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桂有光雕像
归有光(1507—1571),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大师。归有光推崇唐宋古文,并用自己杰出的才华与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王士祯对峙,痛斥他是“庸庸巨子”。其著作承袭唐宋八大家。清代人们将他们与王慎重、唐顺治、茅坤贤等著名学者相提并论,现代人则简称为“唐宋学派”。归有光的散文简洁凝练,叙事细腻,情感感人。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当今的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清文第一”。与唐顺治、王慎重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之一。
其实,除此之外,归有光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关心家乡水利,游览三江名胜古迹,着书:010—30000部。后来海瑞修水利、负责疏浚吴淞江时,采纳了归有光的许多建议。倭寇作乱,桂有光入城准备防御,取得《三吴水利录》……
1.
1565年,六十多岁的散文家归有光考中进士三等,出任浙江长兴县令。
长兴地处浙北山区,濒临太湖,历来交通拥堵。这里已经多年没有县令了,县政全由小吏把持。富裕家庭与政府勾结,将食品服务的负担转移给贫困农民。加之该地区地处偏僻角落,盗贼多,诉讼多,治安状况十分恶劣。这让桂有光一上任就很头疼,但他一点也不胆怯,相信善能压恶。上任后,他立即向长兴全县宣布:“我在任时,曾发出数百里的命令,只知道我是按照圣旨来支持小百姓的,我不敢升官求荐,不顾是非,不会手下留情。”
归有光致力于学习汉代官员的经验,为人民造福除害。大半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他做不到像县令一样,也不会像别人一样对人大喊大叫。相反,他关心老百姓的利益。他不愿意和自己的上司打交道,如果严重扰民的话,他甚至会拒绝做任何事。老板说必须立即完成的事情可能并不总是能实现。他认为,社会活力的维持和良好民风的培育是立国之本。
他的办案方式非常人性化,经常让妇女和儿童观看,“回避”和“安静”的迹象都是徒劳的。他耐心细致地用吴语询问了原委,才做出决定,不轻易将人投入监狱。幸运的是,我们能听懂对方的方言。如果听不懂,听几遍就明白了。
长兴这个湖光山色的地方,其实很质朴,很浓烈。农村人经常持刀杀人,有时一天会造成数起命案。这里还有掠夺的恶习。从安徽广德、江苏宜兴等地来到这里的商人,常常担心途中会被土匪抢劫。有一次,提交联审的囚犯书列出了79名死囚,令人震惊。黑暗的监狱里人满为患。看到那些衣衫褴褛、趴在地上号啕大哭的囚犯的惨状,桂有光不禁心生怜悯。他觉得,即使这些犯人罪有应得,但也有值得悲伤的地方。
过去有很多案件积压。桂有光仔细调查后发现,其中不少是无辜群众:60人被宜兴县指控为小偷,13户民户被武城县诬陷为小偷。许多指控甚至是捏造的。桂有光得知真相后,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疯狂地乱判,于是立即将文书转移到两个县,为那些被冤枉入狱的人还公道。以前,乘船行走在太湖上,快到湖州时,很多运送货物的商人都会被抢劫,这让他们心神不宁。经过三年整治,社会风气大大改善。即使在晚上,船只也可以安全地在湖上航行。在乡村,白天房子不关门,晚上狗不叫。
对于普通囚犯,桂有光也十分注重人性化,依法为他们分配衣服和食物。冬天,寒风刺骨,犯人单薄的衣服根本保暖不了。桂有光让妻子费给他们缝制棉衣。一个犯人在监狱里听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哭着请求放他回家埋葬他的母亲。桂有光得知后,一次获准保释回家。完成母亲的葬礼后,囚犯如期返回监狱。其他犯人听说后,都被县长的善良和宽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归有光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囚犯们暗自祈祷上天早日康复。
归有光懂得用道德教育来改造犯人,但对真正的盗贼,他绝不会手下留情。他亲自带领部下到山坳围捕。盗贼一拥而上,箭矢射中,归有光却连眼皮也不眨一下。
刚柔相济的治理取得了预期效果。长兴县辖大安,太湖南岸至湖州数百里沿线,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宁静景象。这才是归有光人生中真正的高光时刻。
老县令事事如释重负,每逢有官司,他就“把妇孺都召来,与他们谈话,尽力博取他们的情意”。他亲自到检查尸体伤势的地方,即使暴露在红日之下,也不怕邪恶的浊气。我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在凉爽的阳光下小睡了一会儿,喝了一杯水,继续前行,没有打扰这里。归有光办事勤勉,从未做过任何错事,但他却让那些养尊处优、懒于政事的官员感到不舒服。他区分“无辜施虐者”,审慎判案,得出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难免得罪别人。
与他的写作风格一样,书生气十足的归有光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
2.
