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夹的野兽,命只剩下一半。此谚语说的是用石夹捕猎的事情。石夹是一种特殊的猎具,取之大自然,发力于其自身,往往一击便可将野兽捕获。 第一次见石夹,是在可可托海的一条小河边。一位牧民介绍石夹之前,先是介绍了黑貂。他说那一带的黑貂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给你打个比方,有多少石头就有多少黑貂。 听他那么一说,便觉得黑貂以乱石为家,在艰苦条件下守着自己的家。 那牧民说这些乱石看上去不起眼,..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稳婆叫李氏,据说她接生的手艺很是高超,早产、难产、胎儿横向等等都能一一化解。而且遇到家里贫困的,她连接生的钱都不收,四里八乡的人对她都是感恩戴德,亲切地叫她李大娘。 这李大娘的老伴过世早,只给她留下一个病恹恹的儿子,身材消瘦,走路都得拄着木棍,更不要说娶妻生子了。 李大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虽然到处托人说媒,但是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呢..
十年思悔十年伤, 凤阳山上炊烟长。 红尘醉过红尘醒, 归家相伴在阴阳。 隐士叫李成科,明末登州巡抚,诗书满腹,为官清正,乃当时名流。大明灭亡后,隐姓埋名来到了凤阳山下的凤阳村。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大清入主中原,开始极力搜罗人才,得知李成科的名声后,便命李成科的好友郑其昌,请其出山扶佐清廷。 这一天,郑其昌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凤阳村。哪知却只有李成科的夫人在家,一问才知道,..
明朝嘉靖年间,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城县,出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柳玉林县令。他带领百姓好几次打退了倭寇的进攻,一时间名声大振。 这天,突然有衙役来报,说城头的炮手江三爷求见,柳县令连声说请。这江三爷是海城守城的大功臣,前几次战斗弹无虚发,毙伤倭寇无数,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战死在了炮台上。他这时候前来,肯定有急事。 果然,江三爷进门就问:柳大人,现在全城都在传说倭寇首领正在集结人马,不知..
民国时候,川黔滇三省交界处,有座雾龙山,山下的雾龙城镇人烟稠密、民风淳朴。那年,镇上的土财主赵老爷花五千现大洋,给他的草包儿子赵大炮捐了个镇长当。自从当了镇长,赵大炮买枪招人,拉起了几百号人马,欺男霸女,好不威风。 这天,赵大炮正抱着杆烟枪吞云吐雾,几个手下吆喝着押进个五花大绑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说:报告镇长,我们抓到个共匪! 赵大炮赶紧丢了烟枪,跳下床围着年..
少年稚弱,无力报父母大仇;法师慈悲,不能杀人见血如此说来,那曾经作恶多端,而今身披佛衣的赵天佑,是怎样受到惩戒的呢? 赵天佑家里有几十家店铺,数十里良田,是云平州首富。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十年前,赵天佑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云平州十里之外的灵壁山下建造起了高宅大院,又雇请了几名武功高手看家护院,平日也是深居简出,躲在家里喝茶、看书,每月农历初一和..
醉翁之意不在酒。雅盗云中雁公然下盗帖,指明要取走翁永贵家的玉扳指。不料却意外失手被擒,这时,云中雁竟然还笑了 盗帖 乾隆年间的一天,江南耒阳县富户翁永贵家突然闯进一个乞丐,乞丐交给他一张帖子,然后匆匆走了。翁永贵狐疑地展开帖子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只见帖子上面绘着一只手,这只手食指伸出,其余四指紧握,食指指着一个圆圈,圆圈里面写着..
马县令相中了金郎中『能把活人治死』的本领可曾想有一天他也要领教这一绝活 1。郎中做了刽子手 当阳县城外有个桃花庄,庄里有个姓金的郎中,会使用银针刺穴位治病。古人使用针灸治病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位金郎中的针灸技艺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他既能把死人治活,亦能把活人治死。而且治死人可以定时定刻:他提前针灸,到时一定准时命归西天。县太爷马甫桐瞄准了这能把活人治死的绝..
天刚亮,仁义山庄的二庄主胡仲义,手拿着一张牛皮纸,大呼小叫地把大庄主胡伯仁叫起了床:大哥,出大事了,太行山上的强盗半夜鬼盯上了我们仁义山庄! 胡伯仁一愣,问道:半夜鬼盯上了我们仁义山庄?你是听谁说的? 胡仲义把手中的牛皮纸递到胡伯仁面前,牛皮纸上写道:胡庄主敬上,仁义山庄近年来财源广进,我半夜鬼心生羡慕,..
有个小偷到一户人家偷东西,他本来只想偷点财物过日子,不承想,却亲眼目睹了一幕惨剧 清朝末年,西北大旱,梁三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一路漂泊,以偷窃为生。不知不觉,他来到了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富户,当地人都叫他周老爷。几年前,周老爷的独子去世,如今偌大一个周宅,就只有周老爷夫妻二人住着。 梁三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来了劲,他趁夜半时分潜入周宅,没费多大力气,就..
宽阔的江面上,一艘小船正向下游疾驶。船女秀英在后艄掌舵,船舱中坐着两个去江宁的客人。 这两个客人,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背上负着一柄大刀;另一个是个文弱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背囊,不知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络腮胡子上船不久,就拿出一瓶酒,一只烧鸡,对文弱书生道:小兄弟,难得同船,一起来喝一杯如何?书生摇头道:百年修得同船渡,这杯酒原是该喝。不过..
苏州城东有家余记当铺,门脸不大,但经营有方,加上老板讲究诚信,生意还不错。这天天黑后,伙计出去上门板,却发现店外有人徘徊。客官,要当东西吗?那人慌忙低头支吾了几声,又抬头说是,跟着伙计走进当铺。 那人从口袋里摸了半天,掏出一个苏锦织绣的笔袋来。伙计把笔袋递进柜台,余掌柜看了看,虽然又旧又破,但确是洪武年间出的上等苏绣。他打开笔袋,取出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