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旬阳监狱。
唐朝第一网红李白前阵子就被几名官兵押解扔到了这里。他从一个潇洒优雅的诗人变成了一个耻辱的囚犯。
李白半生游历山水,没想到有一天,他失去了自由,身陷囹圄。
监狱的感觉实在是太不愉快了。呆了几天,李白就吵着要出去。
面对他的叫嚣,狱卒要么不理睬,要么大声喊叫。
“谁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救我脱离危险呢?”这两天李白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
他所说的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别小看这个高个子男人。他不仅会写诗,还是镇压雍王叛乱的统帅。后来,他成为诗人中唯一的王子。
少年贫苦,志存高远
公元704年,唐朝最辉煌的时代,高适诞生。
高适的祖父高侃是唐朝的一位猛将。他曾生擒突厥飞燕可汗,在边疆立下许多战功。死后受到追悼,葬于李治乾陵旁。
按理说,有这样的家庭背景,高适的人生起点应该不低,但父亲早逝,导致家道中落。
年轻时的高适生活在梁宋时期,生活贫困。《旧唐书》记载:“我年少无业,家贫,客梁宋,向乞丐讨食。”
高适虽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贫困,但他生性乐观,志向远大。
他坚信自己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所以在想方设法填饱肚子后,高适勤奋练剑,刻苦学习。他还“喜言君王谋略,为名誉而努力,秉持诚信”。
熬过了早年的困难,年老的高适精神抖擞。他希望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满怀信心地来到了京城:
二十解术剑,西行长安城。
他抬起头,看向王门,弯起手指,将大臣抱了起来。
—— 《别韦参军》
高适以为自己才华横溢,会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这次长安之行,高适却一无所获。
如果他想谋求官职,就必须留在长安,但“长安难居”,高适只好回到宋城。
于一尘跟随他做了十二年的渔夫和樵夫。
漆园种瓜,鹿门旁挖井。
——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奔赴边塞,失意而返
公元730年,唐朝与契丹边境爆发战争。
听到这个消息,高适真是激动不已。他感觉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立即扔下农具,收拾行李,郑重地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要弃农从军,成为一名响亮的军人!”
高适从宋城出发,一路跋涉。第二年秋,来到东北边境。在那里,他看到了夕阳下荒凉的孤城,也看到了拼命战斗的士兵:
长城外,夕阳西下,烟尘更盛。
胡七虽然仗着陵墓,但是汉兵却并不关心自己。
古树森寒,黄云愁杀人。
—— 《蓟门行五首》
高适很欣赏时任朔方节度使的李毅。他想要加入李毅的幕府。为此,他写了一首《信安王幕府诗》诗,敬献给李益。
但不知为何,李益并没有接受高适,高适就去投奔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张守珪并没有拒绝他,只是让他在幕府里跑腿、打零工。
接下来的两年里,高适不断地在边疆上游荡,试图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最终没有人赏识他,高适只得离开边疆,回到了居住地。
云山相融,风雨送祥中秋。
这条路上没有朋友,也不应该暗铸珍珠。
—— 《送魏八》
虽然高适这次没有见到知己,心情比较沮丧,但几年的军旅生活为他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落榜之后,名篇问世
735年,三十二岁的高适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他原本想“好好学习武功,侍奉皇帝之家”,但他失败了。
作为将军的后裔,高适有着天生的不羁和英雄气概。他相信自己是一块迟早会发光的金子,所以名声的失落并没有让他过度沮丧。
738年,与张守珪作战的一个人从塞外回来,写了一首诗《燕歌行》给高适念。
高适看完后大吃一惊。因为唐朝与契丹的战争,唐朝起初取得了胜利,但后来却遭受了惨败。
造成惨败的主要原因是作战将领的轻敌骄傲和前线的陶醉。尤其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张守珪,不仅在战败后没有主动检讨、承担责任,还向朝廷谎报自己的胜利,无耻地索取功劳和赏赐。高适实在生气,就写了一首诗《燕歌行》来平息他的情绪。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官灭家。
人以自己为傲,皇帝却赐予他很大的荣耀。
我以金击鼓下玉关,叮当曲在碣石间蜿蜒。
船长羽书飞茫茫大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河荒凉无边,蛮族铁骑与陵墓夹杂着风雨。
军前的勇士们已经半死不活,帐篷下的美女们却还在歌舞升平。
秋荒荒草闭,夕阳孤城战疏。
遇到善意的时候,往往会轻敌。过了山岭后,仍未解围。
铁袍守护已久,玉筷离别应闻。
城南少妇欲断肠,征兵姬北空回头。
庭边风光如此美丽,还可以保存,但那一望无际的苍茫,就不算什么了!
