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两段有趣的传说
《亨利四世》英文版书影
彼得·达班诺
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下)第四幕第四场中,亨利王的一生差不多到了最后的时日了。这时,他自然要考虑在他去世之后,他的王位如何能够得到顺利的继承。为了维护家族的团结,他对保皇党,对他的几个儿子,都有殷切的嘱咐。在嘱咐托马斯·克莱伦斯公爵,要他辅佐即将继承王位的大哥威尔士亲王亨利时,他说:
听我的话,托马斯,你将要成为你的友人的庇护者、一道结合你的兄弟们的金箍,这样尽管将来不免会有恶毒的谗言倾注进去,和或者乌头草一样猛烈,骨肉的血液也可以永远汇合在一起,毫无渗漏。(朱生豪译)
在这里,莎士比亚以乌头来形容谗言的“猛烈”,是因为他知道乌头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毒性。
乌头的毒性也引起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注意。济慈在《忧郁颂》一诗的第一句就警告:“不呵!不要到忘川去,也不要拧绞根深的乌头,把它的毒汁当美酒”(屠岸译)。
乌头或叫附子,属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我国的传统医药很早就对它有比较确切的探讨和描述,称誉它是“回阳救逆第一品”:因祛寒力强,
能补益阳气,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等病患。但乌头又是极毒的植物,有“狼毒”之别名,绝不像它的另一个别名“修士的兜帽”(Monkshood)所描绘的那样,开出一朵朵蓝色或紫色的花,在微风中摇曳多姿,招人喜爱。
喜马拉雅地区盛产乌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西南边界的古代印度的帝王,就常用它来作为的工具。
历史记载,在古代的印度,国王们为防止食物中毒,吃的东西事先都要经过具有毒物和抗毒知识的皇家厨房毒物学专家尝试。这些专家的知识不仅能保护国王的性命,还能帮国王去他的政敌。著名的阿拉伯医生阿尔·加兹温(AlQazwini,1203-1283)这样描述古印度政敌的特殊手法:
乌头是生长在印度的一种植物,只要半迪拉姆(Dirham)的量就可毒死人。喝了它,人就会眼球鼓出,唇舌肿胀,头晕目眩,昏厥过去。据说,如果印度的国王想要诱骗敌国的国王,就培育一名女孩子从惯与乌头相处,先是在她的摇篮下撒满乌头,然后撒在毯子底下,再后放到她的衣服内,直到这女孩渐渐习惯了不受乌头伤害。这样,就算培育完成。后来,这女孩便被作为礼品送给敌国的国王,只要那国王和她,他就死定了。鹌鹑和附子鼠吃了(乌头)不会受到伤害。附子鼠是一种吃食附子根的动物。
路易丝·西里尔斯、弗朗索瓦·雷蒂夫在《毒物学和环境卫生的历史》(History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中指出:古
代的欧洲人也经常用有毒植物作为的手段,乌头便是他们常用的毒物,被称为“继母的”或“婆婆的”,它的毒性很强,只要3.6毫克,即能使成人因心血管塌陷和呼吸麻痹而死。作者还举古罗马最有影响的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在作品中写到的例子,说有一个叫蓬蒂娅(Pontia)的女子吹嘘说,她有几个朋友,都有能力用附子来。在书中,两位作者还引了巴黎出版商安托万·维拉德(AntoineVerard,1485-1512)编的《哲学的痛苦》(CuerdePhi⁃losophie)中的一个故事:
当亚历山大大帝出生的时候,邻国的一位敌对的国王得知一则预言,说如果这个孩子活下来,国王最终会被他杀死。于是……他密令用致死的毒物来养育几个高贵家庭新生的女孩子。养育结果……一个长成为美丽的少女,会弹一手好琴,同时又一身是毒,毒化身边的空气,毒死她周围的所有动物。
一天,这位国王被一支强大的围困住。夜里,他派这个少女,穿得漂漂亮亮的……为敌国的国王弹琴。国王被她的美貌所感动,秘密诱惑她进他的营帐。但他一吻她,他立即就死了。……就在这特殊的时刻,被围困的人乘敌方没有首领之时,征服了他们……
期间,亚历山大已到达成年。他开始出战,征服并杀死了大流士,使他名震世界。如今这个整天怕他的国王决定,该是到攻打他的时候了。他给亚历山大送去四名穿着华丽的女孩,和这个有毒的少女……当亚历山大看到这个妩媚的琴手时,他难以克制地想要去吻她。但是他宫廷里的一位名叫亚里士多德的聪慧的学者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看出这少女身上有毒,事先
警告他不能碰她。本来,亚历山大不相信他们的话。后来,苏格拉底招来两个穿戴华丽的奴隶去吻这个少女,结果两人都死了。亚历山大看到老师的判断正确,就下令把这女孩斩首……一位老科学家和哲学家叫这种毒物为“乌头”(Aconitumnapel-lus)。
根据布朗的《编年医学史》(AnnalsofMedicalHistory),这里所说的“老科学家和哲学家”主要是指彼得·达班诺(Pietrod’AbanoofPadua,1250-1315)。
