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南方山脚下种豆子,草丛中很少有豆苗。
早上起床整理荒地污物,月光下拿着锄头回来。
路窄草木长,晚露沾衣。
仅仅为衣服上的污点感到遗憾还不够,但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金宋时期诗人、诗人、散文作家。阿谦,字元良,私号敬杰。旬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元勋。祖父曾任太守,父亲早逝,母亲是东晋著名学者孟嘉之女。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8岁之前,由于父亲早逝,他从小就生活贫困。第二个时期,即士大夫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 )。第三个时期,即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到公元427年(元嘉四年,宋文帝四年)病逝。重返赛场后的20多年是他最具创造力的时期。陶渊明被誉为“隐居诗人之祖”,开创了田园诗融合的先河。陶氏的艺术成就自唐代以来一直为人称道,甚至被视为“诗歌的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章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诗意:南山脚下有一片我种的豆田。那里杂草丛生,但豆苗却稀少稀少。早上起床清除田里的杂草,晚上在月光下拿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植被茂盛,夕阳的露水浸湿了我的衣服。只要你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当你的衣服被淋湿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主题:热爱田园生活,就是隐居的决心
名言欣赏:在陶渊明看来,被饮食所奴役,以社会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追求财富和名誉,都是扭曲人性、迷失自我的行为。而自己耕种粮食,安于简单的生活,摒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无论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该如何评价,它都是古今中外反复提出的思想。当然,作为一个贵族后裔,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磨难的脾气暴躁的士大夫,陶渊明完全靠自己的体力养家糊口其实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他家里还有童仆。他与个人依赖他的“门徒”一起工作。但他也确实努力实践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特殊理解,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快乐和美好。读者应该注意到,陶渊明的“勤劳”不能等同于普通农民的种田,因为这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陶渊明对劳动的感情也不能与普通农民相提并论。由于这种感情蕴含着相当深刻的人生思想和社会思想,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少数优秀知识分子身上。
【中国考古诗词赏析《归园田居(一)》】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太美了!把田园生活描绘得如此生动,简直让人心向往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陶渊明的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中的“归园田居”四个字,真是充满了诗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词真的是太经典了,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考古诗词赏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诗歌的内涵。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句诗真的是太形象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陶渊明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了《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考古诗词赏析,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分析很透彻,让我对《归园田居》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的生活,真是让人向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词真是太美了,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真的是太经典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园田居” 这四个字,真是充满了诗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考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分析很有深度,值得反复阅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真是太写实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词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的思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