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愚人的食盐》欣赏

更新:08-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原文

过去有一个傻子。至于他的家人,他的师父,他的食物,他们都觉得平淡无味。主人听说了,加盐更有好处。他发现了盐的美,心想:“盐之所以美,是因为盐的存在,配得上盐的人少,又怎么会有太多呢?”愚人无知,所以白吃盐。吃完后,口腔感觉清爽,但却带来麻烦。世间一切都是一样的,如果走得太远,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注释

过去:过去,过去。好处:增加。尚二:确实如此。傅:又来了,又来了。空:口空。味觉:口腔和舌头失去辨别味道的能力。飞威:不仅,不仅。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他带来了食物,但他觉得太淡了,没有味道。主人听了,就往菜里加了点盐。尝到加盐后菜肴的美味,他自言自语道:“菜之所以好吃,都是因为盐,加一点盐就是这样了,何况加更多的盐呢?”这个人很无知。如果你无知,你就不会吃蔬菜,只会吃盐。进食后,口腔和舌头失去了辨别味觉的能力,反而遭受了盐的伤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如果超过了限度,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受到损害。

中国古典名著《愚人的食盐》欣赏

出处

古印度加斯纳《百句譬喻经》

佛理禅机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适度。超过或低于可能会导致不好的事情。物用得当,则皆好;人用得当,则尽其才。天时、地利、人都恰到好处,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否则一切都会受到阻碍。

对于整天忙碌的人来说,一天24小时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恐怕不是。名利满心,哪来的空闲时间?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宝藏;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业余的消遣。这就是你能否享受佛法的问题。能从中受益的人,都会视其为宝,持守修行。不能利用的人,听再多也会充耳不闻。

文言知识

中国古典名著《愚人的食盐》欣赏

说到“兮”:甲骨文中的“兮”一般被解释为利用过去洪水泛滥的日子来表达“过去”和“从前”的概念。

“习”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含义。

指“从前”和“过去”。如上所述,“过去有愚人”。又如,“今非昔比”、“今非昔比”。泛指“昨天”。例如,《孟子·公孙丑下》:“我过去生过病,今天好起来了,为什么不担心呢?”指“夕”,与“夕”同音。例如,《庄子·天运》:“蚊子和苍蝇的皮肤使它们无法入睡。”

文化常识

盐的起源

“盐”字的本义是“在器皿中煮盐水”。《说文》中有描述:天然的叫卤水,熟的叫盐。

中国古典名著《愚人的食盐》欣赏

相传黄帝时期,有一个太子,名叫苏沙,煮海水煎成盐。颜色有绿、黄、白、黑、紫。发明者苏沙是海水煮盐的鼻祖,后人尊称他为“盐派”。

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文物,其中包括炒盐用具,证明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煮海盐。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帝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期间,凿凿盐井数十口。”

自盐诞生以来,皇室就制定了盐法。周代,主管盐政的官员被称为“盐人”。汉武帝制定盐法,实行官盐专营,禁止私有财产。

我们现在吃的盐多是沿海的海盐,西北的塘盐,西南的井盐。

启发与借鉴

【中国古典名著《愚人的食盐》欣赏】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如何全面彻底地了解欧阳修 下一篇:百喻经(一)愚人盐盘释经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