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就是现代文本《尚书》。《尚书》 鲁公王在拆除孔子故居一段城墙时发现的另一块是古文字《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爆发,近古文献《尚书》均失传。东晋初,豫章内史魅族向朝廷进贡《尚书》,共33章,伪章25篇。
《今文尚书》被列为儒家重要核心经典之一。 “商”就是“商”的意思,《古文尚书》就是古籍的意思。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一些记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这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古文字《尚书》是后人伪造的。
其“偏篇”出处的可靠性自南宋以来一直受到质疑。清初,这些篇章被主流学术界定为“伪书”,甚至将《尚书》篇排除在外。近十几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发展,对古代尚书文献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洪范章
治理国家的规则是谁制定的?
【原来的】
十次(1),国王只拜访姬一次。王乃言道:“哎呀!箕子,不过是天阴种马(2)之下的人,和睦相处(3)而已,不知什么是夷伦又虚(4)。”
箕子曰:“吾闻昔日,滚糜(5)之水,其五行(6)倾泻,天子大怒,不让弘范九处(7),伊伦又措。” (8)鲧遂杀之(9),于乃嗣行(10),亦论有虚。
“初日曰五行(11),初二日曰敬用戊使(12),初三曰农用八策(13),初四曰歇用无忌(14),初三曰歇用无忌(14)。曰建永皇极(15),六日曰义用三德(16),七曰用疑(17),八日曰思用百姓(18),九日曰用民(18)。用五福(19),用六极力(20)。
【笔记】
(1) 有:并且。牺牲;年。十祭三是指周文王建国后的十三年、周武士即位后的第四年、商灭后的第二年。 (2)荫治(zhi):庇护、保护的意思。 (3)阶段;帮助。谢:和谐。厥:指的是科目。 (4)一论:常识。你:所以。叙述:顺序,这里是制定、规定的意思。 (5)鲧(gui):名,夏雨之父。黻(yin):堵塞。 (6)汩(gu):混乱。展示。好:使用。五行是指水、火、木、金,人们所使用的五种物质。 (7)畀(bi):给予。类别:类型。九处是指治理国家的几种方法。 (8)斁(du):腐败。 (9)殛(ji):诛,意思是流放。 (10)锡:给予,给予。 (11)初一:初一。 (12)次:否。 五事:相、语、色、听、思。 (13)农:努力工作。巴政:八种政事(14)谢:一起。五个纪元:记录时间的五种方法。 (15)建:建立。皇极:就是最高的法则。 (17)仪(yi):治,指对臣民的管理。 (17)稽:检查。 (18)年:考虑,数:诸多症状:征兆。 (19)向:劝说,(20)威:恐惧,警告。
【翻译】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巡视箕子。 ”武王说:“啊!箕子,上帝保佑百姓,和睦相处,我不知道上帝治国有何规定。
箕子回答说:“听说鲧当年阻挡了治水,扰乱了水、火、木、金五行的排列,天帝大怒,不给鲧九大治国之道。”治国常识遭到破坏,鲧在流放中去世后,上天赐予了禹九大法,确立了治国的共同原则: “一是五要素,二是认真办五件事,三是认真做好五件事,四是用好五办事”。五是立最高法,六是用三德来治理臣民,七是用卜来消除疑虑,九是用诸征象。五福励民,六极惩罪。 ”
【解释】
治国理政是政治家的首要职责。不管他主观上是否真的想把国家治理得有序、富强,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只要他想保住王位,他就得考虑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道理就像商人要想赚钱、生意长久,就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是正品,否则就会丢掉饭碗。
治理国家需要规则,就像游戏需要规则一样。规则从何而来?根据《尚书》,它是上帝赐予的,上帝在授予规则时也是选择的。凡不能按规定办事的,不予上课,并予以退学。枪就是这种情况。这句话对于敬畏上帝、敬畏命运的古人来说非常有效,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显得有些荒唐。
所谓上帝,无非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某种超人的存在。它本质上是人自己意志的外化。从这一点来看,天定的治国之法与人教的治国之法是一样的。治理国家的规则是人民制定的,必须由人民执行和遵守。用神来解释这一切,恐怕是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权威。
