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笠绿蓑雨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笔记:
1、西塞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西侧。
2、白鹭: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是泉水上涨时,俗称桃花洪水或桃花水。
4、若笠:用竹叶制成的帽子。
5.雨衣:用草或棕色辫子制成的雨衣。
古诗词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河岸桃花盛开,肥美的鳜鱼在河里快乐地游动。
渔夫戴着绿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雨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地钓鱼,即使下雨也不回家。
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期的捕鱼情景。有山水的色彩,有渔夫的形象。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了地点,“白鹭”是休闲的象征。写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人的悠闲知足。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思是:桃花盛开,河水猛涨,此时的鳜鱼正肥硕。这里的桃红与水绿的对比,代表了晚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民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归”,形容了渔人钓鱼时的心情。头戴绿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的渔夫,在斜风细雨中高兴得忘记了回家。 “斜风”指微风徐徐。全诗色彩鲜艳,语言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民悠闲的生活。
诗人张致和是唐代金华人。他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江湖,自号烟波渔夫。这首诗通过表现渔民的生活来表达隐居的快乐。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渔歌子》这个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早春西塞山的秀丽风光和垂钓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渔民悠闲的生活。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简单易学。单独教授语文可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义务教育四年级语文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六组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个单词。是根据本单元“走进乡村、热爱乡村”的主题来安排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全诗描写了西塞山早春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词句活泼有趣,生动地表现了渔民悠闲的生活。
学术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他们有近四年的学习经历,通过课外、课外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诗词。自学能力有初步,但还应继续加强。因此,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阅读中想象、感悟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词画结合”的表现特点,领会诗的意境。诗。
教学目标:
1、背诵《渔歌子》,读出单词的韵律和神韵,能够有感情地背诵。
2.理解诗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意境,并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出这首诗的魅力。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1. 创造有趣的情境并理解主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大家能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呢?学生们自由地谈论春天的景色。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个描述春天的单词《渔歌子》。拿出你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板书:于歌子)
3.这首歌中的“雨歌子”是什么意思? (单词品牌名称)
4、字牌名规定了诗每行的字数,也限制了字的种类和类型,以及诗每句的字数。我们之前还学过哪些单词卡? (忆江南)
5、词与诗不同。它的句子有的为——,有的为——。因此,词也有一个名字,叫——。
【设计意图:《词排》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其词义,还要在课堂上交流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词排,让学生理解《词排》 ” “这个理解比较真实、恰当。】
2、初读这首诗,把握节奏。
1. 读这首诗。读三遍:第一次读正确的发音,第二遍读流畅,第三遍读单词的意思。你明白吗?好的,让我们开始吧。
2.你想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首先让学生读这几个字:西塞山、白鹭、鳜鱼、青斗笠、青蓼雨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来。
(1)先让个别学生读,然后让男生一起读,然后女生一起读。
(2)这首诗有两个生僻字,但你读得准。一个是——(第笠)。请把这个词放入句子中,带领学生再读一遍。
3.你知道什么是“若离”吗?你非常善于观察。这两个字与“竹”有关,都是用竹子做的。
4、还有一个词他念得非常准:——(椰壳雨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当你读懂了这些词之后,读这首诗就会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按名字读,一起读)
6. 大家都顺利地读完了单词。古人读书时也讲究韵律和韵味。怎么读呢?当我们遇到第一声、第二声的字时,我们就拉长声音。当我们遇到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时,我们会缩短声音——(生入)。尝试一下。
7、“不用还一”的发音较长。谁想尝试一下?
8.给她掌声。我们一起做吧,好吗?太好了,我们可以这样读出文字的韵律和韵味。
【设计意图:诗读三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认字教学是理解单词的基础。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而这些意境又是由这些个体的东西组成的。读单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这些东西,为后续理解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
3、赏析词句,理解诗词。
1、同学们,诗有诗眼,词有抒情眼。你能找出这首诗中的关键词吗? (板书:无需返回)
2.“无需退货”是什么意思? (不需要回去,也不想回去)
3.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
4、拿出笔,寻找这首诗中提到的风景,并圈起来。圈出了哪些场景?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斗笠、蓑衣、斜风、细雨)
5.共有九种风景。风景很美。你认为哪张照片最美?
6.你见过图中的人吗?这幅画展示了他的背影。想象一下他此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
7. 还有谁能在这首诗中发现美丽的东西? (各种颜色)
9. 当你走进一首歌时,你不仅会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用心去听、去闻。您还能听到和闻到什么? (可以听到白鹭的叫声,闻到淡淡的桃花香)
10.(展示渔夫钓鱼的图片)将此图片交给学生。学生们把简单的27个单词和9个场景读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这幅画吗? (诗意、如画、栩栩如生)要求学生在手稿上写下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系列讲座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句分析的做法。通过自读、自我理解、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参与整个过程,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启蒙。及时提出练习写作的要求,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表达。他们不仅练习写作,还阐明了对诗歌的理解。 】
4、丰富信息,欣赏诗歌。
2. 这位同学说,他的诗大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何隐居? (张志和曾为官,后被朝廷贬职,对政事不感兴趣,也不贪名利利,一心做平民,隐居在太湖畔。)
3、从他的一生中,我们读到了另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
4、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中渔夫的形象。
【小学古诗词《渔歌子》 教学设计,详细讲解古诗词含义,中文教师分享】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这篇文章太棒了,详细讲解《渔歌子》的含义,让我对这首古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分享的教学设计非常实用,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讲解,简单易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有帮助了,我已经把《渔歌子》的教学设计收藏了,以后备课可以参考。感谢老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不仅讲解了《渔歌子》的含义,还分享了教学技巧,很值得学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的教学设计太用心了,把《渔歌子》的意境和情感都展现出来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实用了!这篇文章让我对《渔歌子》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文章!老师的分享让我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深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棒了,简洁明了,非常适合小学老师参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讲解得真细致,现在我终于明白《渔歌子》的含义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老师的分享,这篇文章让我对《渔歌子》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给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非常实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巧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不错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渔歌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讲解详细,值得收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可以让学生轻松学古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不仅讲解了《渔歌子》的含义,还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非常棒!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实用了,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对《渔歌子》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的分享太棒了,这篇文章让我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深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棒了,简洁明了,非常适合小学老师参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讲解得真细致,现在我终于明白《渔歌子》的含义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