意大利帕多瓦的彼得·达班诺是一位医学经院哲学家,曾将希波克拉底、加伦、迪奥斯科里斯、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多部巨著译成拉丁文,自己在占星学、天文学和毒物学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医学和毒物学,他在所著的《分歧调解员》(Con⁃ciliatorDifferentiarum)中,企图将希腊、阿拉伯、犹太和拉丁作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进行调和。他的另一部献给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的著作《毒物论》(DeVenenis)共六章,计:的分类,如何作用于身体,如何防范,剧物的毒性,剧物的治疗,以及对所有的解毒等。
彼得·达班诺在他的《毒物论》中曾这样写到乌头:“如果被给与像乌头这种有害的毒物,立即会出现昏厥,这是心脏的奋激,是心脏颤栗和脉搏缺失的症状……”达班诺声称:“他只要接受乌头的果汁或者它的液汁,他便会在一至三天内立地而死;这时,他会昏厥,心脏衰竭,全身各处发黑、坏死,所有器官肿大,舌头不能发声。”“古代的国王们用乌头养育女孩子,那些和她拥抱、交媾的人都会立即死亡。”
18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维也纳的医生安东·封·斯托克男爵(BaronAntonvonStork,1731-1803)对乌头、毒芹等八种自古以来著名的有毒植物作过详细的检测,不但用狗进行实验,还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1762年,他将乌头用来治疗痛风、关节炎、发热病和腺体肿大。
1833年,从乌头中提炼出其有效成分后,研究证明,小剂量应用时,剧毒的具有退热、镇痛的效用。到了20世纪,乌头在数十年间仍被医生们当成常用药,作为镇痛油搽剂外用,或者内服来降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罗马的起源,七王时代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起源的传说,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女娲造人,西方文明的起源是亚当和夏娃。
根据《荷马史诗》的描述,在特洛伊被希腊人攻陷之后,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年老的父亲和儿子等极少数几个人成功逃离了特洛伊这个沦陷的城市。埃涅阿斯一行人没有停留在希腊,也没有停留在迦太基,而是在诸神的指引下一直开到了罗马附近的海岸,就此定居。
埃涅阿斯死后,他的儿子阿斯卡尼俄继承了王位,并在另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名叫阿尔巴隆加的新城市,也就是后来罗马的前身。
一直以来罗马人认为建立者罗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王国,他们也认为罗穆路斯就是从特洛伊掏出来的埃涅阿斯的子孙。但是后来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得知特洛伊沦陷是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而到公元前753年,中间至少有400多年的空白。不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填补400多年的空白并非难事,在特洛伊沦陷400多年后,传说中的公主出现了。
阿尔巴隆加的国王死后,觊觎王位的叔叔窃取了王位,并让国王的女儿带着处女之身做了服侍神的神子。因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王位,这位王叔害怕公主有了孩子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所以不允许公主有孩子。
神话中,战神马尔斯看上了这位公主,乘着公主熟睡之际占有了她的身体,后来公主就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名为罗穆路斯和瑞摩斯。
王叔得到消息大怒,把公主打入了牢房,把双胞胎兄弟装进了木桶扔进了台伯河。木桶顺流而下,漂到了河口附近,被草丛拦住了去路,婴儿大哭大闹,惊动了一匹母狼,收养了他们。
母狼养育了罗穆路斯和瑞摩斯
后来一个羊倌发现了这对双胞胎,赶走了母狼,把双胞胎孩子抱回了家。罗穆路斯和瑞摩斯兄弟渐渐长大,成为了这一地方羊倌的主人。他们的通过征战不断地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罗马。
后来兄弟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他们分别在帕拉蒂尼山和阿文庭山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最终罗穆路斯杀死了瑞摩斯,成为了罗马的建立者。