暴君与开明君主的区别在于,暴君把个人意志看得高于一切,凌驾于规则之上,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如商纣王;开明的君主尊重规则,注重按规则做事。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依法行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如周文王、周武王。箕子看中武王,授予洪范九丑,因为他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因为任何规则对于一个藐视规则的人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对付不守规矩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守规矩。 《尚书》热爱数字和秩序。
【原来的】
一、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曰润,火曰炎,木曰直(1),金曰从格二,学者爱煮之,润时咸,火时苦,直时酸,上革时辛,上时甜。地面。
“二、五事:一者相,二者言,三者见,四者听,五者思。相曰恭,言曰从(四),见曰明,听则谓聪明,思则智(5)公佐肃(6),从佐义(7),明佐明,从佐圣,睿佐圣人。
《三八政事(八):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祭,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客,八曰师》 。
“第四、第五纪元:第一为年,第二为月,第三为日,第四为星辰(9),第五为历(10)。”
【笔记】
(是非可直,(2)聪:服从。格:变化。爱:曰,助词,无实义。(4)聪:正当合理。(5)睿(rui):了解(6):然后,苏:尊。 (8)八正:八种官。 (10)辰:指十二星辰。太阳和月亮每周移动的度数。
【翻译】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润下,火上烧,木能屈能。直,金能加工,水向下润则咸,火向上烧则苦,木能曲直则酸,金能变形则生。辛辣的味道,而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则产生甜味。
“二、五事,一者态度,二者言语,三者观察,四者听闻,五者思惟。态度必须恭敬,言语必须正当,观察必须清楚,听须明,思虑须慎,言当正则天下;察则不惑。如果你明智地倾听,你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你清楚地思考,你就会成为一个明智的人。
“三政、八政是:管粮食、管财产、管祭祀、管住宅、管教育、管治安、管宾客、管军务。
“记录时间的方法有四五种: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第四是观察星星,第五是计算天空的度数。”
【解释】
我们说过,中国人喜欢数字,用数字来概括,玩数字游戏。这种爱好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自古就有。这种偏好自然有其原因。你看,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自然事物,都被“五行”所覆盖;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和言行只有“五事”才能涵盖;琐碎、麻烦的衙门事务也被列入“五行”。他进了“八项政策”;记载的时间只有“五纪”。
数子是中国的魔网,可以捕捉宇宙间的一切,从天文到地理,从外界到隐藏的潜意识,不留任何痕迹。从此,世界和人心都变得简单了,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明了。只要转动数字魔方,无论多么复杂、多么困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感谢我们的祖先。感谢他们对秩序和一致性的热爱。感谢他们消除了所有的偶然性、随机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感谢他们拒绝了巨大的不可言喻的中间地带并带领我们走上了一条单向的直线。没有颠簸,没有弯道,没有回头路。这样,任何一个头脑简单的人都可以沿着光明的数字之路勇敢前行!为人父母的规则
【原来的】
