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朝晖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的“诗魔”白居易就是他的粉丝。后世王安石、元好问、郑板桥等文坛巨匠都是他的粉丝。因其杰出的诗学成就,后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
他就是李商隐。
到了晚唐,诗歌就如盛唐的衰落一样日渐衰落。正是李商隐等人将唐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李商隐的诗歌立意新颖,风格优美,艺术特色鲜明。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无题诗。
这些诗情真意切,优美动人,读后令人陶醉。但在你陶醉的同时,你也会想:他到底在写什么?
后世的文化名人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的结果却令人震惊:明明是同一首诗,却有多种解读,比如爱情论、爱情论、爱情论等。念东西,爱国论,自残论等等,不能在一件事上达成一致。这惹得金代大才子元好问感慨道:诗人素爱西昆,只恨没人写郑简!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创作无题诗,又是什么让他的无题诗如此难以捉摸呢?今天,让我们跟随李商隐的人生脚步,探寻他的心路历程,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1. 幸运与不幸的童年
什么是9岁?答案是国土之花、家庭的希望。他们应该在空闲时间唱儿歌,背着书包去学校,看动画片,玩游戏,玩手机。
不幸的是,李商隐9岁那年,身为家庭顶梁柱、在江南为官的父亲抛弃了母子俩,去世了。
“你还年轻,很难回到家人身边。” “世间无归处,九族亦无亲人可依。”这对年轻的李商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大哥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毅然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挑起重担。他帮助母亲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浙江、河南相距万里,我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父亲下葬后,要服丧三年。父亲生前是一名小官,有一些积蓄。然而,三年后,他的开支就花光了。 “书贩捣乱”,沦为童工。发展到这个地步,他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当打工仔了!
幸运的是,他的一位族叔爱上了他,成为了他的伯乐。这位族叔不仅是村里人,还上过国子监,知识渊博。但他并不想当官,隐居在乡村。族叔孜孜不倦地向年幼的李商隐传授文化知识和古文写作技巧,使李商隐的文学素质,尤其是古文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他的羽毛逐渐丰满,他开始提升自己,为振兴家族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他向政要、学术名人投稿,史称“行娟”,但无人理睬。
就在他灰心丧气的时候,更强硬的伯乐出现了。他就是令狐初,天平军官吏、职业官员、骈文界的佼佼者。
令狐初十分喜爱李商隐,教他科举所需的骈文技巧,并带他回家。他的儿子令狐轩与他约会。收养李商隐为养子的倾向十分强烈。
令狐初的父爱让李商隐感到深深的温暖。 17岁时,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连一丝的念头都没有。我把笔和砚端在龙涛面前。
既然衣服是半夜传下来的,我就不羡慕王祥有剑了。
—— 《谢书》
2、科举考试的艰难
随着考试作文技巧的日益熟练,公元829年,李商隐开始了他艰苦的成名之旅。
他志在必得,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进士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晚唐的黑暗是没有天日的黑暗。科举选拔看似在公平的光鲜面具下,却暗藏着耻辱的家庭、出身、师徒关系等丑陋之处。 通向李商隐的科举之路是这样的:进士五年,必被贾相国所恨,第二年因病不考,第二年又不被崔玄舟录取。”前三门考试,孙山都没有及格。
而此时,亲如兄长的令狐贵却已经通过了考核。虽然除了出身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及他,但令狐珪在仕途上确实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在给令狐符的信中,表达了他焦灼的心情,“一步一迈,便寸步难行。”是的,除了羡慕和嫉妒之外,他考取科举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令狐家族身上。
