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硕士生一起创业,拿300元工资,顿顿吃莴笋,12年后登上富豪榜
文| 生心
编辑| 生心
——【·前言·】——
2007年的上海,四个刚毕业的硕士生挤在一套三室一厅里,每月生活费仅300元。
餐桌上永远只有莴笋丝、莴笋汤,他们自嘲这是“莴笋全席宴”。
同学眼中“最落魄”的他们,却在12年后齐刷刷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合计超353亿元。
他们来自上海交大,分别是唐晔、代田田、卢琳、万章和谢淼。
创业初期,团队因理念分歧从10多人锐减至3人,最终五人合力成立柏楚电子。
没人能想到,这群“顿顿吃莴笋”的工科男,日后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产激光切割系统的领军者。
研发点胶机器人时,团队只有一台二手示波器。餐桌上堆满图纸,几个人也常常加班到深夜。
代田田翻出本科时的机械臂设计笔记,万章将算法优化了17版,唐晔跑遍长三角工厂测试设备。
他们发现,进口点胶机售价高达30万元,但核心算法只需微调就能提升国产设备精度。
在2008年时,团队最初想做“全自动点胶生产线”,但上海一家电子厂老板直言:“你们学生不懂车间需求。”
对方拿出德国设备样本:“机器必须能适应不同胶水黏度,还要抗车间粉尘。”
卢琳拆解进口设备后,发现传感器模块存在冗余设计。团队用三个月重构算法,将成本压缩到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
2009年接到首笔订单时,账上只剩1.2万元,代田田抵押了父母准备给他买婚房的存款,万章暂停了留学计划。
谢淼的加入带来转机,他通过实验室关系,争取到上海交大创业基金评审会入场券。
答辩当天,四人抬着80斤重的样机挤地铁,机器外壳在安检口被刮花,他们用即时贴遮住破损处。
评委提问直击痛点:“国产控制系统故障率比德国高5%,怎么解决?”
唐晔调出实验数据:“我们给每个电机加装温度传感器,算法能预判过热风险。”
现场演示时,系统突然黑屏,卢琳拆开机器,发现是备用电源插头松动。
这段“意外”反而让评委看到他们的应变能力,最终获得20万元扶持资金。
技术突破后,市场却泼来冷水,2010年激光切割行业爆发,但国产设备仍依赖德国PA、日本FANUC系统。
一家浙江设备商坦言:“不是不爱国产,但你们的软件连不锈钢反光问题都处理不了。”
团队在松江租下厂房,用高速摄像机拍下5000次切割过程,发现进口系统会实时调整焦点偏移量。
万章重新编写补偿算法,测试时烧毁了7块电路板,最终将切割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
转型激光切割系统的决定遭到反对。有投资人建议专注点胶机:“已经打开市场,何必冒险?”
唐晔算过一笔账:国内激光切割设备年增长率超40%,但90%控制系统依赖进口。
他们在浦东图书馆泡了两个月,发现德国厂商专利集中在机械结构,软件算法反而存在突破口。
2012年的深圳光博会成为转折点,团队带着笔记本参展,现场演示软件如何将切割效率提升23%。
一家佛山厂商当场签下试用协议,条件是“如果比不过德国系统,分文不付”。
三个月后,对方追加了200套订单——他们的系统让单台设备日耗电量降低18度。
2015年的冬夜,松江工厂的测试车间亮着长明灯。
团队围着一台四万瓦激光切割机,屏幕上的参数不断跳动——这是他们研发的国内首套超高功率控制系统。
当切割头在50毫米厚钢板上刻出0.01毫米精度的螺纹时,车间响起掌声。
德国工程师曾断言:“中国人五年内造不出超过三万瓦的系统。”
突破源自三年前的战略抉择,当时某国厂商突然停止向中国出售两万瓦以上控制系统,国内三家龙头企业被迫停工。
唐晔带着团队拜访武汉某激光设备厂,总工程师指着车间里停摆的机器说:“这些设备每天折旧费就要八万。”
他们当场拆解进口控制系统,发现其核心是动态光路补偿模块。
四十七次失败试验耗光了备用资金,代田田在实验室睡了两个月,发现进口系统采用固定温度补偿系数,而实际加工时激光器温度会波动3-5摄氏度。
团队改用实时温度追踪算法,用十二个传感器构建三维热场模型。
2016年春季广交会上,他们的系统在切割航天铝合金时,速度比某国设备快15%,展位前排起试用登记的长队。
真正的考验在2017年,某国厂商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提案,试图将激光焦点偏移量的计算方式纳入行业标准。
如果通过,国产系统需支付巨额专利费。万章带着二十组对比数据飞往柏林,在技术委员会现场演示:柏楚电子的多光谱反馈系统,能将焦点补偿响应时间缩短至0.8毫秒。
这场技术交锋被《激光世界》杂志称为“东方算法的逆袭”。
2019年科创板上市筹备期间,监管层对创始团队学历提出疑问:“五个硕士能管理好上市公司?”