罗马建国后,作为第一代国王,罗穆路斯并没有独揽大权,而是把国家政体分成了三个机构,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由三方共同管理罗马。
作为国家最高的国王,由市民大会投票产生。罗穆路斯设立了元老院,由100位长老参加,或许是当时各门第的长老召集起来后也只有这么多人吧。元老院的职责是向国王提出忠告和建议,不需要通过市民大会产生。市民大会由全体罗马市民组成,其任务是选出以国王为首的各级官员。市民大会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对国王听取元老院的建议后制定的政策有表决权。此外在对外上,是还是和平也必须征得市民大会同意之后才可实施。
罗马城地图
罗穆路斯建国之初,跟随他的基本都是之前带领的羊倌和当地的农民,属于拉丁民族,而他们都没有家眷。建国之后罗穆路斯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给他的手下们找女人。
根据史学家的推断,当时的罗穆路斯及其下属不惜诉诸武力掠夺其他部族的女人,也不排除当初他们就是被其他部族赶出去的。因为正常迁徙的部族在迁徙的途中会带上自己的家人。
于是罗穆路斯热情地邀请了居住在他们附近的萨宾人参加了罗马的祭祀活动。萨宾人接受了罗马的邀请,全体来到了罗马。根据那个时代的风俗,在祭神的时候禁止一切战斗,因此萨宾人毫无防备。就在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罗穆路斯一声令下,罗马的年轻人突然袭击了萨宾人的年轻姑娘们,毫无防备的萨宾男人只能护着自己的家人逃回了自己的部落。
萨宾人对此非常气愤,要求罗穆路斯归还他们被抢的姑娘,罗穆路斯当然是一口回绝。由此罗马人与萨宾人发生了四次激烈的战斗,每次都是罗马人获胜。转机出现在第四次战斗的时候,当双方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萨宾女人突然冲入战场,她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和亲兄弟之间相互杀戮。而这些女人尽管是被抢去的,但并没有被逼为奴,她们不仅充分地享有了作为妻子的权力,还从罗马丈夫哪里得到了爱情。
因此罗马人和萨宾人停止了,在此之后罗马和萨宾合并成为了一个部族,萨宾人将放弃自己的领地,迁居到罗马,为此罗穆路斯把罗马七个山丘之一的奎里尔诺山提供给了萨宾人作为安居之所。萨宾人也同意了这个建议,因为在四次和罗马人交战的过程中,萨宾人都输了,他们认为自己和更为强大的人合并利大于弊。而且两个部族的合并也完全是平等的,合并后的罗马由萨宾国王塔提乌斯和罗穆路斯共同治理,于是罗马有了两个王。
合并后萨宾自由人完全享有罗马市民权,可以参与市民大会的投票,在元老院也有相应的席位。
对于罗穆路斯来说,这是增加罗马人口和提高军事力量的一个策略,却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对此普鲁塔克曾说道:
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的了。
之后是宾国王塔提乌斯在一次战斗中战死,所以作战指挥权就一直落到了罗穆路斯一人手中。罗穆路斯当了39年的国王,大多数时间都在于邻近的部族作战。他制定了以100名士兵为一队的百人队制度,这是罗马里最小的战斗单位,是战斗和核心。
虽然经历了接二连三的,阵亡者应该不是少数,但罗马的人口却一点一点地增加。最终在当了39年的国王之后,罗穆路斯于公元前715年逝世。
罗穆路斯死后,罗马出现了一些流言,认为罗穆路斯是被元老院议员杀死的,而拉丁人认为新的国王应该在拉丁人中产生,萨宾人则认为新国王应当在萨宾人中产生。于是出现了两派:一派拥护罗穆路斯,一派反对罗穆路斯。争论的各方互不相让,在这种情况下找第三者做国王是最为现实的做法,于是人们把目光放到了一个以人格优秀著称的人身上,他就是努马。
努马原先是萨宾人,在萨宾人离开自己土地加入到罗马之后,他还是留在自己原先的土地上,他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晴天下地劳动,雨天在家学习,农耕之余探索知识,道德高尚而教养深厚,对此罗马人早有所闻。
努马
在拉丁人和萨宾人为王位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罗马元老院一致同意推荐努马担任国王。于是罗马派人找到了努马,希望由他出任国王,而当时的努马已经40岁了,而他认为40岁已经不适合再开启新的人生,但架不住罗马人不停地劝说,最终同意来到罗马担任国王。
罗马的国王并非世袭制,而是由产生。罗穆路斯有儿子,但是没有人推荐罗穆路斯的儿子担任国王,与其说是国王不如说是一个终身制的总统。
努马在位期间,对罗马的主要功绩就是给罗马建立了新的秩序、发展了罗马的经济以及制定了罗马新的历法,进行了宗教改革。
为此努马建造了战神雅努斯神殿,这个神殿有前后两个门,时期打开,和平时期关闭,在努马统治罗马的43年间,大门始终关闭。而在努马死后,大门基本都是开着的,也就是说在努马时代,罗马基本没有进行过。
