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增亚(1940-2002),又名金甲,1940年12月出生于衡阳市雁峰山。 195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到关山月、李雄才、杨老师的青睐。志光。他是一位具有文化意识和文人精神的画家。此外,艺术家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表现出丰富的理论修养。艺术家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涉及人物画、山水画、连环画、宣传画、版画、书法等,尤其擅长写意人物画。
岭南巨匠关山月大师与钟增亚老师在张家界写生
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作成就而言,钟增亚老师无疑是20世纪中国画界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很遗憾英年早逝,但钟增亚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耐人寻味的艺术哲学和艺术经验。
1993年,湖南书画展在日本举办,钟增亚现场作画。
钟增亚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了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外,还有表现笔墨趣味的小品。艺术家在创作中主张“书画同源”,牢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和水墨精神,同时适当吸收外来养分,丰富艺术表现力。正是由于钟增亚先生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双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他的艺术创作融人物、山水、花鸟于一体,集书画、诗词、文学于一体,代表了新中国湖南书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钟增亚1998年西北行时拍摄的照片。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画家邵大震曾说过:“钟增亚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不仅潜心创作,而且关注艺术思潮的变化,思考艺术的方向。新时代以来,他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在世界艺术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二是中国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养分。丰富艺术表现力,我们在他的画作中不仅可以看到齐白石朴素、宁静的墨迹之美,也可以看到梵高浓烈、跳跃的色彩之美。
2002年3月,钟增亚与创作团队共同创作《三峡史诗》,采集长江沿岸风光。
同学、好友、同为艺人的林勇老师也说:“曾亚在文中将南方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心中有千千万万的南方长辈,但他写的时候却只有一家人说话,一家人规矩。”在钟增亚老师的作品中,出现了无数的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鬼王钟馗、隔海八仙、黑衣少女、月下美女,观众一眼就能认出他的笔墨——,那是钟曾雅独有的艺术语言。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钟曾雅的黑衣女人”,钟曾雅老师的绘画成就得到了艺术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2002年3月,钟增亚深入长江三峡生活。
20世纪80年代,钟增亚老师曾充满信心地说:“中国一定会在20年、3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届时全球水墨时代就会到来。”林勇老师也感叹,“如果钟增亚没有离开,他会画出更多动人、感人的作品;如果钟增亚没有离开,他的行动和影响将会更深、更大。当前的艺术界缺少这样的人才和领军人物,这是湖南乃至全国的巨大损失。
《芙蓉镇》 漫画摘录(1)
正直的生活
—— 纪念钟增亚老师
一个慵懒的春天的午后,我在阳台上看《钟增亚中国画选集》。明媚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如水般柔和细腻。透过庭院里樟树枝条的缝隙,光柱在屏风上舞动。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仿佛看到钟增亚老师微笑着向我走来。
《芙蓉镇》 漫画摘录(2)
我和钟老师是同乡,耿老师都是衡阳人。他出生于1940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比我大一天,当然是我的哥哥了。我认识这位可敬的兄弟很久了,因为他的作品吸引了我。我为家乡产生了这位著名画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认识他,但我不知道他是否认识我。 1955年,我当选为省文联第六届主席团成员,有机会与他近距离接触,使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人生历程、艺术成就和老师。风格。他热情、大胆、坦率、直率。他有着文艺界最缺乏的一种自我反省、直言不讳的人文精神,以及直率、淡泊、谦虚、自牧的性格。他对自己和他人都非常严格,仍然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就放在那里吧,决不含糊。我羡慕他的才华和他的品格。
老教授的新书
140厘米94厘米
1973年
不过,我第一次与钟老师近距离接触是在第六届全国文学大会上。我们白天吃同一锅饭,晚上睡同一间房,——北京五洲宾馆1037室,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散步,一起逛书店。我们朝夕相处,相知相知,情如兄弟。他是一个标准的英俊男子,肤色白皙,眉目清秀,身材匀称,身材高大,非常注重仪容仪表。他穿着西装,皮鞋,整洁漂亮,风度翩翩。当我们一起走的时候,他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谈吐妙语连珠,充满趣闻,语言幽默,笑话中蕴藏着哲理。很高兴听他的演讲。
李白的登月邀约
44厘米31厘米
2001年
钟增亚老师在艺术道路上永不满足,不断求变,采用数百种风格,不留痕迹。他在创新中保持了自己的整体风格。他的画既有齐白石淡雅静谧的笔墨之美,也有梵高浓烈跳跃的色彩之美。每一张别出心裁的图片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山水、人物、花卉都画得惟妙惟肖,功力深厚。每一笔每一笔都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功底和艺术境界。尤其是他的水墨人物画,突出了西方写生与中国传统笔墨的结合,外国写实造型与中国写意创作的融合。淡雅的墨韵,飘逸的线条,如此轻盈的笔触,如此轻盈的色块,竟将人物的造型描绘得十分生动,让人不得不对他的开拓探索精神肃然起敬。
