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七绝》诗,将无聊描写得十分动情,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今天小楼推荐一首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留残荷听雨声”。这是千古传唱的经典句子。就连“平时不喜宜山诗”的林黛玉,也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留在罗阁关心崔邕和崔滚

李商隐

李商隐的《七绝》诗,将无聊描写得十分动情,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竹坞无尘水坎清,相思远离都市。

秋云缠绵霜飞晚,留残荷听雨声。

此诗作于大和八年(835年)。题中的崔邕和崔滚是李商隐的堂兄弟。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考试不及格,投奔崔邕、崔鲧的父亲崔荣,崔邕是他的表弟。因此,二翠与李商隐不仅是亲戚,而且还有很好的友谊。李商隐离开崔家后,就住在罗家的花园凉亭里。无聊之际,思念二翠,写下了这首诗。

李商隐的《七绝》诗,将无聊描写得十分动情,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竹坞无尘水坎清,相思远离都市。

竹林掩映的码头干净无尘,水边的罗亭格外安静。在这干净安静的环境里,李商隐思念着长安的崔氏兄弟,但他的思绪却被诸多高城所阻挡。

秋云缠绵霜飞晚,留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七绝》诗,将无聊描写得十分动情,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秋天的云雾缭绕已久,霜季来得迟了。池塘里留下了一池枯荷,雨滴打在上面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这首诗最受欣赏的地方是最后一句,但无论这句诗多好,也必须与全诗融为一体。诗的第一句就营造出一种十分幽静的意境。在安静的环境下听雨声,是非常有感触的。第三句“秋云常”已含雨之意。如果云持续存在,自然就会下雨。

《听雨》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意境和韵味,与《枯荷》的腐朽意象相结合,形成一种静谧的美。此情此景,诗人思念二翠,心情悠长。

用户评论

优雅的叶子

李商隐的七绝真的厉害,把无聊写得这么动情,太有才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这首七绝真是绝了,最后一句“春心莫共花争发”简直是神来之笔!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李商隐的七绝总是能触动人心,这首诗的意境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沉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这首七绝真是经典,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李商隐的七绝,将无聊写得如此动情,实在是太厉害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千古名句,让人难以忘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太喜欢李商隐的七绝了,每一首都是经典,值得反复品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这首七绝读起来让人心生共鸣,李商隐真是个天才诗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李商隐的七绝,将无聊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伤身#

这首七绝的最后一句,真是点睛之笔,将整首诗的意境升华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李商隐的诗歌真是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阅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闷骚闷出味道了

这首七绝,字字珠玑,让人回味无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李商隐的七绝,将无聊写得如此生动,真是令人叹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这首七绝,意境深远,令人沉醉其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李商隐的七绝,将无聊的意境描绘得如此动情,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这首七绝的最后一句,真是耐人寻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谷幽兰

李商隐的七绝,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这首七绝的意境,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李商隐的七绝,将无聊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不已。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这首七绝的最后一句,真是千古名句,让人忍不住想要收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商隐的《七绝》诗,将无聊描写得十分动情,最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闲读唐诗:“秋云缠绵霜飞晚,留残莲听雨声”。 下一篇:这首诗是杜牧晚年写的,抒发了人生的苦难。苏轼修改后,足见其豁达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