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诗人描写洞庭山水的诗篇,无不脍炙人口,各有千秋。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杜甫晚年从夔州、江陵漂流到公安,又从公安到岳州,即今天的湖南岳阳地区。此时杜甫已经57岁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登上岳阳城的西城楼。他俯瞰洞庭湖,当场写下五韵《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游岳阳楼。

吴、楚之东南,宇宙日夜浮动。

没有亲人朋友,没有老弱病残。

兵马过山北,平玄提斯流。

此诗曾被称为“唐五韵之冠”。诗人自然地从他所听到的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开始。生前能够登楼观湖,顿时将诗人胸中的激动与徜徉水国的情感融为一体。千里湖天尽在眼前,大湖将吴楚之隔。

昼夜之间,天地悠然,洞庭湖仿佛悬浮在这世间,而诗人恰好就在其中!吴、楚之东南,宇宙日夜浮动。千古以来的联系多么紧密啊!这副对联涵盖了六合八黄、现在、过去、未来。然而,在这壮观的环境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一种孤独感。事实上,诗人是独自爬上楼梯的。因此,颈联自然而然地沿袭并放大了下巴联的孤独之意,延伸到了诗人自己当下的漂泊生活:无亲无友,老病缠身,孤舟一舟。

最后一副联,其实是诗人用来转折的一副对联。诗人在颈联写家,在尾联写国家。就这样,他登上岳阳楼时的雄伟,激发了家国情怀。读后,让人不禁为之感动,思考杜甫的可贵品格。

唐代诗人贾治曾在巴陵县会见李白等诗友游览洞庭湖,留下一组诗作《奇绝《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全文如下:

江上的偶遇都是旧日的旅行,香山的景象总是让人难以忍受。

明月秋风洞庭水落叶孤舟。

第2部分

枫岸落叶多,洞庭秋水来迟。

乘着轻舟,无远近,白云明月挂向峨。

第三

河边的枫叶先是结满了霜,渚旁边的菊花也已经变黄了。

轻舟夕阳无尽,三湘五湖的意蕴如此悠长。

所有的朋友,就像贾智舍人的《大明宫早朝》在长安一样,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即兴唱起了和声。其中,李白还随叔父李业、贾治游洞庭湖后留下了一套七绝,也算是对贾舍人的贡品。

四大诗人描写洞庭山水的诗篇,无不脍炙人口,各有千秋。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 游洞庭五首》

从洞庭向西望去,楚河分流。水退后,南天无云。

夕阳下的长沙秋景很远。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拜见向先生。

第2部分

南湖秋水夜无烟。你能乘着水流直冲云霄吗?

借洞庭月光,白云边船上买酒。

第三

洛阳才子被贬湘川,元力同病相怜,月下成仙。

想起长安我还想笑,却不知道西在哪里?

洞庭湖西秋月明,潇湘江北天高飞。

船上满是醉客,歌白苎麻,不知霜露入秋衣。

第五

皇子潇湘一去不复返,秋草留于洞园。

玉镜开于清澈湖水,画中描绘君山。

李白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能说会道。他一次能背诵五首诗,第一首就是杰作。同样是在事业失意的时候,李白的诗却显得比贾治的诗要精彩得多。贾治将无限的惆怅融入了洞庭无限的秋色之中,所以他的诗呈现出一种无聊的感觉,仿佛提不出精力去游览洞庭,所以诗味贫乏而平淡。另一方面,读完李白这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后,我立刻感受到了“树落千山万水千山万水”的宏伟,而到了最后又感到有些失望。句子。

太白第二首诗的第一句如同读者亲眼所见一样美丽,而第二句则是诗人的幻想:如何才能乘着这股潮流直奔银河?第三、四行诗有变化。我们趁着洞庭湖无边的月色,乘船去白云边的一家小店喝一杯。这首诗令人无限着迷。李白的仙侠风范洒脱飘逸,即使在逆境中也无人能及。

第一首诗以“不知何处拜香君”结尾,第五首诗以“皇子潇湘去不复返”开头。看似有意,实则无意祭拜香君。太白是否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烦恼和艰辛呢?西风吹旧洞庭波,香君一夜白发。太白永远不会有。香君葬于洞庭湖君山。在太白的画中,君山就如香君的化身:明湖轻扫,玉镜打开,画中描绘君山。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横平,水却太清。

