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风流_2

更新:06-16 公案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圆悟克勤,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著名禅僧。 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据一些记载显示,这位僧人自幼有神童之称,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一天,他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他参访过许多著名禅师,后来投到湖北黄梅五祖山的法演禅师门下。数年之间,克勤精进不懈,时有所悟,并且将自己所写的诗偈呈给法演禅师印证,但师父却始终认为克勤还没有见到自性。后来,有一位在朝廷任职的陈姓提刑官,辞官返家途中,特来黄梅山向法演禅师问法: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

  提刑:什么艳诗?

  法演: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四句中,后面两句就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古时候的男女,遵礼教要讲究授受不亲,一个女子是不能主动对男性表示愉悦之情的,纵然是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也不能大声呼叫自己的夫婿,只能枯坐洞房等待,自不免愁恼之情。她只能频频呼唤身边丫环名字,借以引起丈夫的注意。

  历代的佛门祖师,就有点像这位用心良苦的新娘子,而众生就是那位感觉迟钝的檀郎。

  而这些祖师们的语录公案,佛言经卷,就都是那频呼小玉的弦外之声。

  法演引用这首艳诗,也是有其深意的,在于唤起这位提刑官的自性觉醒。陈提刑听了,口中频频称是,满意的下山去了。

  不想这段对话,也让随侍一边的克勤听到了,就疑惑地问: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回答:他识得声音。

  克勤又问: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知他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鼓翅引颈高啼,克勤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啊!于是将自己开悟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诗中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情事,只有情事中的男女自家才能知道。其他外面的人,无论怎么的去想象,也是不知其趣其味的。证悟佛理禅道,也是这个道理,是只能“独自知”的。

  五祖法演禅师见了这首偈,欣慰道:我侍者参得禅也!

【禅门风流_2】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禅需自悟 下一篇:禅非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