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诗赏析(39) |冯燕斯《醉花间》 第3 部分
晴雪晓园春天尚未到来,池塘边梅花已初开。喜鹊在高树上筑巢,月光皎洁地照在冷草上。山川秀丽,自古金陵大道让年轻人显老。醉金杯相见,不厌烦。会有很多分离,很少有快乐的相遇。
这是冯燕思创作的四首诗中的第三首,《醉花间》,表达了少年易老、聚少离多的人生感悟。场面描写出色,抒情昂扬。它突破了知己思念的优美情诗题材的局限性。作者接受了韦庄文风的影响,展示了自己的经历,走到了台前,从为女性说话变成了直接拥抱她。词中抒情的主角就是诗人本人。这种写作方式实现了以诗作词的重大突破,值得我们重视。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遵循双声诗表演分工的惯例,前段描写情景,后段抒情。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第一部分对景物的精彩描写。 “晴雪小园春天未到”这句话描述了雪后的天气和寒冷的冬季,描述了小花园的环境和晴雪的景色。古人有一副对联来形容雪清的壮丽景色:“清光银千里的世界,光明美丽的宇宙”。虽然这里写的是小花园里的雪清,没有对联描述的那么壮观,但是从中还是可以领略到雪清的美丽的。一两个。这句开头其实是为第二句“池塘边梅花早开”做铺垫和衬托的。春天还没有回到人间,但池塘边的梅花已经在寒冷的天气里绽放了。天地间旺盛的生机,是寒冷所无法掩盖的。雪与梅花的关系,被古人理解为“梅花雪争春”。俗话说“梅花无雪不灵,雪无梅花俗”。雪与梅花相得益彰。是雪花透露了春天的消息,还是梅花透露了春天的消息?应该说,他们共同向世人报告了春天回归的消息。前两句不仅写小园里的雪,还写池塘边的梅花。树上早开的梅花衬托出小花园的雪景,也唤醒了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季节。
前两句写为白天的景物,后两句“高树喜鹊携巢,明月照冷草”应写为傍晚、黄昏的景物。不仅梅花提前开春,高大树上的喜鹊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晚上,他们仍然忙碌着,引进树枝,盖新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描述确实来自真实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的经历。在普通人的认知中,鸟儿只是在春天携带草木筑巢。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例如,喜鹊在冬末开始热情地恋爱和繁殖,迎接春天和它们所期待的美好生活。提前准备好。 “树高”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也不是为了与下一句“斜月”相对照而写的。这个词的选择主要来自于作者的实际观察和准确表达。喜鹊是喜欢保持干燥的鸟类。他们体型庞大,自然是优秀的建筑师。它们的巢很大,而且往往是多层建筑,所以它们总是选择高大的树来建造。文学描写不仅需要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对读者提出同样的要求。有评论认为,喜鹊在冬季筑巢不符合常识,恰恰是他们自身缺乏常识的表现。这让我们想起多年前语文教育领域关于一篇现代文章的争论。当时各界人士得出结论,认为朱自清对《荷塘月色》夜间蝉声的描述是歪曲的。在他们的理解中,蝉在晚上是不叫的。但事实上,炎热的夏夜,树上的蝉常常彻夜鸣叫,让人心烦意乱,更难以入睡。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共同生活经历,但在那些参与热议的中国教育专家的著作中却缺失了这一点。他们的常识如此匮乏,中文教得这么好真是令人惊讶!因此,所谓偏离常理的热点讨论,有时只是平淡无奇的无稽之谈,只会助人为乐。这种情况在古典文学世界中也时有发生。
“斜月亮寒草”这句话描述了黄昏月出的景象。寒草一般理解为冬天的死草,本来是好的。不过,这里所说的在斜月的照耀下显得有些明亮的“寒草”,应该是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即使是冬天的腊月,冰天雪地,花园、田野的角落里,仍然有一些无名的小草,保持着淡淡的绿色,没有枯萎。并在严寒中死去。白天雪晴的时候,这些绿草的叶子上会留下一些融化的水渍。黄昏的月光斜射,树叶上的湿绿显得更加明亮。与上一句相比,这句话的描述更加细致入微。这两句话除了上面分析的真实观察和写实表达外,还具有一种遥远而崇高的风格。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中最突出的词外,如《醉花间》的‘高树鹊抱巢,斜月照寒草’其余的叫魏苏州的《柳影都》高歌、孟向阳的《梧桐雨点稀疏》不能过。”王老师对比的是孟浩然和魏应物的清晰精彩的句子。在冯延巳诗词整体优美、哀伤、优美的风格中,时而出现一两句稀疏的句子,表现出冯延巳诗风高贵、清爽的一面。
当然,除了上面分析的种种好处之外,第一部中的场景描述,才是为第二部的抒情铺垫最重要的作用。这是人与自然的深刻呼应和异质同构。春天还没有到来,但梅花已经开始绽放,喜鹊已经筑巢,小草的颜色已经和月色相配,自然界的万物都已经惊慌失措,仿佛都害怕了。无法赶上。人类是万物的至高存在。时光怎能不快乐呢?影片中的两句话“山川秀丽,自古金陵大道”就是两句话。除了片中写的小园林风光,我一直对金陵皇国赞不绝口。山水之美,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认识。正是适时游玩的好去处。 “你看起来老了,但你看起来年轻”这句话是延续前片所写的花草鸟等自然物,笔触转向人的表情。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意味着年轻人被金陵的风景所吸引。从小到大,他们都百看不厌。第二是生命短暂。与代表永恒的自然山河相比,一个人的青春又能持续多久?看看他多大了。所以,及时行乐更重要,“相见不厌,金杯醉”,因为世事匆匆,“别离多,欢聚少”!现在回看上一部影片,我发现所描述的景色是雪后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小花园里喝酒的场景。他们觉得人生苦短,少聚多散,所以从白天喝酒到黄昏月亮升起,不断地换杯子。杯具,醉不罢休。