他们用专利墙回应——公司持有167项发明专利,其中23项通过《专利合作条约》进入国际阶段。
路演时,有投资者质疑毛利率高达80%的合理性,卢琳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的运动控制卡成本比某国同类产品低40%,但切割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敲钟当天发生插曲,原本准备的西装被忘在酒店,五人穿着印有公司logo的POLO衫登上舞台。
唐晔在致辞中说:“我们做过最奢侈的事,是创业初期每周买半只酱鸭改善伙食。”
这句话让当年借给他们实验室的教授红了眼眶——十二年前,这群学生曾在交大闵行校区的长椅上讨论“如何用算法改变制造业”。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至243元/股,五人持股市值合计超140亿元。
他们没有套现,反而设立亿元级研发基金。在徐汇区的一间会议室里,团队用激光切割机制作上市纪念牌,材料选用的是创业初期用来测试的普通碳钢。
如今的柏楚电子占据国内高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35%的市场份额,2022年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达2.1亿元,占营收16.3%。
唐晔等人仍保持着每周一次技术研讨会的习惯,会议室墙上挂着创业初期的莴笋照片。
上海交大创业学院将其列入教材案例时写道:“从三室一厅到科创板,这段路走了4380天。”某高校调研显示,67%的工科生受其激励选择硬科技创业。
一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激光切割厂负责人说:“十年前我们厂全是进口设备,现在每三台机器就有一台用国产系统。”
如今五人都排上富豪榜,虽然柏楚电子在国内已经没人能比,如果放眼世界,还是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
出自《生心故事汇》丨生心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获得者任丹—— 点亮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任老师,感谢您做我们就业创业的引路人!”一批批毕业生总会在毕业前向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任丹表达感谢,并带着她的鼓励,走进基层,创造精彩人生。
作为一名连续17年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兵”,任丹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点亮学生基层就业创业之路。前不久,她获得了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做推进学生赴基层就业创业的“设计员”
华中农业大学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娘家”,学生毕业后扎根基层就业也成为学校的传统。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开展?”
经过思考,任丹带领团队,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华中农业大学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华中农业大学关于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和《华中农业大学关于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的补充说明等,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任丹还探索建立起赴基层就业创业毕业生联络、回访和帮扶制度,让一大批在祖国乡村大地、边陲县镇默默耕耘的毕业生“背靠华农,面向基层”,助力他们在基层开展工作。
2007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现任荆门市十里铺镇党委书记何勇曾是她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得知十里铺镇遇到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推广的困境后,任老师协调了学校食品科技学院、园艺林学学院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镇子开展了项目对接和技术支持。”何勇说,任丹一直用实际行动持续赋能赴基层就业创业的学生。
在任丹的带领下,华中农业大学连续十年开展基层就业之星、基层就业之光、基层就业之影、基层就业探访之行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基层就业氛围,对在校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令任丹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学校累计向基层输送一千多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十大杰出村官”杜翔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先锋,以荣获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殊荣的高洋洲为代表的征兵入伍典范,以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和第八届“长江学子”、将“小菱角”做成“大产业”的彭达为代表的基层创业先锋。
做支持赴基层就业创业学生的“服务员”
任丹对学生的服务不仅限于在校期间,还延续到毕业之后;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停留在工作中,也渗透到了生活里。
2016年,西藏专项招聘活动首次启动,西藏山南地区面向湖北高校选拔人才。任丹与团队一起,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动员会,研究生报名十分踊跃。
“那年通过初审的人数特别多,专招组进校的面试从早上持续到下午。最终有3名研究生成功签约,也让华中农业大学成为当年入围人数最多、平均学历最高的学校。”回想起当年学生的援藏热情,任丹感受到了毕业生指导工作的力量和责任,充满了自豪。
工学院毕业生赵颖彪是第一批向西追赶太阳的“追光者”,两年后,园艺林学学院的张玉婷也选择了这条服务国家战略的道路,二人工作的第一站都是西藏琼结镇的基层公务员岗位。
“在张玉婷有意报考时,我请赵颖彪给她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工作情况。二人因此产生了交集,并于2021年喜结连理。”得知他们回老家举办婚礼的喜讯后,任丹邀请他们回母校拍婚纱照,量身定制了一期“校友故事分享会”,并送上新婚“礼物”——邀请畜牧专家、援藏干部李家奎教授与琼结镇进行养殖技术对接。
“从校内到校外,从职场到家庭,任丹老师一直是我们的引路人。”受到任丹的鼓励与感染,张玉婷夫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做引导学生赴基层就业创业的“指导员”
