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洛|眼角余光寻找李白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盛唐芬芳与现代杰作

—— 《寻李白》欣赏

李元洛

在台湾当代诗坛,余光中是一位与缪斯立下白头偕老之约的诗人。他的十三部诗集,记录了他与诗神琴瑟的友谊。 “小草爱山,野人惜土”。他也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的歌手。他生活在海上的一个小岛上,但他的歌曲却常常飞到他出生和长大的大陆。他多次前往欧洲和美国讲学,但他的心和灵魂留在了东方,没有随他一起旅行。 1974年到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或许是因为地理上的接近,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因为他日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写下了许多古典题材的诗作。来港的第一本诗集《与永恒拔河》中,有《唐马》、《漂给屈原》、《古甕记》等;而第二本诗集《隔水观音》则更多,仅李白一人就有:010首。 -30000、《戏李白》、《寻李白》 一组三首歌曲。这三首题材相同、主题相同的诗,清雅多彩,犹如一朵美丽的三色堇盛开。在这里,我挑其中的—— 《念李白》 之一来观看。

李元洛|眼角余光寻找李白

《寻李白》 这首诗散发着古典盛唐的芬芳,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传统归属感。 20世纪50年代初的台湾诗坛,季贤等人成立了“现代诗社”,秦子豪等人成立了“蓝星诗社”,罗罗、于贤等人成立了“创世诗社” 。他们是当时台湾最受欢迎的诗社。是一个有影响的诗歌团体,《现代主义诗社》的《信条释义》指出“新诗是横行的移植,不是纵行的继承”。它的信徒众多,“拥有三分之二的诗坛”。香港学者、文学评论家黄伟良认为:“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1960年代是一个疯狂的时期,我们应该汲取过去的教训,吸取教训,决不能重蹈覆辙。”确实,很多诗人都走的是西化路线。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扬起一片空虚和尚未完全落定的晦涩尘埃。余光中曾加入“蓝星诗社”,并成为其旗手之一。当然,他的早期创作有时难免会随波逐流,正如他的诗所言:“多么醇厚、明亮的红葡萄。”热血……润湿了东方少年的嘴唇。”(《寻李白》)然而,作为炎黄子孙,于光有着特别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擅长西方文学,也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因此能够以更高的视角和层次来看待中西文化。多次的欧美之行,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归属感,就这样,在1959年台湾诗坛开始的新诗论争中,余光中终于告别了极端的现代派,回归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创作了歌曲《Go Back Come Back》。

余光中说,他“已经摆脱了现代诗歌的麻疹。总之,我已经免疫了。我不再害怕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病菌”(《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此后,他写下了许多表达中国历史和传统的诗歌。这位自称“青墨的上游是汨罗江”(《从古典诗到现代诗》)、“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诗魂在南方》)的诗人自然不会忘记他曾多次赞叹过黄河,骄傲的黄河。李白一次次对着明月轻唱。大陆诗人写李白也许并不奇怪,但歌颂李白的诗是生活在岛上的诗人写的,而且是在西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写成的,确实难能可贵。正如诗人在诗集第《敲打乐》号《后记》中所说:“追忆往事、吟诵历史,本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主题。在这样的诗里,整个民族的记忆就相当于在寻找这种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新认识传统的方式之一。“诗歌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的艺术表现,也是一种艺术影像。诗人和民族的灵魂。历史感是一首好诗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首优秀的、具有传播性的诗歌,必须艺术地概括一定历史时期深刻而博大的生活内涵,蕴含着普遍意义和美好价值的意义。民族情怀。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天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所寻找的,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是一种不为我们民族所共有的“流浪乡愁”。历史情感?

在艺术上,余光中是一位十分注重诗艺、不断创新、求变的诗人。他是一位以纵向继承为基础,但又向横向借鉴开放的诗人。他在《莲的联想》和《屈原》的作品中受到启迪,在《李太白全集》中聆听诗人的雄辩演讲,并到成都杜甫草堂成为历代诗人的弟子;他先是引领潮流,后又在台湾现代诗歌潮流中折返。他是个浪子,但转身后并不拒绝学习西方诗歌的艺术手法。他对西方文学的掌握,使他能够专注于中国文学,广泛收集、结合中西文学。在诗歌方面,《寻李白》与他的代表作《诗经》、《寻李白》相同。它们都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现代杰作,却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诗歌要注重结构美的管理。一首没有审美价值的诗不可能成为一首好诗。闻一多在论述诗歌“三美”时,提出“建筑美”主要集中在结构形式上。西方流行的“新批评”也强调结构美。优美的结构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还可以利用内在的秩序,以感人至美的方式表达诗的内涵。诗歌的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前者指结构的外部形式,后者指结构的内部结构。

