽。胭脂、水粉是女性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魏晋时期的审美趋于女性化,而女性的审美特征,即审美女性化,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因此男性的妆容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化妆和女装的偏好主要集中在曹魏时期,尤其是南北朝的梁代。这股风潮也是比较盛行的。《颜氏家训·勉学》记载:“梁代鼎盛时期,无不讲究剃面、妆粉”。可见,很多人都会通过搽粉、刮脸等方式来达到脸色苍白的效果。当时的人们也热衷于香。《世说新语·假谲》 云曰:‘谢渭年轻时,手捧紫香囊。 ‘苋粉是用来熏香、剃面的。可见魏晋时期男性的穿着非常女性化,这种行为在当时也被接受和欣赏。体现了魏晋时期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 女性审美发生变化。

2、 审美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

魏晋时期重视相貌评价的现象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解释。一是社会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频繁,共有14个朝代。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建立,只有37年的统一时间。那是中国政治史上最动荡的时代。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他们是精神史上最自由、最解放、最智慧、最热情的时代,因而也是最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一个时代。第二个是黑暗的统治。黄巾起义后,内部宦官掌握朝政大权,外部西羌不断侵扰中原。内忧外患,导致整个社会陷入动荡。到了魏晋时期,政治更加黑暗。统治者愚昧残忍,滥杀无辜,政权更替频繁。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家族、大臣都不敢轻易选边站队,免得今天掌权的权臣明天就可能成为新皇帝的阶下囚。残酷的现实让明星们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精神上的压抑和压抑,他们不再谈论政治,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尤其是那些地位尊贵的“名人”,往往牵动全身,牵动整个家庭。社会的不稳定,让世界不再敢随意干预政治,因为政治言论也可能导致死亡。这些名流不再敢讨论政务,而是用其他方式来转移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力。因此,在明星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人们不再讨论国家大事,而是更多地谈论外表、衣着、行为。

(2) 玄学思想文化的盛行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则玄,万玄之门”,字深奥而微妙。 [footnoteRef:1]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两百年乱世,儒学开始失去崇高的思想文化地位,因为儒学强调三纲五理。不变的原则,强调君是君,臣是臣,明君忠臣是最重要的要求。但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皇帝昏庸,政治黑暗,士大夫开始畏惧和厌倦权力游戏。此时的形而上学满足了世人的思想追求,崇尚自发性、自然性。儒学衰落,玄学兴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深感生命的宝贵,追求永恒和眼前的快乐。俗话说,今有酒必醉。审美女性化是魏晋士人思想解放的体现。形而上学的兴起满足了人们追求更直观感受的需要。男性的女性审美特征是非功利、无性别的。男人只要足够漂亮,无论是男性美还是女性美,都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东汉末年以来,人们的评价日益成为社会各方面的中心。完全适应魏晋士族的气质,儒雅的风度和容貌逐渐成为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肤浅的、外在的,而必须表达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越的风格和表象,这样才能成为人们欣赏、评价、讨论和提倡的。目的。那些我们能在《世说新语》中描绘的人体物体将会出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其容貌和风度而不是才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社会氛围,构建了中国历史上充满个性的魏晋风格。

参考

[1]韩静.任晓彤译注.世说新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宁家玉.魏晋时期著名名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名人审美的高级女性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世说新语》 最美的30句,优雅又文艺,读完回味无穷! 下一篇:《世说新语》 最美的30句,优雅又文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