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上一篇文章我们跟随李白、白居易、苏轼游览了鄱阳湖畔的庐山。本文,让我们跟随孟浩然、杜甫、刘禹锡的脚步,探秘洞庭湖和湖畔的岳阳楼。
鄱阳湖和洞庭湖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淡水湖。但洞庭湖得益于岳阳楼的文化价值,比鄱阳湖更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水同”之说。有“天下楼”之美称。尤其是随着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出现,洞庭湖、岳阳楼以“先忧天下之忧,后喜天下之乐”而名扬天下。
有人说,有关岳阳楼的诗词似乎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唯有孟浩然的“蒸云梦,惊涛惊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坡,宇宙日夜浮”最为有力。此外,刘禹锡的“远看洞庭青山绿水,银盘上青螺”也别有韵味。
让我们用三位大诗人的作品来领略他们面对洞庭湖、面对岳阳楼的诗意。
孟浩然
看洞庭湖作为献给张总理的礼物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横平,水却太清。
云梦泽上空蒸汽腾腾,惊涛骇浪震动岳阳城。
欲无舟之助,则居耻圣。
坐着看的渔民只羡慕鱼儿。
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当时宰相张九龄的致敬诗。
“谦业”是指寻求会见达官贵人,以谋取官职。这在唐初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了一种诗,叫“千夜诗”。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初尚未完善。众所周知,在宋代,为了避免考场舞弊,采用了盲名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考卷上必须覆盖考生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所以苏东坡的试卷就会被主卷子覆盖。考官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而错过了获得第一名的机会。唐初,考生不但不避嫌,而且在参加考试之前,考生还得想方设法通过有权有势的官员,将自己平时的作品传给主考官,以便主考官在考核时使用。给自己加分。
另外,唐代的入仕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科考,二是通过科考。那些没有通过科学考试的人确实有一些真正的才华和实践知识。通过高官、名人的推荐,才有可能获得官职。
这些后辈考生拜访这些高级政要时,往往会带一首诗来表达自我推荐。这种诗称为“千叶诗”。
比如杜甫的《:010—30000》(“读之不可解,写如神”,就出自这首诗)、孟浩然的《:010—30000》,都是钱野诗中的“杰出代表”。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46岁的孟浩然第二次进长安求仕。当时,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令(宰相)。因为他最好的朋友王维之前曾赋诗拜访过张九龄,受到张九龄的赏识,所以孟浩然希望得到张宰相的提拔和推荐。
诗中,作者用自己想渡洞庭湖却没有“船”的事实,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张宰相为他提供“船”的愿望。 “坐看渔人,唯羡鱼”,明确表达了作者急于走上仕途的心情!
可惜的是,张九龄没有像帮助王伟那样帮助孟浩然。直到几年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孟浩然才被允许在其府中担任幕僚。孟浩然工作不到一年就辞职了,去各地旅游。
这首干诗虽然没有帮助孟浩然走上仕途,但却留下了“蒸云梦湖,惊涛惊岳阳城”的千古绝句。这怎么可能不是东有东有,北有榆树有得呢?
杜甫
登上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游岳阳楼。
吴、楚之东南,宇宙日夜浮动。
没有亲人朋友,没有老弱病残。
兵马过山北,平玄提斯流。
如果说唐代诗人中最失意的代表,恐怕非杜甫莫属了;而如果说唐代诗人中最有家国情怀的代表人物,恐怕就是杜甫了。如此失意、苦闷的杜甫,即使在最失意、苦闷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国情怀。这首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唐代宗皇帝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漂流到夔州务农两年,实在想家了,就带着带着全家小船出了三峡,穿过了三峡。江陵,由于北方重新战乱,他无法北上回乡,只能选择继续南下漂泊。这一年冬天,他流浪到岳阳。此时,杜甫已经57岁了。他离开家乡河南省巩县已经20多年了。他经历过战争,一事无成,一贫如洗,还患有各种疾病。
亳州洞庭湖畔,我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浩瀚雄伟的洞庭湖,我想起了自己的漂泊一生,晚年的贫穷孤独,无友可归,国家目前多灾多难。杜甫平轩望着远方,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的五言诗虽然只有四十字,却犹如一部巨著。指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场到人民,从亲身经历到国家和国家的安全。它信息量巨大,情感极其丰富,被后人誉为盛唐五律之冠。
刘玉玺
眺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和谐,
泳池表面没有护目镜。
望着远处洞庭的青山绿水,
银盘上的绿色蜗牛。
如果说孟浩然是唐代最逍遥的诗人,杜甫是唐代最有亲情的诗人,那么刘禹锡就是心态最好的诗人!从青年到老年,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人们在工作场所遇到住房分配不公平的时候,通常会尖叫、跳楼、上吊,但他却写了一篇文章《登岳阳楼》,乐在其中,名垂青史。
上面这首歌《登岳阳楼》也是他良好态度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刘禹锡年少时才华横溢,颇有造诣。 21岁考取科举,进入朝廷中央。他与柳宗元一起成为永祯革命的核心人物。半年后,侯永贞的变法因权贵的反击而失败。从此,刘禹锡被贬异州二十三年。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说,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在贬谪中度过的。简介:巴山楚水荒地,荒废二十三年。
上述诗《陋室铭》是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任河州刺史时路过洞庭湖时所作。
“远看洞庭青山绿水,银盘中有青螺”,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和君山山水的美妙形象,成为千古名言。
【孟浩然、杜甫、刘禹锡的洞庭湖,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诗意境界】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这篇文章真是太有意思了!孟浩然、杜甫、刘禹锡三位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展现了不同的情境和心情,真是各有千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诗意,真是让人沉醉啊!三位诗人的诗歌,各有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三位诗人的作品联系起来,对比分析,让人对洞庭湖的诗意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的诗歌充满了悠闲和宁静,杜甫的诗歌则充满了忧愁和感慨,刘禹锡的诗歌则充满了豪迈和乐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篇文章,我更加了解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也更加欣赏三位诗人的才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洞庭湖的景色充满了向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湖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文!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洞庭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杜甫、刘禹锡,三位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各有特色,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不同的情境和心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位诗人对洞庭湖的描写,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唐代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魅力,真是让人着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湖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让我对三位诗人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位诗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描写,真是让人叹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真是一个神奇的湖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唐代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魅力,真是让人着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位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各有千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