”五.皇极:以极而建。当人有福时,用来给老百姓涂锡(2)。但当他们是老百姓时,就是如吉。西如宝吉(3):都(4) 百姓无淫友,无如他(5),而君子则尽之,不则则留。遵行至极,则不受诸侯之责(8)。 10)人有能力做让自己羞愧的事(12),但国家繁荣,人人都是好人(13)。 (15) 若无善行,则为我之福;若有恶行,则无罪(16)。不行善事,则随王道而行。无党与党,王道便平坦(18)。没有党和党,王道是平庸的;没有党和党,王道是平庸的。没有任何叛逆和偏袒(20),王道正直而正直(21)。这是《易》(23)之教,也是《帝王》(24)之教。对百姓说的最重要,是帝王之光(25)。国王。”
【笔记】
专心:专心。时间;是的,这个。 习惯了。应用:通用。锡:给。 (3) 保:维持,遵守。 (4)性朋友:通过社交而形成的一个私人小群体。 (5)毕:共谋,毕德,共谋之意。 (6)你:谋略。作为。保持;执行。 (7) 患有(li);陷入,责备:罪恶, (8)受苦:忍耐。 (9)康:河月。颜色:暖色。 (10)巳:将军。魏:我想是的。 (11)穷:指孤独无助的人。 (12)羞耻;贡献。 (13)君子;指担任官职的人。 (14)方:经常。谷:禄位。 (15)顾:罪孽,责备。 (16)Pi(po):凹凸不平。 (17)好;私人物品,偏好。 (18)当当:宽阔的样子。 (19)平平:外表平坦。 (20)反:违背。侧:侧身,指犯法。 (21)会:聚会。 (22)申:陈述。 (23)仪:展示。训:课。 (24)训:服从。 (25)关闭:关闭。
【翻译】
“五、至尊法:国君当立至尊法,集五福,普赏臣民,如此,臣民拥护至尊法。我将维护至尊法的方法,传授给你:全部臣民不得私自结党,各级官员不得勾结,只以王法为最高法,凡有违法行为,不构成公法者,必须宽恕。如果有人善良,对你说:“我所爱的是德”,这样,人们就不会虐待那些无助的人,而尊重那些有智慧和高尚的人。有能力、有成就的人,给他们贡献才华的机会,国家就会繁荣;如果不能让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臣民就会责怪他们。你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也会给你带来灾难。不带任何偏见,遵守国王的法律;没有任何个人利益,遵守国王的法律;不作恶。遵循正确的道路。不偏心,不拉帮结派,王道广阔;不拉帮结,不偏心,王道平坦;不违背王道,不偏离法度,王道正直,臣民就会遵守最高法度。因此,传讲和教导上述最高律法就是服从上帝的旨意。一切将皇帝颁布的法律视为最高法律的臣民,只要遵守,就会接近皇帝的荣耀。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能成为天下之王。”
【解释】
季子所说的“至高法”,就是典型的父权制法律。最后一句指出了这条法律的症结所在。皇帝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能成为天下的君主。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都是最高统治者的孩子。是我们的“父母”生下了我们(而不是相反)。人应该服从、尊敬、孝顺父母,不应该反抗上级。
父母都喜欢乖巧的孩子。好孩子是听话的。叫他往东走,他就往东走;叫他往西走,他就往西走。如果你会划船,你就会划船,如果你会划船,你就会划船。如果没有让你坐下,你就必须站着。我告诉过你不要哭。不管受多大的委屈,眼泪都要咽下去。最好不要有什么个性、什么想法,接受父母的原则就行。父母是真理的化身,他们永远不会错。
父母不喜欢顽皮的孩子。顽皮的孩子不听话。你叫他往东走,他就故意往那里走;叫他往西走,他就往东走。划船时他在水里嬉戏,堆米时他会打瞌睡。请他站起来,他想坐下。告诉他别哭。相反,他哭得更大声、更凶猛。他想自己做决定,而不是父母对他发号施令。他觉得父母总是和他的想法不一致,经常犯错误。
父母脾气不好。没有耐心,没有谦卑。不会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也不会仔细研究孩子的态度。他总觉得孩子是他的私有财产,他想骂就打,想骂就打,或者干脆不让调皮的孩子回家。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嫉妒心都很强,他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说不。天真无知的孩子,当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时,就会暴跳如雷,暴跳如雷,动不动就动粗棍棒。如果孩子不听管教、叛逆,父母就会杀了他。方法有很多种,杀boss、五马分尸、弃市、抢尸、鞭尸、碎尸成千块……
总之,当父母平静的时候,要么孩子听话乖,要么孩子已经睡着了。父母心静,天下就太平;父母心静,天下就太平。世界和平了,孩子们就会幸福。世界上到处都是好孩子。尚书:行使权力、行善是皇帝的特权。
【原来的】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强克制,三曰柔克制。平康正直(2),强友能克强(3),谢友能克(4)沉潜有力克制,高明柔克(6),才用玉食(7),为民所用。”
