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汤唯应物】
溪边孤草长,树深有黄莺鸣。
春潮急雨急,野渡无舟。
我一直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我觉得这首诗里藏着唐朝的命运,也蕴藏着魏应物的成长。
历史兜兜转转,从盛唐到中唐。时代变了,魏应物也从一个无知无良的小子、痞子成长为一个为民做事的清官。
魏应物曾经生活在盛唐时期。他可以快乐地、肆无忌惮地躺在池塘边的草地上,欣赏孤零零生长的小草,聆听树上黄莺悦耳的鸣叫。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这美好而宁静的生活打碎了。唐朝的每个人都必须在这场风雨中成长。
当一切暂时停止,当一切过去,当人们得到休息时,突然发现荒野荒渡口的无人船正漂浮在惊涛骇浪上,驶向未知的前方。
诗人魏应物的未来,大唐王朝的未来,也是如此的未知。
魏应物,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出生于长安城南魏氏。当时,魏家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街头巷尾流传着“城南魏都,去天池坞”的传闻。
站在家人的肩膀上,魏应物的前途无量,一帆风顺。 15岁那年,当别人还在苦读的时候,魏应物凭借家族的影响力被选入“三侍卫”,相当于皇帝的御前侍卫。
那时的魏应物年少无知,每天仗着家族的势力在长安市上欺凌、称霸。他是一个典型的坏孩子。他保护那些隐藏和隐藏罪行的亡命之徒。他沉迷于妓院并猥亵已婚妇女。
那时的魏应物和唐朝就像这首诗的前两句,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场暴雨一开始并没有人太关注,直到它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安禄山进入长安。
魏应物站在魏曲高台上,看着繁华消散。
此时皇上已经带着心腹逃离了长安,而魏应物正在家里伤寒,无法与皇上一起逃走。所以我有幸见证了这场风暴。
那些叛军冲进长安,变得嚣张跋扈,烧杀抢掠,就像年轻时的自己一样。
当初,因为韦氏是关中权势人物,安禄山仍心存戒心,韦氏得以保全。
到德元载(756年)时,前来收复长安的叛军四万余人,被陈桃协的叛军击败,全军覆没。
后来,安庆绪又谋杀了上级安禄山。叛军毫无顾忌,开始对魏家进行酷刑。
魏应物躲在床底下,看到族人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最终,曾经嚣张的魏家小人跪在地上的狼藉上痛哭流涕。屹立关陇七百年的魏家,在这一刻覆灭了。
后来,魏应物开始刻苦学习。
宝应元年(762年),李煜在长安即位,任命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他任命朔方节度使普古怀恩为副都尉。加上回纥援军,总共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史朝义战无不胜,被打得丢盔弃甲逃回范阳。
朝廷采取了温和的政策,再次向河北的叛军将领表示,只要臣服朝廷,就可以忘记过去。
石朝义彻底绝望了,在森林里上吊自杀了。随后,其部下李怀贤将首级献于朝廷。
至此,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落下帷幕。
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再次步入仕途,出任洛阳宰相。
但当时大唐的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兵力平息内地的叛乱,这给了吐蕃机会。平定安史之乱当年,吐蕃、回鹘联军进入寇西边境,皇帝逃往陕西避难。吐蕃攻入长安,大肆掠夺。
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大唐的未来依然岌岌可危。
但唐朝的一场动乱,带走了街头霸王,给了历史一个为人民做主的官员。
这首诗完美地诠释了这种转变。
【宝藏兴趣指南#每日诗词魏应物《滁州西涧》】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今天读了《滁州西涧》,感觉这首诗的意境很美,真的太喜欢魏应物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经典了,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日诗词栏目太棒了,让我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诗歌知识,真的太感谢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喜欢魏应物的诗,尤其是这首《滁州西涧》,读起来特别舒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很美,感觉像是在画卷中漫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词真是博大精深,每天学习一点,收获满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结尾,"独怜幽草涧边生",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日诗词,每天一诗,丰富生活,提升审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魏应物,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滁州西涧》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歌,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学习一首诗,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特别喜欢"独怜幽草涧边生"这句,意境很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应物,真是个好诗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传承和学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很美,读完之后感觉心旷神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日诗词栏目,让我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诗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