仙侠
69厘米69厘米
纸
1994年
生命的美好属于热爱生命、追求生命的强者。与其欣赏钟先生在绘画中求变、求新、求新的艺术探索,我倒更钦佩他整个艺术生涯中对艺术的赤诚。他的手从不离开,走到哪里都画画。他画任何他看到或想到的东西。他先画草图,然后将它们整理到笔记本中。他告诉我,为了完成《黑衣女人》系列,他画了十几本漫画,上百幅插图,近百幅素描,用了几万张宣纸。那次会议期间,每天晚上都有集体活动,我们睡得很晚。他见我睡着了,就悄悄起身,用纸盖住台灯,静静地坐在微弱的灯下,或冥想,或写字画画。
他对我说:“一个画家必须掌握一项别人无法复制的绝活,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必须拥有一两项别人难以达到的高难度技艺。”这句话道出了钟先生艺术人生的真谛。他的人物画是他的绝活。就这样,他进行了深厚的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他以这样的真诚面对艺术、生活、世界。所以,他可以把触手可及的东西拿起来,自由地表达出来。笔触到的地方,意思就体现出来了。他随性随性,每次创作总能给人留下新的感受,给画坛留下深刻的启示。
钟馗娶妹妹图片
178厘米95厘米
纸
1998年
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年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笔墨字画专场——)
一旦相处融洽,我们就不用担心说话了。但有一次,钟老师似乎心里有事,却又犹豫不决。我一再开导他,他还是笑而不答。为什么一个开朗快乐的人这么害羞?自古以来,文人最想要的就是将自己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而最羞耻的就是谈论金钱。我问他是否缺钱出版专辑。他笑了,笑得很厉害,拍着我的肩膀说:“懂我的人就是聪明的兄弟。”然后他告诉我,出版社要出版他的中国画选集,但他要自己筹集资金,他想请我提供一些资金。而且他怕让我难堪,所以不敢说话。我是一个愿意帮助朋友的人。只要是对社会有益,而且是我能做到的,我都会尽力而为。我回答:“让我想想办法。”我想,如果用这本珍贵的画册作为奖品和礼物,既经济又时尚又高雅,对朋友们也有帮助。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双赢”。为什么?多么有趣但不去做!这个想法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他们立即办理了购书预付款手续。当时,钟老师高兴地跳了起来,双手合十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谢谢!”
《楚人》,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1999年春节,我家青瓷花盆里种的兰花,从翠绿的枝叶中轻轻地绽放出洁白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老婆偷看了一眼,高兴地说:今天老师有大事了!妻子的预感太好了,下午就收到了钟老师寄来的画册和信。专辑扉页上的文字和字母都是书法书写的,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文笔流畅,神韵生动。它结合了大胆、优雅和永恒。发自内心、真挚、情感,都呈现在纸上。我先是震惊,继而震惊,仿佛捧着一朵春天的墨兰,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捕捉秋天的画面
136厘米68厘米
纸
1994年
钟老师的信长达330字,充满了感激之情,也充满了他的喜悦和激动。专辑扉页上的奉献信息较短。原文是:
吴俊耀老师:经过两年多的策划,这本画册终于出来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厚爱,一切都将是徒然。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谢谢。你!钟增亚1999年春节(盖章)
钟老师确实表扬了我,没有当真,但却让我感到不安和不安,我感受到了他和蔼可亲、谦虚的美德。老师的书法也闻名整个三湘。我一句话也没听懂。不过,我有这418个字的信,值得收藏。
绘画市场
136厘米68厘米
纸
1993年
钟老师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众所周知的。每当我回忆起他的往事,我和文艺界的朋友们都感慨万千。有一次,他来到零陵卷烟厂搜集资料。当时,我厂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税金和利润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是全国百家纳税大利企业之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国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荣获五一劳动奖状,营造了一个平安祥和的社会。繁荣景象。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临走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树虽美如林,但风必摧之。我们处在一个轻松喧闹的时代,我们要时刻警钟长鸣!”他还朗诵了郑板桥的诗《竹石》:“坚守青山不放手,根还在断岩中,千锤百击,无论东西南北风如何,依然坚韧。”南。”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惊讶。老师并没有表扬我们,而是让我用一句古话来提醒我,文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愿望,比金、石、玉还重要。然后,泼墨画了一幅竹石图。给我——几根青竹竿。它们破土而出,一节比一节高,直指天空。他们宁愿不在强风中弯腰。画作白色左角有碗口大两个字:“风大”。旁边有两行题字:“吴俊耀惠存老师,1996年12月7日,钟增亚”,题文“钟”、“增亚”为阴文两枚名篆,字刚劲挺拔,这真是无价之宝,到处散落着许多竹子,吸引着人们从永州来到长沙,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案子前。这是我的座右铭,激励我学习竹子的风格,像竹子一样生活,直到生命的尽头。
白色时间
70厘米70厘米
纸
1994年
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次见到钟老师。 2002年9月下旬,我去医院看望他。情况与之前住院时有所不同。这次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无力,身材太瘦,脸色黝黑。
有雾的
85厘米72厘米
纸
1993年
