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维
太乙紧邻天都,有山有海。
白云回首融,绿雾进来啥也看不见。
田间山峰变换,云霞各异。
若欲留宿,问过水樵夫。
翻译
巍峨的终南山紧邻长安城,山势一直延伸到大海。
回望山下,白云卷成一团,绿雾迷茫地入山而去,消失不见。
主峰将终南东西分开,山间山谷差异极大,变化莫测。
我想在山里找个家住下,就问隔水相望的樵夫是否方便。
评论
1、终南山,距长安南五十里,是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为终南山。秦岭绵延800多里,是渭水与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山:又名太乙山,秦岭山峰之一。唐人称终南山太乙,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据经书记载,终南山名太乙,又名终南。
3、天都:天帝的住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雾:山间的薄雾。雾:云彩。
5、海宇:海边。终南山不及海。这是夸张的说法。
6.除法:古代天文学术语。古人用天上二十八颗星的位置来划分中国境内的地域,称为区划。地面上的每个区域都对应着星空的某个部分。
7.谷:山谷。 “中峰峰峦变化,山谷云日各异”两句诗的意思是终南山连绵绵延,覆盖范围极广。中央山峰两侧的界线发生了变化,山谷中的天气也发生了变化,各不相同。
8、人处:有人的地方。
欣赏
王维之的诗歌自古就有“诗如画”之说。欣赏他的诗就像欣赏中国画一样。清新淡雅;读他的诗,如行万里华夏,气势磅礴,气势磅礴。诗中的每句、每字、每一点都饱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终南山》就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亮点。
“太乙近天都,山达海角”。上联说终南山高耸入云,近天帝都。一望无际的山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海边。
上联写终南山远景,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大致轮廓。这个大概的轮廓只能远远地看,不能近看。所以这副对联显然是关于长远眼光的。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却离天远。说它“靠近首都”,当然是一种艺术夸张。但这是一个遥远的景象。平地望中南,其峰确实与天相连。因此,说它是“天都附近”来形容现实是夸张的。山西中南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西省陕西县,远距海宇。说它“通向海角”固然不属实,但说它与其他山源不断相连,一直通向海角,则与事实不符。然而,这是一个遥远的景象。从长安望中南,西望不到尽头,东望不到尽头。用“山连海角”来形容中南远景,虽然夸张,却愈发真实。
“白云回首融合,青雾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下联表示我行走在深山之中,两旁云雾缭绕。回头一看,白云在我身后汇成了一片浩瀚。我朝那片蓝色的雾气走去,但到了那里,却不见踪影。
第二联描述了一个特写场景。 “Looking back”与下一句中的“Looking back”是双义词,所以有“回头看”的意思。王维写进入终南山“回头看”,看着自己刚刚走过的路。诗人在终南山。放眼望去,只见天空中白云缭绕。他看不到路或其他风景。似乎只要再走几步,他就可以漂浮在白云海里了。然而,随着他继续前行,白云不断向两侧分开。它是看不见的;回头一看,原本分散到两边的白云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浩瀚的云海。这种美妙的境界对于任何经历过山地旅行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
这句“青雾入时无所事事”与前句“白云回眸”是“互文”。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诗人从茫茫云海中走出来,眼前是飘渺的蓝色雾气。似乎只要继续前行,就能触碰到绿色的雾气。然而,当他走进去的时候,他不但摸不到,就连也看不到。当他转身时,绿雾又合拢了,路途遥远,却又难以捉摸。
这联诗描写烟云步步消逝、变化形态,颇有寓意。正如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翠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一切值得观赏的景色都笼罩在茫茫白云,飘渺青雾之中,它们是无形的、不真实的。只有这样,才更加令人着迷。另一方面,看过的美景依然让人留恋,不得不“回首”。 “回首”时,“白云”和“绿雾”合二为一。眉心刚刚出现的风景,要么盖上绿纱,要么裹上绿纱。带着冰丝,从清澈到朦胧。从朦胧到消失,更令人回味。这一切诗人并没有解释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田间山峰变化,云谷各异”。颈联表示终南山如此广阔。中央主峰将中南东西分开。阳光照在山上,千岩万谷或明或暗,或深或浅。
颈联高度概括,涵盖万里。上联写终南山的高度和东西的距离。这是从山北看到的景象。至于终南山南北的宽度,则用“山峰变化于分界线”来表达。当诗人在山中旅行并有这种认识时,诗人站在“中峰”上环顾四周,已然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远,南北广阔。只有站在“中峰”“近天都”,方可尽收眼底; “阴晴多谷”尽收眼底。此全景图利用阳光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或浓或淡,或有或无。
“如果你想找地方住,就去问过水的樵夫。”最后一副联的意思是,我想在山里找个地方住下,过溪去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评价。对此,清代沈德潜说:“也许后两句不合全篇,现在我玩弄它们的语义,我见山远人少,是一道不寻常的风景。” (《唐诗别裁集》) 然而,通过玩弄它的语义,我们似乎能够理解更多的东西。首先,“我想留在别的地方。”这句话明显省略了主语“我”。所以,用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我是在山里旅行。我存在于每句话中、无处不在。我和我一起观察事物,根据风景表达我的情感。其次,如果“我想留在人间”却“过山去问樵夫”,那么“我”明天就得留在山里再去旅行,而怡人的山景也不难理解。字。
第三,一旦诗人到达“中峰”,“过水问樵夫”中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溪;那么他是怎么发现这个樵夫的呢?樵夫要砍伐木材,所以必然有树林和声音,使人顺着声音辨认方向。不难想象隔水发现树林中樵夫的场景。既然有“樵夫”,他就知道在不太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居住,所以当他问到哪里可以住宿时,不难想象樵夫用手指回答的场景诗人转过头,眺望远方。
艺术创作的价值在于通过个体表现普遍,从不完整中力求完美。这就是刘勰所说的“以少为多”,也是古代绘画理论家所说的“意胜于象”。作为诗人、画家的王维深知其中的奥妙,所以他能够用一首仅有四十字的五言诗,将巍峨的终南山描绘得淋漓尽致。 “多”,即“意大于象”的艺术效果。
【唐诗《终南山》: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意境深远,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这两句,太美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诗!白云、绿雾,意象很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描写了终南山的美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川的雄伟壮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也许是诗人对山川的感叹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雾入无见”太有画面感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描写的景色让人心生向往,真想去终南山看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云、绿雾,太美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把终南山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终南山的美景,令人神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读起来很舒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蕴藏着淡淡的忧愁,很耐人寻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的“白云”和“绿雾”意象很美,让人印象深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读完后让人久久回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意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终南山的美景之中。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雾入无见”,这句诗写得很有意境,让人仿佛看到了终南山上的迷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读起来很舒服,让人回味无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让人心生向往,真想去终南山走走看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