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唐诗三百首》 094:一到紫台连硕沙漠,独留青坟迎黄昏。

更新:10-2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已有500多位诗人为王昭君写下了700多首诗。这些诗中,最受推崇的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明代周爵评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时说:“写怨恨悲哀,通清清,古今歌颂昭君,无出其右。”次”。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第43 卷)

清人沈德潜在《第《唐诗别裁》首诗》中说:“吟昭君诗,此为末曲,其余皆平庸。”

乾隆皇帝编的《唐宋诗醇》也评道:“歌颂贵妃者,此一首居第一,而欧阳修、王安石的诗仍居第二。”

那么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诗为何被评为古今歌颂王昭君第一诗呢?

通释

致敬历史遗迹(三)

崇山峻岭去荆门,有明妃村。

一旦到了紫台、朔漠,就只剩下面向黄昏的绿色坟墓了。

画画解春风,戴环天回夜月魂。

千百年来,琵琶一直在胡言乱语地演奏,乐曲中带着明显的怨恨。

《咏怀古迹》 本组诗为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居夔州时所作。本组诗有五首,每首为一章,分为耿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诗。

崇山峻岭去荆门,有明妃村。

明妃:那是王昭君。晋人为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忌讳,将昭君改为明君,故称她为“明妃”。

上游村:据《一统志》:“昭君村位于荆州府贵州东北四十里”。王昭君,湖北兴山人。此地唐代属贵州,有昭君故居遗址。

第一个接合点就是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这句话开头气势磅礴,一用“去”字,就让万山万谷为之动容。也将视野聚焦在荆门上,仿佛天地灵气都集中于此,从而诞生了绝世美女昭君皇后。

一旦到了紫台、朔漠,就只剩下面向黄昏的绿色坟墓了。

去:离开。紫台:紫宫,指汉代宫殿。朔漠:北方沙漠。

庆中,即王昭君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邱兆敖注:“《归州图经》:边际多白草,昭君墓唯绿。”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被选入宫。后来朝廷为了讲和,将她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最终也死在了匈奴。这两首诗写的是王昭君这个弱女子。她一离开皇皇汉宫,就嫁到了北方的匈奴,再也没有回来。她一生都在环境恶劣、文化落后的沙漠中度过。她死后,只留下了一座孤坟,矗立在黄昏的沙漠中。

这副对联仅用了十四个字,就描述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言语简洁,情感绵绵不绝。 “走开”和“一个人呆着”显得那么孤独、孤独; 《连说模》和《相队》显得那么空虚、荒凉。孤独的个体与空旷荒凉的环境的对比,生动地描述了王昭君死前和死后的孤独和苍凉。

画画解春风,戴环天回夜月魂。

绘画:据记载《西京杂记》,汉代的妃子入宫后,必须由画师绘制肖像,供皇帝鉴定和挑选。许多妃子贿赂画家,希望他把她们画得更漂亮。王昭君容貌美丽,不屑贿赂,画家毛延寿故意把她画得丑陋,所以她始终没有受到元帝的召见。后来,匈奴单于呼韩邪进宫向汉元帝求婚,最终选择了王昭君。当王昭君即将出使匈奴时,汉元帝召见他,发现王昭君在后宫中相貌最好,举止优雅,善于处事。元帝虽然后悔不已,但也不想让这桩婚事后悔。一怒之下,杀了毛延寿。

春风面容:即美丽的容貌。

省知识:“省”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省[shng],即太平之省,也就是说汉文帝只是通过宫女所画的画像简单地看了一下妃子们的容貌。画师自然见不到国王。昭君真正的美丽;二是省察,察就是了解。在这样的解释下,整句话就是一个疑问句,也就是说我们怎样才能通过画家所画的肖像来真正了解王昭君的美呢?