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我告诉他我明天要去新疆。他突然说道:“你想去喀纳斯吗?喀纳斯是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本来今年我是打算去采风的,但是……”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扭头看向对方。边。他哭了。
晨雾
70厘米70厘米
纸
1990年
我第一次看到他眼里含着泪水。 2000年,我们都做了肠癌手术,我们都得了同样的病。然而他还是那么忙碌,四处奔走,依然夜以继日地工作,潜心创作,丝毫不顾自己的病情。每次见面他都很乐观,说明白的时候还是会开怀大笑。他还表示,我们应该学习尼采、海明威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
《硕果累累》,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在尼采短暂的四十多年的一生中,他被疾病所困扰了二十多年。病魔不但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励他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海明威更是一个硬汉。从西班牙战场归来后,他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但他依然像西班牙斗牛士一样顽强、不可战胜。这或许就是强者的宿命,考验是注定的;也许优秀的人都是上帝的,如果你太好了,即使你不嫉妒,上帝也会把你带走。我相信。我放心了。我回答:“我们很强,病魔也很顽强,只有战术上重视,才能战胜它。”他哈哈大笑,我们互相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春来人人争上游》,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然而,那天却完全不同了。当我告别时,他颤抖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一直说我是个好人,并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我不禁感到一种悲凉和深深的悲伤。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已经知道生命即将结束。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我含着泪水依依不舍,但我坚信他一定能战胜病魔。这种希望就像一缕阳光在我的心里荡漾,驱散了一丝悲伤。
《泛江流》,绘“山水情”四字,为湖南著名碑铭艺术家李力为友人题词,选自2018年富达春季拍卖会《湘江之夜·湖南一点》(钢笔)和墨纵横——钟增亚书画特展)
9月20日晚,抵达喀纳斯湖畔。她隐藏在阿尔泰山腹地的深山里。虽然她比瘦西湖还要瘦,但凹得该有,凸得该有,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丰满的美女睡在那里,羞涩又风骚。那一堆绿水比杭州西湖、天山天池、温州梅雨潭的水更浓、更细腻、更浓、更腻、更清爽。这是一片净土,一个清凉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很安静。我祈祷钟老师早日康复,让我能看到她的美丽,画出世界上最美的画。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探探同志在电话里说,钟增亚老师昨晚去世了!探探已经说不下去了,我也无法再问了,我无语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良久我才回过神来,我忍不住放声大哭,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很难接受,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今年只有六十二岁,正是艺术家的黄金年龄。我问上帝,为什么这不公平?他刚刚从长江三峡写生回来,还有很多题材想要选择。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创作出越来越多精彩的作品。如今,他走了,带走了他旺盛的艺术才华,他对人生完美而深刻的思考,他精心绘制的素描,走向了天涯海角,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钟老师离开我们去了天堂已经三年了。在那个极乐世界里,他应该是心旷神怡的,因为他已经取得了成功,不再需要为名誉所累,因为他的灵魂是高贵的,而高贵的灵魂是属于天堂的。更多的是因为人们想念他。
写于2005年
就这部作品,钟增亚老师侃侃而谈,题写了两段——
“人生无忧,何苦自寻烦恼。今日喝了两两,忽然头晕,打呼噜。醒来后,得此图。乙亥春月,钟雅在。”醉墨。
今有黄伯廉,应为吉祥之礼。但由于我的性格,我不愿意听从别人的说法,总想寻找新的想法。正当我担心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时候,黄渤来了,看到了墙上我的新作品。他对我赞不绝口。可见黄先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虽然年轻,却有着不凡的想法,值得亲密交谊。我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朋友。仲雅《乙亥之春补记》。 ”
第一段生动地记录了老师“醉墨”的情景;第二段写了一个孩子的婚礼,老师赠予一幅画——的故事,“应该是一件吉祥的礼物”,但孩子太喜欢这幅画了,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点头默许,送给了这幅作品。绘画作为礼物。两段表彰充分展现了钟增亚老师的超然与自由。 ——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年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豪迈诗意——钟增亚的国画创作
在20世纪中国画界,钟增亚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他对人物画创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书法、山水画创作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从事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技巧,二是修养。两者既相关又不同。功必须包含修行,修行离不开功。画家的功力大多表现在外在,多体现在绘画的手工上,而修养则指画家内在的精神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经历、文化艺术各方面的造诣,特别是对文学规律的理解和修养。艺术和创作原则。画家必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能够运用线条、墨色、色彩来描绘客观物体,体现其形态和表现力。具体到人物画,艺术家必须具备描绘、描绘和表现人物的能力。这些技巧都应该体现艺术家用心、用脑、用双手的综合能力和精神品质。正是因为基础扎实,修养全面,钟增亚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