在和平环境下,努马大力发展了罗马的经济,对市民进行了职业化分工,让每个人都归属于自己的团体,有木工公会、染色工公会、陶艺工公会、铁匠公会等,为的就是增加这些职业人的职业自豪感,防止拉丁人和萨宾人之间的对立。当时除了这两个部族,其他部族也纷纷涌入罗马,如果没有对各部族之间冲突的防范措施,国家很难有作为。
努马制定了罗马新的历法,他把一年分为355天,为12个月,这套历法直到凯撒时期才改成了365天,沿用了650年。
努马进行了宗教改革,当时的罗马有了许多的神,有罗马的神也有希腊神话中的神,努马对这些神进行了整顿,把这些神分了等级,没有规定哪些是罗马的神,哪些是希腊的神,就是让人们懂得诸神的重要性。罗马人信神,更多的是为了寻求庇佑,如首都罗马保护神是最高神朱庇特;战场上战士的保护神是战神马尔斯和雅努斯;农业有谷物女神刻瑞斯;商业上有保护神墨丘利,等等。
努马整顿了神官组织,规定神官专门为保护罗马人的神服务,设立最高神官,下设5至10位神邸官,此外还有负责保护圣火的神子、占卜国事的祭司等。
托里斯·奥斯蒂吕斯是拉丁系罗马人,他和罗穆路斯一样,喜欢无力扩张。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阿鲁巴,因为阿鲁巴部落占据的地盘被罗马人认为是他们的发祥地。
而经过了努马40多年的修养和发展,此时的罗马得到了空前的充实,也具备了强大的对外作战能力。但当时的罗马才80多年的历史,而阿鲁巴有400多年的历史,所以阿鲁巴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罗马当时曾经和阿鲁巴商定双方各派出三名代表进行决斗,失败的一方无条件接受胜利一方的统治,这也就是古代罗马战场上的单挑了。
代表罗马一方的是荷拉斯三兄弟,而代表阿鲁巴一方的是居里亚三兄弟。6个人在两军士兵面前展开了决斗,经过激烈交战,罗马一方先倒下了2个人,剩下唯一的一名罗马其实荷拉斯诈败,在追赶荷拉斯的过程中三位阿鲁巴的骑士之间的距离不断地扩大,荷拉斯看准时机,转身打到了前来追击的一名骑士,接着有成功撂倒了第二名骑士,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只剩下最后一人,最后荷拉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武力战胜了对手,获得了决斗的胜利。
不过事后阿鲁巴并不认账,煽动了附近的部落反对罗马。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了阿鲁巴的灭亡。罗马人很快就战胜了被阿鲁巴煽动的部落,之后进军阿鲁巴,击败了阿鲁巴人,俘虏了阿鲁巴王。罗马人认为阿鲁巴王没有遵守承诺,将他的两只脚分别绑在了两匹马上,这两匹马分别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类似于我国古代的“五马分尸”,只不过在罗马是“两马分尸”,处死了阿鲁巴王。
阿鲁巴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阿鲁巴人也被强行带到了罗马,但是罗马人没有把他们变为奴隶,而是给了他们市民的身份,享有和罗马人同等的市民权。部分阿鲁巴贵族得到了元老院的席位,成为了元老院的元老,由此,阿鲁巴人融入了罗马。如果当时的阿鲁巴人被灭或者被卖身为奴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凯撒了,凯撒家族便是出自于阿鲁巴人。
这一时期的罗马继承了罗穆路斯的对外扩张政策,他们并不是把被打败的部族变为奴隶,而是让他们也成为罗马市民,享有和罗马人一样的市民权,甚至让他们中的代表进入元老院参与国家重大政策。也正是这种融合政策,使得罗马的人口在历次中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地增加,为罗马日后称霸地中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托里斯率领一次又一次的出征,获得了比罗穆路斯更为辉煌的战绩,他在位32年。
·马尔西乌斯第四代国王安库斯·马尔西乌斯是萨宾人,其母是努马的女儿,也就是努马的外孙,登基的时候37岁。
此时的罗马因为不断地吸纳外来者,其七个山丘一个又一个地成为了人们的居住地。拉丁系罗马人居住在帕拉蒂尼山;萨宾系罗马人居住在奎里尔诺山;阿鲁巴人居住在西里欧山;最新的移民住到了阿文庭山,而卡匹托尔山则是诸神的寄宿地,只剩下了顶部过于狭窄且海拔偏低的维弥纳山和埃斯奎里山。
安库斯在位25年,他除了继续罗马的对外,还做了一下几件大事:
一是在台伯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将西岸的贾尼科洛山丘和东岸的七座山丘连接了起来。
二是征服了台伯河河口的奥斯提亚,打通了罗马的入海口。在拿下奥斯提亚后,罗马人发展了制盐业,为罗马人提供了不是货币的流通货币。
·普里斯库斯塔克文是混血儿,他的父亲是从希腊科林斯逃到伊特鲁里亚的希腊人,母亲是伊特鲁里亚一个位高权重人家的女儿,他生来就非常地富有。由于伊特鲁里亚人非常地封闭,塔克文认为自己作为一半血统的外来人在伊特鲁里亚不会有什么作为,就举家迁徙到了罗马。
因为罗马有着高度的包容性,当时只要定居罗马就能够获得罗马的公民权,而努马和安库斯都不是建立罗马的拉丁人,也能够成为罗马的国王,所以塔克文抱着要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理想来到了罗马。
