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真实的大师!身边人还原“不一样”的南怀瑾
2018-11-08 07:3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徐明 戚祥浩 摄影 徐晓春
图为“百年南师”座谈会。摄影 徐晓春
11月7日,继南怀瑾书院挂牌仪式后,温州还举行了“百年南师”座谈会。来自全球各地的南怀瑾先生弟子、各界名家齐聚现场。
在外界看来,南怀瑾先生是温州著名乡贤,祖国和平统一推动者、“金温铁路”催生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在儒、释、道和武术等传统文化领域卓有建树,弟子、传人遍及海内外。
而回顾南怀瑾先生,他的家人、弟子、生前秘书等身边人,以及熟悉并研究他的专家学者,还原了“不一样”的南怀瑾。
南怀瑾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关键字:因人施教
回忆起父亲南怀瑾,幼子南国熙更习惯地称其为南老师。他说,传统意义上,一般都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对于他们兄弟来说,“一日为父,终生为师”则是更准确的描述。在南国熙心中,说不尽的南老师是本大书,说他平凡,但他又很奇特,说他奇特,但他也平凡。
南国熙展示了父亲给族中不同后辈所写的赠言: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属于他的侄儿辈,他给出的赠言是:须知道义无价宝,切记富贵有尽期;而对于家中两个孙子,他分别赠言:“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和“规规矩矩谋生,老老实实做人”。对于后辈中最有智慧的一位孙女,他则写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纸条。
南国熙。摄影 徐晓春
关键字:精力特别旺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南怀瑾。”在南怀瑾生前秘书马宏达看来,南老师做事勤奋、非常努力,忙起来可以几天不睡,说南老师是超人一点不为过。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活得很自在的人,任何东西,拿得起也放得下。马宏达说,92岁的时候,他带着100多人行禅,只要大家站着,他就也站着。有人问他养生之道。他说,我不养生,我只是忘我,忘掉养生、忘掉生死做事情。
关键字:武侠小说都有好几千部
原老古出版社社长古国治,追随南怀瑾40余年。去南怀瑾家里时,古国治曾被他家惊人的藏书数量所震撼。“里面什么书都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古国治说,甚至连武侠小说都有好几千部。当时台湾的几大出版社都与他相熟,只要有新书出来,多是直接寄到家中,定期结账。因为爱书、读书、写书,所以后干脆就自己办一个出版社出书,交给自己管理,自己名叫“老古”,南老师就把出版社取名为“老古出版社”。
“南老师不仅是严师,还是慈父。”在与南怀瑾朝夕相处中,让古国治感受最深的是,一旦自己做得不对,南老师批评起来就会毫不留情面,因此,他一直很怕老师,在老师面前不敢抽烟、话也不敢乱讲。生活中,南老师处处教导他怎样做人,比如去南老师家吃饭,离开时,南老师会让他跟每一个人打招呼,还特意交待不要忘记了跟煮饭阿姨打招呼告别。
关键字:是否会武功?
南怀瑾是武术达人。
马宏达。摄影 徐晓春
马宏达说,因为弟子们基本都不懂武术,所以并不清楚老师的武术水准到底有多高。
但确实曾有一些武术家甚至于高端人士的保镖拜访过他,并且在他面前演练一下。而老师也会比划几下,告诉对方,你这里行气不对之类。
古国治说,他年轻时,谈到高兴处,有时候会比划一些招式,我的感觉是,明明有一段距离的,但他一下子窜到你前面,那速度非常快。
而在义子张谷看来,南老师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把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到极致的人。温州人徐永光是希望工程的发起人。他说,1992年,南怀瑾先生在香港曾一次性汇款捐赠4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中浙则感慨,南先生在他心目中位置非常高大,是一个能在经典和现实间自由来回穿梭的人。
纪雅云。摄影 徐晓春
佩服南怀瑾的不止国人。南怀瑾美籍意大利裔弟子纪雅云专门把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翻译成英文,她感叹,南老师就像一把钥匙,帮她打开了中国文化大门,让她受益匪浅,她希望更多西方人也能因此获益。
南怀瑾最值得传承的精神是什么?
张谷认为,南老师所有著作都是在阐述怎么做人,他自己就把人做到了极致。通过读他的书,身心不断得到净化,他前后完全像换了一个人。
马宏达则觉得,南老师行胜于言,身怀家国天下情怀以及古今中外不分界线做学问,非常值得后人去学习。
“百年南师”论坛现场。摄影 徐晓春
“不断学以致用,活读书、读活书,南老先生做了我心中读书人该做的事情。”陈中浙分享说。
而解放报业集团原新闻总监高慎盈则从南怀瑾身上深刻地感受到“温度”两字。
南怀瑾书院怎样发挥最大价值?
