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登鹳雀楼》 原文注释、翻译欣赏《跟康爸学古诗》 朗诵视频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原来的:

《登鹳雀楼》(唐、王志寰)

天色渐暗,山后黄河入海。欲看千里之外,就更上一层楼。

笔记: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吉县。三层楼房,前临中条山,下临黄河。相传鹳鸟常在此停留,故名。 2. 日:太阳。 3.倚:依靠。 4排气: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夕阳西下山。 5、欲望: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或达到某个目标,但也意味着希望和想要。 6、竭尽:竭尽,达到极点。 7千里眼:视野开阔。 8更新:替换,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在”的意思)

古诗词《登鹳雀楼》 原文注释、翻译欣赏《跟康爸学古诗》 朗诵视频

翻译:

夕阳西山徐徐西沉,浩浩荡荡的黄河奔向东海。

要想看够万里风光,就得爬到更高的塔上。

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的非凡志向,反映了盛唐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古诗词《登鹳雀楼》 原文注释、翻译欣赏《跟康爸学古诗》 朗诵视频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你所看到的。 “太阳在山上”描述远景,山,登塔看到的景色,“黄河入海”描述特写,水描述场景壮观,雄伟。在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肤浅的语言,既高度生动,又高度概括,将进入广阔视野的万里河山包含在短短十个字里;而后人一千年读到这十个字的时候,就会如同身临其境,亲眼所见,心胸开阔的感觉。

在最后两句话中写下你的想法。 “欲看千里之外”描述了诗人无尽的探索欲望。他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眼睛能到达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得更高,“走得更高”。从诗的后半部分可以推断,前半部分可能是写在二楼(不是最高层)所看到的,而诗人想进一步看到远处的一切风景,所以结尾的“楼”字也起到了指出这是一首爬楼诗的作用。

这首诗在文体上还有一个特点:是一首通篇对仗的绝句。前两句中,“白太阳”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和“黄”两个颜色相对,“一”和“进”两个动词相对。最后两句也是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用户评论

疲倦了

哇,康爸的讲解太棒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我已经背下来了,现在对它的理解更深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康爸的朗诵太有感染力了,让我对这首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感谢康爸的分享,现在终于知道《登鹳雀楼》的真正含义了,太震撼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柔腔

康爸讲得真好,听得我热血沸腾!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歇火

很喜欢康爸的讲解风格,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这视频太赞了,不仅有原文注释,还有翻译,太贴心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登鹳雀楼》真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读都让人感慨万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落了♂自己·

康爸的声音真有磁性,听着听着就进入诗的意境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终于明白《登鹳雀楼》为什么那么有名了,意境太美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闷骚闷出味道了

康爸讲得真好,让我对古诗词的兴趣更浓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康爸的讲解真是深入浅出,让人茅塞顿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视频太棒了,强烈推荐!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康爸,你讲课太有水平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感谢康爸,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新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瞳

这首诗的意境真是美不胜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康爸的朗诵太经典了,值得反复聆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登鹳雀楼》这首诗太有名了,终于明白为什么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康爸的讲解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这视频太有收藏价值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婞褔vīp

康爸,期待你更多精彩的古诗词讲解视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词《登鹳雀楼》 原文注释、翻译欣赏《跟康爸学古诗》 朗诵视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于右任给蒋介石上联,推荐杜聿明入黄浦 下一篇:五人中最好的,《登鹳雀楼》,它有何过人之处,能让杜甫、王安石、苏轼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