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超级“学霸”们,都有哪些人?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个个神一般的“学霸”们,他们或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或有着令人艳羡的天赋,或拥有超凡的应试能力。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各朝代的超级学霸们。
1
苏秦
普通学渣华丽逆袭六国宰相
苏秦,作为“头悬梁锥刺股”的主人公之一,他的人生可谓是行走的传奇。
像所有的爽文男主一样,苏秦的开局并不利。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递上,他的主张却未被采用,耗尽钱财后,苏秦灰溜溜地离开了秦国,返回家乡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的妻子、嫂子、父母全都轻视他。
来自家人的巨大打击,让苏秦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发奋读书。
这段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逆袭戏码,《战国策》里是这样写的: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普通人读书昏昏欲睡也便睡了,苏秦不,他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终于这种玩命的学习取得了成效,学成而来的钮钴禄·秦游说诸王无往不利,六国封相,名震天下,无上荣光,原本轻视他的家人被啪啪打脸,一个个又来讨好他。
可以说,苏秦是妥妥的励志爽文大男主,靠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
崔元翰
前无古人的“三元及第”大学神
古代科举考试分三个层次: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则是状元。三场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叫“三元及第”。
一般情况下,乡试、会试和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且考试人数众多,如宋太宗淳化三年的会试,参加考试的人数就达到了一万七千多人,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中,共有百万举人,十万进士,状元却仅有七百多人。能够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更是少之又少。
唐朝的崔元翰就是可考的历史第一位“三元及第”大学神。
崔元翰出生于学霸世家,从小就很擅长读书,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等学神技能,他在取得乡试、会试第一的成绩后,顺利参加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的殿试,当时的试题是《白云起封中赋》,崔元翰稳稳发挥,拿下状元,成为达成“三元及第”成就的历史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崔元翰的弟弟崔敖、崔备也参加了那场殿试,并且都取了进士科,可见崔家是有点学霸基因在的。
唐朝殿试之后往往还要进行三项考核,分别是“博学宏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难度都很大。
李商隐在《与陶进士书》中道:“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
可见光这“博学宏辞”一项,就很不容易,需要考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须得是全能型人才。
崔元翰在获得殿试第一后,在这三项考核中也都获得第一,展现了一代学神的英姿。
3
宋庠与宋祁
学霸兄弟拿下“双状元”
学霸通常是一出出一窝,唐代有崔家,宋代有宋家。
宋玘是其时著名的贤士,他的两个儿子宋庠与宋祁也同样天资聪颖,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刻苦学习,颇有所成,时人称为“二宋”。
宋仁宗天圣二年,“二宋”参加科考,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礼部拟定宋祁为进士一甲第一名,宋庠为第三名。
当时摄政的献章皇太后见兄弟二人竟然同时进入前三,内心惊叹,然而她却认为前三名被兄弟占二风头过盛,且作为弟弟排名压过兄长也不妥,故而“黑箱操作”了一番,让宋庠成了状元,宋祁则被降为第十名。
此事不知为何传到了民间去,民间更加看重真正的实力,而不是长幼之序,故而百姓依旧将宋祁视为状元,于是“二宋”一个是“钦赐状元”,一个是“民间状元”,也就有了兄弟二人拿下同科双状元的美谈。
4
黄观
被除名的六首状元
前文我们讲过三元及第乃是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其实古代科举考试在乡试、会试、殿试这之前,还有小三元,即县考、府考、院考,小三元都是考取秀才的考试,只有考取秀才后,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三元及第已经很了不得,要在六次考试中都获得第一,已经是超神的了,回观千年科举史,一共也只有两人取得过这样的成就,那就是明朝的黄观和清朝的钱啓。
钱啓48岁时才中状元,而黄观27岁便已是全满贯大学霸,可谓是学霸中的学霸。黄观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次年会试又考了第一名,同年参加殿试,又取殿试一甲第一名。
两年内三次大考均得第一,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人们对这状元郎好奇得很,便去扒他的学习经历,结果发现,好家伙,黄观不只“连中三元”,而且在此前考取秀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考试中,都得了第一,正所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黄观靠着超凡的实力创造了科举历史上的奇迹。
黄观入朝为官后,深得朱元璋和建文帝两代帝王的赏识,仕途顺利,而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黄观草拟诏令,“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就这样把朱棣得罪了。
朱棣即位后,当然要对当时不听话的臣子整治一番,他拟定了一份五十多人的“奸臣”名单,黄观位列第六,黄观投江自尽后,朱棣并不解恨,命人扎草人戴上黄观的帽子,砍去黄观的替身草人的头颅,同时让人删改登科录,将黄观除名,剥去状元称号。
因为这一层缘故,明代史料对黄观讳莫如深,在盘点明朝三元及第者时,也将黄观除外,只说“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商)辂一人而已”。
距离高考仅剩几天,希望考生们都能学神附体,考出理想成绩!
