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所做,是古代儿童关于韵律学习的启蒙读物。关于韵律的学习我们今天不需要了,因为不用去作诗,但是此书中包含很多典故和文化内涵,很多典故在古代诗词中反复出现,成为经典。他们就像一颗颗宝石,车万育缀玉连珠,把它们织成一段段珠光闪闪的锦缎,熟悉它们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而如今关于《声律启蒙》的注解,往往缺少详细的内容,特别是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今天就帮助孩子们对《声律启蒙》中的成语典故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解读。
我们先来看第一篇,《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在成语里面云和雨往往一起出现,比如“朝云暮雨”、“翻云覆雨”。有个典故叫“巫山云雨”,说的是楚襄王游巫山遇到神女的故事,所以李白有诗云:“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毛泽东也有首词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还有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里都是借指自然风光。
风和雪在成语里也是一起出现,如“风花雪月”、“流风回雪”。古诗词中也经常写到风雪,比如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辛弃疾的“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风雪在此借指恶劣的环境。
晚照对晴空,这一句的意境太美了,晚照就是夕阳西下之景,往往不免消极失落之感。但是晚照一词又让人觉得大气磅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概。怪不得黄霑要在《笑傲江湖》片头曲《沧海一声笑》里用到这个词,“清风笑, 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何其潇洒豪迈,何其英雄气概。“一襟晚照”太爱这个词了。宋代词人王诜的一首词开篇一句“小雨初晴回晚照。”写得也特别有意境。
010-1 010
晴空,这个词与晚照相对,晴空万里,长烟一空让人的心情无比舒畅,特别是秋天的晴空,所以也就有了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往往悲秋,刘禹锡却另辟蹊径,热情歌颂秋天的美好,诗人以鹤自喻,卓尔不群。何等高扬的气概。晴空也可以表示夜晚,如白居易写的“晴空星月落池塘”和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其意境各有千秋。
010- 1010
来鸿对去燕,鸿是大雁,燕是家燕。二者都是候鸟,寒来暑往,一年一徙,从不失信,所以古代女子结婚,最重要的彩礼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只大雁。古人结婚有六道礼仪,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前五次要用到大雁,因为大雁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鸿雁,鸿鹄也常常比喻志向远大,而燕雀则比喻目光短浅,所以有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因此来鸿和去燕相对。而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惊鸿,曹植的洛神赋里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陆游的《沈园》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相对于鸿雁的意义深沉厚重,小燕子却也能给人欢喜轻快的感觉,常用来歌颂春天的到来,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也有用燕子表达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宿鸟对鸣虫,宿鸟就是归巢栖息的鸟,古人往往用宿鸟反衬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杜甫在《无家别》一诗写到:“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表达对故土的依恋。鸣虫指能够发声鸣叫的昆虫,古人对鸣虫的关注从先秦就开始了,比如诗经里的《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因为鸣虫和节气有关,也就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鸣虫除了蟋蟀,还有知了,古人往往用鸣虫借指秋天到来,表达悲秋之感。比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三尺剑,六钧弓。三尺剑就是三尺长的剑,源自刘邦说的一句话,汉代的三尺没有一米,也就是七十公分左右,这句话是刘邦在晚年讨伐叛军时所说,刘邦因在战斗中中箭受伤,医生想医治他却被制止了,刘邦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就是说我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这不是天意吗?我的命由上天决定,神医也没有办法。”此后不久,刘邦去世。其实刘邦起兵时是亭长,官虽小,但也不能算普通百姓了,而且能够有一把佩剑也说明和平民是不一样的。在先秦时期,佩戴宝剑一开始是贵族特权,身份的象征,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佩剑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剑士比如刺秦王的荆轲,因此三尺剑也用来借指侠客剑客。到了汉代,甚至唐朝很多文人也流行佩剑,比如李白本身就是剑客,写过一首诗叫《侠客行》。汉唐尚武,两宋尚文,所以汉唐文人多佩剑,两宋文人多持扇。杜甫 诗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六钧弓,指特别硬的弓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开,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需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颜高的射手,他的弓张满,须用力六钧。在先秦,射箭属于六艺之一,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是上学时必学的科目,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射箭高手据说孔子每次射箭,看的人都围成了一堵墙。六钧弓用来比喻力气很大的勇士。
岭北对江东,这是地理方位,因为我国有着明显的地理分界,所以东南西北有着不同的叫法,比如塞北,江南,而这里的岭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岭以北,一说是五岭以北。江东就是长江的东面,长江不是自西向东流吗?应该只有江南江北,怎么会有江东江西呢?是因为长江在江西九江到南京那一段方向发生了改变,自西南向东北流,所以长江两边就叫江东江西,或者叫江左江右。但是这里的江西和现在的江西省不是一个概念。江东和江左在古诗词里尝尝出现,比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010 -1010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人间和天上相对,地上凡人向往天上的世界,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到今天的太空探索,天上是人类非常向往的世界,所有最美好的东西都认为是天上的,比如巧夺天工,浑然天成,连好听歌曲都是天上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当然相对于民间百姓,皇宫里的生活也就被称为天上。所以南唐后主投降后,有词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此抒发投降后今非昔比的失落郁闷之情。
清暑殿是真实存在的宫殿,是晋孝武帝所建,因为夏天酷暑之际,也常常有清风徐来,故称之为清暑殿,可悲的是因为晋孝武帝对他的妃子张贵人酒后开了个玩笑,以你年纪,早该被废了,我喜欢年轻的,结果没想到却被张贵人在清暑殿里,活活闷死了。可见玩笑不能随便开。
广寒宫不是真实存在的宫殿,广寒宫又叫蟾宫、月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对月亮上的宫殿的称呼。广寒宫中住有嫦娥、玉兔和吴刚。还有一种传说,唐明皇游月宫的时候就看到宫殿上写着这三个字。
两岸晓烟杨柳绿,杨柳和杏树这两种植物的文化意义极其丰富,杨柳是一个情意绵绵的意象,古人一看到杨柳就会很伤感,特别是春天,这里要注意的一件事,古人说的杨和柳都是指的柳树。杨柳就是柳树,和我们今天的没有什么关系。古人说的杨树也是柳树的一种,叫做蒲柳,比如有个成语百步穿杨里说的其实就是柳树。那么为什么柳树的文化意义这么丰富,首先要从谐音说起,柳和留谐音,所以常常比喻离别,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表现了对恋人的思念。
【《声律启蒙》 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终于找到《声律启蒙》全文翻译了,太棒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解读很详细,让我对《声律启蒙》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知道《声律启蒙》是儿童启蒙读物,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多内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翻译和解读都很专业,强烈推荐给想要学习古诗词的朋友们。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诗词必备的宝典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解清晰易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声律启蒙》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可以彻底理解《声律启蒙》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的太有价值了,强烈推荐大家学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详细解读让《声律启蒙》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个翻译,读起来很流畅,而且解释也很到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律启蒙》。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古诗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声律启蒙》的解读很精彩,值得反复阅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我彻底明白《声律启蒙》的资源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翻译和解读真的太赞了,强烈推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学习古诗词来说,《声律启蒙》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教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声律启蒙》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作者的分享,让我对《声律启蒙》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学习古诗词的朋友们,非常实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