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代唯一一位被封号的诗人,他仕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在所有边塞诗人中,高适的仕途最好。晚年被封为渤海郡侯,城内有七百户。七百户的土地和粮食全部归还给高适,富贵如山。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是难得的荣誉。

为什么高适的仕途那么好呢?这与他的气质和才华有关。高适既不信仰佛教,也不信仰道教,而是遵循儒家治世利民的思想。他是一位具有相当政治智慧的诗人。

图:陈少梅画高适肖像|图片来源网络

高适家世显赫。其祖父为安东刺史高侃。他曾生擒突厥可汗,征服高句丽。他立下了伟大的军事功绩。晋代晋代为左间门卫将军、开国平远郡公。他是高宗时期平定边疆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大功臣,死后被追谥“尉”,特赐葬于乾陵。

其父高崇文曾任广东韶关布政使,但在高适十五岁时病逝。舒适的生活从此变得悲惨。 20岁左右,他到长安谋生。他看到长安城里的士子们骑着马,挥舞着金鞭,流连着美女,争夺着黄金,而他自己却在偏僻的地方苦读,于是就写下了《少年行二首》。既讽刺了这些挥金如土的贵族子弟,也表现出了自怜之情。

图片:高石《少年行二首》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你有才华,却不肯学习,何必苦苦读书呢。”由此可以看出高适年轻时的气质。他非常骄傲而且顽皮。他既不想读书,也看不起他。在科举考试中,当时只有出身贫寒、没有出身的子弟才会参加考试,而贵族家庭的子弟则走的是举荐的道路。即使家道中落,高适仍想得到举荐。

然而,家境日渐衰落的高适很难得到举荐,很快他就无法再留在长安了,便迁居河南商丘,务农为生,自给自足。并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有时他甚至穷得不得不乞讨。

公元731年,高适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开始有了从军的念头,于是去拜访朔方节度使李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希望能在他们的幕府找到一份工作。幕府是节度使出征时设立的最高指挥机构。其成员包括一名秘书、一名行军指挥官、两名法官和数量不定的工作人员。节度使有权独立招收幕僚,但人选必须向朝廷报告,也被视为朝廷官员。

而且,只要得到节度使的赏识,他的晋升速度会很快。安禄山是由张守珪提拔的。在幕府,秘书长和法官的晋升机会最好。优秀的秘书长将被朝廷提拔担任谏官和监察御史,而法官则最有机会成为节度使。封常清原本是哥舒翰的判官,后来因为能力出众,被提升为节度使。

图片:封常清,唐代蒲州易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唐玄宗时期名将。天宝十四年(756年一月)十二月,唐玄宗听信卞令诚谗言,杀了封常清。 |图片来源网络

成为一名职员门槛相对较低,是很多没有关系的人进入官场的途径之一。

高适先到朔方,写了一首长诗《信安王幕府》,进献给新安王李毅,赞扬他平定奚、契叛乱的功绩,并自荐,但无果,于是他去幽州看望张守珪,也没有受到重视。

这次边塞之行虽然失败,但他写下了很多边塞诗,其中以《蓟门行五首》最为出色。蓟门即蓟丘,即今北京周边地区,属张守珪管辖,与奚、契丹接壤。在这里,高适看到了冰冷的战场,看到了强大的胡兵,看到了孤独的老兵,看到了缺粮的士兵,看到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士兵和骑兵。他心中感动,关切地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听到的内容都被记录下来。

蓟门古老,充满独立思想。

他孤身一人,头发和太阳穴都白了。

荀庸现已死,不识霍将军。

—— 《蓟门行·其一》

韩家可以用武力开拓穷国异地。

戍卒厌倦了糠秕粒,便投降蛮族,以求丰衣足食。

看着官厅,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 《蓟门行·其二》

十一月的边陲小镇,雨雪纷飞。

元戎命令严厉,但人马轻肥。

羌、胡日无休,何时战归?

