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手是个老小偷,手段高强,神出鬼没。最近,他听说水关镇周家大户有个宝贝,是一块拳头大的和田美玉,价值连城。这下,鬼魅手可坐不住了,当即一路寻了来,施展身手钻窟打洞,还就真的得了手。他把美玉拿在手上,禁不住心花怒放:我的天,这可真是个宝贝啊! 谁知就在鬼魅手离开的时候坏事了,周家老爷子恰好要把玩美玉,惊见宝贝失窃了。这要是搁在别人家早就慌了,周家人却不慌不忙地敲响了铜锣。 鬼魅手听得锣响..
民国时,白马镇有个开店的赵掌柜,是个十分精明的生意人,并且打得一手好算盘。 一次,赵掌柜雇人挖沙。本来已招足人手,几天后,却还有人前来报名。他一看这人,眉头先皱了一下。此人是镇上的一个沷皮,绰号光棍柴。这家伙好吃懒做,靠坑蒙拐骗过日子,没想到竟然也要来挣这辛苦钱。 光棍柴笑嘻嘻地说道:赵老板有所不知,我已经决心重新做人了。这回是想去外地投奔一个朋友,但没有盘缠,只好先来这儿..
一、一个约定 清康熙年间,小牛村有两个手艺人,年长一点的叫赵高才,年轻一点的叫张家富,他俩都有一手绝活,赵高才是个制锁的高手,由他制出的锁,通常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打得开:一是用这把锁的钥匙,至于二嘛,那就是把这把锁砸了。而张家富的绝活,则是开锁。甭管什么锁,到了张家富手中,他都能配出钥匙。 这两人都有些怪,别看一个在村头支了一个铺子,靠给人制锁生活,一个在村尾支了一个铺子,靠给人配钥匙开锁..
一、叫花子买酒 民国初年的一天,日头还没有到正午,唐县城西门里边的张记饭馆,门前已经停了一些货担子、独轮车,三三两两的食客相继进入店内。店老板张发财满面春风地和大家打招呼:欢迎诸位,老三样马上上桌! 张家店只售开封酱牛肉、石柱山黄酒和新野板面,久而久之就被食客们称为老三样。 料不到的是,店角落里站起一个人,怯生生说道:老板,我只要一碗黄酒。..
(一)娃娃皇帝好摆弄 汉顺帝建康元年。就在初春的一天清晨,阵阵号哭突然打破了洛阳皇宫的平静。很快,时任大将军兼国舅的梁冀干嚎两声,公告天下:皇帝佬儿驾崩! 顺帝年方三十,身强体健,怎会说殁就殁了?闻听噩耗,太尉李固和卫尉总管徐璜急急忙忙地奔进内宫,抱住皇榻之上已挺尸的顺帝大哭:皇上,起来啊!臣子们都等着皇上商议国家大事呢 &l..
一、重金订画 京城天桥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不知何时起在拐角处多了一个画摊子,摊主书生打扮,写了一个横幅,上面四个大字:过目不忘。 这天书生又如常支起摊子,六月正午的阳光晒得他昏昏欲睡,突然有人哀嚎一声跪到他的面前。就见来人头上顶着麻布,腰上系着白布,一身孝子打扮,对着书生哭诉起来。 原来此人的父亲昨天曾到天桥闲逛,跟书生说过要画个像留给后人,可是当时有急事要赶回家,原本说好次日再..
长记性 天津卫有句歇后语,苏先生的膏药有病找病根儿。今儿,我就给大伙儿讲讲这个歇后语的由头。 苏先生是苏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在东马路开了家正骨诊所。苏先生为人挺怪,甭管是谁,找他看病,一律收七块大洋诊金,因此得了个绰号,叫苏七块。 一天早上,徒弟刚把诊所门板卸下来,咣当一声,就闯进来仨人,一水儿的黑衣黑裤,一看就知道是不能惹的混..
杨老太太还没咽气,一场死人争夺赛就已经在各大杠房间暗中上演了 卫州城里有十九家杠房,其中名声最响、招牌最亮的,自然首推城北的蒲记福寿全杠房。 古人是很看重身后之事的,而所谓杠房,就是处理人死之后的妆容、殓服、入柩、安厝等事宜的场馆,类似于今天的殡仪馆,不过那时的杠房,多是私..
姚四爷怀疑自己的五姨太有了情人,奸夫到底是谁?而深居简出的五姨太又是怎么红杏出墙的呢? 端倪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姚四爷知道五夫人有了情人。 姚四爷是凭着感觉知道的。那天晚上,他在怡春楼跟名妓红娋儿鬼混到半夜回来,一身酒臭摇摇晃晃来到后院,五夫人的屋里还亮着火光,便悄悄过去,想看看这个时候,这个漂亮的夫人正在干什么呢?到了一看,五夫人端坐在梳妆台前,神色变化多端,一会儿笑,..
法场上,一身重创的林秀才即将处斩,以文弱之躯熬刑三年的他,究竟是老奸巨猾的凶犯,还是含不白之冤的受害者? 一、案卷疑点重重 康熙年间,按秋后处斩的老例,皖北芒山县要处决一批死刑犯。行刑那天,刚上任的知县段光清亲自坐镇法场。午时,一队五花大绑、背插亡命旗的斩犯被押进法场,一名排序为5号、名叫林秀生的斩犯引起了段知县的注意,只见此犯身材文弱,青衿长衫,无疑是个读书人,他的左臂和右腿均已断折,..
贵妃娘娘跑到大街上传起了圣旨,听完圣旨的人们不禁纳闷了:为何坐拥江山的堂堂帝王,竟连一顶普通的锦帐都用不起呢? 一、街头传旨 公元935年冬季的一天,闽国都城大街上突然出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她的鞋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赤着冻得通红的双脚,不顾一切地边跑边喊:圣上有旨,进献九龙帐者,即刻加官进爵! 很快,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来了,有的说:&ldqu..
新科状元受奸人陷害被判处剐刑,爱才若渴的刘墉决定暗中相助。让乾隆皇帝回心转意的关键所在,竟是 一、朝廷禁令 清朝初年,为了坐稳江山,满人进关后就对汉人施行各种打压,尤其对前明的皇族和权贵那就更残酷了,凡是跟前明有牵扯的,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清廷三查两查的,竟然就查到了一个叫朱家洼的小村庄。发现这个村里那些姓朱的,跟前明皇族竟是同宗同源。幸亏他们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