这种对“饮酒歌声,人生几何”的感叹,在诗歌中屡屡表现,但在歌词中却仍不多见。因此,就突破“言客言”的狭隘题材而言,这样的言词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及时行乐、及时追求是人类时间意识、生命意识觉醒的产物。从最深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热爱青春、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的体现,应该受到重视和肯定。
杨景龙,笔名阳子、西路、南桥,河南庐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杰出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散曲研究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搜狐教育全国各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和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 《文艺研究》 《中国韵文学刊》 《诗探索》 《词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论文《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 :01 0-30000 《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 《传统与现代之间》 《诗词曲新论》 《不薄新诗爱旧诗》 :010 -30000等。撰写专着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高校古委项目10余项。在《花间集校注》 《蒋捷词校注》 《奔流》 《河南诗人》等刊物发表诗歌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集《中华诗词》 《小楼听雨》 010- 300 00等作品入选《中国国学图书馆》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籍”。被中华书局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评为好书、中国读者读书节上百家刊物联合推荐的优秀文艺图书。曾多次获得河南省奖励。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成涛诗歌奖、全国优秀古籍奖、孟浩然新田园诗奖理论奖等奖项。
【唐宋名诗赏析(三十九)冯延巳《醉花间》第三部分】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点进来,冯延巳的《醉花间》一直是我的心头好,这第三部分又有什么精彩内容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已久,终于等到唐宋名诗赏析的第三部分了,赶紧看看冯延巳的《醉花间》这次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醉花间》一直让我着迷,尤其是那份淡淡的哀愁,这第三部分一定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意境真是美,第三部分会不会继续写景抒情,展现更深的内涵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词风细腻委婉,这第三部分会是怎样的风格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期待啊!第三部分会分析什么内容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醉花间》真是经典,第三部分一定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三部分了,终于要进入词的精髓部分了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读第三部分了,期待更多关于冯延巳《醉花间》的精彩解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看到第三部分了,期待深入了解冯延巳的《醉花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醉花间》第三部分,感觉会更加深入地解读这首词的内涵。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第三部分,更深入地解析冯延巳的《醉花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标题就兴奋,第三部分会带来什么新的理解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词真是美,第三部分一定又会带来很多惊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终于看到第三部分了,赶紧去看看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三部分终于来了,期待更多关于《醉花间》的解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期待第三部分的分析,冯延巳的《醉花间》真是一首好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唐宋名诗赏析的标题,就忍不住点进来,这第三部分一定也精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三部分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感悟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冯延巳的词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第三部分一定又会更深入地解读他的作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