《八仙飘海图》,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钟增亚出生于湖南衡阳的一个书画世家。自幼受艺术熏陶,喜爱书法、绘画。他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高材生。他从附中到大学成绩优异,绘画素描功底和构思能力特别好。大学期间,其国画《同龄人》(1964年)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 1968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工作。在“四人帮”乖张的日子里,他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对生活和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和乐观。他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多幅作品出版并入选《全国中国画展》。其中《老教授的新著作》(1973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送往日本参加“中国当代绘画展”。作为一名具有创作能力的画家,钟增亚于1973年被有关部门借调到北京,与关山月、魏子熙、杨之光、方增贤、周思聪等著名画家一起,对作品进行打磨、修改。国家展览。一起工作、绘画、讨论艺术、学习技术。这时,他有机会接触到中原文化,开始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北画派大气磅礴、雄浑有力的艺术语言,尤其是刚劲有力的笔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似乎在其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精神气质相呼应的东西,这对他日后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融汇南北画风,融笔力与墨韵于一身,从此成为他绘画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1979年借调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与著名画家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张鼎、徐林录等人交往并接受艺术指导,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作决心。并在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清凉世界》,选自《湘江之夜·湖南一点》2018春季富达拍卖会(——钟增亚书画专场拍卖)
改革开放的浪潮为钟增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好机会。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钟增亚进入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先后参加全国美展,如国画《歌女投军》、《人民饱暖记心间》、《姥姥与孙女》、《苗乡三月》等,特别是国画《苗寨金凤凰》、连环画《芙蓉镇》,入选为第六届全国美展,后者在第三届漫画绘画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此后,钟增亚不仅在湖南艺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担任过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也成为了全国画坛的一员。活跃的中年画家。
西出阳关,无故友
66厘米67厘米
2000年
钟增亚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不仅潜心创作,还关注艺术潮流的变化,思考艺术的方向。新时代以来,他最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及其在世界艺术版图上的独特地位;二是中国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养分,丰富艺术表现力。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新潮艺术家宣扬激进的艺术观念、否定中国画的存在价值时,他举办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主办的“中国画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物画研讨会” 1988年研究院分别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图画铸就国魂》的论文,明确指出中国画不能与西画融为一体,并认为中国画与西画是两颗平行的星星,在自己的轨道上旅行。他说,中国画和西画这两棵大树,只有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它们只能互相嫁接,不能移栽,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土壤而枯萎死亡。钟增亚之所以坚持在中国画领域,成名后不断磨练笔墨功力,包括在书法上下功夫,正是因为他对中国画未来的坚定信念。
微风摇曳绿意
85厘米51厘米
1999年
他充满信心地说:“20年、30年后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届时全球水墨时代就会到来。”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肯定后,画坛又出现了新的潮流。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外来艺术对中国绘画语言的影响,如何看待中国绘画吸收一些西方绘画观念和技法的得失?对于这个问题,钟增亚也有自己明确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现代人物画是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绘画的素描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以蒋兆和、李可染的艺术成就为例,说明外国写生技法对中国人物画乃至山水画的创新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以我为先,为我所用”。他主张“写生要为国画服务”。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和这种艺术追求,他才有能力创作专题人物画,并陆续完成了代表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如《伟大的改革家》 《血债》 《楚人》 《滴血岁月》等。