837年,李商隐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令狐甫已经在官场上红极一时,而恰好这次考试的主考官高凯就是他的哥们。考试前,令狐旭约高凯喝一杯,玩玩。喝酒时,高凯问令狐冲:“你的朋友中,你和哪一个关系最好?” ”令狐答道:“李宜山!高凯又问:“你的朋友里,你和哪一个关系最好?”可以吗?”令狐答道:“李依山。”经过令狐汐四次的重复回应,梦寐以求的进士名号终于来到了李商隐的面前。
此时的他,雄心勃勃,眼前的世界如此美好,友情如此甜蜜,前途一片光明,大显身手的日子即将到来。游沛丰邑后,写下《题汉祖庙》,表达了立大功的志向。
如果你幸运的话,你应该生活在荒野,而男人在爱情的池塘里会安全。
自新封以来,项羽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 《题汉祖庙》
3、仕途坎坷
李商隐中进士后不久,他的大恩人令狐初就去世了。为他写下《遗表》后,我满怀感激地离开了令狐家族,过上了无人依靠的生活。
正当他苦苦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时,靖远节度使王茂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从此,李商隐进入了王茂源幕府,他的生活终于再次安定下来。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一个大饼从天而降砸在了他的身上:王茂源爱他的才华,将自己妾的女儿许配给他,史书上称他为王氏。
李商隐成为节度使的女婿。王一家人端庄贤惠,夫妻恩爱,在公公的经济资助下,小两口经常去酒吧、跳舞、逛街、买包包等事情,生活相当幸福。
但我们不能永远都是老人!吃人是短视的行为,唯一的谋生方式就是自食其力。
828年,李商隐参加博学洪词考试,俗称官试。让他没想到的是,曾经在令狐睢心中亲如弟弟的他,如今却成了一个“忘恩负义,占人便宜”的小人。
李商隐生活在一个政务混乱、牛李党争频繁的时代。王茂源与李德裕关系很好,而李德裕是李党的老大,而令狐家族一直是牛党的核心。所以,李商隐作为王家的姑姑,自然就成了令狐家族的叛徒。
但单纯的李商隐却不这么认为:我和妻子的婚姻是天作之合。我不想拥抱王茂源,也不想揣测李当。我只是想找个兼职的官职,为社会做点事,过上好日子。
“成则萧何,败则萧何”。这次考试,令狐符向考官暗示“此人不堪”,所以李商隐第一次正式考试就落榜了。
李商隐沮丧地回到靖远。有一天,他登上安定楼,眺望远方的风景,将压抑在胸口的不快发泄出来。
远离高城,楼宇数百间,青杨枝头之外,便是汀州。
贾生年少流泪,王灿春来远行。
永远铭记江湖,重回白发。欲归天地,入舟中。
我不知道成为一只腐烂的老鼠是什么感觉,但我猜小鸡还活着。
—— 《安定城楼》
从此,孙坚处处刁难他。几番征战,李商隐无法如愿,感到疲惫,最终选择了辞职。
842年,岳父的好友李德裕进入权力核心,深得皇帝信任,人气极盛。李商隐的政治春天似乎已经到来。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母亲去世了。我没办法,只能回家闭门悼念。
守孝三年,是李德裕最辉煌的三年。 845年李商隐从家里回来时,李德裕已经退到了一边。由于这份工作不够,李商隐只好回到秘书室,成为了正畸秘书室,这是一个比学校秘书还要小的职位。
李商隐心情十分郁闷。每当他心情难过的时候,他就会在傍晚开车到长安城南的乐游园,俯瞰长安,看夕阳,以解心中的无聊。而正是他的无聊创作了一首伟大的绝句《乐游原》。
晚上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开车去了固原。
夕阳无限美丽,但已近黄昏。
—— 《乐游原》
848年,在桂林发展不佳的李商隐回到长安。此时,令狐珪正在朝堂中任职。虽然他知道令狐冲对他有成见,但他还是去令狐家里谋谋生计。面对昔日兄弟的到来,令狐汐熟练地施展了隐身之术。不管你有多么好奇,我都不会出现。
等待已久的李商隐知道靠令狐观支持的办法行不通,也无怨无恨,于是提笔在生前写下了一首诗《九日》。房间里,委婉地提醒令狐贵不要忘记过去。的感情。
有一次,我们一起喝酒的时候,霜天的台阶周围开满了白菊花。
十年无人问泉下,九日在瓶前思。
汉朝大臣没有效仿种植苜蓿,只是教楚国客人唱江南。
郎君为官,贵人各司其职,无故再见东阁。
—— 《九日》
令狐甫见状,虽然羞愧,但更多的是愤怒。他要求仆人锁上客厅,永远不要打开它。这把锁也彻底断绝了李商隐仅存的希望。
无奈,李商隐只好再次走进考场。再次考中,官位为魏宿县尉。十年前,任弘农县尉。经过10年的努力,李商隐的仕途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4. 为幕府浪费时间
