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鉴湖》

更新:08-2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朱海燕|| 《鉴湖》

鉴湖是世代相传的长卷,这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风一直蹲在船头,伸出手为我缓缓摇动那卷轴,让我庄严却轻松地靠近它。

鉴湖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湖泊。它位于克山脚下,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虽然鉴湖的水面不再像以前那样广阔,但鉴湖的景色依然美丽。从柯岩景区越中名仕园出发,穿过这个水门,就到达鉴湖轮渡码头。在轮渡上观赏鉴湖时,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片温柔的碧绿湖水。并不胖,像西施瘦了腰。她一路牵着我的手臂,引导我去看两边的光景和事物。迪亭与葫芦嘴岛之间有五座造型各异的绍兴古桥,建于东汉时期,连接着鉴湖的几个小岛。石壁上的“一壶酒兴国”四个字是战国古文字。一壶酒兴国的典故,不仅是绍兴酒成功的最好例证,也是越国从忍辱负重到最终战胜吴国的战略举措。这群雕塑群为大师铸造、劳作的故事,讲述了越国如何历经磨难,国力大幅增强的故事。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将父亲赠送的米酒扔进河里。士兵们在河边喝了它。酒增强了他们的勇气和灵魂,士气大增。后来他们在吴越战争中所向无敌,最终灭掉了吴国。这些古老的故事,历历在目,盘踞在悬崖峭壁上,依然那么肆无忌惮。

鉴湖并非天生丽质。它一落在这片大地上,蓝色的波浪和轻风就会涌入你的眼睛和心灵。它带出的是历史的泪水,让人心酸。

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齐国名相、安徽颍州名人管仲来到越国。他所见的土地,“水又稠又浑,所以人民又愚又病又脏”。我国早期地理著作《禹贡》的土地划分中,岳被列为“夏夏”等。对于这一现实,才华横溢、军事家的越王勾践曾感叹越国是“边远之国”,人民是“蛮夷”。直到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南行长江、淮河,上会稽探御洞”时,见到了会稽。领土仍然“地广人稀”。但三国两晋时期,会稽的经济迅速呈现上升趋势。东晋时期,晋元帝惊叹会稽的繁荣:“今之会稽,如昔日关中”。成为东晋时期最繁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首先,引起古代绍兴社会经济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水利条件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鉴湖的修建。

鉴湖又名镜湖、长湖,位于绍兴、上虞两地。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蓄水工程之一。

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郡太守马震为改变山会平原盐潮弱、水旱频繁的现象,经过深入经过勘察、反复比较,他发动会稽县人民在原有的堤坝、池塘、湖泊上修建了新的建筑。鉴湖基本上是从山徽平原以南的济北丘陵36处水源集水而成。湖的南界是济北山,北界是人工湖堤。堤防以会稽县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据考证,东段自乌云至上虞市浩坝乡附近,西段自长溪门至绍兴县南前乡,全长56.5公里。除去湖中岛屿,面积约172.7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约为2.68亿立方米。

朱海燕《鉴湖》

建湖工程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四大排灌设施:斗门、闸门、堰和下水道,其中斗门是最大的。东端为浩口斗门,西端为广陵斗门。玉山斗门是在山徽平原北部的金鸡山和玉山之间设置的,目的是阻挡潮汐,控制北部平原河网的水位。为了测量水位,在会稽五云门外小陵桥以东、山阴长溪门跨湖桥以南设立了测水标。

筑堤后,由于鉴湖水面相对北部沿海平原较高,灌溉农田十分方便。 “水少了,就排湖来灌溉田地;水多了,就把田里的水排入海里。”曹娥江以西、古浦洋以南可灌溉面积9000公顷,约47万亩。 “湖对面有一个鉴湖,就像人有胃和肠一样。”从此,山会人民的饮水和灌溉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绍兴终于更加繁荣,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合围紫剑湖后,晋代在山会平原开凿了萧绍运河,唐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堤修筑。此后,鉴湖灌溉用淡水蓄水量持续减少。加之自金代以来,由于济北山原始森林破坏日益严重,湖水淤积不断加剧,湖田日益增多。宋朝南迁后,山会、山会县人口急剧增加,围湖垦田范围扩大。虽然修复湖泊需要人力,但最终是不可逆转的。除唐代贺知章创建的放生池旧区18公顷外,其余随民便,时时放水耕种。最后一次灭亡是在1165年左右。此后,绍兴平原的蓄水灌溉被纵横交错的河网所取代。

