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究竟是妙手回春神医,还是个江湖骗子?曹操为何一定要杀他?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已经是我们太过熟悉的一个认识。一提东汉末年,我们脑中最容易浮现出的就是群雄与征伐。不过你是否曾注意到,在血流成海的凡夫俗子当中,还有个治病救人,却最终自己也栽倒在血泊里的华佗?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即曹操的老乡。年轻时,尽管已对儒学颇有研究,但因为出身等种种原因,华佗始终不能在仕途有所成。故而他后来离家在"徐土"(今江苏徐州一带)游学。且他游学所学的,不再是经史子集,而是医术。
此后华佗一边游学一边为人治病,足迹遍布安徽、江苏、山东与河南等地。而随着他足迹传开的,还有他的名声。曹操作为其同乡,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初平三年(192)至建安二年(197)年间,年逾四十的华佗被沛相陈珪推举为孝廉,但他还是推辞了这次做官的机会。结果不久后,华佗就应曹操之诏,成了其随侍医师。
作为医者,华佗在专业领域无疑是优秀的。我们不知他一生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曹操和司马师都曾得到他的医治。我们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医学成就,但他无疑是敢于创新且造诣颇高的。他首先发明了"麻沸散",即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剂。从史载的华佗主刀的手术中,我们也可推断出他的诊断术、消毒术、解剖术和止血术等都是极其优秀的。
可即便华佗本人再怎么优秀,医者这个群体在当时都是得不到重视的。华佗本是士人,也坚信"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可因为出身贫寒,再加上当时的朝野也一片混乱,华佗便不得不走上医者这条路。于是就连他这么位"外科圣手"都"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因为曹操赏识,华佗得以直接靠近权力的中心,虽然只是待在"中心"身边为其诊治。但这还是激起了华佗内心对于"学而优则仕"的波澜。
为了利用曹操的权势实现自己的追求,华佗在奉命为曹操医治头痛时动了手脚。
一开始,华佗对曹操的诊断还是"针鬲,随手而差"。结果后来话锋一转,他突然告知曹操:"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如果华佗真的是单纯站在医师的角度这么诊断曹操,并随后按部就班地治疗,曹操也许还不会多说什么。可事情坏就坏在,华佗随后故意拖延治疗进度。
曹操本就怀疑华佗把自己一个简简单单的头痛说得很难医治,是有所目的。所以他一直把华佗当做侍医,虽信任,但并不给其官位。而后华佗借口归家,直接坐实了曹操的疑虑。
按理说,曹操占据北方,并不缺什么珍奇药材。可华佗却借口物资不齐,要回家准备。而后他收到家书,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告假回家。
人家都这么急了,曹操也不好再阻拦。结果华佗这一去,又借口妻子生病,三番五次地延后回到曹操身边的日期。期间曹操不仅多次下达敕令派郡县官员去催促华佗,还亲自手书敦促其早日前去继续为自己治疗。可华佗对这些都置若罔闻。
曹操作为一方统领,能对华佗一个医者这么有耐心,已实属难得。可他毕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纵然对人再有耐心,也受不了华佗如此蔑视他的权威。
况且华佗对曹操的不敬,不仅是不听命令,还有企图以曹操的头痛要挟其给自己官位这一出。所以曹操在盛怒之下又命人去华佗家,下令若是查验到其妻病症属实,那就赐华佗小豆四十斛,并宽限他的假期。若病症不属实,那等待华佗的就只有牢狱之灾。
华佗自然被关进了大牢。尽管曹操还是让华佗为其医治头痛,但也仅仅是把华佗当做"工具人",用完就又关回去。于是直到这时,华佗才意识到自己的计谋失败了。且不仅是仕途无望,自己的命大抵也会丢掉。
其实我们对曹操的用人策略也挺熟悉的。只要利大于弊,无论此人出身如何,德行如何,曹操基本都是愿意用的。可被关进牢狱的华佗,虽医术一时无人能出其右,但他已经被曹操作了"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无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源耳"的判断,最终便只有落得个弃子的下场。
因为华佗和曹操有过这么一场交手,后世便有人将华佗视作一个"为人性恶",以医术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
华佗有自己的小心思不假,但因此否定其医术,就倒是毫无根据了。否则,曹操为何会把一个贫寒之士留在身边做侍医?
