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中国安徽宣城,追寻古诗词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历来享有“上江人文最繁盛之地”、“自古诗人之地”的美誉。

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它不仅是书房四宝之城,也是古今诗人流连吟咏之地。

宣城有300多位诗人留下了800多首不朽诗篇。

游览中国安徽宣城,追寻古诗词

范晔、谢韬、沈括、文天祥等人曾在此镇守。

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人相继来到这里居住。

脍炙人口的诗词不计其数

例如

游览中国安徽宣城,追寻古诗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对我的爱深。”

“相见不厌,唯敬亭山”

“斩刀断水,水又流;举杯解愁,愁更愁。”

“黄昏人远醉,天上风雨交加,我下西楼。”

游览中国安徽宣城,追寻古诗词

……

今天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

去参观美丽的宣城吧。

欢迎喜欢本文的朋友关注、点赞、转发、评论。如果本文评论超过100条,编辑将选出回复数和点赞数最高的粉丝,赠送《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份。喜欢的话就赶快行动吧!

01 李白-赠汪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李白从池州秋浦行至幽静县桃花池。在桃花潭里,李白与王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王伦任泾县令,李白“前去侍候,不忍辞别”。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李白临行时,王伦唱歌为李白送行的情景。简单自然地表达了王伦对李白朴实真挚的感情;后两句先用“深千尺”来赞美桃花潭的水。一个“不到”字后面是一个“不到”字,用一个“不到”字,把无形的友谊化作有形的千尺之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王伦对王伦的真挚深厚的友谊。李白.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独特。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之一。

赠送给王伦

李白【唐】

李白正要乘船出发,忽听岸边有人唱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对我的爱深。

02 李白-独坐敬亭山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游敬亭山。面对“东有皖江,南有城门,扬帆在偃师市”的敬亭山风景,在官场失意的李白更显落寞。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写独行敬亭山之乐,但其深层含义却是写诗人一生中无与伦比的孤独。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传神。作者写了他的孤独和缺乏才华,也写了他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的决心。

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孤云孤单。

相见不厌,唯敬亭山。

03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来到宣州。他在玄州呆了没多久,他的一位老朋友李云星就来到了这里,不久又准备离开。李白陪他到斜竜楼,设宴送行。他的情绪万千,充满了骄傲和喜悦,但同时又无法抑制自己的压抑和委屈,情绪的恢复充满了坎坷。语言清晰,仿佛脱口而出,语气激动而高昂。

宣州谢朓楼送别校书记舒云

李白【唐】

抛弃我的人,将无法保留昨天的日子;

扰我心者,今日必多忧。

长风送秋雁飞千里,可欣赏这高楼大厦。

蓬莱文章立骨立志,中小谢,毛清。

他们个个都充满了喜悦,坚强,充满了喜悦,想要登上蓝天去拥抱明月。

用刀把水剪掉,水会流得更多。举杯消愁愁。

人世间生活不如意,明朝就会覆灭。

04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谢韬北楼是南齐诗人谢韬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塔。唐代改称叠掌楼。是宣城的旅游胜地。宣城依山傍水。陵阳山峦起伏,山峰三座。莒溪、皖溪的溪流倒映着整个郊区,美丽极了。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年)。今年中秋节过后,李白又从金陵来到宣城。

秋天爬宣城谢镇北楼

李白【唐】

河城风景如画,晚上从山上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

两水间明镜,两桥落虹。

人潮冷,橘树、柚树开花,秋色如老梧桐。

谁想住在北楼?我在风中感激你。

05 白居易-红线毯

》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首诗》之一。这首诗讽刺了宣州太守等官员通过宣州进贡红线地毯来取悦皇帝的行为。还重点揭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放荡和享乐而肆意浪费人力物力,而不关心织布工的辛苦劳作。的罪恶。从最后两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浪费那么多丝绸和劳力去织地毯,必然会导致很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直接谴责了这种现象,感情强烈。

红线毯子

白居易【唐】

制作红线毯,选茧纺丝,水煮,选丝练线,染成红蓝。

把它染成红线,比蓝更红,织成香堂的毯子。

辟香殿宽十余丈,红线编织成殿阁。

彩丝绒香,丝柔,花渺。

美女们载歌载舞而来,丝袜绣花鞋也随之消失。

太原毯涩硬,蜀床垫薄,锦花冷。

这毯子可不是什么温柔柔软的东西。每年十月我都会来宣州。

宣城太守在织布上增加了更多图案,声称可以为大臣尽心尽力。

百人齐入宫,线太粗,丝太卷。

宣城太守知不知道一尺毯子千两丝?