参考资料:
《战国策》
《明史·商辂传》
来源: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原标题为 学霸极简史:考前看一遍,考试不用慌)
作者:张希奥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古人勤学故事(续)
明 张路《老子骑牛图》
吕蒙"长而进益"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勇敢善战,二十多岁的时候,已成为东吳的著名将領。只因出身貧賤,早年沒有机会讀书。
有一天,孙权对呂蒙和蔣欽說:"你两个都負有重任,应該做点学問,借以开拓胸襟,增长知識。"
呂蒙搶先回答道:"在軍队里,时常苦于事务繁多,办理不完,哪有时間讀书呢?"
孙权笑着說:"我难道要求你們精通五經,做个博士嗎?不过希望涉猎古书,了解历史,从而吸取經驗教訓罢了。你喊叫事务多,莫非比我的事务还多嗎?我在少年时代,就讀完了《詩經》、《书經》、《左傳》、《国語》,只是沒有讀过《易經》。从掌管政务、軍务以来,又挤时間閱讀了《史記》、《汉书》、《东观汉記》以及各家的兵书,深深感到大有益处。像你两人,思想开朗,性情颖悟,只要肯学,必然有很大的收获,为什么借故推托、自甘暴弃呢?应該急起直追,尽快地讀完《孙子》、《六韜》等兵书及《左傳》、《国語》、《史記》、《汉书》、《东观汉記》等历史著作。孔子說得好:"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觉地空想,也沒有益处,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啊!"从古到今,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酷爱学习的。举例来說:汉光武在領兵打仗的时候,仍然手不释卷;曹孟德也算个忙人,却說他越到老年越爱好学习。为什么只有你們两个不肯自我鞭策,奋勇前进呢?"
呂蒙听了孙权的既誠恳、又剴切詳明的劝告,十分感动。連声說:"謝謝您的教导!"
从此以后,吕蒙利用一切零碎时間,发憤讀书,越讀越起劲。其閱讀范围的广闊,連那些皓首穷經的老儒生都望尘莫及。跟着知識領域的日益扩大,見解也日益卓越了。
当鲁肃代替周瑜,領兵进駐陆口,經过呂蒙兵营的时候,还以为吕蒙不过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有人劝鲁肃道:"吕将軍进步极快,富有謀略,不該用老眼光 看 待他。你还是上他那儿去一趟吧!"
鲁肃去看呂蒙,吃酒中間,听了呂蒙的許多議論,非常折服,伸手拍了拍呂蒙的脊背,亲昵地說:"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今天听了你的議論,学問竟然这样渊博,識見竟然这样高明,真真了不起! 完全不是当年的吳下阿蒙了!"
后来孙权會經这样贊揚呂蒙:"一般人上了年紀,往往不求上进;一旦富貴荣显,更会滿足現状、耽于逸乐。像吕蒙和蒋欽,年长以后,还能自强不息;富貴荣显,还能放下架子,刻苦学习,这真是难能可贵的啊!"
原 文
初,权謂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塗掌事①,宜学問以自开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讀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經为博士耶?但当令涉猎,見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詩》、《书》、《左傳》、《国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来,省三史②、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讀《孙子》、《六韜》、《左傳》、《国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馬之务,手不釋卷。孟德③ 亦自謂"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④耶?"蒙始就学,篤志不倦。其所覽見,旧儒不胜。后魯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議,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⑤武略耳!至于今日 者,学識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⑥……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貴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⑦书傅,輕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⑧乎!"
——《三国志》注引《江表传》卷五十四
《周瑜鲁肃呂蒙传》
注 释:
①塗,同途。当塗掌事,正管着重要的事务。
② 省,审视也。这里作閱讀講。三史,指《史記》、《汉书》及《东观汉記》。
③ 曹操字孟德。按《英雄記钞》上 說:"太租(曹 操)称: "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
④勉勖(xu緒),勉励。
⑤ 但有,只有。
⑥《三国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輕蒙。或說肃曰:"呂将軍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鄰,将何計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这一段,可与《江表传》参看。
⑦ 耽(dan 单)悦,爱好。
⑧休,美
【古代勤学故事—古代勤学故事文言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