杀气三时成云,寒声传彻夜。
看着对方,都是血迹斑斑,到了死亡的时候,怎么能不顾熏呢?
你们没有见过战场上战斗的艰辛,但我还记得李将军!
高适的歌曲《燕歌行》慷慨而悲伤,激昂而雄伟。它用极其凝练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战争从出发、失败到围困、殊死搏斗的全过程。
在这首诗中,高适并没有极力美化盛唐的边疆武林,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参加战争的人们,以及那些被战争无情碾压的生命上。
它更注重表现战争的悲剧,注重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再现个体的悲惨牺牲和苦难,并对这种苦难给予深沉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性关怀。
同时,也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将军们冷漠士兵、沉迷于歌舞的现象。因此,《燕歌行》被称为高适的“第一大篇”,也是唐代边塞诗歌里程碑式的“良心之作”。 ”。
邂逅李杜,结下友情
公元744年,梁宋荒凉的土地上,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人物。
他们是:李白、杜甫、高适。
当时,李白刚刚被唐玄宗下课,心情郁闷;杜甫科举失利,正在寻找人生的机会。两人在旅行中偶然相遇,于是约定一起去旅行。
他们来到梁宋时期,结识了新朋友——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三人一拍即合,有说不完的交谈,有说不完的饮酒,有说不完的诗词。
作为主持人,高适热情地为李白、杜甫当向导,不仅带他们游览宋城的名胜古迹,还和他们一起骑马、打猎,体验雄鹰飞翔的野趣和乐趣。和走狗。
短暂的相聚很快就要结束了,但这三个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别的悲伤,因为他们坚信“大海里有知音,天涯海角是邻居”。他们更加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再次相见。
分开后,高适和杜甫都非常想念李白。杜甫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高适也为李白写过:
李厚怀是英雄,他的天赋就是肮脏。
方寸无缝,衣帽应有。
——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为了纪念这段游历的人生和三人之间的友谊,杜甫后来写了一首诗《谴怀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追忆高俅与一代人的关系,讨论如何酿酒。
两个人都坚强,心思缜密,让我显得胖乎乎的。
如果“人生如初见”,这个世界就没有遗憾;如果一切不改变,那么十三年后,李白和高适的友谊之船也不会倾覆。
然而,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幸遇伯乐,参与平叛
749年,46岁的高适因诗词名著,受到睢阳太守张九皋(张九龄之弟)的赏识。高适经他推荐,入京应试,道学甲级,授封丘县尉。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士才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口铁饭碗,但他的内心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喜悦。
因为封丘县尉是一个级别很低的官员,不仅没有晋升的空间,而且每天还得压抑自己的脾气,以适应“迎官令人心碎,鞭打百姓令人悲伤”的职业生活。 ”,于是三年后,高适毫不犹豫地辞职了。
他回到济北,继续在军中谋职,但再次无功而返。
754年,50岁的高适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受到边将葛舒翰的青睐,进入幕府,被任命为秘书长。
与唐玄宗重用的英勇善战名将哥舒翰的相遇,是高适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高适步入了人生的快车道,一路长足进步,走向成功。
钱财即位,孤剑可达千里。
难道你不思念家乡,却从未感受过自己吗?
—— 《登垄》
755年,震惊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率军攻占东都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见形势危急,向弟弟蜀汉颁布圣旨,要求他讨伐盗贼。同时任命高适为左侍卫、监察御史,辅佐弟弟蜀汉。汉守潼关。
哥舒翰本来想与叛军打持久战,但专制邪恶的杨国忠总是怂恿玄宗去打仗,于是整个战局就被破坏了,而哥舒翰也在战争中英勇牺牲。
潼关失守后,叛军直进,长安陷落。唐玄宗被迫仓皇逃亡四川。
“时代艰难,危难出英雄。”此时的高适并没有像一些官员那样背叛敌人、抛弃皇帝。而是策马追上了唐玄宗,在星夜下向玄宗报告战事。的过程。
面对死里逃生、生死相随、心系唐朝安危的高适,唐玄宗深受感动。他立即任命高适为御史,不久又升任谏郎。
听说高适这些年在边疆发展得很好,杜甫写了一封贺信,为老朋友今天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主将招揽人才,崆峒必能凯旋。
听说你已经在朱府((f))了,我就放心你是在浪费时间了。
—— 《寄高三十五书记(適)》
读着杜甫的诗,高适心里感到温暖。
剿灭永王,故人求救
入蜀途中,面对叛军的猛烈攻势,唐玄宗不知如何是好。他采纳了宰相房贯的建议,命诸王分镇,独霸一方。
高适得知玄宗的决定后,极力反对。他认为,分割城镇只会导致自力更生,重新出现割据统治。遗憾的是,唐玄宗并没有听从高适的建议。
很快,高适的担忧成为了现实。当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一夜之间将其父唐玄宗拥立为太上皇。
十一月,镇守江陵的永王李璘也想有所成就。他擅自率军南下,打算分割东南。
刚刚即位的唐肃宗,没有处理复杂局势的经验。他急忙召来高适,请教策略。高适为肃宗分析了江东的局势,认为李璘的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朝廷发动围剿,雍王必败无疑。
肃宗信以为真,立即任命高适为扬州刺史、淮南刺史,命他平息雍王叛乱。
立即俯瞰洪江,风吹白艾。
云屯寒冷苦涩,山上雪高。
日终守军远去,边上有烽火台、壕沟。
—— 《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