李元洛|眼角余光寻找李白

《乡愁》的外部结构自由严谨。它不是格律或半格律风格,而是惠特曼开创的自由诗风格。与格律诗不同,句法、诗节、章节相对自由、舒展。这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但正如伟大的古希腊雕塑家伯里克利在《乡愁四韵》中所说:“美是多个部分之间的对称性和适当的比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有一种严谨的美。这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安排。第一、三节各十四行,第二、四节各十行。基本格式就像古典诗歌中的扩展交替句子。是的,这样一来,参差不齐的自由中又不乏装饰的趣味,和谐而不杂乱,清爽而不单调。英美意象派诗人主张自由诗是“没有诗的诗”。虽然不无道理,但如果走向极端,也难免会杂乱无章。这样的作品在新诗中不仅屡见不鲜,而且比比皆是。从内部结构来看,《寻李白》的特点是“旋转”、“立体”结构。这首诗以李白的“消失”开始,叙述了诗人的饮酒歌声和坎坷经历后,以李白乘风归家结束。它反复围绕着,总是围绕着诗中的“寻”字扭来扭去。避免线性叙述。梦李白,是与诗仙同时代的杜甫,寻李白,是一千二百多年后的当代诗人余光中。这种时空的变化,加上余光中“处理这类题材总是有一个原则,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或者过去与现在的相互印证”。因此,这种双重对比的方法使得诗歌的内部结构必然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诗开头的“依然落下”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幻想。它将过去和现在在时间上连接在一起,形成立体的时空感。其他如写《千年之后》诗人作品的神韵,写现代的《霍霍飞碟》之谜,古今皆然。转移地点和时间的技巧形成了这首诗的内在三维结构。这样,全诗就没有停留在孤立的古典平面上,而是具有现代浮雕。美丽的效果。

在诗歌史上,最早、最成功地传达李白塑像精神的篇章,应该是杜甫为李白写的十四首诗。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出于对李白“慈君为兄”的敬佩和喜爱,以及两人在两次齐赵、齐鲁之行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再加上他的他具有诗词大师的才华,因此用诗歌的语言为后人树立了李白的不朽丰碑。《法规》《李白饮酒诗百首,睡长安城酒楼,皇帝上不了船,自称是酒仙》。而《寻李白》的《秋来相见,却羞葛洪为朱砂,白日饮酒歌声,谁是飞扬霸气的英雄》,写的是豪情、孤独和一代人才的悲哀。如今,李白已难觅,而杜甫的名诗却如此之多。如果没有突出的才华,可以“无从谈起”。而诗歌天赋的具体症状之一就是是否具有创造力。或者创造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对于所有类别的文学和艺术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最具启发性和启发性的诗歌。难怪歌德说“造型艺术给眼睛呈现图像,诗歌给想象呈现图像”。诗意的想象与诗意的意象齐头并进。意象是想象过程中的主要象征元素。在心理学中,有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象,也有所谓的无象思维和非创造性意象。诗歌的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表达,诗歌的创造性意象是创造性想象中绽放的花朵。平庸的诗歌往往想象力平庸、过时,缺乏艺术刺激,而优秀的诗歌总是以其新颖独特的想象力让读者耳目一新。

余光中的《饮中八仙歌》虽然有李白、杜甫的诗作作为创作的素材和基础,但他的诗不是经典作品的翻版,也不是前人诗歌意境的翻版,而是对其诗作的新的再创作。自己的。创造。余光中的诗从头开始,如这首诗的开头:“那双傲慢的靴子仍然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中/但人已经消失了。”轰然升起,冲天而来,拟人技的“傲气”与“羞怒”意外地加在“靴子”与“手”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犹在之间”与“跌倒之间”。 ”“但人不见了”,写实却不与现实混为一谈,如同现实与虚幻,现实的真实与想象的美好融为一体。这样,不仅体现了李白“飞扬霸气”的傲然不凡的精神。篇首描绘得生动,他先胜,又具有广阔的艺术时空,让读者徜徉、遐想。他的作品的奇思妙想,在第三节的“还是个谜”、“还不如回去”的夸张和坎坷中。回到那个故乡”,第四节,李白喜爱月亮,善于写月亮,突然灵机一动:“瓶中月影/也许那就是你的故乡/你一直在寻找一辈子就这么疯狂吗?”李白还活着。他曾经写过《赠李白》。安徽当涂生前所写的《寻李白》中,也有“大鹏飞振八子孙,却无法毁于半空”的哀号。但它却在民间广泛流传。李白在采石记长江中捕月而死的传说,余光中的《月光奏鸣曲》,为我们奏响了这样一个美妙的结局:“二十四万里的归程,无需惊慌”。有一只大鹏/不需要叫鹤/只要把酒杯扔到空中/它就会旋转成飞碟/奇怪的绿色闪光越来越快/带你回到现实。传奇。”李白的诗意想象犹如天上飞马,超凡脱俗,在他“成为屈原、陶谦、李白、杜甫嫡系后裔”(《大鹏赋》)的决心的余辉中,他的诗作丰富而富有创意的想象力,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没有对文字高度的艺术敏感性和深厚的驾驭文字的艺术功力,就不可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功。艾略特的以下见解值得参考:“优秀诗歌的第一个最低要求是优秀散文的美德。无论你看哪个时代的蹩脚诗歌,你都会发现,它们大多缺乏散文的德性。 ”(《临终歌》)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许多自称诗歌的三流散文的淘汰率,不会低于20世纪60年代以诗歌之名的骂人话。”因此,诗歌的语言更好。散文语言不仅要更加简洁,还要具有普通散文所不具备的象征美和暗示美。换句话说,诗歌的语言应该是“最精致、最纯粹”的语言。余光中的诗语言纯净。首先,密度高、弹性好。其次,词句严谨,具有“清新”、“新颖”的审美效果。密度和弹性彼此相关。密度并不是指单词的丰富性和篇幅的冗长。相反,它是指在一定的文本中包含尽可能浓密的内涵,使读者产生尽可能丰富的美感,但弹性也很重要。这意味着文字的形象管理是一个很强的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正如闻一多在《六千个日子》一文中所说:“诗歌的优点就在于它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画出无限的图案,可以放入无限的内容。”余光中诗中的那句“离开满地难民伤兵/把胡马羌马的节奏留给杜二仔细吟诵。”它密度高、灵活、虚实交替、伸展自如、简洁丰富。它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特点,而且与李白的诗作形成了美丽的对比。安史之乱和随后的回纥入侵,时间和空间浩瀚,涵盖方方面面。 “走”字避免直率,追求灵活。他写了李白云游江东的事迹。他的作品未能越来越直接地反映时代。在动乱之中,他的诗的内涵和风格与杜甫的“苦言”不同。又如“我怨长安城小而锅里天长”,不仅“小”和“长”用了西方文学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很小” ”和“锅里天长地久”,不无道理,妙不可言。反向变形,再加上“怨”字,就更明显的看出简洁的文字蕴藏着多种含义。文字向内凝练,意向向外延伸,多姿多彩,让人咀嚼不已。