—— 《蓟门行·其三》

幽州马射多,重结横行。

一旦担任将军,他的来往就享有盛名。

它们纷纷狩猎秋草,互相低下角。

—— 《蓟门行·其四》

长城外,夕阳西下,烟尘更盛。

胡七虽然仗着陵墓,但是汉兵却并不关心自己。

古木弥漫,黄云杀人。

—— 《蓟门行·其五》

高适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如意。三十二岁那年,他终于放下成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落榜了。后居河南商丘。周游列国时,他结识了李白、杜甫。两人一起游历山东,结下了友谊。高适晚年经常帮助陷入困境的杜甫。

公元738年,高适的一位朋友从塞外归来,为他写了一首《燕歌行》,讲述了边疆的艰辛。高适受到启发,写了一首《燕歌行》作为回报,是一首讽刺歌曲。诗痛斥将领的狂妄放荡,导致战争的失败,士兵的无辜牺牲,揭露了军队的阴暗面。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官灭家。

人以自己为傲,皇帝却赐予他很大的荣耀。

我以金击鼓下玉关,叮当曲在碣石间蜿蜒。

船长羽书飞茫茫大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河荒凉无边,蛮族铁骑与陵墓夹杂着风雨。

军前的勇士们已经半死不活,帐篷下的美女们却还在歌舞升平。

作为唐代唯一一位被封号的诗人,他仕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秋荒荒草闭,夕阳孤城战疏。

遇到善意的时候,往往会轻敌,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解围。

铁袍守护已久,玉筷离别应闻。

城南少妇欲断肠,征兵姬北空回头。

庭边摇曳可及,万顷皆空。

杀气三时成云,寒声传彻夜。

彼此对视一眼,都是血流成河,根本不考虑死亡!

你们没有见过战场上战斗的艰辛,但我仍然记得李将军。

—— 《燕歌行》

图片:《燕歌行》 |图片来源网络

这首诗让高适名声大噪,也为他日后做官打开了大门。不过,他进入官位的时间很晚。直到四十六岁时,他才被张九皋推荐到长安参加考试。张九皋是张九龄的弟弟。曾在河南商丘任职,与高适有交往,欣赏他的诗才。

也许是因为他已经被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年近五十的高适,早已丢掉了早年的傲气,学会了阿谀奉承。入京后,写诗献给宰相李林甫、陈希烈。但李林甫并不喜欢人才,只给了他封丘县尉这个小官职。如果高适三十岁了,那么这个官职也不错,但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县尉又是一个低级官员,经常要跑腿。

有一次,高适护送官兵奔赴河北前线。旅程漫长而艰辛。

河北是安禄山的根据地。那时的安禄山,日渐强大。又任平陆、范阳、河东等镇使,统辖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等地,疆域广阔。最重要的是,安禄山不仅拥有管理权,还掌握着军权和财政权。

由于年复一年的战争和征兵,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战斗。没有更多的士兵可以招募,官军制度也无法再实行。而是实行征兵制,即节度使亲自征兵。这造成了最大的伤害。士兵们只听从将军的命令,并不承认皇帝。这也为晚唐诸侯割据统治创造了条件。

高适到了河北后,看到安禄山下将士们的霸道态度,看出他有谋逆之心,所以对他非常恨。当时,大家都看到了安禄山的野心,常常向玄宗进谏。但玄宗始终认为安禄山是忠诚的,不可能造反。劝阻他的人他也会处理,所以大臣们不敢再劝阻他。

回国后,高适经常给朋友写信,表达对安禄山的看法,也抱怨自己对工作的不满。没过多久,他就辞去了县队长的职务。

四十九岁的高适再次进入长安,拜访权贵。他甚至向玉真公主捐赠了《玉真公主歌》,但没有结果。最后在节度使田丘的推荐下,进入了哥舒翰的幕府。

说起来,高适之所以能够加入哥舒翰幕府,是因为哥舒翰喜欢高适,欣赏他的才华,所以推荐他担任左啸侍卫曹、节度使秘书。张书记担任重要职务。为机要秘书,主管军民事务。他的地位仅次于节度使和行军司马。

这一时期的高适已经掌握了政治领域的社会规则,并能运用自如。

图片:高适写真图片来源网络

公元751年,杨国忠两次对南诏发动战争。第一次让鲜于仲通率军,便大败而退,阵亡六万。但杨国忠却谎称打胜仗,请求玄宗继续招兵买马。他第二次请李密出征,仍然兵败,损失兵力近二十万。

公元753年,李泌回到长安,与高适谈论战事,高适于是写了一首长诗《:010—30000》作为礼物。他在序言中也道出了原因:“天宝历十一年”。年间,有讨伐西南蛮族的圣旨,右大臣杨公杰送云南太守李密渡海攻打交趾。至于长安,君子知庙宇而赋权,李公的表演,适合夷思老人,因为诗就是诗。”

高适在诗中虽然谈到了将士的英勇和战场上的悲惨状况,但重点是赞扬杨国忠。杨国忠被迫征兵。当时的人们知道内情,对他非常恨。杜甫也作诗讽刺他,高适却作诗奉承他。说高适不知道内情,很难原谅他。

高适曾涉足政坛,写下不少送别士兵、迎上级的诗篇。

手杖指向飞鹏,金鞭指向铁琮。

名声远播千里,思念却盛在杯中。

俘虏北堵燕支,秦城在太白之东。

离开灵魂后别再惆怅,去寻找剑侠吧!

