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南北皆宜。可以用来装饰庭院,也可以悠闲地漫步在乡村。它虽然不像花朵那样绚丽,但终年翠绿,高大美丽,历来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竹子也是“花四君子”之一,以其刚直的气节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暖鸭先和。
地上铺满了艾草,芦芽短了,正是河豚鱼即将来临的时候。
——宋·苏石《惠崇春江晚景》
翠绿的竹林外,盛开着两三朵娇艳的桃花。春天,气温升高,河水变暖,鸭子们最先知道了。岸边长出了嫩嫩的艾草和芦苇芽,大地生机盎然。美味的河豚鱼又回来了!苏轼描绘了一幅早春的美丽图画,青竹与粉桃,相映成趣。春天的生机再也无法隐藏。
春天,竹树与桃花或其他花卉相得益彰。夏天,荷花盛开,翠绿的竹子也可以和荷花一样美丽。
和尚的屋子里新竹清凉,初雨洗去了所有的尘埃。
微风突然吹过荷叶,水银从蓝宝石盘中涌出。
——唐·史建武《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一场雨后,和尚的屋子里格外凉爽,竹树光亮如新。是雨水冲走了所有的灰尘。微风吹来,吹动了荷叶,荷叶上晶莹的水珠像水银一样飘落下来。有静有动,一幅清新动人的画面!
竹树是绿色的,荷花是粉红色的。大自然一直是最好的调色师。
寂寞笼罩木门,苍茫迎落光。
鹤巢遍地,松树遍地,鸽门游人稀少。
青竹含新粉,红莲脱旧衣。
路口放烟花,到处捡菱角。
——唐·王伟《山居即事》
诗人静静地关上柴门,在茫茫暮色中望着夕阳。周围松树上遍布白鹤,柴门游人寥寥无几。嫩竹节褪去了竹衣,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纷纷落下。渡轮上燃放了烟花。正是那些划船、采菱的人们。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太安静了。
与王维的宁静相比,李白眼中的风景总是充满活力、热闹。
若问燕中路,东南即指越乡。
船自广陵而去,水入会稽酋长。
溪下竹色青,镜中荷花香。
辞天姥姥,拂石而卧秋霜。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我问延中路,你指东南岳地。从扬州乘船,长水直达会稽。溪边竹丛翠绿宜人。荷花美丽的身影如镜倒映在水中,芳香悠远。告别朋友,去天目山,拂去岩石上的尘埃,高卧在秋风霜中!这是非常令人愉快的。
有竹树的地方,总是多了几分悠闲,让人更加安心。
山间炊烟袅袅,竹林中隐约可见夕阳。
鸟飞檐下,云出窗外。
——南北朝·吴军《山中杂诗》
山的尽头,云烟渐渐远去,温柔的晚霞透过竹林的缝隙照射进来。鸟儿自由自在地飞到屋檐上,白云竟然悠闲地跑出窗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有一种神奇的气氛。
竹林静谧如秘境,王伟的乐趣就在竹林里。
独坐幽竹,弹琴高声吼。
深林中的人,不知明月来照。
——唐·王伟《竹里馆》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长地吹着口哨。竹林太深,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照耀着我,我不再感到孤独和遗憾。
竹子在乡村也很常见,绿油油的,却沾染着烟花的香味。
黄昏时分,碧山脚下,山月随人而归。
但看我来时的小路,却看到了一丝淡淡的绿色。
与田家人一起,孩子们的童真绽放。
翠竹入幽径,青萝卜沾衣裳。
我们休息一下,一起喝酒聊天。
长歌在松风中吟唱,歌声满江星疏。
我醉了你又高兴了,我们一起忘记了一切。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晚上,当我们下山的时候,明月也跟着我们回来了。回头看我走过的路,看见了大片的绿色。遇见了热情的山汉,我们一起去了他家,孩子们赶紧打开了柴火门。这个地方真的很好。路边翠绿的竹树增添了宁静,绿色的藤蔓抚摸着人们的衣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大声歌唱,风里带着松树的气味,歌声结束,银河里的星星稀疏了。我喝醉了,主人也很高兴。我高兴极了,忘记了世间所有的心机。
冬天,花儿凋零,万物失去生机,但竹树依然翠绿,不怕霜冻、严寒和大雪。
我惊讶地发现枕头是冷的,但我又看到了窗外明亮的光线。
深夜,知雪大,闻竹折声。
——唐·白居易《夜雪》
今夜格外寒冷,诗人不禁感到惊讶。枕头和被子似乎没有一点温暖。我还发现窗户亮了,原来是雪光反射出来的。即使深夜不用出门,你也会知道雪下得很大,因为时不时就能听到雪压碎竹枝的声音。
但竹子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大雪面前也无法屈服。
树枝在雪的重压下很低,但又低得无法触及泥土。
红日一旦升起,仍与天空齐平。
——明·朱元璋《咏竹》
大雪把竹子压弯了。竹子虽然垂得低低,却没有被地上的泥土弄脏。当太阳出来,冰雪融化的时候,竹树就会挺直脊背,振作起来,站在蓝天下,仿佛从来没有受到过打击和伤害。
冬天的竹梅也是绝佳的搭配。花四君子中,唯有竹子能穿越四时,在冬季更加显眼。
竹影诗淡,梅花梦里香。
今晚可怜的月亮,她不肯下西厢。
——元·王庭云《绝句》
竹影纤细,与诗相得益彰,梅花的幽香,不知不觉地潜入梦中。有竹子,有梅花,有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冬夜,并不比春夜美丽。诗人高兴地说:“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不肯落西楼,让我快乐一会儿吧。”
大文学家苏轼对竹子的喜爱直言不讳。
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宋·苏石《于潜僧绿筠轩节选》
诗人虽然是个吃货,但他明确表示,宁可不吃肉,不可忍无竹。不吃肉会让人瘦,但没有竹作伴又会让人变得俗气。瘦与俗之间,我愿意放弃美味。这个决心确实很优雅。
