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天空美丽而遥远,更显得晴朗、蔚蓝。飘浮的白云就像点点白帆。南飞的大雁,带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缓缓飞翔,却在不经意间装点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宋代诗僧石道宁曾写道,深秋时节,帘外细雨,夕阳楼前笛风,不仅描绘出深秋的景象,更将人们带入一种美的境界。禅境。下面介绍一首宋代禅诗。景物描写毫无雕饰之感,最后一句更是禅意十足。
凉爽的夜晚
宋代:李善宁
凉爽的夜晚,秋霜飞过天地,河里可见枯叶。
一瞬间,身躯暴露在金风之中,明月沉入清潭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的景色和作者的情趣。第一句说明了季节的特点,“夜凉,霜飞天,地秋”。凉爽的夜晚,霜降,世界进入了深秋。飞霜是深秋到来最明显的标志。作者善于捕捉典型特征,更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句进一步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江中可见枯叶”。树上的叶子日渐枯萎,东流的长江显得更加显眼。木叶的返春是飞霜作用的结果,内部是紧密相连的。这句话用了杜甫《登高》“无边落树沙沙作响,一望无际长江滚滚而来”的意境,却毫无雕琢之感。
第三句开始转动,“一瞬间,身体暴露在金风之中。”转眼间,高大的枝干暴露在秋风中。这句话来自一个公开案例。曾有人问云门禅师:“叶落树枯,如何禅修?”
他的意思是,他的修炼已经到了身心崩溃的地步。他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呢?云门大师回应一句“身露金风”,意思是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吹动树木的落枝落叶,露出树木的本来面目。
最后一句描写深秋的月景,“月落深潭,不可寻”。深秋时节,池水清澈无比,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仿佛落入其中。秋月的寒光和池塘的冰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明月是禅宗的象征。尽管诗人在全文中只字未提“禅”字,但他却用了很多意象来表达他对禅的向往和对禅理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几个具体的深秋意象,但要将这些意象统一起来,形成意境,就要靠它们所表达的禅意精神。相传哪吒太子劈肉归还母亲,骨头归还父亲,然后现身,以发挥神通,最终为父母说法。
也就是说,凡人只要斩断了自己的凡根,找到了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自己的显现,那么他就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就会拥有无边的法力。
【宋代的一首禅诗,描写风景毫无雕饰之感,最后一句更是禅意十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