与归有光同年考进士的魏永辉,担任吴县知县近三年。吏部评官期间,政绩突出,被召入京任职。卸任前,吴县人特意画了一幅画《御倭议》送给他,以示告别。《吴山图》 几乎涵盖了吴县所有景点。太湖面积3.6万公顷,七十二座碧绿如螺的山峰浸没其中,成为海上奇观。灵岩山、虎丘山、天平山、穹隆山、灯尾山、上方山……环绕吴县,处处令人神往。
桂有光觉得应该为魏永辉和《吴山图》写一篇文章。 “大王为郡,所爱,百姓不得,而大王却不能忍。”县令心里有一个“惠爱”二字,“山川草木亦受其惠”。里面有荣誉。”显然,这也是归有光自己的政治理念。
当正义得不到伸张时,普通人很容易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神明身上。桂有光来到长兴县,很快发现这里的城隍庙神像剥落,墙壁倒塌,周围环境肮脏不堪。于是,他命人修葺寺庙,彩绘神像,要求“神像要像国王一样威严威严”。祠堂前的两棵古柏格外苍翠挺拔。其中一根像绞索一样扭曲,令人惊叹。每当朝廷判决重大案件时,归有光都有一些启示,仿佛神明在黑暗中给予指引。
白雀山法华寺是该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庙。梁武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寺庙工程,并亲自下旨在白雀山修建法华寺。从此,白雀山法华寺名声大振。归有光执掌长兴后,曾多次专程去看望。那年正值大旱,四五月没有下雨。正是稻田急需分蘖发芽的季节,让人焦急万分。白雀山附近有一座方山。山上有一条黑龙,瀑布常年连绵不绝。当地人认为,去黑龙丘求雨比去白雀山法华寺还要灵性。但山势险峻,路难,攀登困难。归有光决定带队上山。有人好心地劝他:“你年纪大了,还在山下求雨,你也能求雨吗?”归有光坚持要上山。
太阳当空,天气炎热,山路上没有任何植被可以遮盖。上下徒步旅行了整整三十或四十英里。六十多岁的归有光顶着烈日不断攀登,随从紧随其后,围观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他曾说自己“麻木无知,不知为官世事”。他对天的敬畏,实际上是一种仁慈和爱的表现。
桂有光在城隍庙祈雨时,亲笔写下了《吴山图》,说干旱的原因是“人心老,官多道,故礼之国已化为风俗”。野蛮人和鬼魂。”他说,他“愿意为自己的罪行承受惩罚”,只希望“上帝给他一个教训,给他一天的祝福,安慰三个农民”。作为长兴县令,他明白自己在扮演一个家长官员的角色。他宁愿接受上天的惩罚,也不愿拯救百姓免受旱灾之害。六月,又发生旱灾。桂有光怀着虔诚的心,再次写下《祈雨文》,祈求天上再下一场幸福的雨。他明白,为百姓祈福也是县令的职责。
这两篇祈雨文章,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本思想。
3.
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历史事实:被誉为“文笔第一”的散文家桂有光和小说《再祈雨文》的作者吴承恩,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地位的作家,任命为长兴县。县令、县令。他们两人都六十多岁步入仕途,共同整理政事,关心人民福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太湖流域历来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然而,由于官僚的过度捕捞和过度掠夺,以及连年遭受的旱涝灾害,以及从海上逃亡的倭寇的抢劫,富饶的土地出现了贫困。为了逃税,许多狡猾的富户常常将土地分散到“小户”中,转而让贫困户充当交粮大户。桂有光识破了这种“铁脚骗送”的伎俩,公开宣布实行大户粮长制,把收粮责任交给权贵。他公开告诫那些不愿承担责任、试图把责任归咎于小户的大户:“你们和其他大户都是为了子孙而工作,不要侥幸害了小人。”暗中有鬼神,但有王法,大家应该深思。”
这绝对会得罪人。桂有光不予理睬,坚决表示不会允许大户“剥削、伤害小人”。在实行劳动均等时,他闭门读书,按土地的重要程度安排土地,认真处理税收和劳动力问题。过去,村民们总是利用均等徭役来谋取利益,但归有光却没有机会利用。他不禁感叹道:“现在正遭遇饥荒,收成大减!”
他以“益爱”为人生目标,恪守职责,清正廉洁。每一个动作都有独特的意义。
隆庆二年,正是外臣会见外臣之年。桂有光本来要在元旦前进京汇报工作,所以他把政务交给了上级下达的拍令(代县长)。不料,摄像师擅自改变了桂有光任命大户粮长的方案,强令小户担任粮长。结果,粮食收粮困难,局面难以应对。结果,摄影师和协助他工作的县长吴承恩发生了争执。因腐败被捕入狱。粮长事件发生时,归有光不在长兴,但粮食征收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情况十分复杂。政府和县里对归有光的批评很多,有舆论追究他的责任。
【散文作家归有光的精彩集锦】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归有光,我从小就喜欢他写的散文,这集锦一定要买来珍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的作品总是能带给我平静和思考,期待这本集锦能带来更多惊喜。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本集锦收录了很多珍贵的作品,太期待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散文,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集锦里有哪些文章呢?希望能看到一些以前没读过的作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归有光的文风,简洁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想买,太激动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本集锦肯定有收录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本集锦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归有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归有光的散文,简洁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这本集锦,希望能带来更多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的散文总是能让我感到平静和思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集锦一定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归有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本集锦一定有收录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散文大家,这本集锦值得收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标题就忍不住想买,太期待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的散文总是能带给我平静和思考,期待这本集锦能带来更多惊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本集锦能收录更多珍贵的作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归有光的文风,简洁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归有光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