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是在去庐山的路上,真的是在和辉一起远行。”
“庐山路”的由来是什么?这个惠媛是谁?他比顾恺之还厉害吗?
(参见本文:一首赞画诗,请东晋两位大师助阵,杜甫如何将画诗写到极致)
壹 白莲社与十八贤士
慧远大师(又名慧远,下称慧远),与顾恺之(约公元348——409)同时代。他的出生和去世年份大约是公元334-416年,这意味着他比顾恺之年长15岁左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惠远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力远远大于顾恺之。他不仅被视为南方宗教领袖,也是文学、艺术、思想界的一代宗师。
辽博版《白莲社图》详情1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白莲社图》,从侧面反映了公元402年(晋安元兴元年),在慧远的号召下,僧人、西洋圣人、士大夫、当时的名人、俗人123人在庐山结帮的情况。该会的宗旨是专修“净土”,以便死后往生“西方”。这个根植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的协会,是佛教净土宗的起源。
净土宗与禅宗一样,是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教派之一。自创立以来,已流传到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并延续至今。慧远也被视为净土宗的创始人。又因当时有一个名叫谢灵运的青年仰慕慧远,便在庐山东林寺的东西两处开辟了两个池塘,到处种植白莲花。因此,这个社团被命名为“白莲教”,净土宗也被命名为“白莲教”。称为“莲宗”。
辽博版《白莲社图》详细2
在绘画史和绘画理论方面,后人常谈及禅宗对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的影响,而净土宗对绘画的影响也不小。如慧远弟子宗丙所著《画山水序》,又称“中国山水画独立宣言”。
在民间传说中,这次联谊活动被解释为惠远等十八位贤士齐聚庐山东林寺。十八圣人是:东林慧远大师、西林慧勇大师、慧智大师、道圣大师。昙顺法师、僧瑞法师、昙恒法师、道冰法师、昙神法师、道净法师、觉明法师、佛陀拓跋陀三藏、刘承志、张晔、周虚之、张全、宗冰、雷慈宗。
此外,后世还将谢灵运、陶渊明、吕秀晶等社会外贤人参加了这次聚会。老杜诗中提到的“庐山路”,就是借用了这个先贤追随惠远,在庐山结社的传说。
贰 数幅不同版本的白莲社图
辽宁博物院藏件,编号《白莲社图》,长34.9厘米,宽848.8厘米。以连环画的形式,从右到左分别描绘了三个主要情节:宴会讲经、金像赞佛、读经。共八组,抽签高僧19名,仆人12名。画中人物服饰纹样以兰叶为主,笔法刚健流畅。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北宋画家李公霖的真迹,被清宫收藏。
辽博版《白莲社图》 画中心脏部位之一
辽博版《白莲社图》心第2部分
辽博版《白莲社图》 画的中心部分第3部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该书被末代皇帝溥仪偷带出宫,流传于民间。后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文物鉴定专家杨仁凯(1915-2008)分析了该画背面的题跋,并结合其他史料,认为该卷是张继人临摹的。张继,字投子,小名投子铜叟。他在后记中写道: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正月初一,甘川、川西居士杨行辞果鲁,回到玉岩旧庵,见庐陵云道,从旷山得来,相传当时诸叔、名家云游过去,得见了窦子张吉所写的图画。”
后记中的——句“博时、得速皆是叔父”,是指写后记的人张继是李公霖(又名博时)和李得速的侄子。李德素应该是李公霖的表弟。这两位堂兄弟都与另一位文人黄庭坚关系密切,黄庭坚被称为苏氏四儒之首。从李公麟留下的《五马图》,黄庭坚的铭文可以看出他们关系密切,而他的表弟李德素就是黄庭坚的儿子和女儿。
辽博版《白莲社图》 张继后记
辽博版末尾后记第1部分
辽博版末尾后记第二部分
黄庭坚还写了一首长度为《送李德素归舒城》的五言诗,并留下了一首长度为《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的七言诗[注1],记录了他与李公麟之间的“诗画情谊” 、苏澈、李德苏。
根据卷尾铭文的描述,图中应该有33人。据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分别收藏的其他几件类似《白莲社图》的赝品,画面正面缺少谢灵运和陶渊明。据跋文内容看,缺失的部分是:“谢康乐凌云乘马而入”、“陶渊明乘青车而出,饮酒”。这意味着,骑马上山的谢灵运,遇到了因醉酒而被抬回来的谢康云。陶渊明.
