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地那天正值中午,汗水从土里滴下来。谁能想到盘子里的每一顿饭都是辛苦的?
—— 唐立申《悯农》
这首名诗《悯农》早已家喻户晓。诗人李绅也因这首诗而名声大噪,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
很多人在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总是主观地认为诗人一定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李绅不禁心里好受一点。
然而历史上的人物并不像脸谱那样黑白分明。写《悯农》的李绅,也有着颠覆三观的别样人生。
一,早年生活
李绅的早年生活就是灵感的最好例证。
据记载《旧唐书》,李绅幼年丧父,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一个重视劳动的古代社会,李绅孤儿寡母,饱受各种欺凌。
不过,李绅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他刻苦努力,刻苦学习,最终取得了功勋,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壮举。
这一年,李绅才27岁。年轻有为,前途光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只从穷苦人家飞出来的金凤凰。
李绅高中进士后,从国子监助教做起,历任学堂秘书、右侍乙、御史中丞、户部尚书等职。在他的仕途上,他的仕途蒸蒸日上,在他的人生中,他实现了人生的巨大飞跃。
二,发迹之后
童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往往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性格。童年时期的贫困更有可能被铭记一生。
出身贫寒的李绅获得权位后,他的心思不再是普通人的艰辛,而是想弥补自己年轻时贫穷时所失去的一切。
据记载《云溪友议》,李绅在功成名就之前,总是去李元江家里拜访。那时,李绅为了生计,经常主动向李元江打招呼。每次见到李元江,他都叫他“叔叔”,嘴里甜甜的,就像沾了蜜一样。
事情发生了变化。李绅在朝中做官后,李渊将军再也不敢以长辈自居了。为了避免尴尬,他主动将自己降了一级,在李绅面前自称“弟弟”。
但李绅对此极为不满,多次刁难李渊将军,迫使李渊将军自称“侄子”。
如果说,李慎入主父母之官,李元江还有些基础称自己为“侄子”,那么李慎接下来的神术操作,完全就是逆袭,疯狂的自我补偿。
李绅其实并不接受李元江称自己为“侄子”,而是继续逼迫他把自己降到第三代,在自己面前称自己为“孙子”。
样子有些难看,不过李绅并不在意。长安月色下,李绅住在一座华丽的府邸里。听着别人自称“孙子”的阿谀奉承,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记得在寒窑里苦读、在田里辛苦劳作的艰辛?
三,豪奢生活
“有钱不回家乡,夜行如富翁”。在李绅看来,有钱之后是否回村是其次,但炫耀是必须的。
相传,李绅做了大官后,就喜欢吃鸡舌做的菜。这道菜每次需要300多只活鸡。每只鸡只取出鸡舌,其他部分都被丢弃。为了做好这道美味佳肴,后院里经常有成堆的宰鸡,但李绅却认为这很正常,并不在意。
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这种吃鸡舌的爱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绅平时的开支是惊人的。
据记载,李绅一顿饭要花几百块钱,有时甚至上千块钱。就连一向惜字如金的史书,也毫不客气地评价李绅“日渐奢靡”。
这位当时“为一粒米而辛勤耕耘”以同情农民的诗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耐烦地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
可惜时过境迁,如今的物质享受已经无法再给李绅当年所拥有的纯粹的幸福了。就像小时候我们为一块糖高兴了好久一样,但长大后,即使得到同样的糖,我们也再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了。
但李绅陷入了金钱和权力的无休止循环。他不断地追逐那些当年大家都有而我没有的物质享受,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好不容易得到的乌煞,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真心。
他成了百姓眼中的残暴官员。在他统治的地方,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失,很可能会让地方官员在遇到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失时极度焦急,但李绅说:“这些人就像手中握着麦子,饱满的谷物会留下来,而糠秕会随之而来。”风一吹就散了”。
那个对人民怀有同情心的农民诗人,最终变成了一个对待人民如糠秕的残暴官员。
不知道李绅在享受着百姓辛苦买来的豪华宴会和歌舞美女的同时,是否会突然想起,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小伙子,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写下了一首歌曲《悯农》而名声大噪呢?
麦子又变黄了,但当年的少年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参考号:《旧唐书》、《云溪友议》、《全唐诗》
富家女谢道云被赋予了非人的一生
【写下“一粒粒粮食都是辛苦”的诗人为何会成为百姓最痛恨的残暴官员?】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是太震撼了,让我对“一粒粒粮食都是辛苦”的诗人和他残暴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心里很沉重,难道诗人也会成为百姓的仇敌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也会变成暴君,真是让人心寒!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探讨了诗人和权力的关系,很值得思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写下“一粒粒粮食都是辛苦”,却忘了百姓的辛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力可以扭曲人性,让诗人变成暴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标题太吸引人了,让我忍不住想读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厉害,能写出如此深刻的评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真是太有冲击力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力真的会腐蚀人心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的身份和他的残暴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揭示了权力的本质,让人警醒。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古代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权力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人也会成为暴君,真是令人唏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太有教育意义了,让我们了解了权力的危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语言生动,内容深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太震撼了,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