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终南山》: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唐代王维

太乙紧邻天都,有山有海。

白云回首融,绿雾进来啥也看不见。

田间山峰变换,云霞各异。

若欲留宿,问过水樵夫。

翻译

巍峨的终南山紧邻长安城,山势一直延伸到大海。

回望山下,白云卷成一团,绿雾迷茫地入山而去,消失不见。

主峰将终南东西分开,山间山谷差异极大,变化莫测。

我想在山里找个家住下,就问隔水相望的樵夫是否方便。

评论

1、终南山,距长安南五十里,是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为终南山。秦岭绵延800多里,是渭水与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山:又名太乙山,秦岭山峰之一。唐人称终南山太乙,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据经书记载,终南山名太乙,又名终南。

3、天都:天帝的住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雾:山间的薄雾。雾:云彩。

5、海宇:海边。终南山不及海。这是夸张的说法。

6.除法:古代天文学术语。古人用天上二十八颗星的位置来划分中国境内的地域,称为区划。地面上的每个区域都对应着星空的某个部分。

唐诗《终南山》: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

7.谷:山谷。 “中峰峰峦变化,山谷云日各异”两句诗的意思是终南山连绵绵延,覆盖范围极广。中央山峰两侧的界线发生了变化,山谷中的天气也发生了变化,各不相同。

8、人处:有人的地方。

欣赏

王维之的诗歌自古就有“诗如画”之说。欣赏他的诗就像欣赏中国画一样。清新淡雅;读他的诗,如行万里华夏,气势磅礴,气势磅礴。诗中的每句、每字、每一点都饱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终南山》就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亮点。

“太乙近天都,山达海角”。上联说终南山高耸入云,近天帝都。一望无际的山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海边。

上联写终南山远景,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大致轮廓。这个大概的轮廓只能远远地看,不能近看。所以这副对联显然是关于长远眼光的。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却离天远。说它“靠近首都”,当然是一种艺术夸张。但这是一个遥远的景象。平地望中南,其峰确实与天相连。因此,说它是“天都附近”来形容现实是夸张的。山西中南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西省陕西县,远距海宇。说它“通向海角”固然不属实,但说它与其他山源不断相连,一直通向海角,则与事实不符。然而,这是一个遥远的景象。从长安望中南,西望不到尽头,东望不到尽头。用“山连海角”来形容中南远景,虽然夸张,却愈发真实。

“白云回首融合,青雾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下联表示我行走在深山之中,两旁云雾缭绕。回头一看,白云在我身后汇成了一片浩瀚。我朝那片蓝色的雾气走去,但到了那里,却不见踪影。

第二联描述了一个特写场景。 “Looking back”与下一句中的“Looking back”是双义词,所以有“回头看”的意思。王维写进入终南山“回头看”,看着自己刚刚走过的路。诗人在终南山。放眼望去,只见天空中白云缭绕。他看不到路或其他风景。似乎只要再走几步,他就可以漂浮在白云海里了。然而,随着他继续前行,白云不断向两侧分开。它是看不见的;回头一看,原本分散到两边的白云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浩瀚的云海。这种美妙的境界对于任何经历过山地旅行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

这句“青雾入时无所事事”与前句“白云回眸”是“互文”。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诗人从茫茫云海中走出来,眼前是飘渺的蓝色雾气。似乎只要继续前行,就能触碰到绿色的雾气。然而,当他走进去的时候,他不但摸不到,就连也看不到。当他转身时,绿雾又合拢了,路途遥远,却又难以捉摸。

这联诗描写烟云步步消逝、变化形态,颇有寓意。正如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翠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一切值得观赏的景色都笼罩在茫茫白云,飘渺青雾之中,它们是无形的、不真实的。只有这样,才更加令人着迷。另一方面,看过的美景依然让人留恋,不得不“回首”。 “回首”时,“白云”和“绿雾”合二为一。眉心刚刚出现的风景,要么盖上绿纱,要么裹上绿纱。带着冰丝,从清澈到朦胧。从朦胧到消失,更令人回味。这一切诗人并没有解释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田间山峰变化,云谷各异”。颈联表示终南山如此广阔。中央主峰将中南东西分开。阳光照在山上,千岩万谷或明或暗,或深或浅。

颈联高度概括,涵盖万里。上联写终南山的高度和东西的距离。这是从山北看到的景象。至于终南山南北的宽度,则用“山峰变化于分界线”来表达。当诗人在山中旅行并有这种认识时,诗人站在“中峰”上环顾四周,已然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远,南北广阔。只有站在“中峰”“近天都”,方可尽收眼底; “阴晴多谷”尽收眼底。此全景图利用阳光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或浓或淡,或有或无。

“如果你想找地方住,就去问过水的樵夫。”最后一副联的意思是,我想在山里找个地方住下,过溪去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评价。对此,清代沈德潜说:“也许后两句不合全篇,现在我玩弄它们的语义,我见山远人少,是一道不寻常的风景。” (《唐诗别裁集》) 然而,通过玩弄它的语义,我们似乎能够理解更多的东西。首先,“我想留在别的地方。”这句话明显省略了主语“我”。所以,用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我是在山里旅行。我存在于每句话中、无处不在。我和我一起观察事物,根据风景表达我的情感。其次,如果“我想留在人间”却“过山去问樵夫”,那么“我”明天就得留在山里再去旅行,而怡人的山景也不难理解。字。

第三,一旦诗人到达“中峰”,“过水问樵夫”中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溪;那么他是怎么发现这个樵夫的呢?樵夫要砍伐木材,所以必然有树林和声音,使人顺着声音辨认方向。不难想象隔水发现树林中樵夫的场景。既然有“樵夫”,他就知道在不太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居住,所以当他问到哪里可以住宿时,不难想象樵夫用手指回答的场景诗人转过头,眺望远方。

艺术创作的价值在于通过个体表现普遍,从不完整中力求完美。这就是刘勰所说的“以少为多”,也是古代绘画理论家所说的“意胜于象”。作为诗人、画家的王维深知其中的奥妙,所以他能够用一首仅有四十字的五言诗,将巍峨的终南山描绘得淋漓尽致。 “多”,即“意大于象”的艺术效果。

用户评论

陌颜

这首诗意境深远,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这两句,太美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好诗!白云、绿雾,意象很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这首诗描写了终南山的美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川的雄伟壮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感觉这首诗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也许是诗人对山川的感叹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绿雾入无见”太有画面感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诗中描写的景色让人心生向往,真想去终南山看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白云、绿雾,太美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这首诗写得真好,把终南山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终南山的美景,令人神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诗歌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读起来很舒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感觉这首诗蕴藏着淡淡的忧愁,很耐人寻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诗中的“白云”和“绿雾”意象很美,让人印象深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读完后让人久久回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极§速

这首诗写得真好,语言简洁明快,却充满了意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志平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终南山的美景之中。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绿雾入无见”,这句诗写得很有意境,让人仿佛看到了终南山上的迷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oО清风挽发oО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读起来很舒服,让人回味无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让人心生向往,真想去终南山走走看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终南山》:白云齐回首,绿雾入无见。】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一头白发?如果你得到了它,真的会让你变老吗? 下一篇:诗词赏析:白云回首融,青雾入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