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蓬松的柳絮已化作浮萍,泥莲依然浓烈如丝。拿一瓣香,回忆一下前世。人们的感情变得不那么感伤,现在真的后悔自己的感情了。当我回头看看心碎的地方,我没有流泪”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褚易解诗: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之妻产后病逝,年二十一岁。时光荏苒,美满家庭,纳兰性德还没有正式步入仕途。虽然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少年才智,却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生活在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分离和死亡常常成为剧中的故事。它是情绪化的,但不是身临其境的。
但二十三岁的纳兰性德不同,他的青春显得格外青涩。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倚仗的重臣。他本人与康熙年纪相仿。康熙对纳兰家族的重视,肯定包含着对纳兰的欣赏。虽然皇帝与大臣们无法理解友谊,但康熙却尽力对待纳兰。哪怕晋升近侍,他也能看出纳兰性德未来的事业将不可限量。
但今年,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爱情在中国古代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不是没有,只是在达官贵人的家里,国家、宗族是最重要的,婚姻很少能满足个人对于爱情的意志。但纳兰性德应该是个例外。
他妻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在清朝家庭地位决定婚姻的前提下,他娶了没落的汉旗世家的女儿。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的父亲和对方的父母有协议。第二种可能是纳兰的未来已经得到了康熙的肯定,不需要通过联姻来稳定家族势力,但是纳兰性德已经得到了冷静的机会。
不管有什么可能,地位比较低下的陆,都可以成为纳兰的妻子。前提是因为爱,而不是其他。这种自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没有的。他不可能娶林姐姐为妻。
纳兰性德婚姻幸福,正等待着事业的起步。
但正是这段婚姻的顺利,也埋葬了他一生的悲剧。三年后,他的妻子因产后并发症去世。无从得知妻子在相府的生活和心情是否真的幸福,还是因为受到纳兰的宠爱,而承受着外人不知道的风雨。玉佩丢了,纳兰性德的悼词出来了。
人们经常猜测这背后的原因。因为我们从很多纪念诗中可以看到,纳兰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走出失去妻子的悲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纳兰性德自己也并不感到高兴。妻子去世后,这种不幸继续延续并吞噬着他的生命。
这就是混乱和猜测产生的地方。为什么这位首相会感到如此不幸和孤独呢?从当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纳兰性德极有可能患有抑郁症,但这却是一种极其懒惰的说法。如果纳兰从未感受过大家庭正常的温暖,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他和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妻子的突然去世给他带来的震撼。事实上,纳兰性德从来不缺妻妾。这也证明了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是排他性的。
而排他性正是爱情的特性,或者换句话说,爱情的排他性本来就是治疗童年失落的良药。纳兰性德的婚姻很短命,来得早,还没有来得及考虑生老病死。或者对于比较普通家庭的人来说,23岁失去妻子是因为生活的痛苦和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去,成为可以接受的现实,但纳兰性德的才华、感情和生活显然并不正常。平凡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
痛苦和空虚将伴随纳兰性德二十三岁的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
“风中蓬松的柳絮已化为浮萍,泥莲刚健婀娜,藕丝缠绵。”
这是我妻子去世后几年的春天,无从考证。我的妻子于前年5月30日去世,次年秋天下葬。这应该是第三年春末写的。
这里面有一个典故,那就是传说中的柳絮飞进池塘就会变成浮萍并生长。这当然是古人的懒惰和诗意。那些柳籽只会发芽成柳树,但当柳絮飞扬的时候,也正是池塘满了,各种水草开始生长的季节。
随风飘扬的柳絮已经变成了浮萍。这就是柳絮的第二次生命。当然,寄托着纳兰性德对妻子转世的心愿。死亡,除了震惊和震撼,就已经无奈的接受了。
这是春末夏初的一个小场景。柳絮飞到池塘里,化作点点春花,池塘里长出了新的小荷叶,温柔开始了新的生命。
“小心别捡起一瓣香,回忆前世。”万物又开始轮回,但那一世的记忆却清晰可见。这是我的,也是你的。请你不要忘记,我也不会忘记。
这里其实有足够的悲伤和空虚。我的妻子死了。她要么转世了,要么已经忘记我了。但我的记忆和相思却从未消逝,往事历历在目。
“人性变得不那么感伤了,现在我真的很后悔。”这确实是一个哲学问题。
有人说纳兰性德娶了新人,却无法释怀对妻子的愧疚。比如他除了陆家之外,还联姻了关家。这可能是一个家庭需要有人来照顾他的家庭事务。又如,除了关家之外,他还娶了江南才女沉婉。但纳兰性德再也找不到对妻子的深情了。所以纳兰性德后悔自己对妻子不够忠诚。但事实上,他的妻子已经离开他很多年了,所以这个说法是被迫的。
张爱玲说,古代的男人不需要专一。这是社会习俗,纳兰性德不应该因此而感到愧疚。因为在陆家之前,他还有一个小妾,还有一个像宝玉那袭人这样的长子。
那么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这是关于夫妻之间的爱情。两个人彼此相爱,但外表平凡,早已融入生活。纳兰性德的妻子虽然去世了,但她却永远留在了纳兰性德的心里,与他合而为一。表面上看,妻子的死似乎被淡化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们是一体的。
正是因为无法放手,无法忘记,他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爱她。但她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这就是未解决的痛苦和空虚感。剩下的只有彻底的孤独感。
“是时候带着心碎和泪水再次回望过去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为我仍然渴望在一起,但我再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了。但每次看到类似的场景,都会勾起不朽的回忆,让我热泪盈眶。
漂浮在水面上
