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话题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过时。我始终相信,热爱读书是一种美好的美德,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是人类心灵和精神变得坚强的需要。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告诉后人:宁积财,不积书。北宋另一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断言: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人因书而立。读书真好,读万卷书有益。纪检监察干部要乐于受教,勤于读书,勇于求知。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读书是一种可以增长知识、增长智慧的文化活动。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代以来实行的科举制度的本质就是鼓励人们学习进步。毛泽东号召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常说:“可以一日不食,可以一日不眠,不能一日不读书。”他一生都在读书。晚年,他饱受疾病困扰,视力下降,身体日渐衰老。他每天依然用着惊人的毅力。继续阅读。据中央党史文献研究所陈进同志撰写的文章称,毛泽东在去世前十多天,即8月26日,要求工作人员到北京图书馆借阅宋代洪脉《容斋随笔》。1976年。9月8日,他看到自己全身都插了管子。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当他恢复知觉时,他读了7分钟书。当他的心脏即将停止跳动时,他差点结束了读书的生命。毛泽东非常热爱读书,我们应该永远向他学习。
1939年5月,陈云在第:010—30000号文章中明确提出了衡量共产党员的“六个标准”,其中第六个是“学习”。在我们党取得国家政权之前,陈云把“学习”列为入党标准。陈云不仅把“学习”列为党员的标准,而且把读书学习提升到责任的高度。他说,过去我们对有效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把学习理论当作一名党员对党的责任。我们很多同志总认为,只要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就已经尽到了对党的一切责任。这个想法是非常不完整的。如果你整天工作而不学习,工作和学习没有结合起来,你的工作意义就不完整,你的工作也不会不断提高。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必备条件。
众所周知,书籍历来被认为是先知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文化遗产。伟大作家茨威格曾说过:“在任何地方,不仅在我们这个时代,书籍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各种科学的开端。一个人接触书籍越多,就越能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 ”。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得到了恢复:他不仅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且用无数灵魂的眼睛看,在他们崇高的帮助下,他将带着深爱的同情走遍世界。”
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纪检监察干部应该看哪些书?传统上,读书是有益的。除政商书籍外,哲学书籍、历史书籍、文学书籍,以及古代经典、史书、典籍、选集和注释等,也应该阅读。另外,还应该多读一些常被忽视的地方志。读地方志对于权力领导干部和肩负特殊使命的纪检监察干部尤为重要。
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读地方志是一种方法。方志,古称地志、地理志、图鉴、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描述当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一个行政区域。
一本完整的、成功的地方志应该是一个地区的综合资料书,要求忠实记录该地区的一切现存事业、客观情况、社会状况等。简言之,写地方志的人,要对这个地方的完整历史负责。它虽然具有历史的性质,但它不是国史、正史,也不属于历史的范畴,但它比历史更全面、更系统。由于其记载十分广泛,可以推断,地方志具有地方百科全书的性质。
一个县的志向,就是一个县的历史。研究县志就是研究地方人文历史。历史记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可供后人参考。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为例。他以第一人称写下了《寿宁待志》。这既是一部具有乡土气息的编年史,也是他担任寿宁县令四年的总结。值得一读。
可以说,不读地方志,就不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也难以深入了解县市情况。纪检监察干部履行好监督职责,必须多读地方志,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社会风俗民情,更准确地把握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读方志对于推进工作的作用只有读过才知道。
制定计划并坚持下去
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我们周围的读书氛围似乎并不浓厚。最常提到的原因是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其实,这种浮躁的心态与忽视读书、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传承有密切关系。
克服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认真制定阅读计划,然后用阅读计划来约束自己并付诸实施。在这方面,前人的学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著名历史学家郑天庭为自己制定了每日读书计划《寿宁待志》,非常详细。以1938年为例,3月30日有记载:“今夫子秋雀斋,意为日课。日读:历史书,五至十叶;杂书,五至十叶;习字,一百页;习字,一百页;习字,一百页。”历史书,先读两本《西南联大日记》 《唐书》;杂书,先读《通鉴》 《云南备征志》,这门课很难得,历史书还没到,所以我会从:0开始。10-30000。一旦我有纸,我就会用楷书写。”
7月18日,他对自己的阅读计划再次做出调整:“计划从今天开始修改阅读计划如下:字数:一百。《水经注》 《苗族调查报告》:一两册。《云南备征志》:一本或两卷卷。
郑天庭严格执行每日读书计划,最终成为大师。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大白菜,无一不是形神兼备,神韵生动。他在读书和绘画时有很强的计划感。他早就规定每天都要画画。如果因为什么原因耽搁了,事后必须补上。据说,85岁高龄的一天早上,他画了四幅画,并在画上写道:“昨天风大,心里不安,所以没有画,现在想补上。”不想教你如何悠闲地度过一天。”虽然在知识上,很难与大师相比,但你总是可以模仿他们用计划严格约束自己。如果我们有读书的欲望,一份详细的读书计划一定会促使我们日复一日地继续读书。
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王镇白是晚唐五朝十国著名诗人。年轻时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他写了一首《七绝《唐书》诗来描述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时不知已是春天,寸光万里皆值寸金”。 “不是道士来让人笑的,周青和孔思正是来追寻的。”意味着我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就来了,每一寸光阴都珍贵如寸金。如果我的思绪没有被路人的笑声打断,我还会继续钻研儒家经典的精髓。从这首珍惜光阴的诗中,不难看出王振白是一位惜光如金、潜心追求知识的学者。
【欲见千里之外,读万卷书】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句简直是真理!想要了解世界,读书真的太重要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句话,读书确实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真的可以让我们拥有很多知识和见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让我们拥有了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里之外的风景,也许就藏在书页里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句话,读书真的很重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可以打开眼界,拓宽视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修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话很有哲理,读书真的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话太经典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万卷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话很有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