春雨过后
69厘米46厘米
1994年
女神池
69厘米69厘米
1995年
现实主义和强烈的表现力,构成了钟增亚艺术创作的鲜明特色。对他来说,现实主义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他认为人物画家必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能够做到传神达意、形神兼备。但他从不满足于刻板的写实,追求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他十分重视素描和听写技巧,积累了大量的素描作品。他把写生视为他的第一次创作,是面对生活的现场创作,而把画纸上的图像视为他的第二次创作。他还拥有创作十多本漫画书和数百幅插图的经验。有了这么扎实的基础,他就能轻松自如地在宣纸上写字了。他作画时从不打草稿,而是自信地用毛笔蘸墨直接在宣纸上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正如他所说:“画家只有摆脱了草稿的束缚,才能将笔墨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然,钟增亚将自己的写实能力融入到了传统写意文人画的创作原则中,大胆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技法,使他的画作具有新颖性,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在艺术形式和语言上独具特色。
炎热的夏天
69厘米69厘米
1998年
根据内容的需要和情感的变化,他的画中的线条可能是有力的、铭文的;或者它们可能是优雅、无拘无束、永恒的。墨色浓淡变化多端,魅力无穷。他善于用墨设色,有时在墨中添彩,有时在彩中添墨,有时又墨色并用,相得益彰。总之,钟增亚在用笔、用墨、用色上不落俗套、自由自在,但又不偏离规矩。他能巧妙地处理画面的空间。作为人物的陪衬,他有时会使用虚拟的空白背景,更多时候会使用写意和暗示性的风景。我们不禁钦佩他对简单中丰富的追求。一种在复杂中求简单、求完整的高超技艺。我欣赏他的主题创作,欣赏他细致的构思和人物塑造技巧,更欣赏他自由地表达生活感受、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如《黑衣女人系列》、《梦境·裸体系列》、《摩登仕女系列》 ”以及描绘屈原、苏东坡、曹操等古代人物形象的作品,他充分调动想象力甚至潜意识,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令人陶醉的艺术世界。
母子间深厚的爱
140厘米70厘米
1997年
他自己说:“我的画应该归结于意象的表达,即通过综合、强化、夸张、凝结,以优美、生动的绘画形式表达我对生活的感受。”钟增亚是一位充满现实生活的画家。一位充满激情和爱心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民生活的土壤。他的艺术具有无可争议的现实主义特征。同时,他又是一位个性鲜明、具有强烈表现欲望和浪漫情怀的艺术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位情感画家”。但他能够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将情绪升华为理性的思考。当他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奇异有趣的色彩时,他能“夸张有节制,装饰而不虚假”。他的夸张和表现语言是基于现实的,并不违背生活原则。他的作品美丽而又富有哲理,感人而又发人深省。确实,他的作品是出于情感、出于自然的创作。只有深谙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具有广阔的艺术视野、宏大的气势和执着的追求,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酷世界
51厘米53厘米
1997年
【钟增亚的《黑衣女人》】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钟增亚的《黑衣女人》真的太好看了,情节紧凑,悬念迭起,一口气读完停不下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的悬疑氛围营造得很好,让人忍不住猜测凶手是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文笔真的很不错,人物刻画生动,剧情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的太精彩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钟增亚的写作风格,充满悬疑感,引人入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黑衣女人》值得一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的故事很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黑衣女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悬疑小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黑衣女人》的人物设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秘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悬疑小说总是能带给我惊喜。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的结局出乎意料,让人意犹未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烈推荐《黑衣女人》,绝对是悬疑小说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写作风格很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的悬疑气氛营造得非常好,让人身临其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文笔很细腻,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钟增亚的写作功底很深厚,这部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衣女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悬疑小说,强烈推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