四大诗人描写洞庭山水的诗篇,无不脍炙人口,各有千秋。

云梦泽上空蒸汽腾腾,惊涛骇浪震动岳阳城。

欲省钱无船,则居耻圣。

坐着看的渔民只羡慕鱼儿。

李白、杜甫、王昌龄、贾治等人的洞庭诗,都是在失意后游湖而作。孟浩然是独一无二的。孟浩然不甘心一生隐居山林。我们可以从这首诗的五韵中看出端倪。

全诗围绕题名“林”字展开。前四句写景雄伟,后四句抒内心。前四句描写洞庭湖,气势磅礴,气势磅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主要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望着浩瀚的海浪轮廓,心想“直挂云帆济沧海”,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挂云帆的快艇。在孟浩然心目中,这艘船的摆渡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宰相,他正想通过张九龄的推荐来达到自己入仕的目的。

八月,湖水横平,水却太清。上联第一句是字面描述。唐代至宋代,洞庭湖夏秋两季最易发生洪水。唐代以前,春季易发生水灾。

和杜甫一样,孟浩然也从洞庭水出发,写下了眼前的绚丽多彩的景象。尤其是“蒸云梦幻湖,惊涛动岳阳城”的对联,令人震撼感人。我不禁想起范仲淹对洞庭湖美景的感叹:“抱远山,吞长江,浩水绵绵无际;晨光夕阳,尽是美景。”云梦泽是洞庭湖的古称。

孟浩然的诗有点虎头蛇尾。前两联描写了洞庭水的壮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下联虽然委婉地表达了求人推荐人为官的愿望,但毕竟带有一种屈辱的气息。虽然名义上与前两联相配,但气势却骤然减弱。

《望洞庭君山》

唐刘玉玺

湖光与月色和谐,

泳池表面没有护目镜。

望着远处洞庭的青山绿水,

银盘上的绿色蜗牛。

刘禹锡的七绝还有一个名字,叫《望洞庭》。白马先生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发现《望洞庭》这个标题比较笼统,但他觉得《望洞庭君山》是这首诗更合适的标题。

秋月消融,湖水烟渺,水月相融,如林瑶台。无风的夜晚,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没有任何波浪:池面上没有未经打磨的风镜。前两句的灵感来自于临近湖泊,用词比较平淡简单。湖水与明月和谐,正是因为第二句所说的水面没有风。

如果有风,就如杜甫所说:“循无边明月,可至南明”(杜甫《宿白沙驿》)。因此,这首诗的前两句进行得比较恰当。不过,白马先生觉得第二句的诗有点干。

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在于第三、四句。第三句开头指出人们欣赏洞庭湖景观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君山位于洞庭湖中部,面积不大,不到一平方公里。如果用无人机航拍,你会发现君山就像一颗墨绿的心,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这几乎就像刘禹锡说的像一只绿色的蜗牛一样。

诗人刘禹锡当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白马先生不知道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来的。最后两句“远看洞庭青山绿水,银盘中有青螺”,显然是上帝的眼睛观察到的。刘禹锡的“天眼”,大概就是他们作为诗人丰富到可以走遍八方的想象力。

水国千余里,山城不过百层。这就是杜公布笔下洞庭湖的浩瀚。但刘禹锡却把洞庭湖当作盆景来欣赏:湖如银盘,山如青螺。诗人就这样化宏观为小,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惊人的。

用户评论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四大诗人写的洞庭湖诗,每首都是经典啊,各有特色,太喜欢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洞庭湖真是美,难怪这么多诗人写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这四位诗人的洞庭湖诗,哪个更合你心意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我一直觉得洞庭湖的诗歌意境太美了,让人心旷神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四大诗人的洞庭湖诗,各有千秋,真是各有特色,值得反复品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诗歌中的洞庭湖,真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四大诗人描写洞庭湖的诗篇,都很有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这些诗句,让我对洞庭湖充满了向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这四首诗,让我感受到了洞庭湖的壮丽与柔美!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真想亲眼看看诗歌中描写的洞庭湖!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四大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真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这四首诗,都体现了诗人们对洞庭湖的独特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洞庭湖,真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宝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这些诗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诗歌中的洞庭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读完这些诗篇,真是感慨万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四大诗人的洞庭湖诗,真是各有千秋,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洞庭湖,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湖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这些诗篇,让我更加了解了洞庭湖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铁塔

四大诗人描写洞庭湖的诗篇,都很有意境,让人感觉很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这些诗篇,真是一部洞庭湖的文化史!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大诗人描写洞庭山水的诗篇,无不脍炙人口,各有千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湖光月色和谐,湖面无挡风玻璃未磨光”:略论秦代洞庭、苍梧两县 下一篇:南洞庭无尽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