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列子驾驭风,大道无形。从列子的思想来分析道家为何热衷于“飞”。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列子在风中行走

那么列子的“乘风而行”只是一个传说吗?列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先秦诸子之中,道家为何如此热衷飞行?这个“乘风飞翔”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一、道家崇仙求飞的传统

深度|列子驾驭风,大道无形。从列子的思想来分析道家为何热衷于“飞”。

1.列子属于道教。自黄帝时代以来,道教就有祭仙求飞的传统。虽然司马迁关于黄帝的最后记载是在《史记》年,只是“黄帝死,葬于桥山”。 ’这六个字并没有提到黄帝成仙,但黄帝成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

黄帝出行地图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黄帝受广成子得道成仙”。

深度|列子驾驭风,大道无形。从列子的思想来分析道家为何热衷于“飞”。

广成子是一位非常长寿的人。相传黄帝两次拜访过他。他第一次请教治国之道,广成子就把他送了回来。原因是黄帝统治下的国家没有达到广成子的期望,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的。

黄帝回来后,禅修了三个月。当他再次出访时,他不问国事,而是问修身之道。广成子大喜,觉得黄帝“走在正道上”,就答应指导黄帝修行。广成子教导黄帝“平心、减劳、舍世、守真气”,并说他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恪守这样的道理。

黄帝向广成子请教

黄帝告别广成子后,开始认真修行道法,教导百姓修身养性。

黄帝120岁的时候,下令建造了一座大鼎。建鼎那天,人们正在庆祝,忽然一条黄龙从天而降。黄帝立刻明白,自己已经成道了,这条龙是来接他的,于是他就踩着黄龙得道成仙了。

“黄帝飞仙”的故事在典籍中并没有正式记载。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都是从其他历史经典或文学作品的空白中得来的。《汉书·王莽传》 里面有几个字:“或谓黄帝时,建华盖以升仙”。魏晋时期,阮籍《清思赋》里"昔日,黄帝登上山顶,在南岳山坡上升仙池。 “这已经是民间传说的参考了。

虽然没有史料支持,但班固和阮籍帮我们确认了“黄帝飞仙”的传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了。无论是在民间流传,还是在道教体系内部,都从侧面反映出,在封建时代,“拜仙”的心理愿望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2、黄帝之后的求仙不只限于春秋老庄。《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初开国功臣张良晚年“欲弃人事,云游赤松子”。然后学习辟谷、道阴清功。除了张良学道之外,司马迁还特别强调了“道阴清功”四个字。可以证实,张良曾经学习过、研究过飞行。

张亮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3.《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 关于神光的记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对清功的描述:

禅寺初建时,旗杆高十余丈。当绳子被切断时,人类就够不着了,僧侣们就有麻烦了。光见了,就对和尚说:“你拿根绳子到这里来,应该像上耳一样。” "僧侣们很惊讶,并把它给了他们,因为他们拿走了它。光叼着绳子,一拍竿,就到了龙头。系好绳子后,松开手脚,破空而下,手掌撑地,向后走数十步。观者惊叹不已,时人称其为“飞肉仙人”。

4、唐肃宗时期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突出作用的谋士李密,曾隐居恒山烟霞峰,潜心修道。李密不仅精通《道德经》,而且还非常擅长轻快。据史料记载,他“体轻,能在屏风上行走”。

影视剧中的悟者形象

5、唐代诗人元结曾在湖南宁远九嶷山无为观目睹道士习武的情景,并留下了真实反映道教清功的七言诗。

九嶷山深邃千里,峰谷崎岖,人迹罕至。

山中曾有一位仙奶奶家,丹灶十里外飞泉环绕。

如今,有三四位道士,正在修行炼玉、炼玉,轻身修行。

霓裳翎近沟壑,飘飘如云鹤欲来。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听到道士清功出色的故事。可以说,这种对“飞”的热衷,除了道教之外,没有其他来源。

二、列子御风而行——列子的故事

列子名于寇,又名寇。有的地方写他为玉寇。他出生时,中国已进入战国时期,距老子去世已有三十年了。列子大半生隐居于郑莆田(今河南郑州)。他淡泊名利,不求教书育人,潜心修道、着书立说。