该内容在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个版本中都有对应的场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版本中,对这一段进行了改编。陶渊明没有坐轿子,而是站在山路上,与穿着“谢公屐”的谢灵运交谈。
大都市版的陶渊明和谢灵运
南玻版陶渊明与谢灵运
上博版陶渊明和谢灵运
现在的辽宁博物院版本是从惠媛和卢秀晶走过湖西河后握手聊天开始的。后续场景的内容与其他几个版本类似。
李公霖看上去很无辜。正因为他的画名太大,所以上述版本都被归咎于他。为了方便起见,下面将这四幅画《莲社图》分别称为辽博版、大都会版、南博版和上海博版。
除南波版为竖卷外,其余均为手卷。从画面风格、人物造型、题跋内容来看,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应该是张继的《辽博本》。此版白描技法较高,人物及男子眉毛均以淡墨画出,神情展露无遗。衣饰线条流畅,笔画粗细不一,起笔、转笔有停顿。树木、岩石的线条也富有质感,枝叶苍劲挺拔。下面文章中的对应插图大部分取自这个版本,文末还附上了其他几个版本,供大家参考和比较。
另据网上资料显示,几年前中国嘉德曾出现过石涛版本的《白莲社图》,并以6000万的高价出售。但此图是否为石涛真迹值得怀疑,其风格也与上述四个版本不同。比较大,本文不做介绍。
对于熟悉文学史的网友来说,谢灵运和陶渊明自然是熟悉的。上面提到的惠远、卢秀晶、宗丙、雷慈宗等人物,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以下是百联社的几张图片组合。介绍。
叁 李白的偶像:风流还与远公齐
辽博版张继《白莲社图》 卷首的场景是慧远法师与卢秀晶牵手聊天的场景。吕秀晶是道教上清派的宗师。事实上,当他到达庐山时,慧远法师已经走了。人类世界。后人将这两位佛教和道教的代表人物安排在同一场景中,再加上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陶渊明,营造出一幅具有深刻文化意蕴的理想化图景。
《聊博版:虎溪汇源与陆秀晶》详情
两人左边不远处就是虎溪,日后广为流传的“虎溪三笑”的典故就出自这里。暂不详述,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慧远法师。
这个慧远不仅是杜甫的偶像,也是杜甫偶像李白的偶像。说起来有点困惑,可能是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写杜甫画的诗。但如果你先读过李白的两首诗,你也许就会明白惠远在李白心中的地位:
李白在《别山僧》中写道:“剑郎愿留枝下,风流仍如原公”;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上)》云:“原公爱乐,为我开禅门。”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中又写:“冯甲召回太子,胡喜怀远公。” [注2]
李白多次提到的元公,是指白莲教创始人、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高僧。
辽博版《白莲社图》心第四部分
辽博版《白莲社图》 画的中心部分第5部分
辽博版《白莲社图》心第六部分
慧远,姓贾,雁门县娄烦县(今山西原平)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十三岁时,跟随叔父令狐游学许昌、洛阳,熟悉儒道经典。他在成长过程中,原本向往儒家思想,但面对激烈的社会政治动乱的现实,他感到儒家“修行平和”的理想很难实现,于是他萌生了这个想法。远离尘世,过着隐居的生活。
佛陀大弟子道安二十一岁时,在太行恒山建寺弘扬佛教。慧远听说后,与弟弟一起去了衡山。听了道安的讲课后,他“恍然大悟”,于是放弃儒道,一心皈依佛教。
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慕容氏入侵河南。慧远跟随道安避难到湖北襄阳,在那里生活了15年。前秦王苻坚素听说道安的名字,于是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攻克襄阳,将道安遣往长安。前秦军队围攻襄阳时,道安遣散了弟子,让他们到各地传教。
慧媛等十余人南下荆州,原本打算去罗浮山。但到了旬阳后,见庐山清静,便暂居龙泉精舍。那是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远四十七岁,在庐山生活了三十多年。江州刺史桓伊在山东侧为他建了一间专室。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林寺,南传佛教的中心。
辽博版《般若经》心第七部分
辽博版《白莲社图》 画的中心部分第8部分
辽博版《白莲社图》心第9部分
当慧远居住庐山时,佛教已在江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慧远在庐山继续深入研究佛教理论,进一步将佛教与政治结合起来,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他亲自弘扬佛教,积极倡导翻译佛经,弘扬佛教戒律,努力将儒家玄学与佛教融为一体,为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慧远在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交流方面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派遣弟子法净、法令等人远渡重洋求取佛经。从西域带回新经200余部,翻译:010—30000部;金孝武帝十六年(公元391年)太元十六年,上座部佛教大师僧伽天南下庐山,慧远请他翻译。《白莲社图》和《方等》;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移居长安后,慧远写信给他交换佛经,并派弟子前往讲学。他与鸠摩罗什之间的佛经问答被编成一卷,现有十八章,即大乘篇。 (待续)
辽博版《阿毗昙心》 画心部分10号
辽博版《三法度论》画心第11部分
注:
1:
黄庭坚《白莲社图》
太史窗垂云雨,三马试飞蛛丝。李侯的画风是韩阡陌自己的笔,就像是用沙子画画的锥体。
绝尘超级日常精华液,清爽紧致。如果你失去了它,你就能看到路。马官一声不吭地指挥着,但他知道,命令之下并没有新的克制。