【笔记】
克;赢。冈克:太难了。柔克:太弱了,平康:停止和平。 朋友:亲密(4)谢(xie):和谐,温柔。谢友:温柔,平易近人。 (5)沉潜:沉潜的意思是控制、压制。 (6)高明:尊敬,崇高。 (7)鱼食:美味的食物。 (8)坚:离经叛道。特(te):作恶。
【翻译】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以刚取胜,三曰以柔取胜。正气平和,就是正气,强悍难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就是以柔取胜。”克制过度的强权,尊崇它,只有君王才能惠民,只有君王才能刑罚百姓,只有君王才能享受美食,不能让臣子惠民而刑罚百姓。享受美食就会危害国家,而导致臣民偏离王道。”
【解释】
这条规定了皇帝所享有的特权:惠民、刑罚臣民、享受美食。特权代表阶级差异;试图抹杀差异,就是叛逆,该死!所以,皇帝特别不喜欢强人,而喜欢弱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是受到青睐。按照这个标准,当官是很容易的,因为能力越差的人越听话。就像宠物一样,它们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们没有大脑,善于理解主人的意志。
天子主宰,大臣臣服。它们在等级体系中相互补充。君强臣弱。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如果不能行使权力、做好事、穿好衣服、做事、吃好饭,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皇帝;不能恭顺、谄媚、求宠,就不是良臣。明白了这个道理,去做了,那就容易了,君臣和睦,人民幸福。 《尚书》:解疑,靠占卜算命。
【原来的】
”七、判:选择立卦者,受卜令。谓之,谓之,谓之,谓之孟,谓之易,谓之科,谓之震,谓之悔,烦其。占卜五,占二,彦特(3),若立即有人占卜(4),则甚多疑,为庶人谋计,则从卦,癸巳,贞聪。庆屠丛,百姓从之,此谓康羌子孙相会,则吉祥从之,龟从之,策从之,百姓从之。逆则百姓逆,内则善(6),外则恶。
【笔记】
(1)震:内卦。 后悔;外卦。 (3)进化:演绎。因特:改变。 (4)士人:这类人指占卜的官员。 (5) 相逢:争斗,昌盛。 (6)境内:指国内。外国:指外国。 (7) 提出:提出问题。
【翻译】
” 7、以卜除疑:选负责占卜的官员,命其掌管卜法。有的龟象如雨,有的如雨后晴空,有的如薄雾,有的龟象如雨后的晴空,有的如雾气,有的象雨后的晴空。有的云消隐如两军交战,有内卦、外卦等七种,前五卦是用龟甲来预测预兆的。预测吉凶是根据这些变化来决定的。在指定这些人占卜时,如果是三个人占卜,则应该遵循两个人的相同判断,如果遇到重大困难,你应该首先考虑。你自己说,然后和官员商量,然后和百姓商量,最后和占卜的官员商量,如果你自己同意,龟也同意,占卜也同意,官员也同意,百姓也同意,这个。称为大同。如果你自己同意,龟也同意,占卜也同意,这就叫大同。如果皇帝同意,大臣不同意,百姓不同意,那还是吉祥的。如果大臣们同意,乌龟同意,算命先生同意,而你自己不同意,老百姓不同意,那也是吉祥的。如果算命先生同意,而你不同意,大臣们不同意,也是吉祥的。如果你同意,龟卜同意,算命先生不同意,大臣不同意,老百姓不同意,那就是内祥外险了。若龟卜与人的意见相悖,则静不动为吉,动则为危险。 ”
【解释】
如今,占卜算命被视为封建迷信,正在被扫除。算命老师就像游击队、地下工作者一样难以捉摸,扫不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卖方市场的存在证明了买方市场的存在。算命先生的存在证明买家相信算命的人很多。恐怕市场不小,算命师就有了谋生的地方。
两者一比较,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远古时期,从太闹到百姓,无不信奉神灵,坚信世间万物皆受神主宰。遇到问题就必须求卜,请教神灵。当然,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能随便对待。于是,巫师、术士、算命师都成了政府官员,地位不低,俸禄不小,权限也不小。就连皇帝也不得不尊敬他们。
周武王虽称得上是大英雄,但他也像凡人一样崇拜神灵。九大小说中,有一本是专门讲占卜算命的。从箕子的语气来看,他似乎把占卜算命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认为主要是用来解惑的。那就是,当他遇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他只会请巫婆念算命。除此之外,就看皇帝了。 《尚书》自然时间秩序与君主制
【原来的】