“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才会产生深远影响。”在纪雅兰看来,南怀瑾书院价值的发挥,需要细水长流,以长期不懈努力作为前提。
图为古国治。摄影 徐晓春
古国治指出,不能把书院办成一个只研究学问的象牙塔,而是要把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马宏达则希望,书院今后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员的积极性,把读书当成一种自觉行为,而南老师生前一直强调“海纳百川、古今中外”,今后在书院里,除了南老师的书,也能读到其他人的书。
陈中浙祝愿温州能以南怀瑾书院为起点,影响一大批有识之士,让南怀瑾书院成为新的文化高地。
南怀瑾的最后日子:临终写下四字,盘腿入定,十日后仙逝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传奇谢幕:从拒绝治疗到舍利奇观的震撼。
在浩瀚的文化星空中,南怀瑾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光芒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灵。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身的国学大师,也无法逃脱生命的轮回。2012年的秋天,南怀瑾以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留下了一段段令人震撼的故事和无尽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怀瑾的传奇谢幕,揭开他生命中最后的神秘面纱。
一、住院与拒绝:一场与命运的倔强较量
———病榻之上,南怀瑾的倔强选择。
2012年的秋天,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南怀瑾因肺部真菌感染及不寻常的阴影被紧急送往了上海中山医院。面对医生提出的插管治疗建议,南怀瑾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拒绝治疗。这位一生都在追求自然与和谐的大师,选择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自然疗法来抗衡病痛。他的这一选择,不仅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震惊,更让无数关心他的人感到揪心。
在南怀瑾住院的日子里,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仿佛早已看淡了生死。他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坦然面对。”这种超脱的生死观,让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都深受感染。
二、四字遗墨: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南怀瑾的“明白”与“平凡”,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
在医院的日子里,南怀瑾拿起了笔,在病榻上缓缓写下了“明白”二字。这两个字,仿佛是他对生命状态的接纳和领会,是对自己一生智慧的总结。他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随后,他又写下了“平凡”二字。这两个字,更像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与回顾。南怀瑾深知,真正的伟大往往蕴医院藏在平凡之中。他的一生,虽然波澜壮阔,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用平凡的生活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三、盘腿入定:大师的最后修行
———从到太湖大学堂,南怀瑾的修行从未停止。
在南怀瑾拒绝治疗后,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状态,进入了一种深度冥想的状态。他很少躺下休息,总是盘腿而坐,仿佛在进行一场最后的修行。
9月19日,南怀瑾的学生们发现,他的脉搏和呼吸似乎都变得异常微弱,心电图也基本不起伏。然而,他的面色却如常,瞳孔也没有扩散。家人们和学生们都认为,这是南怀瑾进入了入定的状态。于是,他们决定将他送回太湖大学堂,让他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他的修行征程。
在太湖大学堂的日子里,南怀瑾依然保持着盘腿入定的姿势,仿佛与世隔绝。直到9月29日,经过专业医生的确认,南怀瑾的生命迹象才彻底消失。他的遗体在盘腿入定的姿势中显得平和安详,仿佛只是进入了另一种修行状态。
四、火葬与舍利:奇迹的见证
———南怀瑾的头骨完整,舌头变舍利,震惊世人。
按照佛家的规矩,南怀瑾的遗体进行了荼毗(火葬)。然而,火葬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南怀瑾的头骨竟然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而他的舌头更是变成了一颗透明的舍利子。这一奇迹般的景象,让无数人都为之赞叹不已。
南怀瑾的舍利子,不仅是他一生修行的见证,更是对世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是可以超越生死、超越物质的。南怀瑾用他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超脱和功德圆满。
五、文章深度解读:生命、智慧与超脱的终极对话
———南怀瑾的传奇人生,是对生命智慧的最好诠释。
南怀瑾的一生,是追求智慧与超脱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精髓,更将这些智慧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
在南怀瑾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拒绝治疗,用自然疗法和坚强意志抗衡病痛。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更展示了他超脱生死、追求精神自由的勇气。
而南怀瑾留下的“明白”与“平凡”四个字,更是他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他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平凡的一生,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
六、争议点调动与思考:南怀瑾的修行方式是否可复制?
———南怀瑾的修行之路,我们能否借鉴?
南怀瑾的传奇人生和修行方式,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思考。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南怀瑾的修行方式是否可复制?我们能否像他一样,通过修行达到超脱生死、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虽然南怀瑾的修行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但他的精神追求和修行理念却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可以学习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智慧,将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之路。我们不能盲目模仿他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追求到真正的智慧和超脱。
小编有话说:南怀瑾的传奇人生,是对生命智慧的最好诠释
在南怀瑾的传奇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学大师对生命、智慧和超脱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和超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和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南怀瑾的离世,虽然让我们感到惋惜和悲痛,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留下的“明白”与“平凡”四个字,不仅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启示和警醒。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南怀瑾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困难,用智慧和超脱去追寻内心的真正幸福和自由。南怀瑾的传奇人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南怀瑾舍利(南怀瑾舍利子数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