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杜甫绝句来说明,原来大部分格律诗都不符合“一、三、五无关紧要”的说法。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前言

关于这个问题,老蔡以前写过,但是看评论,很多朋友还是有误解,认为格律诗句模式就是简单的“一、三、五,不分二、四、六”。

事实上,格律诗的四种句式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一、三、五、不论”。

“一、三、五,无论如何,二、四、六”这句口头禅有助于记住格律诗的基本规则。没关系,甚至连,也可以和麻将里的杂耍人类似。

在本文中,我们以杜甫的绝句为例,因为这首现代绝句使用了律诗的四种标准句型:

两只黄莺在绿柳中歌唱,一排白鹭升上了天空。

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

窗内含西岭千秋雪,门外停靠东吴千里之外的船只。

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

句型标注为“中”,也就是说,在杜甫的诗中,绝对可以“不论平斜”,只是变化较多,后面会逐句介绍。

文章开头,首先要说的是:

七言韵诗的四种句式中,首字可以是直字,也可以是斜字。

因此,在下面的“一、三、五不分”的话题中,我们只讨论七韵句式的第三、第五位置,实际上是讨论五言诗的第一、第三位置。

一、中仄中平平仄仄 不可“三、五”同时不论

第一类是劈劈啪啪的句型:

两莺啼,绿柳鸣,中平平平。

这个句型有两个常用的词尾变化:三方尾和锦鲤范波。这两种变化很难被认为是尴尬的句子。唐代律诗的类型很多,都属于格律诗的句式。

1. 不要同时忽视三个和五个。

这种句式在唐诗中经常可以看到:三方尾,例如:

清晨进入古寺。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堡外微升,庭前白露。杜甫《初月》

多年来我一直不满意。刘玉玺《岁夜咏怀》

勤勉报答家福。鲁伦《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忧郁没有理由去见范蠡。杜牧齐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我心里很难过,不忍听。李商隐七定律《流莺》

杜甫这首诗并没有以三斜声结尾,而是将第五字改为斜声三用。例如,[鸣]改为斜音[隐]。如上所述,三格结尾是格律诗中允许的一种变体:

两只黄莺【藏】青柳,中间平【仄】平。

可见,当第三个字(如杜甫诗中的“黄”)固定为平声时,第五个字可以不考虑平声。

但三七的末尾,七言的第三个字(五言的第一个字)不能是气。例如,如果把[黄]改为仄声[小],就没有节奏了。

两只【幼】黄莺【藏】青柳,中间有扁【仄】扁【仄】扁。

宋代刘班在《中山诗话》中写道:

白乐天诗曰:“请莫早上朝要钱。” “请”用平声,也是唐方言。 ……锣诗是弄巧成拙的语言问题

可见,宋代“请”有虹吸声:要钱不宜早来,廄平廄廄廄。但在唐代,这个“请”字是平声:平、平、平、平、平、平,所以《中山诗话》。有人说,在唐代,“众诗不是语言问题”。

可见,宋人很早就注意到唐代五言韵诗的三端不能写:廄平仄仄仄。

康熙时期尚未进士的赵执信(《声调谱》)也提到:

萍萍仄仄仄,下一句仄仄仄平平,常用在正诗句中,如果是仄平仄仄仄,则为去声。盖的底部有三个正方形,顶部有两个扁平的正方形。

其实,这也符合清人总结的规律:除了押韵之外,没有两个连续平声的五言诗就是古平。

在这个三方端句型中,一可以忽略,但三和五不能同时忽略。

2、锦鲤翻浪。三和六必须是偶数,五必须是偶数。

中中中平哲哲,上面说的一个变化是第三方尾,下一篇说另一个变化是锦鲤翻转:

组平廄,这是把第五、六字颠倒过来。

这种句型:中组平平[组平]廄在唐代格律诗中也很常见,例如:

不要问梁园的客人。李商银《寄令狐郎中》

只有相思的颜色【如春】。王伟《送沈子福归江东》

我经常听说[一位老朋友]去世了。 ·白居易《悲歌》

月夜谣【幽域】父亲。刘玉玺《自江陵沿流道中》

在这句话中:

在这锦鲤翻波句中:一可以忽略,三五不能忽略,三必须相等,五必须方。

二、中平中仄仄平平 五不可不论

第二类,升级结束句型:

一行白鹭升上天空。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中平。

在这个句型中,三者可以忽略,【白】是声调,仄。可改为平声如[飞[:

一排苍鹭[飞]上天空。中平【平】廄廄平平

但第五个字的“廄”改为“平”,则称为“三平尾”。和古平一样,这也是格律诗的禁忌。例如,[up]应改为[return]

一行白鹭[归来]蓝天。中平者哲【平】 平

用杜甫绝句来说明,原来大部分格律诗都不符合“一、三、五无关紧要”的说法。

可见,在这个句型中,一、三无关紧要,但必须讨论五,并且必须是斜声。

三、中平中仄平平仄 唯一可以“一三五不论”

第三种,歧义倾斜句型:

窗内含西岭千秋雪,中间平坦,中间平坦。

这种句型是四类韵律句中唯一的“一、三、五、不管”。首先,第三个字是斜还是斜并不重要。例如,[西]可以改为[北]。

需要注意的是第五个字【千】。若改为斜调,则称为半敬畏风格。是唐代押韵诗中常见的句型,无需保存圆润体。

例如,[千]改为[万]:

窗内含西岭秋雪[万],中平中平[廄]黄昏

所以,这个句型是唯一可以无条件同时“不管一、三、五”的句型。

四、中仄平平中仄平,不可“三、五”同时不论

第四类句型是:

门锚定于东吴万里船,船身平中,中间平。

为了避免孤单,第三、第五位置【不能同时不分等级】。我们来看看三种情况。

1)三平五负

如果第三个字符是平的,则第五个字符可以忽略。例如,第五个字可以改为平声,[万]可以改为[千]。

东吴门口停泊着千里船。中层平坦,平整。

2) 五平局,三平

如果第五个字符是平的,则第三个字符可以忽略。例如第三个字【东】可以改为斜声【楚】。

门上停靠着【楚】吴【钱】船,中间平坦。

3)三个、五个不能同时压扁,以免孤立。

三、五的位置【无论等级如何】都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会不公平,例如:【黄】改为【小】,【明】改为【隐】。

门前停靠着【楚】吴【万】船,中间平坦。

就古平而言,三仄、五仄声是格律诗中的禁忌:古平。

五言诗中,“廄平廄廄平”是标准的古平(见七言诗的后五字)。这也符合清代总结的规则:除了韵之外,没有两个连续平声的五言诗就是古平。

救顾平的方法如上面2)所述。七字第五字必平:(中组)组平平廄平,门停靠【楚】吴【前】离船。

五、关于“二四六” 分明与不分明

相对来说,“二四六不同”更容易理解。杜甫诗中,四句都是标准韵,所以“二四六分”要么是平的,要么是斜的,不能改变。

两只黄莺在绿柳中歌唱,一排白鹭升上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沼]东[吴]千[里]船。

然而,格律诗也有一些尴尬的句型必须保存,例如:

(中平)中仄仄仄仄,(中平)任仄平任仄。

注:前面加“中平”表示齐鲁,主要看最后五个字(即五鲁)。

这三个都是“廄廄平平廄”的变体。第六字本来应该是“清平声”,结果全变成了“斜声”。

如果第六个字是平声,则是半仄字:(中平)任仄仄平仄;或标准节奏:任仄平平仄。如果是斜声,那么诗句中就是斜体。于是第六个字就变成了“隐隐约约”。

这两种尴尬的句子都需要用对联来拯救。对联的句式是一样的:(中仄)中平平廄平,但第五个字变成了“明明”:一定是平声。

救人诗的几个例子:

一身——报国万寿,中平——两殿——永不再年轻。中泽——中平平中平。

陆游《夜泊水村》

晚上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开车去了固原。平,平,平。

李商银《登乐游原》

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廄廄廄廄廄。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关于一、三、五

格律诗常见的四种句型中,有三种句型不能同时是“一、三、五”。其实,能“不在乎一三五”的句型只有一种:

中平,中平,中平。

2.关于二、四、六的区别

韵律诗的四种标准句型各不相同。

但标准的韵律句:(中平)中仄平平廄可以改成钝句,所以第六个字是“不清楚”:

(中平)中平,中平。

标准韵句“(中仄)平平廄任仄”的词尾变化在第五、六字处可以颠倒过来:(中仄)平平仄平仄,所以也不清楚。

@老街香

管唐绝句三十八刘仲永诗的意境与张若虚、刘永的诗如此相似

用户评论

心亡则人忘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一直以为格律诗都这样,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娘子汉

用杜甫的绝句来举例,真是太巧妙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原来“一、三、五无关紧要”是误解,长知识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看了文章才发现,格律诗的韵律和意境都很重要,绝不是简单的“一、三、五无关紧要”就能概括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杜甫的诗真是妙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哽咽

原来大部分格律诗都不符合“一、三、五无关紧要”的说法,涨姿势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这个标题太吸引眼球了,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锁感觉

文章用杜甫的绝句来举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格律诗的韵律和意境都很重要,不能忽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一、三、五无关紧要”只是个误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杜甫的诗歌真是太棒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瞒我瞒

以前一直以为格律诗都是按“一、三、五无关紧要”来写的,现在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文章写得很有道理,让人耳目一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让人很想点进去看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杜甫的诗歌真是博大精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原来格律诗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以前真的不知道。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文章很好地解释了格律诗的韵律和意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这个标题很有创意,让人印象深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原来格律诗的“一、三、五”并非无关紧要,很有道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杜甫的诗歌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杜甫绝句来说明,原来大部分格律诗都不符合“一、三、五无关紧要”的说法。】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成都没有港口,那杜甫的《东吴万里船》怎么了? 下一篇:千古词帝李渔又一首催泪诗《浪淘沙.窗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