他来到罗马后,并没有去找当地的几个伊特鲁里亚人社团,而是极力渗透到了拉丁系和萨宾系日益趋淡的罗马人社会中。由于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大笔遗产,所以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和他本人的能力,在10年时间里混的风生水起,并被上一代国王安库斯指定为他的遗嘱执行人。当然塔克文并不满足只是当一个公证人,他毛遂自荐参与了罗马国王的竞选,并在市民大会上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了罗马第五代国王。
塔克文在位37年,不但使罗马的势力进一步扩张,而且在罗马内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市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使罗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罗马城邦。
塔克文首先增加了罗马元老院的人数,由100人增加到了200人,理由是人口增加了,元老人数自然要增加。而元老院元老是由国王指定的,所以塔克文制定了自己的支持者成为元老,由此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塔克文在对外作战的时候改变了罗马以往的做法,将战败者移居罗马城,而是给他们公民权,同化他们,让他们继续呆在自己的土地上,为罗马开疆拓土。这一政策使罗马周边的部落老实了许多,也减少了罗马城本身所应对的外患。
塔克文在位期间,对罗马城的地下排水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并加大了对罗马城道路的修筑,使七个山丘之间变得来去自如,增加了罗马城的可利用资源,也发展出了罗马城繁荣的港口。
塔克文在位37年,最终被他的政敌暗杀身亡。
·图里乌斯第六代国王赛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是第五代国王塔克文的女婿,由于塔克文遭暗杀身亡,所以在这种非常时刻,赛尔维乌斯没有经过市民大会,而是通过元老院决议成为了第六代国王。
赛尔维乌斯在位期间,修建了“赛尔维乌斯城墙”,将整个罗马城用城墙围了起来,建立了罗马城完善的防御体系。
赛尔维乌斯在位期间,他对罗马的军制进行了改革。
在改革之前,他先是对罗马城进行了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然后按照财产将罗马人分成了六个等级,财产越多,则要担负更多的兵役义务,财产越少者则需担当的兵役义务就越少。其中无产阶级,也就是财产只有子女的第六阶级仅限于在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有担任兵役的义务,其余时候免除兵役。
同时赛尔维乌斯制定了新的作战战术。他把罗马分成前锋、主力和后卫三部分。前锋最早于敌人交战,任务是扰乱敌军的阵线,作为主力的是罗马重步兵,负责冲锋陷阵,一旦战局不利则第三梯队的后卫前往增援。骑兵充当机动。
在新战术出现之前,罗马经常仓促应战,而在新的战术出现之后,罗马队列分明的战术威力无比,在与周边部族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赛尔维乌斯在位44年。
第五代国王塔克文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个是性情稳重的人。而第六代国王赛尔维乌斯也有两个女儿,一个逞强好胜,一个温和老实。赛尔维乌斯让这四个人配对结婚,他将自己逞强好胜的女儿嫁给了塔克文性情稳重的儿子,而把自己温和老实的女儿嫁给了塔克文性格暴烈的儿子。
但是赛尔维乌斯失败了,他性格温和老实的女儿和塔克文性情稳重的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先后去世,只留下了成为寡妇的图利亚和成为鳏夫的塔克文。或许是同性相吸,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对此赛尔维乌斯既没赞成也没有反对。
逞强好胜的图利亚很快就唆使丈夫塔克文发动夺得王位,于是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图利亚的帮助下,刺杀了赛尔维乌斯,成为了罗马的最后一位国王。
塔克文的上位,既没有经过市民大会,也没有经过元老院的同意,所以根基不牢。为了区别于第五代国王塔克文,人们称最后一代国王塔克文为“傲慢者塔克文”。而塔克文又好大喜功,经常带领四处征战,尽管他屡战屡胜,但是其覆灭的因素也逐步地埋下了。
塔克文有个儿子叫赛克斯图斯,他看上了亲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娅。于是赛克斯图斯乘着琉克蕾西娅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来到了爱慕已久的女人家。刚开始琉克蕾西娅对赛克斯图斯没有任何防备,毕竟是她家的亲戚,热情地招待了他。
