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下原文:“治平年间,泽州人打井,见土中有物,蜿蜒如龙蛇。他们害怕它,不敢碰它。过了很久,他们见它一动不动,就伸手去摸,发现是一块石头。村民发现那是一块石头。不懂事的我把它弄坏了。当时,程伯春奉金城之命,找到了其中的一块。鳞甲如蛇蜃,又如石蟹。”
治平,治平年号,治平是宋英宗的年号,前文《陨石》是治平元年,本文《化石》不标明治平年号。
现在世界上唯一仍然使用年号来标记年份的国家是日本。当前的年号称为“令和”。年号可以体现当权者的理想,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和昭和男人一样,那一代日本人非常勤奋,后来的平成失败者都变成了御宅族和食草男。不知道这一代的令和会是什么样子。
年号的选取非常严格,但也有闹出笑话的时候。北宋赵匡胤曾用年号“干德”。后来发现是以前一个叫后蜀的政权所用的,于是赵匡胤不得不感叹“宰相需要读书人”。
有些年号后来成为笑柄,比如明朝的嘉靖,成了“家家干净”,清朝的康熙,成了“吃糠喝稀”。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首相声叫《讲帝号》,调侃清朝皇帝的统治。你可以听听。这很有趣。
泽州人打井。泽州,即今晋城附近,有一户人家。
我看到土里有东西。当我挖井时,我在土里发现了一些东西。考古发现往往是在打井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重要的东西而取得的。我们现代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当地农民打井的时候挖出来的。这里的“见”应读作“在”,即出现的意思。
犹如龙与蛇。至于它是什么动物化石,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描述。从龙蛇蜿蜒的形状来看,那是一条巨蟒。但后人说“鳞甲如活物”,看上去很像穿山甲。拥有那样铠甲的动物。
我很害怕它,不敢碰它。过了好久,我见它一动不动,我就试着去摸它。那只是一块石头。村民们不知情,把它弄坏了。我觉得这段记录很有趣,值得认真思考。中国人总是对地下的东西充满敬畏。当他们敬畏的时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动弹。但当他们发现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时候,就会被毁灭。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很像鄂城人对黄四郎的心态。
后来兵马俑被发现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他们挖了一口井,找到了兵马俑,然后把它们砸成碎片。
时程伯春任晋城知府,请节。程伯春当时是晋城县令,他去取一块化石。我不知道这个“乞”字是用钱买来的,还是直接索要的。一般情况下,大概是衙役直接要的。
鳞甲和铠甲就像是活物。这种动物的鳞片已化石化,栩栩如生。
蛇蜃覆盖,如石蟹。很可能是由蛇蜃楼幻化而成,就像石蟹一样。沈括当时就已经知道动物可以变成化石。根据这个描述,我一直认为发现的化石应该是恐龙化石。
海市蜃楼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海怪,外形酷似一只大牡蛎(也有人说是一条水龙)。有一个词叫“海市蜃楼”。这种错觉经常出现在我国山东蓬莱的海上。古人将其归因于属于龙族的海市蜃楼。它呼气形成塔和城市轮廓,因此得名。
石蟹,中药名。它是古生代节肢动物、石蟹科大眼石蟹及其相关动物的化石。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0)化石】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太棒了!这次的主题是化石,感觉孩子对远古生物更感兴趣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还能了解化石,真是一举两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孩子对化石很着迷,这篇文章让他对远古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也能这么有趣!化石的故事,让孩子对历史充满了好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文言文,还能学习自然科学,真是太赞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化石,古代生物留下的宝贵痕迹,太神奇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和孩子一起学习文言文,真是一件美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不再枯燥,化石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文言文学习化石,真是别开生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孩子对化石充满了好奇,这篇文章正好解答了他的疑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也能学到这么多知识,太意外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化石,见证了地球的历史,令人震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和孩子一起学习文言文,还能学到许多自然知识,真是太好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了解化石,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浓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真的很有魅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化石,是地球留给我们的宝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和孩子一起学习文言文,真是快乐的时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学习,化石主题很有吸引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孩子对化石的知识了解得更全面了,谢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也能学到历史知识,真是太棒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