华佗只是中医?不存在的,华佗不仅是外科圣手,还能让人延年益寿
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神医,他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还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故事,华佗最擅长的是外科手术,所以被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是传统的中医,但是同时他也不拘泥于传统中医,在史书中记载了他很多手术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一场名场面,那就是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这在我们现代看来不过是个小小的外科手术,所以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一方面惊叹华佗精湛的医术,另外一方面也惊叹关羽的勇气,但并没有觉得这种手法有什么不妥,因为在现代司空见惯了,但这在古代尤其是三国,一般是不太会出现这种场面的,所以说华佗是外科圣手,这在三国那简直就是神医了。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小说,不太能令人信服,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也记载了很多华佗手术的故事,其中一个是河内太守刘,他有个女儿年近二十岁,她的左腿膝盖附近有个疮,非常痒但是不痛,痊愈数十日后又复发,就这样反复了七八年也没有好,于是刘请来了华佗说:“这好治。
华佗让刘取来稻糠黄色的狗一只,两匹好马,然后把绳子系在狗脖子上,让马拉着狗走,走了三十多里路,狗走不动了,华佗又让马托着狗走了五十里后,便给刘的女儿喂了汤药,吃了汤药后就不省人事了,这应该喝的是麻沸散,华佗让人取回狗,用大刀将狗拦腰斩断,并用断面对准刘女儿的疮口,距离疮口两三寸停下来,有点类似艾灸的感觉,过了片刻,有条像蛇一样的东西从疮口里钻了出来。华佗用铁椎横贯蛇头,蛇在刘的女儿皮中扭曲了很久,然后不动了华佗将蛇拉出,此蛇长三尺多,看似是蛇,但没有瞳仁,并且又生逆鳞。华佗用膏药敷在此女疮中,七天后刘女儿就痊愈了,再也没有复发。
虽然说华佗没有动用开刀等手段,但这种手段在古代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外科手术了,毕竟把虫子从身体里取出来又没有开刀,这种手段是更加高明的。
除此之外,华佗还用过放血疗法,就跟欧阳锋教给杨过倒立排除冰魄银针的毒血一样的,有一个人经常头晕,抬不起头来,看不见东西,这个人患病很多年了,一直也治不好,找到华佗让他帮忙治疗,华佗觉得也好治,于是让他不穿衣服倒挂着,头离地大概一二寸,接着让人擦拭他的身体,要每个地方都擦到,擦完以后由华佗进行诊脉,发现血管中有五色血,于是让数名弟子切开这个人的五色血脉,五色血就流出来了,等到五色血流尽,流出红血的时候,把这个人取下来,给他涂上膏药,穿上衣服,此时这个人满头大汗,华佗又开出药方,熬制后让他喝下,这个人立刻就痊愈了。
这在现代人看来手术的手法是常见的,但是在三国时期,没有任何的医疗检查器械,要找出病因是不容易的,如果《三国志》中记载的都是真的,那么华佗的医术堪比神仙了。
除了外科手术的手法和麻沸散令人啧啧称奇之外,还留下两样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五禽戏,华佗的徒弟吴普最擅长五禽戏,并且因为坚持做五禽戏,到了90多岁依然耳聪目明,另外一个是一味药,名曰漆叶青黏散,传给了他的徒弟樊阿,樊阿长期服用,活到了100多岁,这个药方也被很多人寻找。
华佗治疗这两个病例还只是其中两个,《华佗别传》中还有其他的记载,而这一切都表明华佗的医术不是一般的高超,可以说失去华佗是中国医学的一大损失
人物故事: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是我国三国时候一位深得爱戴的著名医生。他学习认真,刻苦钻研,通晓祖国医学理论。
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实际的医学本领,华离开家乡到江苏、山东等地行医、游学。
每到一处,华佗都虚心向当地的民间医生和广大群众学习。由于他勤学好问,善于总结群众经验,所以掌握了一手高明医术。
华佗每到一处,总是热心为群众治病。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病人在吟,便赶紧上前询问病情。原来,病人咽喉堵塞,咽不下东西,非常痛苦。
经仔细检查,华佗认为是虫子堵塞了病人的喉咙。他告诉病人,只需要到路旁卖饼店买些蒜泥,加半碗醋喝下去,病就会好的。
