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名叫朱红满的人,他想学习一门神通。
听说知里一能屠龙,他认为这是世间罕见的技艺,便去拜知里一为师。
他学习了又学习了。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花光了所有的家产,才掌握了屠龙之术。但学了技能有什么用呢?世间本无龙,他的神技哪里施展?
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技”这个成语来形容没有实际用途的技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学习实用的知识,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虚幻的东西上。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宋代有一户姓丁。家里没有水井,他们只能到河边去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人经常出去打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后,他告诉别人:“家里打了一口井,就意味着多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就传言说:“老丁家挖了一口井,挖出了一个人。”
宋朝的人们纷纷传扬这个消息,后来连国王都知道了。
国君派人去询问这家人发生了什么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井挖了以后,家里节省了人力,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井挖的时候就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一定要懂得辨别信息真伪,不传播虚假信息。通过间接渠道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可靠。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道:“你要去哪里?”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又问:“为什么?”猫头鹰说:“西方人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你的叫声,你就可以搬走。否则,如果你搬到东边,那里的人就不会喜欢你的叫声。”
点评:不要选择回避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要勇于改正。
南朝·沉约《宋书》
从前,有一个国家,有一条河,名叫“快泉”。全国人民喝了矿泉水,无一例外都会疯狂。
只有国王喝了井里的水,没有发疯。但因为全国人民都疯了,他们都觉得国王是个不正常的疯子。
大家商量如何治疗君主的“疯病”,于是抓获了君主,给他针灸上药。所有的方法都用了。
国王受尽折磨,喝了匡泉水。结果,国王也和其他人一样发疯了。如此一来,全国无异人,全国皆大欢喜。
评论:我们必须警惕集体疯狂。当群体只有荒唐的意识,只实行虚伪的做法时,一个心智健康、行为正常的人,必须在人人颠倒是非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立场。清醒,这是非常困难的。
明刘吉《郁离子》
赵国有一户人家得了老鼠的病,就去中山国借了一只猫,中山人送给了他一只。
这只猫擅长抓老鼠,但它也喜欢抓鸡。
一个月后,他家的老鼠全部被抓了,鸡也被吃光了。
他的儿子认为这只猫很麻烦,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
父亲说:“我们的麻烦在于家里有老鼠,而不是没有鸡。老鼠吃食物、嚼衣服、钻墙洞、损坏家具。再这样下去,我们就会挨饿、冻死。”这比没有鸡还糟糕!我们就是不吃鸡,我们离挨饿和冻死还远着呢!”
点评:古人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对较大”。意思是说,如果你同时把两种利益摆在你面前,你当然选择利益较大的一个;如果你把两种伤害摆在你面前,你当然会选择利益更大的一种。选择伤害较小的。简单来说,就是权衡利弊,选择危害最小的。
明·刘吉《郁离子》
吉水以南有一个商人。他的船在过河时翻了。他大声呼救。
一位渔夫划船去营救他。船还没到,商人就喊道:“我是个富翁,你若救我,我就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把他救上岸,但只给了他十两银子。渔夫道:“你刚才说一百两,现在怎么只给十两呢?”
商人勃然大怒:“你当渔夫一天能赚多少钱?一下子得到十两银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沮丧地离开了。
几天后,当商人过河时,船触礁沉没了。正巧渔夫又来了。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救人呢?
渔夫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点评:做人一定要诚实,否则最终会害人害己。
明路卓《艾子后语》
艾子出乡,有两个弟子跟随,一名“童”,一名“智”。
艾子觉得口渴,就派太守到村里去要喝的。农舍里,一位老人正对着门口坐着看书。他上前,鞠了一躬,解释了自己的来意。
老者指着书上的“真”字问道:“如果你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点东西。” ”智曰:“此是真字。
老人很生气,不给他喝任何东西。智无奈,只好回去告诉艾子。艾子说:“我不知道如何适应,所以我们就去经历一下吧。”
当童见到老人时,老人问了他和智同样的问题。佟曰:“是‘直’、‘八’二字。”老人很高兴,拿出家里酿的最好的酒送给了他。
艾子喝了之后,觉得很好喝,说道:“童真聪明!如果他像智那样‘认真’的话,他根本就不喝了!”
点评: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应该认真,应该认真到什么程度,如何适应,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明刘元庆《贤奕编》
一个人看见大雁飞来,连忙拿起弓箭去射。他一边拉弓,一边自言自语道:“如果你射了大雁,就煮了吃吧。”
旁边的弟弟急忙说道:“鹅煮着好吃,大雁烤着才好吃!”那人放下弓箭,开始和弟弟争论起来。
两兄弟吵架了,就去找社会大叔来评论。佘叔叔告诉他们,可以把大雁切成两半,煮一半,烤一半。他们都同意了。
当他们回去寻找大雁时,大雁已经不见了。
点评:事情应该分轻重缓急、分轻重缓急。在成功之前不要急于享受结果。
明·杨沉《艺林伐山》
伯乐《相马经》对千里马有这样的描述:“额高而凸,眼大而圆如铜钱,蹄大而直”。
伯乐的儿子带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看到了一只大蟾蜍。他把它带回来,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好马,它的样子和你书上说的很像,只是蹄子不够直。”
伯乐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可惜,你要找的马只爱跳,不会赶。”
点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只会让自己出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为了避免灾难,翠鸟一开始往往把巢筑得很高。
小鸟孵出来后,翠鸟非常疼爱它们,把鸟巢移低一些,生怕它们不小心掉下来,把鸟巢弄坏。
当小鸟长出羽毛时,翠鸟更加喜爱它们,并把巢移得更低。就这样,人们轻而易举地抓到了小翠鸟。
【最适合现在孩子读的10个中国古代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10个故事真的太棒了!孩子很喜欢听,还能学到很多古代的智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故事永远不过时,希望孩子能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合适的中国古代故事了,推荐给大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太适合孩子了,不仅有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实用的推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赞了,收藏起来慢慢给孩子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都是孩子最喜欢的,每次讲完都意犹未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故事总是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启迪。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推荐的书单非常棒,孩子很喜欢这些故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推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终于找到适合孩子读的中国古代故事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都很经典,孩子听了之后受益匪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值得推荐给所有家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喜欢这些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深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这些宝贵的资源!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阅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反复阅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故事太棒了,强烈推荐给所有家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