” 8. 百姓战争:谓之雨,谓之阳(1),谓之燠(2),谓之寒,谓之风。谓五人来,备,各述之(3),草草一备(5),凶第一级,谓之修正(6):是苏,当。雨如;曰九正:匡(8),常雨;曰望生微岁(12),青土为月,时寅为日。不易,百粒以成(14),百粒不能用,善人用弱者(16),百姓只有星若。星有好风(17),星有好雨,则有冬夏,随星而风雨。”
【笔记】
(1)阳(yang):日出,这里指晴天。 燠(yu):温暖,温暖。 (3)叙述:顺序,这里指时序。 (4)繁:郁郁葱葱。庑:杂草,茂盛的草(5)1:指雨、阳、暑、寒、风五象之一。极:过度。 (6)休:美丽。 (7) 若:如。 (8)狂:狂妄,狂妄。 (9)健:错误。 (10)喻:舒服。 (11)蒙:昏暗。 (12)省:皑,断层。 (13)易:变化。 (14)用:因为。 (15)君民:有才华的人。章:显明,显明,这里指升职、任用。 (16)未:隐,这里指不提拔或任用。 (17)善:喜欢。
【翻译】
八、诸征:一是雨,二是晴,三是暖,四是冷,五是风。如果这五种征象齐全并依次出现,则各种草木、庄稼就会茂盛生长。一种天气过多,一年的成功就会不好;一种天气太少,一年的成功就会不好。庄严恭敬,犹如天下之雨及时而降,君王若有睿智,则犹如天气及时而温暖。君王有智慧,就如风吹及时;君王傲慢,就如久雨;君王贪图享乐,就如久旱。君王如久热,暴躁如久寒;君王犯错,则影响一年。大臣犯错,影响一个月;大臣犯错,影响一个月。官犯一错,影响一日。就会清明,人才会受到重用,国家就会太平。如果改变了日、月、年的时机,则诸庄稼不成熟,政治昏暗不明,人才不重用,国家也无法做到。和平。人们就像星星一样。有的星星像风,有的星星像雨。如果太阳和月亮移动,就会有冬天和夏天。 ”
【解释】
将自然事物、现象与人事、政治联系起来,从自然现象的演变中观察政治、人事的发展变化、吉凶祸福,是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具有某种神秘的颜色。季子认为,自然物候是君主制的象征,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古人相信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注重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某种现象的发生是否正常,二是各种现象之间的顺序是否紊乱。他们根据这两方面的观察来判断政治事务并做出决策和选择。
今天,我们当然不再相信政治的好坏是由自然现象,尤其是气候决定的。自然灾害就是自然灾害。极寒、酷暑、雷电、风雨确实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和生命财产损失。人祸就是人祸。暴君暴虐残暴,官员愚昧腐败,百姓受苦,但不会因风调雨顺而改变。只有人们自己的努力才能扭转局面。
将政治成败归咎于天气和物候的影响之一就是让人们相信命运的概念。如果国家治理不善,人民沦为废墟,责任在于上帝,而不在于政客。人与神没有任何关系,只能祷告、顺服、咒诅。这样,政客们就可以推倒一切,做出不负责任的举动。人们最多能祈求的就是上天能改变王朝。
这样一比较,我还是觉得毛主席是英明的、伟大的。他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实践了这一点并取得了成功。 《尚书》什么是福、什么是祸?
【原来的】
9、五福:一曰长寿,二曰富贵,三曰安康,四曰德(1),五曰寿(2)。六极:一曰坏,曰短,曰破(3) ),二曰病,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笔记】
(1)你:你,跟随。 (2)测试:旧。死:善终。 (3)倒霉:牙齿还没换就死了。简短:二十岁之前去世。哲:不结婚就死。
【翻译】
九、五乐:一曰长寿,二曰富贵,三曰健康平安,四曰修德,五曰长寿善终。六种不幸:一曰短命。死亡,第二是疾病,第三是悲伤,第四是贫穷,第五是丑陋,第六是懦弱。”
【解释】
幸福与不幸福都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一个人看来是幸福的事情,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是不幸。比如升官发财,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幸福,也就是说权力利润名誉三大收获可以满足贪欲。在别人看来,人白白成为金钱的奴隶是一种莫大的不幸,这意味着人迷失了自我,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束缚和烦恼。
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大概就是无法移开目光。患得患失,计较细节,目光短浅,痴迷于蝇狗之事,徘徊于油盐酱醋之中,无不无法移开。想想看,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哪一个可以带进来或带走?
“凡事都可以用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能够开阔眼界就是幸福。
康诰
慎重从严处罚
【原来的】
王曰:“哇!冯,尊明为刑(一)。人有小罪,无义(二),而终作恶(三),事二(四),有小罪(五)。 ),不杀他是不可能的,而且不是结局,而是灾难(6),他这样做是很合适的(7)。这个时候不能杀。”
王曰:“哇! 冯,有言(8),是明朝听从(9),而民与之议和(10)。若有病,民将放弃责备(11)如果保护你的孩子(10)12),只有人民才会健康。
“未受如风刑者杀人,受吴刑者或为杀人者。非如风者也称为受刑者,未受刑者称为受刑者。”是受惩罚的人(13)。”
” 王曰:“外事(14),汝臣时贞巳食(15)。此为殷之刑(16)。又曰:“欲入狱(17),须服五六日,至十时(18)”
王曰:“汝刑治石衮(20),遮盖殷夷(21),以义刑杀其(22),不必效法汝(23)。但你极为自卑,曰石旭(24)”
【笔记】
(1)敬:恭敬。明:严格。 (2)皑(升):断层。 (3)末:经常。法典:法律。 (4)式:用。呃:所以。 (5)是:尽管。 (6) 灾难: 因疏忽造成的灾难。 (7) 适宜:偶然。道:指法律。极:可怜景谷:罪恶。 (8)能:能。同义词: 提交。此时,这个。 (9)铭:服从。 (10)蚩(chi):警告。和谐:和谐。 (11)毕:净酒:罪恶。 (12)奈子:孩子。 (13)刵(er):古代割耳的刑罚。 (十四)涉外事务:案件审理事项。 (15)陈:公告。谬(nie):法。部门:治理、管理。师:治理、管理。师:公共是指科目。 (16)伦理:组织、法律。 (17)囚徒:你囚徒,囚禁囚犯。 (18)说服:思考。 (19)Pi:是的。封面:审判。 (20)事:搞,实行。 (21)仪:律。 (22)释义:适当,应当。 (23)无用:不用。次:随心所欲,听话。 (24)巽:听话。 (25)若:服从。
【翻译】
国王说:“啊!冯,你刑罚一定要慎重,严刑峻法。如果一个人犯了小罪,不是过失,而且经常做一些违法的事情,这样,他的罪虽然是最小的,但他也有罪。”如果一个人犯了严重的罪行,但并非总是如此,而只是因过失而造成的灾难,则属于意外犯罪,可以依法受到适当的惩罚,不应该被杀害;
掉。“ 王说:“啊,封,如果你能照这样去做,就会使臣民顺服,臣民就会互相劝勉,和顺相处。要像医治病人一样,尽力让臣民抛弃自己的过错。要像护理孩子一样保护臣民,使他们健康安宁。 “除了你封可以惩处人÷杀人之外,任何人都无权惩罚人、杀人。除了你封可以下令割罪人的鼻子和耳朵外,任何人都不能施行割鼻断耳的刑罚。”王说:“你宣布了这些法律后,要依据它们来惩治罪犯。根据殷商的刑罚来判罪时,该用刑的就用刑,该杀的就杀掉,不要照你的意思来行事。如果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才叫顺从,那么就没有顺从的事。唉!你还是个年轻人,不可顺从你的意思。我的心愿和德行,只有你才能了解。” 【读解】 这一节专讲“慎罚”,即使用刑罚要慎重。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要点:施用刑罚不能光看罪行,还要看动机,重罚故意犯罪且不思悔改者,适当处罚过失犯罪且愿意悔改者;惩罚罪犯像治病救人;执政者亲自掌握刑罚,确保刑罚的权威性;对判决要慎重,多考虑;不能用自己的意愿来代替刑罚。 周公的这些观点很有点现代意味,并且是有意识地把刑罚作为维护统治地手段。值得注意地是强调不能用“人治”来代替“法律”,也就是要讲究规则,按规则办事,不管统治者个人是否喜欢,犯了规就得处罚。 专制主义的“家天下”是没有规则的,从不讲规则。朕即天下,朕即法律,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家长,生杀予夺全凭家长一时兴之所至。高兴了,就赏赐爵位封地;不高兴了就投进牢狱,夺去性命,诛灭九族。对统治者来说,没有规则,就获得了最大的方便,可以恣意所为,就像一个人在足球场上可以抱着球横冲直撞一样。 专制主义暴君的法律,规则就是他的个人意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管什么国家不国家,什么老百姓不老百姓。国家、百姓、财富等等全是暴君的私有财产,全是揣在他兜里的钞票,可以任意支取,任意花销。 周公推行“德政”,辅之以法律手段,使他获得了开明君主的美名。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开明到打破等级观念,提出人人平等÷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他依然是把统治者当作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祗,居高临下地遥控人间。康诰(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原文】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2),绍闻衣德言(3)。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4)。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于天(6),若德裕乃身(7),不废在王命(8)。”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12),乃其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校惠不惠(13),懋不懋(14)。’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 【注释】 (1)这篇论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对他德训诫辞。当时,周公刚刚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发动德叛乱。他要求康叔吸取历史教训,“明德慎罚”,治理好殷民,巩固已经取得德政权。这篇诰辞反映了周公德统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献。这里节选了其中一部分。(2)在:观察。祗:敬。遹(yu):遵循。乃:你,指康叔。文:指文王。考:父。(3)绍:继。闻:旧闻。(4)丕:大。惟:思。商:指殷商。耇(gou):老。耇成人:指殷商遗民。宅:度,揣测。训:顺,顺眼。(5)别:另外。康:安。(6)弘:大。(7)德裕:德政,恩德。(8)废:停止。在:完成。王命:指周的统治。(9)恫:痛。瘝(guan):玻(10)敬:谨慎。(11)棐(fei):辅助。忱:诚。(12)豫:安乐。(13)惠:顺服。(14)懋(mao):勉力。(15)服:责任。应:受。(16)宅:定。作:振作。新:革新。 【译文】 王说:“是啊,封!你要好好考虑!现在臣民都在看着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亲文王的传统,依据他的遗训来治理国家。你到殷后,要广泛寻求殷商遗民的心态,懂得怎样使他们顺服。另外,你还要访求古时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宁。要比天还宽宏,使臣民体验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说:“啊,年轻的封!治理国家要经受痛苦的磨难,可要小心谨慎啊!威严的上天辅助诚心的人;这可以从民心表现出来,小人却难以治理。你去那里要尽心尽力,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才能治理好臣民。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使不努力的人努力。’啊!你这年轻人,你的职责重大,我们君王受上天之命来保护殷民,你要协助君王实现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读解】 这一段训诫体现了《康诰》的两个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明德尚德是为了实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归顺。 归顺人心,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改造思想,使旧人脱胎换骨成为新人。杨绛先生曾用“洗澡”来比喻这个过程,老外则叫做“洗脑”。归顺人心谈何容易!打江山易,改造江山也容易,只有归顺人心难。对殷朝遗民来说,纣王固然残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族类的全体。他们也有过自己圣明的先王成汤,有自己的血缘亲情习惯风俗文化传统,这是不可征服、不可同化的。用公毕竟是贤明君主,深知不可能凭武力÷暴政来迫使殷民“洗澡”,所以谆谆告诫康叔研究学习先王圣哲德治德经验,用来归顺殷民的人心。 对被“洗澡”的人来说,脱胎换骨是极其痛苦的。“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来割断“毛”和“皮”的关系,割断浓于水的血缘。但总有些人做不到,人还在,心不死,伺机举事,比如武庚的叛乱。 不知道康叔去了殷地后是否办过学习班,是否要求过背诵周公语录,反正他的任务够艰巨的,也够棘手的。酒诰
酒诰(1)周公发布的戒酒令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2)。乃穆考文王(3),肇国在西土(4)。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5):‘祀兹酒(6)。’惟天降命,肇我民(7),惟元祀(8)。天降威(9),我民用大乱丧德(10),亦罔非酒惟行(11);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12)。”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13):无彝酒(14);越庶国(15):饮惟祀,德将无醉(16)。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17),厥心臧(18)。聪听祖考之彝训(19),越小大德(20)。 “小子惟一妹土(21),嗣尔股肱(22),纯其艺黍稷(23),奔走事厥考厥长(24)。肇牵车牛(25),远服贾用(26),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27),自洗腆(28),致用酒(29)。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30),其尔典听朕教(31)!尔大克羞耇惟君(32),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33),作稽中德(34),尔尚克羞馈祀(35)。尔乃自介用逸(36),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37)。兹亦惟天若无德(38),永不忘在王家(39)。” 【注释】 (1)《酒诰》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让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不许酗酒,规定了禁酒的法令。(2)明:宣布。妹邦:指殷商故土。(3)穆:尊称,意思是尊敬的。(4)肇:开始,创建。西土:指周朝。(5)厥:其,指文王。诰毖:教训,告诫。庶邦:指各诸侯国君。庶土:各位官员。少正:副长官。御事:办事的官员。(6)兹:则,就。(7)肇:劝勉。(8)惟:只有。元:大。(9)威:惩罚。(10)用:因。大乱:造反。(11)惟:为。(12)辜:罪过。(13)小子:指文王的后代子孙。有正:指大臣。有事:指小臣。(14)无:不要。彝:经常。(15)越:和。庶国:指在诸侯国任职的文王子孙。(16)将:扶助。德将:以德相助,用道德来要求自己。(17)迪:开导,教育。小子:指臣民的子孙。土物:庄稼,农作物。爱:爱惜。(18)臧:善。(19)聪:听觉敏锐。祖考:指文王。彝训:遗训。(20)越:发扬。(21)小子:指殷民。惟一:同样。(22)嗣:用。股肱(gong):脚手。(23)纯:专一,专心。艺:种植。(24)事:奉养,侍奉。(25)肇:勉力。(26)服:从事。贾用:贸易。(27)庆:高兴。(28)洗:洁,指准备。腆:丰盛的膳食。(29)致:得到。(30)庶土÷有正÷庶伯÷君子:统称官员。越:和。(31)其:希望。典:经常。(32)克:能够。羞:进献。惟:与。(33)丕:语气词,没有意义。省:反剩(34)作:举动,行动。稽:符合。(35)馈祀:国君举行的祭祀。(36)乃:如果。介:限制。用逸:指饮酒作乐。(37)允:长期。惟:是。正事:政事。(38)若:善,赞美。元德:大德。(39)忘:被忘记。 【译文】 王说:“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命今。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创建了我们的国家。他从早到晚告诫诸候国君和各级官员说:‘只有祭祀时才可以用酒。’上天阵下旨意,劝勉我们的臣民,只在大祭时才能饮酒。上天降下惩罚,因为我们的臣民犯上作乱,丧失了道德,这都是因为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的灭亡,也没有哪个不是由饮酒过度造成的祸患。 “文王还告诫担任大小辟员的子孙们说:不要经常饮酒。并告诫在诸侯国任职的子孙: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不要喝醉了。文王还告诫我们的臣民,要教导子孙爱惜粮食,使他们的心地变善良。要好好听取祖先留下的这些训诫,发扬大大小小的美德。 “股民们,你们要一心留在故土,用你们自己的手脚,专心致志地种好庄稼,勤勉地侍奉你们的父兄。努力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孝敬和赡养你们的父母亲;父母亲一定很高兴,会自己动手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你们可以饮酒。 “各级官员们,希望你们经常听从我的教导!只要你们能向老人和国君进献酒食,你们就可以酒足饭饱。这就是说,只要你们能经常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你们还可以参与国君举行的祭祀。如果你们自己能限制饮酒作乐,就可以长期成为君王的治事官员。这也是上天赞美的大德,王室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是臣属。”’ 【读解】 酒有酒的好处,可以舒筋活血,解除疲乏,振作精神,兴奋神经。酒中的人生境界妙不可言。酒也可以在朋友交际中化干戈为玉帛。酒还可以为勇士壮行,为祖先祭天,为天地献祭。 酒也有酒的坏处,可以摧毁身体健康,麻痹神经,使人风狂,酒精中毒。正常人可以借酒浇愁、借酒撒野、借酒滋事。癌君子可以浸婬在酒缸中不能自拔。政府官员可以在酒杯中腐化堕落。妇人可以在酒气中失身。歹徒也可以借酒壮贼胆。 人们是怎样发明酒这种神奇的玩意儿的,还不是很清楚,至少在商代,酒就在风行,商纣王造过酒池肉林以取悦妞己。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希腊悲剧便起源于祭祀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颂”。酒神精神代表了人类的狂欢情结。 周公发布的这篇戒酒令,让人想到在那个时候.人们对酒的偏好已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尤其是王公贵族和政府官员,酗酒误国,酗酒丧国,酒神放纵得失去了控制,人们狂欢得忘乎了所以,因此才要严令禁酒。 不过,这个禁酒令是很有节制的。也就是说,它不彻底、不一律禁酒,因为酒要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这些重大仪式,要用于孝敬国君、父母、兄长,因此要网开一面。【中国古代经典《尚书》全文·注释与翻译赏析(第二卷)】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终于看到《尚书》第二卷的注释与翻译了,迫不及待要开始学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尚书》的赏析写的太好了,对理解古代文献很有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尚书》第二卷的全文,感觉自己离古代智慧又近了一步。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二卷的内容很丰富,翻译和注释都很详细,值得细细品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尚书》中蕴含的哲理,这本书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一本靠谱的《尚书》翻译版本了,强烈推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尚书》第二卷,值得收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从《尚书》开始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尚书》的翻译很流畅,读起来很舒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就一定要读《尚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的注释很详细,对理解《尚书》很有帮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二卷的內容真棒,期待第三卷的出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尚书》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的翻译和赏析都很不错,推荐给大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了一本完整的《尚书》全文,太棒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尚书》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感谢作者的翻译和注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尚书》第二卷,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尚书》的翻译和赏析,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更多关于《尚书》的解读和分析。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