竹树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喜爱。
新竹枝比老竹枝高,都是因为有老竹干的支撑。
明年又有新生,十尺长的龙孙将来到风池身边。
——清·郑板桥《新竹》
新竹比老竹高,但其生长完全依靠老竹的支撑。明年就会长出新竹子,而且会长得更高。然后池塘周围就会被翠绿的竹树包围,看起来很气派。
竹子常常与岩石相伴。山石不是它的障碍,而是向上的动力。它最终会成长为最美的风景。
不放过青山,你的根还在碎石里。
即使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无论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它依然坚强。
——庆·正协《竹石》
紧紧地抱住青山,不肯放松,在深深的石缝里扎根,努力地生长。历尽千辛万苦,无论东南风、西北风、西北风,它依然很坚强。只要你足够坚韧、足够坚强,又怎么会害怕恶劣的环境和命运的坎坷呢?
尽管出身于荒野,竹子依然保持初心,不忧不惧,不卑不亢。
竹原外,云雾缭绕。
没有人欣赏高度的正直,只有一个人有自己的贞洁。
耻染湘妃,耻入宫琴。
谁能吹笛子,谁就能唱出龙声。
——南北朝·刘小贤《咏竹》
荒野外长出翠绿的竹树,竹顶依然高耸入云,不失气势。没有人欣赏它的高尚气节,但我仍然有一颗忠诚的心。我羞于做沾有香妃泪水的竹子,羞于做宫中一流路德演奏家弹奏的琴。如果有人用竹子制作一支长笛,轻轻一吹,就会发出龙吟般的声音!我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得到知心朋友的回报。
竹树的叶子很多,风一吹就会发出声音。不同的人听到竹叶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躺在衙门里,听着竹林的沙沙声,我怀疑那是民间受苦的声音。
曹州县的这些小官员,时刻关心着每一根枝叶。
——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在衙门休息时,听竹子沙沙作响,仿佛饥寒交迫的人们的呻吟声。我虽然只是国家里的一个小官,但是关系到百姓的疾苦,每一件小事都会影响我的情绪!
而对于那些失踪的人来说,听到无尽的竹声更让他们担心。
离别后,不知你是远还是近。我感到荒凉和压抑。
越走越远,书也没有了。我不知道鱼儿在茫茫水中会沉到哪里去。
深夜,风吹竹,秋叶声充满恨意。
于是,我躺在枕头上的梦中寻找它,但梦不是灯,并且熄灭了。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自从我们分开之后,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我的眼里满是荒凉,心里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你越走越远,却没有任何消息。鱼书不传,哪里可以打听你的消息?夜深了,风吹过竹树,秋声不绝于耳,万千落叶满是怨恨。我靠在枕头上,想在梦里见到你,可还没等梦想成真,灯又灭了。
【古诗词中的青竹枝】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古诗词里的青竹枝,总是带着一种清幽雅致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纤细而坚韧,象征着君子之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诗词里对青竹枝的描写,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挺拔秀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中的青竹枝,总是能带给我一种宁静的美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清雅脱俗,令人心生向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古人用青竹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妙笔生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柔中有刚,令人敬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中的青竹枝,总是让我联想到清风拂过竹林的景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向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古诗词中描绘的青竹枝,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挺拔向上,充满生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中的青竹枝,总是让我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清新脱俗,充满了诗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让人联想到古代诗人闲情逸致的生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充满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里的青竹枝,总是让我感到一种宁静和安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竹枝,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中的青竹枝,总是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