“引导和支持学生赴基层就业创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任丹看来,这项工作既要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社会价值入手,也要立足于提升学生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切实将专业所学用于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也要让学生在基层工作中有获得感、收获感和幸福感。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深知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此,我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BCC生涯教练和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任丹说。
此外,任丹还创办了“耕读”生涯工作室,获湖北省首批特色生涯工作室称号,年均为百名学生提供基层就业创业咨询。她每年面向学生至少作20场讲座,累计授课学时超过100小时,在她执教的课程中,“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获评湖北省就业创业特色课程。她编著的《研究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材,用一个个鲜活的基层就业创业案例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价值,激活他们的奋斗动力,指导他们作出无悔的人生选择。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任丹说,“国家所需就是我们就业工作者的心之所思、行之所向,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农业高校师生的共同责任。”(本报记者 胡若晗)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创业开公司,4亿英镑卖掉公司当CEO,跨界拿诺贝尔奖!48岁天才刚刚达成惊人成就,“阿尔法狗”也出自他手
每经编辑:陈柯名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大卫·贝克(David Baker)、戴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M.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3名获奖者共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745万元人民币)奖金。
值得注意的是,戴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现均就职于谷歌DeepMind科技。戴米斯·哈萨比斯还是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出生于1976年的哈萨比斯是一个早熟的天才。13岁的时候,他就成为国际象棋冠军,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他本可以在15岁时进入剑桥,但他延迟了两年才入学。在此期间,他从事了电子游戏的开发工作,其中包括极为成功的《主题公园》。在剑桥学习计算机科学之后,他创办了一家电脑游戏公司。后来他回到学术界,并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情景记忆的本质,以及如何在神经网络中模拟人类脑细胞群。
英国皇家工程院
2010年,哈萨比斯与苏莱曼、谢恩·莱格一起创立了DeepMind公司,仅仅4年后,DeepMind便通过一款新软件震惊了全球——其从零开始学习并掌握复杂任务的能力让人惊叹不已。据报道,谷歌当年以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DeepMind。
AlphaGo(中文昵称“阿尔法狗”)也是DeepMind的杰作。2016年3月,AlphaGo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手李世石,这个消息让全世界都为之沸腾;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AlphaGo与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这也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次巨大飞跃;2018年,DeepMind又研发出可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I系统AlphaFold,为医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了2023年,全球AI热情被迅速点燃,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布局。2023年4月,谷歌大脑和DeepMind两大AI实验室合并,哈萨比斯开始领导全新的谷歌DeepMind部门,成为谷歌AI部门的“老大”。
5月8日,科学顶刊《自然》杂志刊登了谷歌DeepMind AlphaFold团队和伦敦药物研发公司Isomorphic Labs共同署名的论文,介绍了AlphaFold 3,这是AlphaFold的第三代版本,全新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系统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预测“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内几乎所有分子类型的复合物结构。
论文称,AlphaFold 3是一款革命性的系统。对于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类型的相互作用,AlphaFold 3在基准测试中的准确率比现有最好的传统方法高出50%,且无需输入任何结构信息,这使得AlphaFold 3成为首个在生物分子结构预测方面超越基于物理工具的方法的人工智能系统。
哈萨比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有一天也许AI能拥有自我意识。之前谷歌曾开除一位工程师,此人宣称聊天机器人有情绪。消费者是否会轻易适应AI呢?哈萨比斯回应称:“我们是拥有无限适应能力的种族。”他举了人类快速适应智能手机的例子来证明。在哈萨比斯看来,AI会是另一个与智能手机类似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昨天公布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获奖的杰弗里·辛顿也曾于2016年至2023年间,担任谷歌副总裁兼工程研究员。
编辑|陈柯名 杜恒峰
校对|赵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每经网等
每日经济新闻
【创业成功案例人物 创业成功案例人物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