环佩:是妇女佩带的玉佩饰物。妇女用它来压住裙子。它通常穿在膝盖以下。《礼记·经解》:“行走时有铃声,行车时有鸾声。”杜甫特意突出了响声的细节,引诱读者想象王昭君的身影,激发内心的悲悯。

空归,是指灵魂归来,肉身却不能归来,故曰“空归”。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昭君死在沙漠里,只有他的灵魂在月夜伴着铃声回到故乡。

下巴对联描写了王昭君的身世、家国情怀。 “化图”句继承了“一去”句,“还配”句继承了“别去”句。

千百年来,琵琶一直在胡言乱语地演奏,乐曲中带着明显的怨恨。

胡语演奏:琵琶是西域胡人演奏的乐器,演奏的音乐全部用胡语。

精读《唐诗三百首》 094:一到紫台连硕沙漠,独留青坟迎黄昏。

伦于乐[ln]:表达怨恨于乐中。据说王昭君嫁给匈奴后不高兴,就写了《怨旷思惟歌》,后人就将其命名为《昭君怨》。这种说法并不可信,但却广为流传。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流传千年的琵琶曲《昭君怨》是一首蛮夷风格的音乐,但王昭君心中的怨恨在音乐中依然清晰可闻。

结尾点明了全诗昭君“怨”的主题。琵琶原是胡族的乐器,他们经常在塞外演奏胡族风格的音乐。但后来很多人同情王昭君,写出了《昭君怨》、《王昭君》等琵琶曲。于是琵琶和王昭君就开始一起演奏。存在潜在的联系。人们听到琵琶音乐,就会想到王昭君的一生和命运,似乎能从音乐中听到王昭君的怨恨。

赏析——《咏怀古迹(其三)》为何能成为古今咏昭君诗第一

1) 诗的开头非同寻常

杜甫的昭君诗,从一开始就气势非凡。我们先看一组诗人写王昭君诗的开头句:

雨馨《昭君辞应诏》:眉头紧锁,目光放光,对城夫人还是充满期待的。

骆宾王《王昭君》:昭君拂玉鞍,美上马蹄。

李白《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其一)》:汉家秦地月,流影照妾。

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回信:黄金何时赎眉毛?

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春风中泪湿了鬓角。

王夫之《明妃曲》:金宫锁汉宫,单于东风谈笑风生。

再看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开篇一句:“山野谷往荆门,有明妃村。”相比之下,你就能感觉到杜甫的开场白非常有力,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完全就是秒杀。上面的诗。

清人吴占泰说:“它起得突然,是七韵中的第一句,说的是山河曲折,钟灵秀美,妃子出世。”说是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真是惊天动地。” (《杜诗提要》)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充满艺术美的情境

诗歌为了传达一定的艺术感受,往往需要营造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图像的连续体,是许多图像的叠加,形成场域、气氛、透明的空间。人置身其中所感受到的是共鸣后的情感。要想深刻领略诗歌之美,就必须体味诗歌中的情景。

我们看“把绿色坟墓独自留给黄昏”这句话,“绿色坟墓”与“黄昏”形成句内对比,鲜明的色彩对比自然产生对抗张力,而这两个词就是现成的言语,尤其显示了杜甫的艺术匠心。

在日常用语中,“黄昏”原本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但在这首诗中,它与前句的“说末”相连,具有空间的属性。沙漠一望无际,黄昏笼罩着周围。沙漠吞噬生命,黄昏吞噬时间。这浩瀚无情的世界,吞噬着一切,消化着一切。然而,有一个绿色的坟墓,它无法吞咽或消化。这座绿色的坟墓在黄昏的这片沙漠中孤零零地矗立在天地的映衬下。沙漠吞噬生命,但绿坟墓上的草却常青。黄昏吞噬了时间,但绿色的坟墓依然矗立。

“独留青坟至黄昏”,这首诗所营造的情境,给人一种世间无情、青坟中仇恨无比浩瀚厚重的艺术感受。

“戒指戴在天上,归夜月魂”也是一句营造场面的句子。夜月魂归来,有林黛玉“寒月埋花魂”般的凄凉凄凉之感。铃声响起,让读者想象王昭君可怜的身影。引发读者共鸣。在这首诗所营造的凄美情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昭君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看到她可怜的身影,对她的命运深表同情。

以上两首诗传达了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感情,营造了一种充满艺术美感的情境。这样的诗读起来特别容易感染、陶醉。这是其他昭君诗所无法比拟的。

3)塑造了最悲惨的王昭君形象

王昭君的一生是悲惨的。而别人的昭君诗,要么是痛恨毛延寿,要么是埋怨汉元帝。他们往往只关注一点,未能充分传达王昭君的悲惨命运。

杜甫的《:010—30000》句首就用雄伟的山水风光来衬托她,表明她生来不凡。由于她的容貌不凡,品格高尚,她拒绝贿赂画家毛延寿。然而,昏庸的汉元帝只根据画师所画的肖像来判断美丑,导致了王昭君嫁入匈奴,最终死于荒漠的命运。人死后,墓草常青,灵魂不灭。