我试着看看马匹,马匹排列成一排,这并不奇怪。纪念胡沙英的美好品质,一男可制百万女。
这绝对不是用肥皂和水就能达到的,是生在天上的人得到的。价值千金的骨头怎么能找到呢?读书人未必抵得上五张皮。
李侯的画隐藏了数百名官员的背景,他没想到别人一开始就误会了他。玩弄图片,谈论死亡年龄,他的身体就像一位历经世事的老禅师。
二:
李白《白莲社图》
朝出如海东,晚住龙门。
暮水寒涛涛,秋树倒山空。
抬头仰望天空,可欣赏幽谷幽谷。
眼明如月上沙,心清如松下风。
玉桶过网,银河系花宫。
兴趣在于好玩,欢乐还没有结束。
凤驾召回太子,虎溪载远公。
桂枝冷坐,荻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仇恨之流送至易水,满了水又如何会穷?
李白《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
名僧到江西所到之处,都乘船在泾河中长期停留。
平时你不要我上山,我就手握黄金踏上天梯。
转身已过去三天,回首看山低谷。
剑狼愿意留在树枝下逃跑,而凤柳仍与原弓不相上下。
这次分别之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呢?我整夜思念你,猿猴在哭泣。
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第一
袁先生热爱快乐,为我开启禅门。
荒松怪石之下,与清凉山显得如此不同。
花不染,水心自在。
【1600年前庐山白莲教的传说与形象——从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说起】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好厉害!1600年前的庐山白莲教,居然还能从文化意义上解读?好想去看看湖西三笑,感受一下历史的气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这个名字就充满了神秘感!从湖西三笑说起,真是太有意思了,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文化信息。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1600年前的庐山白莲教,从湖西三笑入手,感觉很有新意!期待文章能详细介绍一下白莲教的历史和文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西三笑,这个名字很吸引人!文章能讲讲白莲教在庐山留下了什么故事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期待看到文章对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的分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湖西三笑说起,很有意思!文章能讲讲庐山白莲教的传说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的传说,一直很感兴趣!期待文章能揭开一些神秘面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1600年前的庐山白莲教,从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入手,真是别开生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西三笑,听起来很有故事!文章能讲讲它和白莲教的关系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期待文章能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那段历史。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湖西三笑出发,探寻1600年前庐山白莲教的传说,真是妙笔生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的形象,一直很神秘!期待文章能揭开庐山白莲教的面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西三笑,这个名字很特别!文章能讲讲它和白莲教的传说有什么联系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1600年前的庐山白莲教,充满了神秘色彩!从湖西三笑说起,真是太吸引人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期待看到文章对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的分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西三笑,这个名字很有诗意!文章能讲讲它和庐山白莲教的故事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历史故事丰富!期待文章能从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入手,揭开白莲教的神秘面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1600年前的庐山白莲教,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期待文章能带我们走进那段历史。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西三笑,这个名字很有吸引力!文章能讲讲它和白莲教的传说有什么关系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庐山白莲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期待文章能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那段历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