在希望渺茫的求官之路上,李商隐并没有抱住一棵树。他还多次另辟蹊径,游走于幕府之中,寻找崛起的机会。
847年,牛党掌权,对李党展开大清洗。李党员郑亚被贬桂林,邀请李商隐为幕僚。李商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因为他在秘书处当书法家,心情非常郁闷。他必须跑到千里之外去放松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他才能安心,摆脱法庭上的夹板。
在桂林,李商隐确实精神放松,《晚睛》这首诗写出了他悠闲的心情。
住在傅家城深处,春已去,夏还清。
天意怜小草静,夜色天地清。
并增设高亭小窗。
燕窝干透后,返回时身体会变得更轻。
—— 《晚睛》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来到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再次被贬,并不安全。李商隐随后失去了工作机会。
公元849年,在北京无事可做的李商隐,又接到武宁军节度使卢鸿志前往徐州的邀请。当时的情况是,卢洪志很有能力,他想招收李商隐作为幕僚,帮助他更好的发展。
在徐州打工的一个雨夜,李商隐想念家里的妻儿。他将深深的思念、朦胧的心情、朦胧的梦想融入到诗中。
过年的时候我穿着白衣躺着,白门孤单得我心里好不高兴。
红楼隔雨冷,珠箔浮灯独归。
远行应悲暮春,余夜犹依稀梦。
玉印、印章如何才能到达?一只大雁在千里之外的云端飞翔。
—— 《春雨》
然而奇怪的是,卢洪志在徐州仅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李商隐当时一定是摇头笑哭:我的头皮这么硬,世间的坏事都追上了我!
李商隐再次回到长安。这时,他的人生又遭遇了一场巨大的不幸,与他同甘共苦的王氏也去世了。中年丧妻、仕途坎坷、幕府风波,让他眼里充满了泪水。
李商隐安葬了自己的妻子,经过一些调整,于851年秋南下巴蜀,加入了四川节度使刘仲英幕府的军队。与他之前的两次幕府生涯不同,他在子州呆了6年。这六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安定的时光。远离是非,无目空之眼,已断除忧虑。他过着平静的生活。
春天到了,万物开始,鲜花盛开,而庭院里的红梅树却早已失去了冬天的光彩,孤独地矗立在春光里。想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就像这朵梅花,在春日里过早地枯萎了。他在一首诗《忆梅》中倾诉了自己的不快乐。
定居在世界的尽头,倾向于事物的美丽。
冬梅花是最令人讨厌的,常被当作去年的花。
—— 《忆梅》
5. 荒凉的晚景
公元857年,李商隐辞去盐铁官职,体面回到长安。此时他已经45岁了。
45岁可以做什么?李白45岁时,游历吴越,在山水间寻找幸福;杜甫45岁时,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叛军的视线,直奔凤翔追求政治理想。曾任朝廷侍臣。但45岁的李商隐已是晚年,无情的生活把他折磨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孤独寂寞的他常常独自来到曲江边,一半散步,一半休闲。时值深秋,他又来到了河边。沙沙的秋风吹过他冰冷的太阳穴,他的眼里满是浮在水中的枯莲。夏季翠绿的荷花去哪儿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娇艳红莲去哪儿了?
莲花是他心中最美的,莲花是他眼中最爱的。那是他妻子的样子,是他一生中最爱的人的样子。他心情极为忧郁,并将自己的忧郁寄托在诗中。
荷叶长了,春天就恨它;荷叶长了,春天就恨它。荷叶枯,秋恨之。
我知道我的身体和我的爱永远都在,我期待着河头的水声。
—— 《暮秋独游曲江》
858年,诗人的寿命定为46岁。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离开了;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助离开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诗人的诗《无题》才应运而生。
这是诗人留给我们子孙最好的礼物。它们令人陶醉、难以捉摸,无论是关于爱情、咏物,还是爱国、自残……
也许他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最大的歌曲《无题》和最难的歌曲《无题》。
莫愁殿深处,帘幕厚重。躺下后,夜又长又薄。
女神的一生只是一场梦,嫂子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梦。
风浪不信菱枝弱。谁教桂花香给月露?
明明相思是无用的,而忧郁则是纯粹的疯狂。
【李商隐:我的人生是一首迷茫的歌《无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