夜深人静的时候赛克斯图斯拿着短剑来到了琉克蕾西娅的房间,将其占有之后仓皇逃走。
之后琉克蕾西娅给罗马的父亲和出征的丈夫分别送去了信件,要他们回来。当父亲和丈夫赶到她面前时,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自杀身亡。
琉克蕾西娅的遗体被送到了罗马,放置在古罗马广场的演讲台上,面对这一惨状,人们纷纷指责国王及其一家人的蛮横无理。由此又翻出了塔克文先王,在没有经过市民大会和元老院同意的情况下当上国王的旧账。一直以来罗马人心中的不满顿时爆发,人们纷纷要求塔克文退位。
在外征战的塔克文得到消息,带着赶回了罗马,但是面对着他的是紧闭的城门,他被告知他被放逐了。至此塔克文只好亡命他国,图利亚也早已逃出了罗马,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追随在父亲左右,惹下祸端的赛克斯图斯则逃到了另一个城市,被他昔日的仇人杀死。
塔克文在位25年,他的退位标志着罗马王政时代的结束,之后罗马进入了时代。
早期的罗马是王政时代的罗马。经过王政时代,也就是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的244年时间里,经过七位国王的不懈努力,罗马作为一个国家已初具规模,而早期的罗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也有其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宽容的融合政策。
对于被打败的部落,他们不是将对方逼为奴隶,而是与对方合并。在早期的罗马,人口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扩张人口最快的办法,莫过于与其他部落融合。但你要融合对方,对方也要愿意被你融合,这就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比对方强大,对方才会觉得和你融合利大于弊。对亏罗马前期有几位能征善战的国王,以及士兵作战的勇敢,他们在历次对外作战中都体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屡战屡胜,使得他们与其他部落的融合变成了可能。
而这种融合并不是不平等的融合,而是一种平等的融合,在融合之后,他们给了对方部落平等的罗马公民权,能够获得元老院的席位,甚至可以出任罗马的国王,这种平等的政策使得融合进来的部落在经过一定时间和罗马人共同生活之后,也逐渐地产生了对罗马的认同感。在经过了王政时代历代国王的改革,尤其是驽马的改革后,人们逐步淡化了自己原本的部落,而逐步形成了自己是罗马人的观念。
对于外来人,罗马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心,只要居住在罗马城就可以获得罗马市民的身份,并且同时可以拥有罗马的权力。如第五代国王塔克文就是作为一位外来者成为了罗马国王的。
二是尚武的精神。
罗马战斗力之所以强悍,是缘于其尚武精神。在罗马,即便是国王也要亲自上阵杀敌,甚至要冲在战斗的最前线,甚至早期也出现过国王战死的事情,如萨宾国王塔提乌斯。
在第六代国王赛尔维乌斯时期,罗马完成了一次军制改革,根据公民财产的多少规定了不同阶级的兵役义务,原则就是越有钱的阶级要承担越多的兵役义务,越贫穷的阶级则承担越少的兵役义务,这就为罗马的兵源提供了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在公元前6世纪,罗马就能够组织起2万人左右的军事力量,这在当时的亚平宁半岛来说,就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军事存在。
同时赛尔维乌斯还对的战术进行了革新,使罗马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战事,为他们日后称霸地中海打下了基础。
三是精妙平衡的制度。
王政时代的罗马,其国王不是世袭,而是由市民大会产生。元老院一开始的职责是为国王提供建议,但后来也在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了平衡中的一极。而市民大会则是通过市民投票产生国王和国家各级官员,到后来还投票产生神职官员,是一个能够代表民意产生国家机构的制度。
经过赛尔维乌斯的改革,公民大会的投票由一人一票变成了一个百人队一票的制度。即在一个百人队中,自行商量后进行投票,而不是一人一票的制度。这种制度类似于今天的美国总统,比如一个州有10张人票,两党在这里竞争总统,如果共和党在这个州得到的选票数量比得票多,那么共和党可以获得这个州的全部10张人票,最终总统的竞选是以人票多的一方为获胜方。而这种制度的雏形就在古罗马的这种百人队票制度。
在赛尔维乌斯时代,罗马有193个百人队,也就有193张百人队的选票。比如如果要国王,那么得到百人队票数多的人将当选国王,而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
