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古诗词赏析增长知识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向饥民请赈而得罪了上级。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所作。他向魏县先生和人民告别。

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谢明,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他一生主要居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无不独特、独立,被誉为世间“三绝”。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他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作者《板桥全集》。康熙时进士,雍正时进士,乾隆元年进士。进士后,官至河南范县,又任山东潍县知县,助政。为请饥民违臣,归乡乞病。

叫你回乡画竹,辞别魏县君子百姓。评论:

黑纱一扔,就不是官了。袋(nng)、坨(tu)沙沙作响,袖子凉了。

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古诗词赏析增长知识

我决定放弃黑纱帽和官职。回到家,我衣袖干干净净,身无分文。

乌煞:当时做官的代名词。囊露:口袋的一种。

他写到秋风中,取一根细竹,在河边当钓鱼竿。

我画了一根细竹竿。河边凉风习习(秋季),竹子可以当钓鱼竿。

晓晓:看起来空荡荡的。

郑燮的主要作品有:

用户评论

人心叵测i

郑燮的这首诗写得真美,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潍县百姓的深情,读完之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燮的诗歌才华,更体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真是令人感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郑燮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郑燮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他对清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这首诗里的“竹”意象很独特,既是景物描写,又暗喻了郑燮的清高品格。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繩自縛

非常感谢分享这首古诗词的赏析,让我对郑燮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这首诗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是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这首诗的意境真美,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感觉自己也融入到诗歌的画面中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郑燮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真情实感,这首诗也不例外,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这首诗的语言很精炼,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真是值得反复品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郑燮的诗歌风格独特,这首诗也体现了他的个人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郑燮的生平和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很有收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清代的诗歌真是博大精深,这首诗就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这首诗的字句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这首诗的“予告归里”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两个主题相辅相成,令人回味无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郑燮的诗歌总是充满着真情实感,这首诗也不例外,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这首诗的“画竹”意象很独特,既是景物描写,又暗喻了郑燮的清高品格。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这首诗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是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这首诗的意境真美,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感觉自己也融入到诗歌的画面中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古诗词赏析增长知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一封千古名人的信,收信人却未必明白他的真实意图 下一篇:板桥家书曰:“以天地为约束,以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此乃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