河南郑州列子庙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者一样,列子也拥有一大批支持者和追随者。历史记载,列子有一次外出讲学,随手带了四十多个弟子。想必,那场面并不逊色于孔子周游时的情景。各国的战争。

但列子仍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估计收徒讲学是一种“强制分担”,但家里却常常没饭吃。有一天,有一个郑人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到郑国的大夫子阳那里问:“列子,你认识吗?” ’子阳答道:‘我知道’。那人又说:“列子这样的圣人,在我们郑国还处于饥饿之中,我建议你帮助他,如果消息传开,你就会获得仁慈的美誉,这不是很好吗?” "

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图

子阳听后,立即派人给列子送粮米,却不料被列子拒绝。原因是紫阳并不是因为认识他才支持他,只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为此,他被妻子骂了一顿。好几天了。

列子拒绝帮忙,并不是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是因为他“假装无辜”,或者担心接受了子阳的帮助会被烧伤。真正的原因还得从列子所主张的观点说起。

如果说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庄子是道教的集大成者,那么列子这两位“道教始祖”就是丰富道教传承的人。列子创立的“归虚学派”对后世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的影响甚至比庄子还要大。

列子的思想比老子更具哲学性,包含更多的批判性思维。老子思想的发展主要在于老子更多地论述天地之“道”,而列子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并从社会反映到自己身上。最形象的表达就是“逆风飞翔OK”。

记载列子“行风”故事的正是庄子。

《庄子·逍遥游》:‘伏列子逆风而行,平静善良,十天五天后转身。他给那些尚未被计算在内的人带来了祝福。虽然这是不必要的,但仍然有一些值得期待的事情。 "

庄子说:“列子曾经乘风而行,升空而行,十五天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列子不求名利,不求富贵,但飞行虽然保住了他的双腿,但他仍然需要风的力量。 "

除了庄子之外,南朝的祖冲之(没错,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的数学家)也在《述异记》中写到了此事:“列子常乘春风,游八荒”。并于立秋归来。” ‘风穴’,风来了,草木都会生长,风去了,草木都会掉落。 "

在我们看来,列子的“行风”属于“热闹”。但中国有句话叫“看事物还要看路”,那么什么是“走路带风”呢?

三、修行身心一体——列子思想的核心

1.

我们常人对‘修炼’总是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修炼是道士或修仙人做的事’。事实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古往今来修仙问问题的人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张良,晋代的药理学家葛洪,宋元时期的诗人李白,王重阳,嘉靖皇帝等。明朝等

和尚模型——张三丰

然而,列子所提倡的“修身”并不只适用于这类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如果换个“修”字,你就大致明白了。

“修养”这个词在儒家思想中经常出现。尽管儒家和道家在性质和方向上常常不一致,但它们对“修养”的强调仍然高度一致。

大学之道在于厚德、亲民、精益求精。

知道有寂静可以导致定力;专注可以带来宁静;宁静可以带来宁静;平静会引发忧虑;忧虑可以带来收获。

事物有开始和结束,事物也有结束和开始。如果你知道事情的顺序,你就能走捷径。 "

……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国,必先齐家;欲治国,必先齐家;欲治国,必先齐家。欲齐家,必先修身……”

列子的修身观遵循了他一贯的思想核心,那就是讲究“化”字。

太极,阴阳之变

“化”始于变化,终于“道”。这是一个从物质到内心的过程。而要想达到“化”的证悟,就需要静心修行,排除外在的事物。

在这一点上,列子站在了儒家的对立面。儒家所追求的“礼”在列子眼里是一个虚名,无非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块遮羞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以“君臣”划分出明确的等级,而应该是“天下之体共享,天下之物共享”。而痴迷于儒家思想的“名”,“名不正则言不正”,“名”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毫无意义的。

2.