大地不知道有多冷,人们却想温暖,所以很少需要人们的衣服来制作地衣。

06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开成三年(838年),杜牧被任命为宣州团练判官。这一年秋天,游开元寺,登水阁。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写下了这篇文章。这首诗把宣城的风景描写得非常优美,值得回味。也感叹六朝的文物已经成为过去,有很多情感在生命中无法长久。

作品名称:宣州开元寺水阁大人,皖西嘉溪人

杜牧(唐)

六朝文物散落在空中,天高云淡,今昔亦如是。

鸟儿走,鸟儿来。山色间,水声中人歌哭。

深秋,千家万户被雨水覆盖,夕阳西下,屋顶上吹着一阵风笛。

愁不见范蠡,五湖东烟树散。

07 许浑-谢亭送别

大诗人徐浑,写下“溪中云初起,夕阳入亭,雨欲将至,风满楼”的诗句。同名,被誉为“徐浑诗千首,杜甫一生悲”。这是徐浑告别宣城友人后所作的一首诗。谢亭,又名谢公亭,位于宣城北部。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告别好友范云,后来斜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处。

谢霆告别

徐浑【唐】

一曲劳动歌诠释了划船、红叶、青山、急流的意义。

终日,人已远离醉。满天风雨,下西楼。

08 杜荀鹤-泾溪

靖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发源于景德县南部,北流至景县注入商溪河,西北流至芜湖。这首小诗写得曲折,分析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人生辩证法。

靖西

杜荀鹤【唐】

人们对靖西河的险石十分警惕,常年不见有人掀翻。

但那是平水无石的地方,常说有下沉。

09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这首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做官,即将卸任回京任职。其好友裴谈,在宣州判官,要前往蜀州(治所今安徽潜山)。诗人先为他送行,并写下这首诗作为礼物。

宣州派裴谈判官到蜀州时,穆要回京。

杜牧(唐)

阳光温暖,泥土已经融化,积雪已经消失了一半,草马在路人身上傲然鸣响。

九华山路云哲寺,青衣江村六福桥。

你的愿望就像伟大国王的愿望一样崇高,我的心因不确定而颤抖。

我们走到一起,却无法一起回去。我们的祖国每年春天都是孤独的!

10 杜牧-赠宣州元处士

开成三年(838年),杜牧被任命为宣州团判官。他寻找精通哲学的袁处士,并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这首诗描写了袁处士的隐居生活,歌颂了他恬静淡泊的生活方式和心境。

赠给宣州袁处士

杜牧(唐)

凌阳北国深藏不露,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世。

蓬蒿的三亩家园,比整个世界还要广阔。

喝着瓶子里的酒,和玄翔无声地说话。

人生自败,爱情哀叹运气不佳。

11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月暮春,住在宣城的李白感觉自己暗淡苍老的眼睛突然泛红了。仔细一看,原来是盛开的杜鹃花。这杜鹃花好像是我家乡的花。诗人的思乡之情被触动了。

宣城看杜鹃花

李白【唐】

曾闻蜀有秭归鸟,宣城曾见杜鹃花。

一哭一回肠一断,三泉三个月的三坝回忆。

12 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

大和二年(828年)十月,杜牧由江西调至宣城。此后又游历扬州、洛阳、宣城等地。从开始到结束,一共花了十一年的时间。这首诗的第一联以“秋色过江湖,酒杯终日守”来概括这段人生。 “江湖洒脱”,潇洒优雅;终日在醉国作客,可见荒淫身中的忧郁。诗人心中不再浪漫、不再忧伤,才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从宣城到北京做官