王昭君的一生命运与所有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相似,所以杜甫在写王昭君的怨恨时,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抱怨。

明朝王思思说:“我因他的树而可怜昭君。赵有国家的美貌,但入宫时却看到嫉妒;他也是国家的学者,但当他进朝廷,见病,一模一样,他可怜赵,因为他可怜自己。” (010- 30000 第8 卷)

然而,王昭君在诗中的“怨”,不仅是不受元帝宠幸的怨恨,更是一个远嫁异乡、永远思念故乡的女子的怨恨和担忧。大漠黄昏中的绿色坟墓,夜月下的归魂,都表现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永恒思念。这是千百年来积累的对祖国、对祖国最深切的共同感情。情感。正因为如此,王昭君的人生命运的悲剧才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第一句以其非凡的气势瞬间超越了其他昭君诗。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充满艺术美的情境,使得这首诗带来的审美享受远远超出了其他昭君诗。诗可类比,而这首诗中王昭君“独留青坟朝暮”、“重回天上明月”的悲壮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因此,杜甫的《杜臆》首诗》堪称古今歌颂昭君第一诗。

用户评论

烟雨离殇

“一去紫台连朔漠”,这句诗真是写得让人心碎啊!感觉作者把逝去与荒凉描绘得太感人,尤其是“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简直是极致的悲凉。我最近也经历了一段离别,看到这首诗仿佛又重温了一遍那滋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巷

紫台连朔漠?看不太懂这词的意思,感觉有点像是在说作者很爱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去远方了,只剩下作者一个人在原地思念?这段文字让人想起了很多古代传奇故事里悲壮的爱情,唉,真是让人感慨深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抵千言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太直接了吧!这种豪情的描写,真让我佩服。虽然我很喜欢“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的意境,但我觉得它还是有点过于沉重了,缺少一点生活气息。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初

整首诗都很有感染力啊,尤其是一开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就把我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特别欣赏作者用这些意象来表达思念之情,有一种淡淡的悲凉感,很值得品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这篇博文解读的不错!让我对这首唐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前只觉得这首诗悲伤,现在才知道它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于逝去美好时光和离散人心的伤感,真是一首让人回味的佳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我觉得这首诗很浪漫,虽然表达的方式有点文艺了一点,但这种爱情的感伤还是很令人触动。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这句把我深深吸引了,仿佛看到了当时那个画面,真是太美妙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文章写的太好了,我从来没想过一首诗里还有这么多故事和情感。感谢分享!原来这首诗是描写离别之情啊,我一直以为是关于故地的思念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个人觉得诗歌的意境不错,但是总感觉有点过于空泛了一些,缺乏具体的描写和细节,读到这里就好像在半空中飘荡似的,难以抓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这首诗虽然很经典,但我感觉内容还是比较单薄,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作者只是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了离别的情绪,缺乏一些深层含义的挖掘。我觉得更精彩的是博文的解释部分,真的很能让我换个角度看待这首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整篇博文写的细致入微,将诗中的情意和意象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话简直是完美诠释了那种被遗忘的荒凉感,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好如初

我喜欢这首诗带来的感觉,淡淡的悲伤和怀旧,就像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又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这种细腻的情绪描写,真的很打动人心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这句诗的押韵太美了,而且很有节奏感。“连接朔漠” 这样的结合让我联想到 vast 的星空和遥远的地平线,让人感到一丝空幽之感。作者真是个天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我比较喜欢古代诗歌的那种含蓄表达,虽然这首诗看起来悲伤了一点,但我更觉得它是一种优雅的氛围。 “紫台” 和“青冢”这两句就很能给我带来一种清冷、孤寂的美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我一直认为唐诗三百首里面最美的地方不在于具体的词语,而是在于意境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画面太具感染力了,仿佛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哀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对这首诗的解读很有深度,特别是“朔漠” 这个词语给我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作者用它来形容离别后的孤寂和茫然,真是让人感到心生共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读《唐诗三百首》 094:一到紫台连硕沙漠,独留青坟迎黄昏。】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最美的十首山村诗,带你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世外桃源的诗意与美好。 下一篇:65岁诗人遇见两个调皮的孩子,写出一首美丽的诗,被选进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