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山路北起,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一往西去,却一无所获;另一条是从北向东,长约40英尺。土壤被切断并分成河流,墙壁上堆满了石头[1]。其上方是瞭望台[2] 和横梁[3] 的形状。旁边是一个堡垒[4],看起来像一个大门。我向黑暗里望去,扔了一块小石头,洞里就传来了水声。那声音太激动了,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上到擂台上,但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无土则有美树美箭[5],奇而坚固。稀疏的数字[6]就像智者提供的那样。
唉!我怀疑造物主[7]是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越想越觉得有诚意。同样奇怪的是,他没有对中州做事[8],而是把他列为夷狄[9]。 [10] 如果你的技艺千百年都卖不出去,那是辛苦而无用的。如果神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或曰:辱夫贤人,在此安抚。或曰:“其气神[11],非伟人,而只是物。故楚南[12],人少而石多。”既是,我不也。相信它。
【翻译】
从西山入口一直往北走,穿过黄茅岭再往下走,还有两条路。一路向西,探索这条路,收获甚微;另一处稍偏北偏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截断了,还有一座石山挡住了路。石山山顶的岩石堆积如山,就像一座城市的矮墙和柱子。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城,旁边还有城墙,那里似乎还有一个城门。往里面一看,漆黑一片。把一块小石头扔进水里,就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清脆刺激,过不了多久就消失了。可以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眺望远方。这里没有土壤,却生长着奇树秀竹,形状奇特,质地坚硬。树木、竹丛分布得密密麻麻,仿佛是智者精心布置的。
啊!我长期以来一直怀疑造物主的存在。看到这里,我越来越相信造物主确实存在。但不知为何不安排在中原,而是安排在这片荒凉偏远的蛮荒之地。即使经过数千年,也不可能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风景。这实在是费力又无用。看来造物主不应该做这样的事,难道真的不存在吗?有人说:“这是用来安慰那些受辱被谪到这里的智者。”还有人说:“这里的天地灵气不能创造人类,但他们只爱这些东西。所以楚南的人才很少,奇石就多了很多。”我不相信这两种说法。
【笔记】
〔1〕寅:境界。
〔2〕睥(p)睨(n):城上的矮墙。
〔3〕梁辉(l):柱子。
〔4〕 堡,小镇。码头,小城墙,防御屏障。
〔5〕箭:箭竹,质地坚韧,可作箭杆
〔6〕数(c),密集。
〔7〕造物主,创造万物的神。
〔8〕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文化发达地区。
〔9〕彝族,东部少数民族称为彝族,北方少数民族称为氐族。一般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10〕更新,经验。
〔11〕气,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灵气。予于人,则造就杰出人物;予于人,则造就杰出人物。如果给予事物,就会创造出美丽的事物。
〔12〕楚以南,楚国在中国的南方。覆盖全国各地。
【参考】
《古文观止》 世界图书公司
《古文观止译注》 尹法如
《古汉语词典》 王丽
【读古文《小石城山的故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小石城山的故事》真的太精彩了!古文读起来很有韵味,故事也特别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文风,简单质朴却充满了力量,读完让人回味无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石城山的故事》真的太棒了!古文读起来并不难,故事也很生动,推荐给大家阅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境,读完之后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古文,故事很有启发性,值得反复品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文真的很美,读完《小石城山的故事》感觉心旷神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语言优美,故事耐人寻味,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古文的寓意,让人感触颇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石城山的故事》真的很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真好,读完之后感觉收获满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古文,值得推荐给大家阅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文读起来很有韵味,这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石城山的故事》太感人了!读完之后忍不住泪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让人读起来很舒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轻松,但又很有深度,值得反复品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石城山的故事》真的太精彩了,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文并不难懂,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流畅,故事也很吸引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文笔,语言简洁明快,故事却很深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石城山的故事》是一篇很有思想性的文章,值得我们思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读完之后让人感觉很温暖,推荐给大家阅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