我说这首诗写的是纳兰性德的悲伤、空虚、孤独。他清楚地意识到,他的妻子已经死了,永远不会再回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他祈求不要忘记过去,但他真的相信团圆和来世吗?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的人。欲望不等于信仰,愿意相信也不等于信仰。而留他一个人去开始不温暖不幸福的生活,回忆无法带来足够的温暖和力量,只能加剧痛苦和空虚,加剧孤独感。
纳兰性德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尽管表面上衣食无着,却无从得知他是过着怎样的精神孤独和孤独。但自从妻子去世后,他自己对这个世界也失去了信心,仿佛只是一团烧焦的余烬,不再有那股冲天动人的热情。虽然他顺利地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任务。他也知道,如果继续像往常一样,他的富裕生活、名誉和前途都将无忧无虑。
但另一方面,他也常常向好友顾振观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厌倦。他的心灵与环境一直处于一种错位的状态,这也加速了他生命的枯萎。
因为没有饱满的热情,又如何能够挑战生活的风雨呢? 30岁时,一场感冒在7天内夺去了他的生命。人们往往认为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欲望。
以他的空虚和聪明,他能否在茫茫地狱路上找到自己的妻子呢?我更担心他,落寞无助。
【为什么纳兰性德说,人越热情,情绪就越不热情,但现在却真的后悔热情了?】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我最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一些事好像不太上心了,以前遇到什么事都会很投入,现在却像一层窗户纸隔着看着,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还是太经历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得真好!纳兰性德可是个天才,他观察人生的敏锐度超乎想象,我觉得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感变化,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到情多情转薄”这种说法确实有些道理吧。你看古代那些帝王将相,年轻的时候为了权力斗得你死我活,到了老了就没什么追求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可能是成年人的无奈吧,经历风雨过后,心里变得越来越稳重,对一些事情就不再那么冲动和执着,这种转变自然而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纳兰性德啊,他写的东西永远触动人心,我以前也一直觉得感情就像烈火,燃烧得越凶猛就越短暂,可是现在才明白,有些情感是需要慢慢积蓄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觉得“情转薄”不一定是坏事啊! 或许换一个说法更合适,“情变得更加纯粹”,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情绪都剔除干净了,剩下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觉得人的感情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可是我相信,真爱和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褪色,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和内涵可能会更深沉一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同意纳兰性德的说法,我认为“情多情转薄”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爱和关心是永不过时的!或许我们只是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更加珍惜和尊重彼此的感受罢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悲观啊… 感情丰富才显得生命有质感啊,即使经历了伤痛,也要勇敢地去爱,去相信美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觉得感情很简单,现在才发现它复杂又令人迷茫。要怎样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呢?这篇文章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人到情多情转薄说法是片面的。情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会更加内敛,但对亲人的关心、朋友的友情却依然深厚无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纳兰性德真是个忧伤的诗人啊!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生命中的沧桑和沉郁。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情浓转淡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情就不存在了,只是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的观点很有内涵,让我重新思考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许我不应该像过去那样执着于眼前的得失,而是要更加珍惜眼前人和事,用一颗平和的心去感受生命的点点滴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相信爱情的力量!即使经历了许多波折,只要真心相爱的人,这份爱会一直温暖彼此的心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感情也都渐渐淡去,只留下一些淡淡的回忆。但这些经历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观点过于悲观了!人到老年,仍然会追求快乐,渴望友情和爱情,只是表达的方式可能更加内敛而深沉罢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纳兰性德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用这短短的语句描绘出人生的一种无奈与感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感到身心疲惫,“情转薄”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理智和思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成熟的感情才会更加稳定和深厚;它不仅是冲动的激情,也包含着相互理解、包容和经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