市民大会决定国王以及各级重要官员的人名,元老院制约国王的权力,在前期对国王提供建议,后期可以制约国王的行为。兵员由各级按财产提供,国王必须战斗在前线的传统,这些都形成了一种精妙的平衡,保证了罗马在早期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使其日后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
本文为原创首发,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罗马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帝国兴衰的秘密就在这里
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时空穿越,我们将见证一个罗马市民的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当然,这个罗马人并不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罗马人群体的代表。
古罗马的建筑遗迹
一、出生在罗马,一个自然生命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一位公民的诞生。罗马人同希腊人一样,不理解埃及人、日耳曼人和犹太人养育所有的儿女,因为在罗马,避孕、堕胎和弃婴现象都是很普遍而且完全合法的行为。孩子出生后会被产婆放在地上,只有父亲才能抱起他,表示他承认孩子是自己的,会把他抚养成人。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命运,就是被父亲遗弃在某些公共场合,任何人都可以收养他。但结局堪忧,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原有的社会地位,更多的则是死亡。
罗马一景
人们为什么弃婴?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贫穷,穷人为了生存,只能抛弃儿女。但是,并非只有穷人才会丢弃自己的儿女。中产阶级也可能弃子,是因为“不愿让孩子受到平庸的教育而给他们的阶层抹黑”,他们更愿意将精力与金钱花费在小部分子女上。富人就不会遗弃自己的孩子吗?也许,他们会抛弃自己不想要的孩子,因为这个新生儿的诞生打乱了他的财产分配计划。因为罗马有一项法律规定,新生儿降临后,先前立的遗嘱就自动失效,除非你事先声明,新生儿无权继承财产。遗弃一个孩子比强行改变遗嘱,或者剥夺他的继承权更为方便。
罗马斗兽场
二、教育与领养当新生儿降生后,将被交给保姆抚养。保姆负责照顾他长大成人,保姆和老师将共同负责他的教育,培养他美好的品德。当然,只有富人才能请家庭教师。他们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孩子只能在某种节日盛会等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才与其父母共进晚餐。这种临时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深远,如尼禄的一生,处处离不开保姆和老师的帮助。
影视剧中的尼禄
虽然城市和乡村都有老师教授基本的写作,但由于经济能力的受限,只有贵族的孩子才能在12岁之后继续教育,他们将进一步学习罗马经典、神话以及辩论术。辩论术在罗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科举,几乎所有罗马男孩都向往学习并精通这一本领。雄辩术对于罗马的运转意义重大,杰出的辩论能力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声誉。相比诗人,人们更喜爱演说家。罗马青年总是热衷于讨论似是而非的论题以追求快感。
直到16岁或17岁,他们才可以选择一项公共职业,或者参军作战。很抱歉的是,倘若生为女性,12岁便可出嫁,在当时婚姻对于她们意味着圆满。同古代中国一样,人们对才女怀有恶意,往往将她们禁锢在家中,并限制她们的学习。
《宾虚》中的罗马女子
在接受临时家庭的教导之后,年轻的罗马人即将成为合格的公民,然而,他们首先要度过一段青春期,这也是一段纵欲期。在很多罗马人的观念中,青年人在这段激情时期所犯的过错都是可以原谅的。在这一时期,他们基本违背了曾经接受的淳朴道德,四处游荡,无所事事,殴打路人,调戏妇女,聚众闹事,甚至追逐,与情妇同居。当然这大多数是富家子弟,毕竟只有他们才可以如此肆无忌惮,这种青春期的放荡生活需要巨大的花费。
对于那些尚未继承遗产却走向官场的年轻人,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是大量的放高利贷者出现,向他们提供玩乐的资本,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凯撒大帝向克拉苏借贷。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罗马社会的另一个常见现象:领养。
凯撒雕像
从罗马新生儿的遭遇中,我们便可以看出血缘关系在罗马家庭并不为注重。对罗马人而言,想要孩子有两种方法,婚生或者领养。那么领养有什么好处吗?