—— 《燕歌行》

高适很有才华,很受哥哥蜀汉的青睐。他经常在玄宗面前称赞他,玄宗对他印象非常深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派高仙芝、封常清一同镇守潼关。潼关是长安的城门。一旦敌人攻破潼关,就可以直接进攻长安城。

安禄山终于造反了。玄宗开始对各节度使怀恨在心,于是请他信任的太监卞令诚督军。然而卞令诚却趁乱索贿。遭到拒绝后,他又诽谤陷害二人,致使高仙芝、封常清被玄宗处死。杀。不久,玄宗派遣在家养病的哥舒翰镇守潼关,并提拔高适为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

几个月后,安禄山攻克潼关,俘获哥舒翰。高适成功逃脱,追上了前往蜀国的玄宗。潼关的陷落,主要是由于玄宗的猜忌和杨国忠等人的怂恿。在战斗中,他们否定了哥舒翰制定的正确战略,导致潼关失陷。

然而,当高适追上玄宗,向玄宗报告战败原因时,他只说督军不顾军情,自行其是。又安慰玄宗说:“皇上西蜀,并不耻辱。”

如今的玄宗,只是一个苍老而沧桑的人。帝国瞬间崩溃了。他就像一个傀儡,被大臣们扣为人质,处决他心爱的妃子。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心里非常的害怕和不安。他最怕大臣们劝他带兵前线作战。甄,高适的话深深安慰了玄宗的心。高适随即升任监察御史,随侍玄宗。

天下大乱,玄宗提议诸侯分开镇守,太子李亨镇守西北,永亲王李霖镇守南方。高适认清了当前的形势,劝玄宗不要这样做。他知道玄宗已经失去了威信,诸侯分裂,各有势力,都有可能造反。

玄宗不听。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被迫退位。不久之后,永王李璘也开始造反。

刚刚上任的李亨,要攻克安禄山,应对雍王的叛乱。他身心俱疲,便给高适打电话商量对策。高适分析了当前形势后,对肃宗说:“雍王必败。”高适的话让肃宗稍微放心了一些,立即提拔他为淮南节度使,带兵攻打雍王。然而,高适出兵之前,雍王就兵败了。雍王的闹剧只持续了两个月,就草草结束了。

高适再次对当前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玄宗和肃宗都开始信任他。

高适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永王之乱时,政治白痴李白站在永王一边。失败后,他被抓获并受到审问。李白曾向这位老朋友求助,但他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是郭子仪用自己的战功为李白支付了死刑,李白才免于一死。

代宗时期,高适更为重要。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抵御西藏的入侵。六十岁时,被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左三旗侍郎。他是三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刑部副部长,有权力进谏皇帝的错误。后被封为渤海郡侯,定居七百户。

用户评论

长裙绿衣

作为唐代唯一一位被封号的诗人,他仕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真的太好奇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封号?唐代?诗人?这简直是传奇人物啊,他怎么做到仕途成功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想知道这位诗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获得封号,一定有独特的经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除了才华,这位诗人一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才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唐代那么多诗人,为什么只有他被封号?背后一定有故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这位诗人的仕途成功秘诀,一定值得我们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他对仕途的追求和成就令人敬佩,想知道他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他是唯一一位被封号的诗人,这说明他仕途绝对不简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真想知道这位诗人是如何在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打个酱油卖个萌

封号代表着荣耀,他仕途成功的秘诀一定是值得借鉴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他的仕途之路一定充满了挑战,我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唐代的诗人,仕途之路充满荆棘,他如何能脱颖而出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被封号的诗人,他仕途的成功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除了诗歌才华,他一定还有其他的技能,才能在官场中立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他是唯一一个被封号的诗人,他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过人之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好奇他的仕途经历,想知道他如何平衡诗歌和仕途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他仕途成功的秘诀,一定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被封号的诗人,他的仕途一定充满了传奇色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唐代的诗人,仕途之路充满挑战,他如何能取得如此成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他仕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篇文章一定可以揭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唐代唯一一位被封号的诗人,他仕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复制第75天~《燕歌行并序》 下一篇:高适:在永不放弃的人生中,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