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废弃后,仍纳税,田荒后,仍采苗。
有时采野菜、根煮,用树叶旋柴做饭。
山再深,也难免徭役。
【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时世行》。这是关于一个极其贫困的山寡妇在战争期间无法摆脱征兵之苦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山中飞鸟与民同忧”(《山中对雪》)的晚唐社会的苦难。现实,愤怒揭露了统治阶级“十年杀光天下人”(《哭贝韬》)的血腥罪行,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
诗的第一联说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描绘了她的特征容貌:丈夫战死,寡妇孤身一人,衣衫褴褛,面容枯萎,鬓发黄,她所守护的是什么是一丛没有生命的蓬松灌木。舱。可见她处境的凄凉与痛苦。对联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通称而写的。这意味着桑园已被废弃,田地荒废,但政府仍在强制租金和征税。受害者自然也包括山寡妇。颈联转向具体的叙述,描述了一位山里寡妇极度贫困的生活。从“到时候采野菜”、“捻转打柴”这几个字来看,主角应该是一个还有劳动能力的中年妇女。野菜难以下咽,却要连根煮着吃,可见无米之炊是多么的困难。柴火很难点,但叶子却必须一起烧,可见烧柴火有多么困难。 “十条”、“悬丑”二字表明寡妇始终为生计而劳作:“砍柴”三个字隐含着《山里》的标题。语言简洁凝练,起到了“一人两责”的作用。最后联进一步写出对现实的深刻情感,既明确了主题,又拓展了容量。 “人事”和“夜影”这两个相关的词用得很有意义。
这首诗采用七韵现代风格来写乐府题材,很好地代表了杜荀和诗歌的一个方面。全诗以叙事为主,题材也很典型,但却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行文方法全是白描,语言质朴朴实,风格明快清新。
[笔记]
[1] 杜荀和(846—904):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池州时代(今安徽省时代县)人。他的一些诗作真实地反映了晚唐动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2〕蓬茅:茅草。此指小屋。
〔3〕焦:枯黄。
[4] 哲(zhe):树名。叶子可以喂蚕。税:指缴纳丝绸税。
[5]青苗税:青苗税的征收始于代宗广德二年。这是除常规税之外的附加税。 〔6〕斫(zhuo);劈。
【古诗名篇赏析:杜荀鹤《山中寡妇》】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写得真好!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寡妇的辛酸和坚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真是经典,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让人久久难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清幽的山林,孤独的寡妇,充满了悲凉却又坚韧的美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出了寡妇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敬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我更加理解了古代妇女的命运,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质朴,但情感却很深刻,读起来让人心酸。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诗歌总是能触动人心,这首《山中寡妇》也是如此。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寡妇的辛苦生活,令人同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很好,很有感染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这首诗,让人感触颇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中寡妇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对寡妇的描写很细腻,让人很有代入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象,特别是"孤村落"和"采樵人",很有画面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感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心中充满了对寡妇的怜悯和敬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出了寡妇的坚强和乐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真是令人感动的佳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主题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酸,但又充满希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