高适在率军攻打雍王之前,动员了叛军,要么投降,要么等待被镇压。看到唐军将领如此威严不可侵犯,雍王的军队很快就溃散了,几乎无法控制地溃败。
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冒着生命危险,你都会一劳永逸地成功。
画麒麟阁,入明光宫。
—— 《塞下曲》
雍王轻松获胜,但这两天高适却遇到了令他惊讶的事情。
十三年前,他在宋城结识的好友李白,这次因为依附雍王而被投入旬阳监狱。
起初高适并不知道李白入狱的事。直到有人递给他一封信,他才得知这位唐代诗人遇到了麻烦。
这封信是李白在狱中含泪写下的(《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
……
胡月入紫薇,三光惑天文。
淮海高工镇,人们有说有笑,气氛却很养眼。
泽尔在幕布中央的画作,是为赈灾而获得的特殊荣誉。
不觉霜霜,皆玉石皆焚。
但如果流一滴眼泪,林齐会怎么样?
李白以为高适读完他的诗后,可能会怀念旧情,但高适想了想之后,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做出的决定是:不救!
高适心想,李白虽然是唐代名人,又是我的朋友,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党的叛徒,怎么能像他说的那样放过他呢?如果李白被释放,这不是公然违法乱纪、违背中央、毁掉自己的前程吗?
所以,高适的不带个人徇私,看似有些过分,但实际上他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朝廷官员,他非常合格,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经受住了人情和私心的考验。
或许,我们都欠高适一个竖起大拇指。
半生蹉跎,终居高位
平定雍王叛乱后,高适马不停蹄赶往睢阳,与其他节度使一起解救睢阳之围。
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期间的一场著名战役。虽然唐军最终惨败,但无论是将士还是在这场战争中都表现出了可怕的忠诚和勇敢。尽管他们被击败了,但他们仍然感到荣幸。
759年,高适任彭州刺史。此时,杜甫正逃亡四川。对于这位在政治上毫无污点的老朋友,高适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
正月初七,高适还作诗一首,表达对杜甫的关心:
人们每天写诗送至草堂,感念故人,思念家乡。
柳枝已变色,梅花空枝。
身处遥远的封建诸侯,我无事可预,心里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今年人们会记住彼此,明年人们会知道他们在哪里。
—— 《人日寄杜二拾遗》
原来,高适根本不是无情,他只是不喜欢乱排队的人。
763年,高适出任剑南节度使。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吐蕃趁唐朝立足不稳之机,趁机起兵侵扰国家。已是花甲之年的高适再次出征,却因力不从心而惨败。击败。
次年,高适被召回京师,任命为刑部尚书、散骑常侍,并受封银光禄大夫。又因战功被封为渤海郡侯。一时之间,高适登上了仕途的巅峰。《旧唐书》 曰:“自唐以来,诗人至高者,惟诗诗。”
765年,文武双全、光荣无比的高适去世。
蹉跎了半生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等待最后的荣耀那么久,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高适始终咬牙坚持,从未放弃。
最终,他成为唐代边塞诗的集大成者,成为驰骋沙场、平定一方的勇将,成为时刻准备着听从朝廷号召、服从国家利益的忠臣,并经历生与死。
【高适:在永不放弃的人生中,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高适的人生经历真是太励志了,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成功终将到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这句名言,简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高适一样永不放弃,最终就能取得成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啊,成功可能迟到,但只要努力,它永远不会缺席!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名言太鼓舞人心了,我会牢记这句话,继续努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永不放弃,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成功是靠坚持不懈换来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受鼓舞,要像高适一样,努力奋斗,永不放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功也许会迟到,但只要你努力,它一定不会缺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棒了,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经历真是太精彩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相信自己,成功终将到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话太激励人了,我会牢记在心,努力奋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梦想就能实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要像高适一样永不放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功可能迟到,但只要坚持努力,它一定会到来!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高适的这句名言,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适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梦想,最终就能成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