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0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如果没有时间,建议先保存)
很多人喜欢孟浩然,因为他的诗清新自然,没有任何装饰的痕迹。
然而他的《五韵《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却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这首诗的下联、颈联、尾联都清新脱俗,但第一联的措辞却很不自然。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
这首诗的美妙之处正是在第一联,堪称“从头做起”的典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山幽猿悲,沧江夜流急。风吹两岸树叶,月照孤舟。建德不是我的故乡,但我们应该缅怀故乡。我也将两行泪寄向大海的西边。
写作背景:公元728年,诗人考试失利。离开长安后,为了排解郁闷,他开始漫游吴越地区。这首诗是诗人游吴越,夜宿桐庐江时所作。
诗名的意思很简单:诗人在桐庐江船上过夜,写下这首诗,寄给广陵(扬州)的一位朋友。
我们来读第一联。
浙江省桐庐市
1、山黑猿悲,沧江夜流急。
山明指的是黄昏。
沧江指的是河水。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黄昏时分,听见山里传来猿猴的叫声,夜里河水流得很快。
第一联看上去很简单,仿佛只是介绍时间、地点和周围的环境。
于是有人建议:
1、“悲”字太突然,不够自然;
2.“夜”这个词是不必要的。前面已经指出过黄昏,所以再次使用“夜”这个词会有点重复。
应该改成这样:山间猿啼,沧江激流。 (注:只分析诗的内容,不考虑韵。)
不可否认,经过这样的改变,确实更加自然,而且“猿啼”的意象本身也能诱发诗人的忧郁。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联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两句还隐藏着更多的信息。
(一)先说“悲”字。
“猿哭”和“猿哀”有什么区别?
猿鸣是对景物的客观描述,很容易引起诗人的忧郁。
猿猴的悲伤是一种拟人化的方式,诗人直接将悲伤强加在猿猴身上。
它们的区别在于诗人是先听到猿声,还是先感到忧郁。
诗人既然用了“猿哀”二字,那就说明人的内心先有悲伤,然后才觉得猿的声音似乎充满了悲伤。
那么诗人心中到底有什么忧虑呢?
当然是事业受挫的担忧。
因为孟浩然之所以去吴越,就是为了缓解仕途失意的苦闷。
这就是“哀”字的意义。如果换成“猿啼”,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一点。
桐庐河
(2)我们再谈谈“夜”字。
山明指的是黄昏。
而“夜”则指的是夜晚。
黄昏和夜晚绝对不是同时发生的。
诗人在黄昏时听到猿猴的叫声,晚上发现河水流速很快。
奇怪的是:诗人为什么选择在河水湍急的地方停留呢?
通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河水在晚上突然变得非常快。
我们还需要继续问,诗人是怎么发现河水突然变急的呢?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诗人看到了流水。
但诗人没有理由留在小屋外面。
虽然他有事业受挫的担忧,但这种担忧一直存在。
而停船的目的就是为了休息。
因此他不能在舱外,而只能在舱内。
然后他就看不到水流了。他怎么知道河水突然变快了?
这很简单,因为他感觉船摇晃得更厉害了。
这种解释比较符合诗人当时的情景。
我们总结一下前两句:诗人担心事业受挫。黄昏时分,他听到了猿声,他觉得猿声中也充满了悲伤;晚上,他突然感觉船体剧烈摇晃。他判断,此时,水流很快。
有人会问:诗人为什么要写水流湍急呢?这有什么意义吗?
这个问题是关键。 “沧江夜流急”这句话有两个作用:
首先介绍一下颌联;
其次,为最后一副联做好铺垫。
我们继续读对联吧。
月照孤舟
2、风吹两岸树叶沙沙作响,月照孤舟。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夜风吹过,岸边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夜风吹过,岸边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夜风吹过,岸边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照孤舟。
奇怪了,为什么诗人还有“听风吹树叶”的意念呢?
难道诗人没有感觉到船体在剧烈摇晃吗?
按照人性,他应该赶紧走出船舱看看:水流怎么突然变强了?附近有没有水流比较平缓的地方?
不然今晚怎么休息呢?
这就是诗人巧妙的过渡方法:正是因为“沧江水急”,诗人才成功走出小屋。一走出小屋,他立刻就感受到了凉爽的夜风,听到了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不仅如此,诗人还在朦胧的月光下看到了自己的小船,一种孤独感顿时油然而生。
两个句子都使用了对比技巧。 “风吹两岸树叶”凸显了诗人内心的苍凉,“月照孤舟”则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沧江夜流急”,诗人还会走出小屋吗?