李元洛|眼角余光寻找李白

诗人中,余光中是西天取经归来的玄奘。从:010到30000,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节奏和句法方面融入了西方诗歌的一些长处。然而,余光中在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学贯中西艺术之人,善于以新颖活泼的长短句句法提炼词句,力求提炼词句有一种审美的新鲜感和新奇感。 “新事物是为世界上的事物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李渔)“如果你想用‘美’这个词来称呼某样东西,它必须引起你的惊喜和喜悦。” (伏尔泰) 余光中这就是诗的样子。其词句组合清新、独特、不同寻常。它美妙而警觉,但并不陈词滥调。它散发着一种美丽的魅力,让你一见钟情。比如“酒入心/七分化为月光/余三分咆哮为剑气/从绣口吐出半个盛唐”,诗人还是从明亮开始写的。月与诗酒,与李白息息相关,用词经过千百遍的苦练,句子灵动如珍珠。 “七分”、“三分”、“半”等数量词都各有其用,动词“酿”、“哨”、“吐”可以说是全诗的眼睛。宋代人称“小李白”的杨万里,与朋友们在月光下飞翔。他曾惊言:“酒入诗则风火起,月入诗则冰雪飞溅”。 (《十八世纪的诗》)《肠子/七分化为月光》更是清新淡雅,用词富有创意,生动地描绘了李白的浪漫文采和奔放个性。李白二十五岁那年,离开四川家乡,“携剑出国,抛亲行远”。他的作品和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侠》、“夜随剑啸,志在千里之外”、“否则“剑起时,大漠收非凡荣”。被誉为“盛唐之声”,很多篇章都是写“剑”的,或许余光中诗词的联想就源于此吧?盛唐半壁江山。”没有这样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怎能将我们民族这首诗的“谪仙”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学的历史动向》在余光中是诗词中的奇葩。我上面的赞赏只是一个不太好的评论者的解释。读者若想领略它的色香味,还是要自己动手。你自己去欣赏吧,我就不指手画脚了。

(作者:李元洛,著名诗词评论家、散文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用户评论

我家的爱豆是怪比i

李元洛写李白,感觉他真的很懂诗仙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眉黛如画

文章很有意思,李元洛从独特角度解读李白,让人耳目一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李元洛的文笔真不错,把眼角余光中的李白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好喜欢李元洛对李白的理解,简直是把诗仙的灵魂都读透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雨优美回忆

感觉作者对李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很喜欢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眼角余光,寻找李白,很有意境的一篇文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李白诗歌的魅力,在李元洛的文字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儿

李元洛的文字,让我仿佛看到了诗仙在眼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文章语言流畅,引人入胜,值得推荐给大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李元洛老师的文字功底太强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让我对李白有了新的认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李白,眼角余光,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很有画面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李白,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诗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李元洛的文章,让我更想去了解李白。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李元洛的文笔太棒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这篇文章,让我对李白有了全新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李元洛,你真的懂李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眼角余光,寻找李白,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李元洛,你的文章,让我对李白充满了敬佩之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元洛|眼角余光寻找李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寻李白》:余光中与李白跨越千年的文学缘分 下一篇:唐诗赏读·隐居者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