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概述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主题是“不增加人口”和如何使“增加人口”。文章开头,梁惠王质疑为何他一心治国,臣民却不增。针对这一话题,孟子用生动的比喻为惠王分析了“民不增”的原因,阐述了使“民不增”应采取的措施和态度,使把抽象的真理形象地表现得淋漓尽致。《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民重于王”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王行”的治国理想。
记忆笔记
1. 河内的厄运:饥荒。
2、邻国人民不宜减少/少数人不宜增加:少;更多的。
3、填鼓:模仿词;打败他们。
4.武器已连接:武器;接触、对抗。
5、弃甲拖兵走:甲,甲;拖着士兵,拖着武器;走,跑。
6. 或五十步:有些人
7、直不是百步而是:仅、仅。
8. 食不饱:shng,疲惫。
9、数(c)玟(g):细网
10、斧劲:斧头的一种
11、尊崇象绪教义:古乡学之名,指学校教育。
12. 获得白色者:通过“点”。留着灰色胡须和头发的人
13、非王者:(wng)动词,称王,统治天下。
14、涂饿艾:通向“路”。
15.衣帛:穿着。
16、望心醉年:一年的收获。
核心测试点
1、《孟子》文体类型:引文形式的先秦推理散文,共七篇(各分上下两篇)。
《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万章等。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
3、《寡人之于国也》 艺术特点:推理、克制、说服。
(注:不是先压制后崛起)
4.《寡人之于国也》 文章体裁:对话形式的议论文(argumentative essay)。
五、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皇家政治思想的内容:
(一)爱民、富民、“民重于王”的民本思想;
(二)“仁政施王理”,反对暴政。重视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
(三)反对掠夺性战争,指出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的现实。
6、文章主旨句/论据句:“君王无罪,天下百姓皆在”。
7、孟子散文的特点:欲擒故纵,以苟为辩术,善于设喻,运用排比,推理形象,运用排比句,使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
8.《寡人之于国也》 全文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篇(第1段):梁惠王认为自己“一心治国”,“民不增”,向孟子提出质疑。
第二部分(第二段):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帮助梁惠王分析“民不增”的原因。仅仅运用一些政治手段救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问题。经济生活问题。
【大专至本科汉语强化教学—《寡人之于国也》】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大专到本科的汉语强化教学,感觉很有必要!《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选的不错,很有代表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分析好透彻,感觉对《寡人之于国也》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专到本科的语言学习,需要这样的强化课程,才能提升水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很有意思,通过这次学习,我更了解古代文化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化教学,效果显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门课程太棒了,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古代的智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门课程,我发现学习汉语可以很有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分析很细致,让我对《寡人之于国也》有了新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这篇文章,让我对古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汉语强化课程,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很有历史价值!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语强化教学,确实能提高语言水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选得好,很有代表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门课程很有深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门课程很有帮助,推荐大家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我对古代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分析很有参考价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汉语强化课程,感觉很有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门课程很实用,值得推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