绝对不是。
那么如果诗人没有走出船舱,他还能看到“月照孤舟”吗?你还能感到孤独吗?
显然不是。
你看,“沧江夜流急”这句话是不是很关键?
它是诗人情感的源泉。
那么,当诗人感到孤独、荒凉时,他在想什么呢?
我们继续读颈联。
桐庐河
3、建德虽非吾地,但应怀旧游。
建德,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指诗人当晚住宿的地方。
未央指的是扬州。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不是我的家乡。今夜我想起了扬州的老朋友。
你看,颈联包含两种情感:思乡和思念朋友。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感呢?
是因为诗人走出小屋,感到荒凉、孤独。
于是他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铺垫做好了,诗人的情感自然就来了。
我们总结一下,诗人此时应有三种悲伤:事业失意的悲伤、思乡的悲伤和思念朋友的悲伤。
那么,诗人该如何排解这些忧郁呢?
我们继续读尾联。
4、送两行泪到海西。
海西头也指扬州。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寄两行泪给扬州故人。
那么问题来了:诗人既然心中有三愁,为什么只把眼泪寄给扬州的朋友呢?
你看,这不是很奇怪吗?就不管家乡的亲人吗?
其实,这里面暗藏着一个信息:事业失败和思乡之愁是没有办法排解的。
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诗人为什么认为他的《两行泪》可以寄到扬州呢?
或因“沧江夜流急”。
桐庐河
桐庐河的水流得真快,应该很快就流入大海了。当然,桐庐江从钱塘江入海,并不经过扬州。但在唐代,扬州就在海边。
因此,诗人相信,桐庐江水能很快将他的“两行泪”带给扬州的朋友。
你看,“沧江夜奔”也呼应了最后一副联。
但想家怎么办?
诗人的故乡是襄阳,他的思念无处寄托。
事业失意的后顾之忧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你看,诗人之所以要送《两行泪》给朋友,其实是他无奈的选择。这是唯一能缓解他心中悲伤的方法。
可见诗人的悲痛之深。
5.梳理全诗的脉络
首先,诗人先用“猿哀”来点明自己内心因仕途失意而感到的悲痛,然后又巧妙地通过“夜沧江流”来铺垫,不仅引出了下巴对联。又呼应了尾联;
其次,正是因为“沧江夜流急”,诗人成功地走出了小屋,感受到了苍凉和孤独;
于是,荒凉和孤独进一步引发了思乡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
结尾处也正是因为“江水夜流急”,诗人才能选择“远送两行泪”来稍稍缓解一下内心的悲伤。这是诗人的无奈之举。
如果你看这首诗,诗人之所以想家、想念朋友,是因为他走出了小屋。而他之所以走出小屋,是因为第一联中的“沧江激流夜流”。
“沧江夜流急”是这首诗的情感源泉,也是诗人最后联能够缓解部分忧愁的原因。
没有这句话,后面的六句就无根,诗就如空中楼阁,显得虚假。
当然,只有了解了整首诗的脉络,才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你觉得第一联写得巧妙吗?
【孟浩然五调诗的第一联还不够自然吗?这就是所谓的从头开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孟浩然的五调诗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经典,第一联的自然流畅真是让人叹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头开始,这四个字包含了多少匠心!孟浩然的诗歌,果然名不虚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的自然,或许就是从头开始的精髓吧,孟浩然的诗歌,真是耐人寻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已经这么自然了,后面会怎样呢?太期待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五调诗的第一联,真是太棒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头开始,就是这么自然,这就是孟浩然诗歌的魅力所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五调诗的开头,就让人眼前一亮!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就如此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孟浩然的才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头开始,这四个字,蕴含着多少诗歌的奥妙?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五调诗的第一联,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的诗歌,真是太美了,从头开始,就让人沉醉其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五调诗,从头开始,这就是自然,这就是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的自然,是孟浩然诗歌的灵魂所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五调诗的第一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头开始,这四个字,真是充满了诗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的五调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的自然,就是诗歌的最高境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头开始,孟浩然的五调诗,真是别具一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浩然五调诗的第一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联就如此自然,后面的诗句会更精彩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