鉴湖从修建到毁坏,历时1000多年。它不仅对改造山会平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中国水利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另外,经过勘察测量,长达50多公里的鉴湖北堤,几乎全是东汉时期打入堤底的密密麻麻的松桩基。利用松桩处理水利工程地基也是我国最早、最大的发现。

今天的鉴湖是古西湖的遗迹。其主干道起于越城区汀山区,西至绍兴县湖塘乡。东西长22.5公里。最宽处有300多米,最窄处只有10米。平均宽度108.4米,水深近3米,形状如一条宽窄相间的河流,镶嵌在绍兴平原上,形成了平原南部独特的连接河流的水网系统和港口,整合河流和湖泊。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河道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源地。

鉴湖当然是绍兴文化的重要源泉。因为鉴湖,绍兴后来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回首当下,人们自然不会忘记为他冤死的建湖——创始人马震。

马震在造湖时被冤杀。在连接鉴湖的过程中,许多当地士绅的土地、房屋、坟墓也一起被淹没。此外,为了填补修湖的需要,马镇花费了大量的赋税和御粮,给反对派留下了捏造指控的把柄和借口。这使得马震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极度仇恨。 “一千多人投诉”,他最终被捕。被判诬告罪。更悲惨的是,相传马震不仅被杀,还在集市上被车撕碎,剥皮、剥草,被五匹马分尸。他死于永和六年,即公元141年,享年54岁。后来发现,这份数千人签名的告状,只不过是这位富翁用七名死者的名字拼凑出来的伪证。人陷害他。

朱海燕《鉴湖》

一个好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一个为人民贡献稻米五谷的公仆,就这样被一个黑暗的王朝所杀害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并没有正式为他平反,正史中也没有他的记载。专制王朝有杀人的野蛮和残忍,却没有认罪的勇气和诚意。那个封建专制王朝的使命不仅仅是吃人,更是吃人!

奇怪的是,历史学家的著作对这个问题漠不关心。马震一生丰功伟业的一生,就在短短的几句话中结束了。即使墨汁被血浸过、研磨过、研究过,它仍能保持沉默。美好的!绍兴人民没有忘记马镇。公元141年,马震含冤而死。皇帝是东汉第八位皇帝刘宝,建都洛阳。马震是在城内被处决的,是在洛阳还是绍兴,历史学家并没有解释。然而,无论他在哪里被处决,公开展示行刑的过程都毫无尊严。然而岳中的冤屈百姓却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偷偷运回,埋葬在鉴湖畔。在那个万马齐鸣的时代,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人。李白的“欲梦吴越,一夜飞过镜湖明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燕江”;南宋王十朋写道“人在镜中,船在画画;五月凉,世间无物,有物”。 “西瓜鸣声尖,荷花似……”等名诗佳作,都是因为马震的鉴湖创作,这些透亮生动的诗篇才能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人民的。

“十万户春祈秋,汉服万古长。”唐玄宗开元年间,会稽太守张楚为马震建庙;北宋嘉佑年间,宋仁宗追封马震为“利济王”。如今,鉴湖边的一条路被命名为马镇路。 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马震、大禹、李冰等12位治水英雄榜上有名。

鉴湖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而闻名。古剑湖通会稽山,吞三十六源水,汇曹河、濮河。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杜甫分别留下了“镜湖水如月,夜溪女子如雪”、“越国女子遍地白,镜湖五月”的名言。很酷”。南宋诗人陆游泛舟鉴湖畔,形容当时的情景是“镜湖两碧空,远眺琉璃万顷,一叶扁舟”。他的感受是:“舞竿,睡蓑,不是仙女,而是水仙”。如今,鉴湖虽然面积缩小了,但这里的山水依然秀丽,江湖相交的地方很多蔚为壮观。春夏秋冬,雨风雪天,景色各异,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鉴湖上的桥也颇具特色:“悬虹玉引门入,千古桥出越州”。鉴湖上的桥,外观空灵。湖的东西两端分别建有东西桥横跨湖面。沿岸原有的门、门、堰大部分已被石桥所取代。它们的形式因地制宜,形态各异,随处可见。连续拱桥、单孔陡拱桥、组合桥、廊桥、亭桥等较多。花桥、皇井桥、平洲桥都在建湖至颍上的唐路上。桥之间的堤岸上建有亭子。画桥为15孔石梁桥,小孔10个,大孔5个。当你从船上看这座桥时,它可能看起来像一轮满月或一面方形的镜子。千万种奇异而美丽的色彩映入你的眼帘。方圆画图,可媲美天工。船入其中,神影骤然破碎。难怪陆游叹息道:“你为何叫王默节来操心画湖桥呢?”