杜牧(唐)

悠游世界秋已尽,终日留酒杯。

谢公城旁溪边梦,苏小门前杨柳飘。

千里之外的云山美景在哪里?几个人和谐相处一辈子。

尘冠已悬,却知无事,终打算虚度时光,来一次旧行。

13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公元495年春(齐明建武二年),谢朓被任命为宣城太守。他从建康乘船,沿长江向西航行。诗人很高兴得到朝廷的认可,来到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宣城县城出新林铺往板桥方向

谢朓【南北朝】

江路向西南流,又向东北流回。

船知归天,河树云中见。

我被旅行的疲惫感所震撼,过去我曾多次独自旅行。

吾欣喜惜财爱,重拾沧州之趣。

远离喧嚣,享受这样的邂逅。

虽然没有神秘的豹姿,但最终还是隐藏在了南山的云雾之中。

14 李白-别山僧

自天宝三年李白辞官回乡以来,云游四方,过着游山玩水、访僧问问、沉迷诗酒的漫游生活。天宝末年,他居住在皖南宣城宣州(今安征)一带,在那里逗留时间最长,他对这里的山水风情十分着迷。他除与山樵、渔民、隐士交往外,还经常参游寺庙,结交僧道友。与李白交往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精通佛法、玄学,擅长诗文的诗僧、学者和道士。这首诗中提到的“山和尚”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教义渊博的名僧。

其他山僧

李白【唐】

名僧到江西所到之处,都乘船在泾河中长期停留。

平时你不要我上山,我就手握黄金踏上天梯。

转身已过去三天,回首看山低谷。

剑狼愿意留在树枝下逃跑,而凤柳仍与原弓不相上下。

这次分别之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呢?我整夜思念你,猿猴在哭泣。

15 梅尧臣-东溪

梅尧臣(1002-1060),又名圣玉,世称万灵老师。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安徽)人。皇佑五年(1053年),梅尧臣母亲去世后回到家乡。他徜徉在家乡美丽的风景中,写下了许多诗篇来表达他对山水和生活的兴趣。这首诗是至和二年(1055年)他在乡下时写的。这首诗语言技巧新颖,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东西

梅尧臣【宋】

我们去东西河看水的时候,我们坐在临谷岛,船晚了。

野鸭在岸边休息,老树花开,没有丑陋的枝条。

短小的芦苇像剪刀,平坦的沙石在筛子里。

爱虽不累,却活不下去。晚上回来,车马都累了。

16 钱起-春江晚行

“大理十才”之一的钱起,早春傍晚乘船路过宣城。风景斜,河长。如此美丽的景色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于是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它。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春河夜游

钱七(唐)

斜阳帆影,春风寂寞。

山通伐木路,岸通花林。

海里的蒸汽使云层变黑,潮音被雨声隔开。

乡愁无法解释,朴素听着猿猴的歌声。

用户评论

淡写薰衣草的香

终于来宣城了,感受一下诗词里的山水,太美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宣城的古诗词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这次旅行收获满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宣城美景配诗词,别有一番风味,推荐大家来体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宣城,一座诗情画意的城市,值得细细品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萌萌

诗词里的宣城,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宣城之旅,追寻古诗词的足迹,很有意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宣城的山水,古诗词里的意境,让人沉醉其中。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宣城之旅,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宣城的古诗词文化,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繩自縛

宣城,一座诗词之城,值得一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宣城山水,诗词意境,美不胜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宣城之旅,让我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宣城的古诗词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让人叹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宣城之旅,追寻古诗词的足迹,收获颇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宣城,一座诗情画意的城市,值得推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久爱不厌

宣城山水,古诗词里的意境,让人心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宣城之旅,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感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宣城的古诗词文化,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宣城,一座诗词之城,值得再次前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宣城山水,诗词意境,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览中国安徽宣城,追寻古诗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1600年前庐山白莲教的传说与形象——从湖西三笑的文化意义说起 下一篇:今日一首诗: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寻找白色的羽毛,但它们却迷失在石头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