病人喝了以后,果然吐出了一条虫子,病也好了。这个人病好后来拜谢华佗,发现华佗家墙上挂有十多条虫,同他所吐出来的虫一样。原来,华佗平时就很注意对人体寄生虫病的研究,所以诊断下药很准确。
有个地方官,名叫陈登,时常肚子痛,来找华佗看病华诊断后告诉他说:“你肚子里已经长满了虫。”并说,这些虫子多半是他吃了没有煮熟的肉才长的
陈登服了华佗开的打虫药,没有多久,肚子里明理咕噜地叫,果然拉出了好些虫子。现代科学证实,有好些寄生虫病,的确是因为吃生鱼肉得来的。
和古代名医扁鹊一样,华佗也善于通过察声望色,判断病的吉凶。有一次,他在酒店中遇见一群人在喝酒,发现其中有一个人脸色很不正常。
这个人叫严昕。华佗上前问他,你有病没有?严昕回答 说,和平常一样,没有感到有病。华佗告诉他,你有急病并劝他不要再多喝酒。
在回家的路上,严昕果然头晕目眩而坠车。别人送他到家,没有多久就死了。
又有一次,一个姓李的的妻子肚子痛得厉害,请华佗看病。华佗仔细诊查,断定是肚内有受了伤的胎儿
李听了很惊异,说他妻子曾不小心跌了一践,但胎儿早已出来了,怎么肚子里还有胎儿呢?他不信华佗的话没有叫华佗给治疗。
过了些时候,李妻子肚子痛得更厉害了,只好又来找华佗。华佗按过脉后说,现在胎儿已经死了,要赶快取出李这才急了
原来,李妻子怀的是双胞胎,跌后流产了一个另一个还在肚子里。华佗马上给她扎针、吃药引产,果然取出了死胎。
华佗看病,注意发病特点,对症下药,所以效果就比较好。有一天,有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华佗看病,都说是头痛发烧。
华佗仔细诊察了他们的病情,给一个人开了泻药,给另一个人开了发散药
两人服药后,第二天病都好了。华佗的学生问老师,两入病症一样,为什么给他们吃不同的药。华说,他们俩人虽然都头痛发烧,但是病因却不一样。一个是伤食,吃东西太多;一个是受凉感冒了,不能一样对待。
华佗对针灸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能熟练地应用当时常用的针灸穴位,治疗各种疾病,而月在实践中还有许多创造发明。据说现在中医常用的“夹脊”穴,就是华佗发现的
有个叫徐毅的官员得了胃病,他请了医官刘祖来给他针灸治疗。针灸后,徐毅的胃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咳嗽不止,日夜不得安睡。
徐毅只好请华佗来看病。华佗诊察完告诉徐毅:“那个医官把针扎到肝上了,没法治。你会越来越吃不下东西,活不到五天。”病情的发展,果然和华佗所预料的一样。
华佗还根据自己的针灸医疗经验,写了一部《华佗枕中灸刺经》。这部书在华佗死后,还流传了很长时间。可见华佗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华佗精通各种医术,尤其擅长外科手术。给病人破疮引脓,割去烂肉,那是他常做的手术。
可是,在没有的情况下,即使是很小的手术,也会使人感到痛苦。这使华佗很不安。他常常在想,怎样才能使病人不感到手术的痛苦呢?
为此他认真看书,研究。我们祖先很早就对许多药草的毒性有所认识。传说神农尝百草的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山海经》、《神农本草经》等书,就记载有许多有毒的药草。
许多有毒的药草,例如乌头、附子、椒等,都对神经有作用。相传汉代女医淳于衍曾取“附子关合太医大丸” 让皇后服饮。皇后服药后没有多久,就晕头转向,失去知觉。
不过这些药草,通常毒性都是很大的,不宜做药用那个皇后也终因服了过量的附子而丧命。
华佗又到田野去。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药草,毒性轻些,如果配上酒,效果很好。我国南方田野到处生长有曼陀罗,群众都很熟悉。
经过总结,华佗终于发明了以曼陀罗花为主的药“麻沸散”。有了药,做起手术来,病人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有次,关羽胳膊上中了毒箭,便派人来请华。
华佗到了那里,用刀切开关羽的皮肉,嘎嘎几下,把箭 33毒刮于净,然后敷上一些药膏,一点也不感到疼痛。没有多久,关羽的箭伤就好了。
有了药,华佗不仅能做小手术,还能做大手术。有个船夫肚子痛得很厉害,华佗诊断后说,这是他的牌有溃烂,需要剖开肚子,把腐烂的部分切掉,病才能好。
船夫早就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华佗给他动手术。华佗拿出一包麻沸散,叫船夫和在酒里吞下去。船夫喝了药就替昏沉沉地睡着了。
华佗拿起手术刀,切开肚皮一看,果然牌烂了一大半他飞快地把烂脾割下,用线把肚皮缝合好,又在伤口处涂上一种药膏。
船夫醒来以后,肚子就不痛了。华佗又开了些药给他吃, 几个月后伤口也长好了。