柯岩、鉴湖、芦镇的风光蕴藏着水乡风情和古越文化。柯岩不同于大多数江南水乡的婉约柔情。多了几分狂野和热烈。 “断壁高千丈,险崖锁雾。”青山绿水之间,石壁怪石林立。这是三国以来开山凿石创造的奇观。天宫大佛立于湖上,端坐于莲花台上。石佛、石龛、华盖、香炉、莲花台均由同一块巨石砌成。它是隋唐三代石匠历经百余年修建而成,无非就是如此。大佛旁边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云骨”。它像圆锥一样站立,卷曲起来,像云朵绽放一样。被誉为“云之魂”。它依附于鉴湖、盐湖的山水。互相对比一下。

如果说克山的岩石是坚实的诗,那么黑顶船就是鉴湖流淌的歌。是水乡的骄傲。船夫手持竹桨,划过如镜的湖面。远山远水,波涛汹涌。传来一阵桨摇动的声音。船穿过层层鱼箔和蜿蜒的小港湾。船行时,给人一种山转水转的感觉。如果是秋天,山上的枫叶渐渐变红了,水中的片片菱角也成熟了。采摘菱角的妇女们坐在大木桶里飘着的绿色菱角上,欢声笑语,组成了一幅江南采摘菱角的画卷。此时,坐在黑篷画舫里,喝上几杯红菱绿螺的酒,望着湖水,那是何等的享受啊!

朱海燕《鉴湖》

如今,鲁迅笔下虚构的鲁镇已成为柯岩的现实。漫步在鲁镇青石板铺成的街巷里,黑瓦粉墙,临河临街的商铺,古朴高大的台门房屋,还有各种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河流、飞檐翘角的戏台,都是鲁迅笔下的场景。而他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也一一出现。咸亨酒店、三教九流、短衣帮、长衣宾客,都聚集在这里。阿Q扎着长辫子,戴着黑色毡帽,正在桌子旁边研究“茴”字。四个字的写法,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一根棍子,自言自语道:“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还吃人……”鲁迅书中的这些人物在这里活灵活现,会与你互动,带你进入书的世界。

游览鉴湖的那天晚上,我住在离鲁迅故居不远的一家客栈里,夜里梦见了鲁迅老师。他对我说:鉴湖是吃人的地方。这句话让我震惊!老师微微一笑,说道:马震是怎么死的?我小说里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出自这一带。这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吗?你能不能看到现在的阿Q、现在的孔乙己、现在的祥林嫂,就看你的发现能力了……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参军,历任铁道兵七师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至《铁道兵》。 1984年2月调入《人民铁道》,任记者、首席记者、首席记者。 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高级记者。 2010年3月调入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局级副主任,专门从事铁路建设报告文学写作。

用户评论

凉话刺骨

朱海燕的《鉴湖》真是太美了,读完感觉心湖也荡漾起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很喜欢朱海燕的写作风格,她的《鉴湖》读起来很舒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朱海燕的《鉴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品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朱海燕的文笔真不错,她的《鉴湖》让我对鉴湖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灼痛

《鉴湖》这本书让我对朱海燕的才华有了新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朱海燕的《鉴湖》简直是人间宝藏,强烈推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朱海燕的《鉴湖》读起来很享受,文字很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读完朱海燕的《鉴湖》,感觉仿佛置身于鉴湖之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朱海燕的《鉴湖》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朱海燕的文笔细腻,她的《鉴湖》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朱海燕的《鉴湖》,一个关于鉴湖的动人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朱海燕的《鉴湖》,美文佳作,值得一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朱海燕的《鉴湖》,读起来很舒服,很放松。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很喜欢朱海燕的《鉴湖》,文笔流畅,故事感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朱海燕的《鉴湖》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朱海燕的《鉴湖》描写细腻,人物刻画生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朱海燕的《鉴湖》语言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诗意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朱海燕的《鉴湖》是一本让人沉醉其中的好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很爱吃凉皮

朱海燕的《鉴湖》,让我对鉴湖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朱海燕的《鉴湖》,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海燕《鉴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苏轼和辛弃疾的中秋诗是宋词的两首代表作。一首歌是乘风欲归,一首歌是俯视山河。 下一篇:我在月亮里歌唱、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