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孤草长,树深有黄莺鸣。
春潮急雨急,野渡无舟。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也是魏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时任滁州刺史。唐代滁州治所为今安徽省滁县。西涧位于滁州市西郊。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溪赏景和晚雨渡的所见。诗人以情抒情,以景抒思,写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风景,写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情事,宁静和悲伤自然流露出来。然而,这首诗是否有寄托,其意义何在,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比喻“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这是顺便描写西溪风光,不必有别的意思”。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诗的前两句,在春日繁盛的景色中,诗人只爱溪边的孤草,却无意去留意树深里那诱人的黄莺,将它们放在一边进行比较。草穷黄莺高丽时,比喻官场之境,寓意明显,清晰地表现出诗人宁静的心灵。后两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猛。至于郊区渡口,本来行人不多,现在人就更少了。于是,连船夫都不见了,只有空荡荡的渡船悠然淡然地漂浮着。水流湍急,船在渡过,但因为渡口是在乡村,所以没有人关心。如果我们到了关键点,晚上下雨的时候潮水就会上涨,这时候轮渡大用,我们就不能悠闲地靠泊了。因此,在这流水潺潺、舟船悠然的景象中,有一种格格不入、毫无用处的无奈和悲伤的感觉。首尾两句,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等醒目的词语加以强调,应该说发人深省。
从这一点来看,这首诗是有寄托的。但诗人为何有这样的寄托呢?
中唐初期,魏应物是一位清廉的诗人,也是一位关心民生的好官。在仕途期间,他“患病思田,流放而耻俸禄”(《寄李儋元锡》)。他常常处于入仕与退职的矛盾之中。他对中唐政治腐败感到忧虑,对人民生活贫困感到愧疚,想变法而不能,想隐居而不能。他左右为难,只能不进不退,顺其自然。庄子曰:“有才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而行。船无缰,则空而行。” (《庄子·列御寇》)魏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无心之舟”(《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意思是他虽有知者之忧,却感到羞愧。他的无能,所以做官就像旅行,悠闲,无所事事。事实上,《滁州西涧》表达了这样一种矛盾而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我欲隐居,故只惜幽草;什么都不做,就像行船匆匆过河一样。因此,这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心灵和悲伤的感情。
【魏英武《滁州西涧》 解读】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写得真好!尤其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意境优美,让人沉醉其中。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英武的《滁州西涧》充满了自然气息,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读起来很舒服,让人感觉很放松。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滁州西涧》是魏英武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诗歌中的美景之中。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很有意境,读起来很舒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英武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这首《滁州西涧》也是如此。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色,让人感觉很宁静。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的意境很美,让人感觉很轻松愉快。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很好,值得反复阅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英武的诗歌总是充满了自然气息,这首《滁州西涧》也不例外。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大自然,心情很放松。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简洁,但意境却很深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滁州西涧》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值得好好品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让人感觉很宁静祥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英武的诗歌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滁州西涧》也不例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生动,仿佛将景色展现在眼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中表达的闲适之情,让人感觉很轻松愉快。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