在罗马领养男孩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一个家庭中得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而男性又不用太多。养育一个男孩要花很多金钱,所以领养就是一个好办法,既能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还能省去抚养费。领养还可以有效控制财产流失,例如凯撒收养了屋大维,屋大维就能继承凯撒的遗产以及权威。
屋大维
不过,这种行为也损害了彼此的亲情关系,为罗马人的家庭矛盾埋下了伏笔。况且,对于罗马人而言,无论何事都要得到父亲的同意。除非父亲死去,年轻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罗马人。父亲对儿女具有极大的掌控权。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或许弑父倾向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经有人这样说,在罗马家庭中,妻子的忠诚度是最高的,自由仆人其次,奴隶再次,儿女几乎为零,所以认为父子亲情难以维系。
三、婚姻与遗嘱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个罗马青年的未来,在父亲的允许下,他开始立业成家。古罗马的婚姻是一种私人行为,不需要任何机构认可、见证。虽然有嫁妆表示有女性出嫁,但只有夫妻两人才能知道是否结过婚。这是一种极度令人迷惑的问题,究竟如何证明子女的血缘以及婚姻关系?这也许是罗马人血缘关系淡薄的原因。不管如何,可以确定的是,一夫一妻制是存在的,且为自由民所遵守。
罗马万神庙
罗马青年通过遗嘱或者婚姻等其他方式获取财产,用于自身产业的投资。对于罗马而言,奴隶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为此罗马人不得不抑制自由农民的数量。在乡下,罗马大地主雇佣大量奴隶进行工作,而不是把土地租给佃农。在城市,商人雇佣大量奴隶工匠。除了穷人买不起奴隶以外,几乎所有的罗马人都至少会购买两三个奴隶。那些贫穷的罗马人也终究有一天因为贫穷而卖身为奴。当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惨兮兮的,他们可以凭借才华获得主人的喜爱,从事一些体面的工作,例如经商、教师和医生等等。
罗马奴隶站成一排等待贵族挑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罗马人不再年轻,他开始变得焦虑,担忧家族的命运,开始考虑他死后遗产如何分配。罗马人对于财富具有极高的热情,他们将种田、遗产、嫁妆以及高利贷视为获取财富的高尚行为。在这些行为中,遗产可谓是最为富有的财富。对罗马人而言,浪费遗产就是家族衰败的象征,他们会小心地选择继承者,不惜将遗产留给养子而不是自己的子女。
罗马法律虽然保护遗嘱,但社会上并没有相应的保护机制,所以继承者很容易受到欺压,尤其是来自皇室的掠夺。为了应对死后遗嘱难以如愿运行的问题,很多罗马人会在生前公布遗嘱,以保护继承者的利益。另外,宣读遗嘱,也可以获得继承者的尊重,从而荣耀地结束自己的一生。至此,他的人生就结束了。
《宾虚》中的罗马人
文史君说罗马,一个传奇的帝国,人们热衷于探讨罗马的、经济、法律,却少有人去关注罗马的社会生活。罗马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由于教育和思想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不一样的,历史的曲折和复杂也不只是用简单的文字就能描述的。对于古人的生活,我们不能妄加批判,应基于时代加以理解、思考,他们的生活就是那样,哪怕无法理解。
参考文献(法)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私人生活史》,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年年版。
郭晓彤:《论罗马共和时期贵族的收养现象》,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读后感】相关文章: