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作者】
低头喝清露,稀疏的油桐里传来流水声。
之所以大声说话,远离,不是借秋风。
于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时,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明和场)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的名声在于他博学多才,为人高尚正直,能言善辩,为贞观统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意图与实践】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看似每句话都是写蝉,其实却有更深的含义。诗人更多地用蝉来表达他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第一联:描写蝉的形状和习性。古人认为蝉性高贵,居高则饮露,故有“饮清露”之说。表面上描述了蝉的外形和食性,但实际上,处处都蕴藏着象征符号。诗中将达官贵人和“清”的身份统一起来。 “梧桐”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也是高贵品质的象征。悠远的蝉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上传来,悠长的“流水”蝉声,悦耳动听。 “出”字形象化了蝉传声的思想,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蝉的声音。响度和强度。
尾联:蝉声远传。一般人常以为是秋风所传,但诗人并没有强调是因为“居高”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这种独特的感觉蕴藏着一个道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支持就能出名。这里强调的是人格之美和人格的力量。
【概括】
全诗简洁生动,比喻巧妙。秋蝉具有高尚而骄傲的品格,耐人寻味。语言朴素,却透露着深刻的道理,表达了对人内在品格的热烈赞美和高度自信,展现了雍容华贵的风度,说明了道德高尚的人不需要依赖权力和地位。可以远近闻名。
【余世南《婵》“远方扬声不借秋风”诗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的意境太美了!“远方扬声不借秋风”一句真的太绝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远方扬声不借秋风”,感觉很有力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简直是点睛之笔!余世南的诗歌总是能触动人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世南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意境,这首诗的“远方扬声不借秋风”真的太美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句诗很有画面感,仿佛真的听到了远方传来的声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世南的这首诗,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了这首诗,感觉余世南的文字功底真的很深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是太美了!“远方扬声不借秋风”这句话真是绝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感觉余世南的诗歌很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世南这首诗太棒了!“远方扬声不借秋风”真的太有画面感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读完之后让人久久回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余世南的诗歌,他的作品总能带给我很多感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简洁,但意境却很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远方扬声不借秋风”真的很震撼!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世南的诗歌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远方扬声不借秋风”真的很有画面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很美,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世南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意境,读完之后让人久久回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