在体腔内部做手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掌握技术外,还必须熟悉人体内脏的构造和部位。可见华佗掌握有丰富的人体解部知识。
一天,华佗遇见一个剧烈腹痛的病人。病人两脚弯曲声音微弱。华佗确诊是阑尾炎发作。这时吃药、针灸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病人有生命危险、
华佗立即让病人喝了药,并为病人做了阑尾炎切除手术。不到两个月,病人就恢复了健康。
中药,是我国古代医药伟大发明之一。华佗发明的药,不久便传到了阿拉伯地区,为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华佗不光精通医术,还懂得锻炼身体是健身防病的好方法,他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身体必须经常活动,才能促进血液流通,增强消化能力,不易生病。
应该怎样锻炼,才能达到强健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呢华佗是个好学肯钻研的人。他从生活中看到,经常劳动的人,身体一般比较强壮。所以他认为,人应该经常劳动,只是不要过度。
但是单纯的劳动,是不能代替体育锻炼的。古代人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古代早就发明导引术锻炼身体的方法这给华佗很大启发
华佗又从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行动,获得了不少启发
你看那老虎,摇头摆尾,激荡全身,目光闪闪,张牙舞 爪,神威逼人。
而熊则是一种体笨力气大的野兽。它之所以有力,主要是运用内部运动的气力,人们常常说,熊是“外静内动”。
再看那猿,它是多么机警、灵活、好动。华佗心想,如果我们模仿猿的行动来练操,不就可以使四肢的运动更加灵活么。
经过一番考察和亲身实践,华佗体会到,模仿动物的某活动特点,对锻炼身体还是很有益的。于是他根据虎、鹿熊、猿、鸟等活动的特点,编成了“五禽之戏”医疗体操。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很受群众欢迎,很快就传开了。华佗在许昌时,还亲自到群众中去指导做五禽戏
有个病人,患慢性肠胃病,时常泻肚。华佗叫他坚持做五禽戏。
做五禽戏可以使全身关节肌肉都得到舒展,所以对增强体质,治疗疾病,效果很好。那个病人坚持做了三个月五禽戏,就不再泻肚,胃口也好了。
华长期在民间行医,他医术高明又热心为群众服务所以他的名字和事迹,很自然地就在群众中传开
曹操患头风病(三叉神经痛),朝廷里的医官没有一个能治得好。他得知华佗医术高明,便派人请华看病
华佗看了看曹操的病症,认为只需针灸就可以治好。他在曹操头上,选定了一个穴位,只一针扎下去,曹操的头就不痛了。
曹操见华佗医术确是高明,要留他做自己的侍医。华佗学医是为了给广大群众解除病痛,他不愿只为朝廷少数人服务。于是,他借口家中妻子有病,请假回家乡去了。
华佗走后,没有回朝廷。曹操每次写信催促他回去他都推托妻子病未好,不能回去。
华佗一去不回,曹操心中生疑,便派使者去秘密查访。曹操告诉使者,如果华佗妻子果真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斗,叫他尽快回来,如果没病,就抓他来问罪。
曹操得知华妻子根本没有病,勃然大怒,派人把华佗抓起来了。
华佗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在监狱中,他坚持写书,总结自己的医疗经验,以便传给后人。
华佗想托狱卒将他写的医书稿子转出狱外,以便日后大家都能看到。那个狱卒怕连累自己,拒绝接受。
华佗不希望自己的书稿落到曹操手里。他一气之下,把全部书稿都烧毁了。这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大损失。
华佗始终不屈服于统治者的淫威。残暴的曹操恼羞成怒竟了他。华佗有三个学生,里学到了一手好针术。个是樊阿,彭城县人,他从老师那一个是吴普,广陵人。他研究本草,写了一部药书,叫《吴普本草》。
还有一个是李当之,长安人,也研究本草,写了一部药书叫《本草经》。他们三人从老师那里继承了部分经验和知识,对后世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华佗一生热心为群众服务,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他一生的医疗实践,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家乡亳县建立了华祖庙
【华陀、华佗再造丸能治面瘫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