掌握了修行要领后,列子认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空”,《文子·精诚》:“圣人若游移,则行至空处,游至虚无,游于方外,入无门,听寂静,见无形,不拘于世,不拘于世。”

列子的“虚”对应老子的“道”。老子的“道”就像大树的根,那么列子的“虚”就像大树的树干。虽然不太恰当,但大体是相似的。为了更容易解释列子所说的“虚”的一般含义,我们举一个小例子。

一切特定的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载人的车、做饭的锅等等,但一旦有了特定的功能,它就有局限性。没有人用汽车做饭,也没有人骑锅上路。

但“虚拟”则不同。 “虚”不阴不阳,不软不硬。你说不清它有什么具体功能,但可以和老子所说的“道”一样,“生者”、“形者”、“声”、“色” ,而“味”则成为万物演化的本质。因为它们没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它们具有无限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万法皆空,万法本质空”。

3.

列子的“虚”思想和观点被后人称为“归虚”,成为道家极为重要的学派“归虚派”的主要思想基础。

修习“归虚”就是静心,排除心中的事物。如果你心里有顾虑,有名誉的负担,你的修行肯定很难完成。

《列子·仲尼篇》曰:‘善道者,不用耳、眼、力、心。若欲如道,以神听形,以智求之,则不宜。可见列子的修行是超越肉身的,摆脱肉身是第一步。

4.

表明自己摆脱了肉体、内心一无所有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够“走路带风”。如果你不是一个离开了这个世界、像一根头发丝的人,你怎么能安心地呆在家里呢? (孙绰《游天台山赋》)道术不能修炼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飞的。能够飞翔,证明你已经成就了道术,这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

‘至善之人,能潜行而不空虚,行火而不炽热,行凌万物而不颤抖。 ‘它代表修行已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我看起来像

至于“飞在空中如踏踏实实,睡在虚空如在床上”更多的是心境进入忘我状态的道士所特有的感受和体验。

这正如列子的“行风”一样。随风而起的只是结果。道家更注重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这就是道家潜修。

现在,你应该已经知道道家为何热衷“飞”了吧?

四、心境则是身境——列子的价值,指导意义

今天列子能教给我们什么?

我其实很讨厌现代有些人故意曲解古人的思想,随意把一些学者的思想纳入管理,比如《老子管理学》 《鬼谷子成功学》 《孔子领导力》 《孟子教你提高情商》之类的,更不用说古人的思想。有类似的意思吗?即使这样做,也是不合适的。

先秦诸子的思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种思想都有自己的体系、社会背景和个人观点。

列子思想的实用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不是在社会而是在自己。

1、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仙,但每个人都可以开悟。

2、人心就像一个容器。最困难的不是如何把东西放进去,而是如何把东西取出来。

3、努力获得精神状态胜过努力获得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就是身体的状态。

4、不要试图向某一家人或另一家人学习所有的修身救命之道。现代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足够的文化遗产可供我们学习。

用户评论

盲从于你

道家思想真是博大精深,列子驾驭风,简直就是把“无为而无不为”演绎到了极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这篇文章太棒了,完全打开了我的眼界,原来道家对“飞”的追求有这么深刻的含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列子的故事太精彩了,感觉作者对道家思想的理解真的很深,分析得透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大道无形”,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从列子驾驭风的故事就能体会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作者用列子的故事来解释道家热衷于“飞”,真是妙笔生花,让我对道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原来道家追求的“飞”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飞翔,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道家思想真是太神秘了,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道家思想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形式,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所以才会热衷于“飞”。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列子驾驭风,这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故事,道家思想真是太神奇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解读很到位,让我对道家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感觉这篇文章很有深度,作者从列子驾驭风的故事出发,分析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赤;焰﹏゛

“飞”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通过对列子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概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道家追求的“飞”,是精神上的自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軨倾词

列子驾驭风,道家追求“飞”的意义,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道家思想真是太神奇了,看完这篇文章,我更加想深入了解道家思想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作者用列子的故事来解读道家思想,真是太巧妙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从列子的故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道家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作者通过列子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了道家思想的魅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列子驾驭风,这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这篇文章让我对道家的“飞”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字面上的飞翔,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深度|列子驾驭风,大道无形。从列子的思想来分析道家为何热衷于“飞”。】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列子禅歌(13):列子玉凤 下一篇:“厚文强作”列子:“寓言大师”行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